教師張文宏:對學生的唯一要求,是希望他們都具有合作性

2020-12-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張文宏有多重身份。他是市民熟知的「張爸」,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11月30日,他又多了一個身份: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主任。

此外,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教師,在學生們眼中,他是醫教研全面開花的「超人」。

11月公布的「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等獎」獲獎名單中,張文宏的名字打頭陣,這表明評委會兩輪投票表決後,他得票數排名第一。

12月2日,復旦大學發布一則深度對談,張文宏分享為師之道。

「走上教師崗位,不在計劃之中」

問:你是怎麼走上教師崗位的?

張文宏:走上教師崗位,事實上不在我的計劃之中。應該說,我原計劃只是做一位醫生,純粹的醫生,但是進了曾經的上海醫科大學、現在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這個門,畢業後又留在學校附屬醫院工作,我的任務除了做醫生以外,同時被自動賦予了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老師,跟那些帶我的前輩和導師一樣。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是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醫學院,也是國內醫學教學水平最高的醫學院之一。附屬醫院承擔著醫學院所有的臨床教學工作,我們一批批醫生走向臨床,都必須在醫學院這個醫生的搖籃裡成長。所以我也是在這裡,做醫生的同時,學著怎樣做老師、怎樣做研究。

問:你的老師翁心華對您有什麼影響?

張文宏:翁心華老師給我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就是他做事情非常專注,比如他做臨床,可以專注到別的事情都不管,一輩子都在臨床兢兢業業工作。所以他是我們整個內科學界非常著名的泰鬥,也是大家公認的感染病領域以善於診治疑難疾病的「福爾摩斯」。

這種對醫療的無比專注,在當下新的社會環境中,對我們這一代醫生提出了挑戰。今天是一個信息爆炸、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接觸海量的信息、無數的事情,所以我們也出現了略微的改變。

除了關注臨床經驗,我們更關注把新技術不斷應用到臨床前沿。所有研究如果脫離了臨床前沿,對於我們從事臨床的醫生來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對於做臨床研究的醫生,我們一定是要注重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在臨床中不斷應用,同時發現新的問題,一旦發現新問題,再進一步和基礎醫學的專家進行討論,看看有沒有發現新的現象、新的機制。這是不斷互動的過程,互動的基礎就是臨床本身。

我們的臨床醫學研究生分兩個體系,一個是臨床型,一個是基礎研究型。哪怕是純粹做基礎研究的,我都要求他們一定要在臨床每年工作兩個月以上。這樣才會讓我們所有的研究工作能夠聚焦於要解決的臨床問題。

問:感染病學科的人才培養,有哪些特殊性?

張文宏:感染病學科跟其他學科相比,有比較大的差異性。其他學科研究的都是器官,比如心臟病科研究的主要是心臟和血管,風溼科研究的主要是免疫系統,血液科研究的是血液系統,呼吸科研究的是整個呼吸道。只有感染科,你找不到身上有個叫感染的器官。

我們人類一直跟微生物相處,但不是每種微生物都會讓我們生病。上千萬種微生物從自然界中進入了我們的人體,超出正常範圍,就會產生疾病。這千萬種感染性疾病會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是一個非常泛化的概念,使得這門學科顯得非常複雜。但我們感染科醫生又不是全科醫生,而是針對全身各系統專門研究微生物感染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有趣、值得探索的疾病體系,影響著人類的過去、當下和未來,甚至可以殃及全世界、全人類,比如說今年的新冠、歷史上的鼠疫、大流感等。

但很多年輕醫生一開始可能很難理解這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真正入門以後才會理解其中非常豐富的內涵。這就對我們的教學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在這門學科教學不好,學生了解不夠,就會把它聚焦到某個器官的感染,比如把新冠肺炎看成一個肺炎而已,事實上完全不是那麼簡單。除了新冠肺炎,還有其他很多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耐藥,這些造成自然界微生物和人類相互作用的一個非常複雜的局面。

「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

問:從教20年,你覺得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特別是醫學院教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張文宏: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非常重要。應該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有的老師會覺得是不是學生不夠聰明、不夠努力,沒有完成我交給他的任務,導致自己做的工作取得的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想,中國的教育史不是一天兩天,是幾千年,從孔子開始就說「有教無類」。別的醫學院我不知道,我一直跟我們的醫生講,在中國,能考上復旦大學的學生應該都是非常優秀的。如果連這麼優秀的學生,我們都不能培養他成才,我覺得還是要反省自己作為老師有沒有盡到職責。

作為一個醫學院的老師,我們要像對待醫生職業、像對待子女那樣認真對待學生。因為教學往往是沒有報酬的,雖然有時上課也有點津貼,但這些津貼根本沒辦法跟你看專家門診、去會診相比,但這份工作關乎整個學校、國家、醫學的未來。這是對學生的一份責任,這個責任跟我們醫生對病人的責任,事實上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第一點非常關鍵,就是要全身心替學生著想。把他們培養成才的意念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我們帶學生,很多時候不是讓學生來幫你完成什麼事情。當然,導師要做很多事情,有時候也需要學生幫忙,但作為導師,首先不是想到學生可以為你做什麼,而是我們可以為學生做什麼。其次,我們要堅決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相信學生有超過你的能力。第三,就是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沒有大量的時間付出,學生也是不能夠成長的。如果做到責任、信心、付出這三點,那麼在我們這樣的醫學院,相信大多數學生都可以成為比較好的醫學人才。

問:你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張文宏:我從來沒有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我唯一的希望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最好的自己,因為在我眼裡沒有最好的學生,只有他們自己認為最好的學生,所以我培養學生基本上沒有統一的模板,但希望幫助學生達到自己理想中最高的層面。

我跟學生在一起,更多的時候是我在幫助他們,同時他們也在幫助我。我幫助學生成長是因為我在這個領域待了幾十年的時間,國內外都去過,所以比他們更有經驗。但是我的學生有時候會比我更有創意,也更具敏感性。在這種互相幫助的過程當中,教學相長的特點就出來了,所以在我這裡無所謂要把學生塑造成什麼樣。你如果到我的科室來,會發現我的學生每個人各不相同。

但我對他們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他們都具有合作性。醫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職業,醫學教育體系是一個獨特的教育體系,所有的人通過合作才能達到共同的目標,所以我的學生既具有非常強的個性,又可以團結互相協作。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國其實就是通過各個學科的合作協作、全民的配合和政府的領導,最終取得了勝利。

問:感染科不算是一個熱門的科室。戴自英老師曾說,感染科醫生需要「挑得起擔子、經得住考驗、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寒」。你在招收和培養學生的時候,會不會遇到一些困難?

張文宏:其實感染科曾經是很熱門的科室,因為在中國,感染性疾病早期非常多,發病率很高,最近幾年似乎有下降,但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因為感染病學科收入基本上偏低,造成很多優秀的學生不願意選,這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

但我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訴你,華山醫院感染科近10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學生,復旦大學八年制、五年制臨床醫學生,我們稱他們是整個醫學界皇冠上的明珠,他們在自主選擇專業和導師的時候,我們總能挑選到當中最優秀的人。在我這裡,聚集著八年制、五年制的班長、團支書、班級前幾名,而且畢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每年一等獎學金獲得者。所以我事實上並沒有覺得招生困難。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願意走在一起。

但只有我這裡不困難,我認為是不可以的。在全國範圍內,確實是非常困難。這就涉及到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我想經過這次新冠疫情,國家在這個領域應該有相應布局和安排。

「跟學生定期交流,和我的門診查房同等重要」

問:近三年來,你一直在為本科生開設專業基礎課《傳染病學》。為什麼這麼重視基礎教學?疫情期間,你怎麼上課?張文宏:基礎教育一直是我們醫學發展最最重要的基礎。沒有誰生下來就可以做醫生,如果基礎不紮實,其實到一定程度就走不遠了。為什麼我們在本科階段就要設置感染病的教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這些學生畢業以後,在各個領域都要接觸到感染性疾病,另一方面,感染性疾病在內科學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系。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科生是醫學教育的最早期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對醫學的理解將會決定他們未來走多遠。來自前輩的一句提醒、一次啟迪很可能影響很多晚輩的一生。所以我們非常關注本科生教育質量。

在疫情期間,我們最早開設了一門傳染病學的網絡課程。這門課的選課人數就超過了10萬次,據我所知,很多非醫學類的人都在學習這門傳染病課程,創造了中國大學生慕課的紀錄。可以說,借新冠疫情對全民進行一次傳染病教育,我們應該是走在了前面。

問:你現在跟學生相處的時間,一周大概有多長?聽說你之前每天早上6:30跟學生討論課題。

張文宏:是的,前幾年我工作量沒這麼大的時候,為了保證跟每個學生每個星期都有超過一個小時的交流,我會每天早上6:30-8:00分批跟2-3個我帶的研究生進行個人情況溝通。因為白天我們非常繁忙,會議、臨床、會診、教學等等。

最近兩年因為工作量一下子增加,我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身體不一定能夠勝任,所以現在基本是一星期分幾次,早上7:30-8:30跟學生交流。我要求他們每周向我匯報自己的工作和想法,這是最基本的、跟我的門診查房列為同等重要的一件事。對於已畢業的、仍然留在我科室的學生,我希望每兩周跟他們有一次的溝通。前段時間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事情也受到影響,最近上海疫情防控進入了新常態,我們也慢慢恢復了常規交流。

問:你主編、參編20多部教材,如此大量和迅速,怎麼做到的?

張文宏:我主編的其實不多,也就3-4本,因為這件事很累。但基於我們這個學科在全國的地位,基本上全國只要比較有影響力的教材要編寫,一定會邀請我們來參加,所以我也是很多教材的副主編。

我們也編了一系列教材,包括2003年的SARS,我協助翁心華老師出版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這是中國第一本關於SARS的專業書籍。今年我們又出版了全國乃至於全球第一本關於新冠肺炎的專業書籍《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第一時間以學術語言記錄了這個傳染病歷史上的關鍵事件,及時總結了我們的經驗,同時以中國、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出版,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

這也得益於我們的醫學教育,因為在我後面站著一群有志於感染病研究的醫生和科學工作者,所以我總是能夠完成比較多學術論文和書籍。

「我的角色一直都在切換」

問:你今年獲了不少獎,有的表彰您作為醫生,有的作為教師。對這些身份,你如何把握?張文宏:事實上,我的角色一直都在切換。就像今天你在這裡採訪我,前面約了幾次一直沒成功。因為我昨天還在北京國家自然基金委開會,進行一些有關新冠和傳染病流行數學模型的討論,昨天夜裡我回到上海,今天晚上還要去北京,因為明天要在中國自然基金會環境學部討論人、環境與傳染病相關的課題。

今天我為什麼必須在上海?因為今天有兩場跟教育相關的會議,都是我的本職工作。今天上午和下午是我們整個研究生八年制的開題,我是內科學系系主任,這個事情是我負責。下午還有一場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總結會。住院醫師的規範化培訓,對於我們培養青年醫師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我們上海市率先在全國做出來的一個醫療衛生教育方面的改革,所以這樣的一個會議我也必須參加。這些就是我今天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實際上,今天一天,我從事的工作全部是教學,也是非常繁忙。

如果你問我這個禮拜做了哪些工作,我周一、周二一般是門診、查房,今天周三算是教學,明天算是科研,所以對於我們現在的醫生來講,從事醫療工作不再是單純的醫療,還涉及到非常重要的醫學教育、醫學研究。醫、教、研三者,對我們來說都同等重要。

在這次新冠當中大家也看到,如果說脫離了醫學研究,脫離了人才隊伍,那麼新冠這一仗,事實上你是沒辦法去打的。今天所做的一切的工作,比如說我出了很多書,做了很多演講、科普,發表很多研究論文等等,實際上都凝結著教學的力量。沒有一支很好的醫生團隊和研究團隊,這些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問:你還帶學生做「華山感染」的微信公眾號,包括和媒體溝通。對於公眾人物的身份怎麼看?

張文宏:「華山感染」公眾號其實2014年就有了。只不過這次疫情來了,閱讀的人比較多而已。公眾號也不是我創建的,是我的學生創建的。這是一群熱愛感染病學的醫生。我會在上面也發表幾篇文章,有時也跟學生一起寫,這個公眾號最多的一篇閱讀量有1500萬,加上轉載,閱讀量超過幾個億也是常有的,但整體上,我感覺對我們科室的醫生和我本人沒有造成大的影響。

有時候大家很擔心我成為公眾人物會怎麼樣,但是現在所謂的公眾人物,也只是因為我們從事的工作是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而已。我擔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會跟防控的專家一起跟各個層面進行溝通,所以偶爾會參加一些記者招待會,對一些重要的事情發點聲音。不過現在我基本上不接受採訪,所以你應該很少在電視上看到我了。隨著疫情的結束,我出來的機會會越來越少,公眾人物自然就不會成為公眾人物了。

問:疫情之後最想做什麼?

張文宏:我從來不為未來做太多計劃,因為我每天都有大量本職工作要做。事實上疫情來了,我也在做我的本職工作,門診、查房、教學、研究、會診,外加開會,比平時更忙一點。前段時間還真的是蠻累的。疫情結束以後,我覺得日常的生活就無比美好。每天查好房以後,回辦公室有一個多小時看看書和文獻、喝喝咖啡,有時候眯一會兒,但這段時間基本上都被剝奪了。盼望全球疫情早點結束。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最美教師」張文宏:全球抗疫曙光乍現,「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張文宏教授榮獲2020最美教師稱號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防控疫情,全民戰疫的一年,也是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勝之年,今年《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師》發布儀式,以「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為主題,聚焦新時期的最美教師。
  • 張文宏獲寶鋼教育獎特等獎,他分享了為師之道!
    就在張文宏一夜未眠的前一天,他被寶鋼教育基金會正式公布授予「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等獎」。獲獎名單中,他的名字打頭陣。基金會秘書處工作人員介紹,這表明評委會兩輪投票表決後,張文宏得票數排名第一。哪怕是純粹做基礎研究的,我都要求他們一定要在臨床每年工作兩個月以上。這樣才會讓我們所有的研究工作能夠聚焦於要解決的臨床問題。Q:感染病學科的人才培養,有哪些特殊性?張文宏:感染病學科跟其他學科相比,有比較大的差異性。
  • 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等10人獲2020最美教師稱號
    忙碌的他,抽空接受記者採訪前,還「逮」著自己的兩名學生布置了任務。他和學生說話的時候,和別的導師沒什麼分別,也的確像極了他的暱稱「張爸」——如慈父一樣愛護孩子,也如嚴父一樣要求孩子。今年1月,新冠疫情蔓延,張文宏被任命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後,他帶領多位學生,也是感染科中青年專家入駐市公衛臨床中心。緊接著,科室多名醫護先後奔赴武漢,投入戰疫。
  • 藝海師者丨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張文宏:堅守初心 以樂育人
    司鼓作為戲曲樂隊的指揮,在戲曲演出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演員唱念做打,都是在司鼓帶領下,與樂隊精心配合完成的。陝西藝術職院教師張文宏與團隊亮相央視傳播秦腔戲曲音樂之美     「樂者,德之華也。」在教育教學中,張文宏將對學生滿腔的愛轉化為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以身為範,將老一輩戲曲人「戲比天大、德如地厚」的傳統美德,潛移默化滲入學生心田,滋養學生成長,鼓勵他們「以善為首」,善鑽善研,善待演員,要為戲曲舞臺完美呈現甘做「幕後英雄」,甘願「為他人做嫁衣裳」。
  • 美老師:張文宏,新時代學習示例
    教育家陶行知說:「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老師是個響亮的名字,他代表著祖國的希望。最美的老師,他們是新時代年輕人的真實例子。教育家顧明遠教授說,教育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之前,中國有超過2.8億學生,他們需要老師和好老師。每個老師的背後,都有一個連續的付出和奮鬥的過程,他們是中國1700多萬教師和學生的榜樣。貴族張文宏是一位核心醫生和教師超過10名教師獲獎。
  • 張文宏獲評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6月28日,復旦大學舉行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文宏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復旦大學微博據悉,張文宏獲評復旦大學2020屆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在發言時,張文宏勉勵大家以復旦人的堅持、復旦人的團結、復旦人的創新應對挑戰,祝福大家前程遠大,祝福國家有更美好的未來。03:35「世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站在了這裡。」張文宏說,自己從未想過可以作為教師代表和本科生、研究生說感言。
  • 張文宏等11人獲「最美教師」稱號
    ▲9月10日,在諸暨市特殊教育學校,蔣春凌向一名學生講解抖空竹的要領。  張文宏、王易、戚發軔、高文銘、張杰、王秀秀、劉秀祥、蔣春凌、王菲、華雨辰、馬文燕等個人和涼山支教幫扶團隊,都是來自教育一線的教師和群體。
  • 和張文宏一起上榜全國十大最美教師,山東這位女老師不簡單
    今天是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在發布儀式上,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大眾日報客戶端梳理發現,在10位最美教師中,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名列其中。
  • 開學第一課鍾南山張文宏等登臺當老師,展現優秀教師的3大優點
    因為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孩子們收看《開學第一課》,所以我們一家老小都陪著孩子受教育。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本身既是醫務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像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就依然在一線任教,張文宏醫生也在復旦大學任教。通過聽他們上課,我發現優秀教育工作者應該學習他們身上最突出的三個優點:優秀教育工作者優點一:有情懷《開學第一課》上鍾南山院士飽含愛國情懷講述中國遭受日本侵略的親眼所見。各位嘉賓都是有情懷的人,張定宇院長聽到了國歌后的感動,張伯禮院士對中國傳統醫學成就的褒獎,陳薇院士對醫學研究的執著。
  • 山東熱榜|和張文宏一起上榜全國十大最美教師,山東這位女老師不
    今天是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在發布儀式上,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大眾日報客戶端梳理發現,在10位最美教師中,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名列其中。
  • 和張文宏一起上榜全國十大最美教師
    今天是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在發布儀式上,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記者梳理發現,在10位最美教師中,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名列其中。
  • 「硬核教授」張文宏當選「最美教師」!他為「老實人」樹立了榜樣
    從「全國勞模」到「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從「大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到全國10位「最美教師」之一,在短短幾個月中,「硬核教授」張文宏獲得了諸多榮譽,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大家祝賀張教授的同時,更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實人並不總是會吃虧。
  • 張文宏:如嚴父般引導好學生
    忙碌的他,抽空接受記者採訪前,還「逮」著自己的兩名學生布置了任務。他和學生說話的時候,和別的導師沒什麼分別,也的確像極了他的暱稱「張爸」——如慈父一樣愛護孩子,也如嚴父一樣要求孩子。今年1月,新冠疫情蔓延,張文宏被任命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後,他帶領多位學生,也是感染科中青年專家入駐市公衛臨床中心。緊接著,科室多名醫護先後奔赴武漢,投入戰疫。
  • 張文宏:最討厭把人培養成「端著」「裝著」,正直的人不會如此
    今年的主題定為「守望教育,共克時艱——萬物之中,希望最美」。就這個主題,張文宏說,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唯獨缺少生命教育,現在我們經過反思後確立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什麼是「守望教育」,就是讓生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教育。什麼叫「希望最美」,就是要讓孩子們從小就要懂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憂患教育正是為了讓生活更有希望,更加美好。
  • 張文宏獲「2020年最美教師」,青年教師不淡定了,決定這樣做
    為熱烈慶祝第36個教師節,激動人心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的評選終於揭曉,十位最美教師、一個最美教師團隊脫穎而出,千呼萬喚始出來。,也有為「停課不停學、不停教」默默奉獻的一線教師,既有奮戰在教育脫貧攻堅戰線上的鄉村教師和支教教師代表,也有致力於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高精尖教師典型,他們涵蓋了高教、職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級各類教育,師德表現和教書育人實績突出、事跡感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 山東熱榜|和張文宏一起上榜全國十大最美教師,山東這位女老師不簡單
    今天是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2020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日前在京舉行。在發布儀式上,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大眾日報客戶端梳理發現,在10位最美教師中,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名列其中。
  • 張文宏:只追逐名校和分數,那註定失敗,要打抗疫精神「綜合牌」
    論壇上,作為壓軸出場的「神秘嘉賓」,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從抗疫精神中與大家探討教育的本質。「教育不好談,一談教育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因為每一個人的意見都不一樣。」張文宏就直言,一方面,現在人們都在談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全世界都在推崇名校。不想進名校,那是虛偽。上海基礎教育有所謂的「四大名校」是精英教育。
  • 張文宏等10位教師獲2020年「最美教師」稱號
    來源:河南映象網為他們喝彩!就在今天(9月10日)教育部網站公布2020年「最美教師」名單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2020年「最美教師」稱號的教師有: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高文銘,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四中和臨縣高級中學特崗教師夫婦張杰、王秀秀,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劉秀祥
  • 復旦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上,張文宏當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張文宏獲評復旦大學2020屆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6月28日,復旦大學舉行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文宏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張文宏獲評復旦大學2020屆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而在此前,他已經獲評第五屆、第六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在發言時,張文宏勉勵大家以復旦人的堅持、復旦人的團結、復旦人的創新應對挑戰,祝福大家前程遠大,祝福國家有更美好的未來。
  • 「網紅」醫生張文宏:隨著疫情慢慢走平,希望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正常...
    「網紅」醫生張文宏:隨著疫情慢慢走平,希望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2020-03-26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