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疆的大草原,相信很多人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伊犁草原的模樣。
伊犁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有著優美的風景。而我們常說的北疆看風景,這個風景大多是指伊犁地區的風景。
伊犁最多的就是草原,大大小小,總有近十個之多,這些草原也大多以地域命名。
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那拉提空中草原,除此之外的喀拉峻、昭蘇、託乎拉蘇、唐布拉、鞏乃斯、庫德寧、阿克塔斯等。而這些所有的草原也就組成一個最大的伊犁草原。
有人會說還有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這個一個經常會被搞混的草原,巴音布魯克雖然在獨庫公路的旁邊,且離那拉提並不遠,但它並不屬於伊犁地區,而是在巴州。就包括鞏乃斯,它也有一部分屬於巴州。
而提起巴音布魯克,或許就會有人想到《飛馳人生》裡的那條賽道,這條現實存在的道路,西起鞏留縣庫德寧鎮那孜溝,東至巴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草原奎克烏孫石林,全長約70公裡,翻越了3座達坂。這條將庫德寧和奎克烏蘇石林連接了起來,沿途可一覽天山深處的風光,景色很是壯觀美麗。
書歸正傳,說到草原,就不能不提那拉提,而那拉提最好的便是空中草原了。
其實中國的空中草原是在河北省蔚縣、淶源縣和山西靈丘縣交界處的太行山山頂,之所以被稱為空中草原,是因為在草原位於海拔2000米的山上。
以這樣的標準來看,伊犁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她的很多草原都可以稱為空中草原。在我們去往各個景區的路上,這樣的草原也隨處可見。
但是伊犁卻有一種草原是獨特的:人體草原。
第一次去喀拉峻時,人體草原還未被發現
喀拉峻這個山脊上的莽原,一直是伊犁地區私藏的一塊寶地。之所以說她是私藏,是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人們知道的只是那拉提,畢竟那拉提位列中國四大最美草原之一。2011年我們第一次自駕去伊犁時,也是直奔著那拉提而去,而喀拉峻則是在2013年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時才聽說了她的名字。
我記得當時對外的宣傳用的是「秘境、原始」等字眼,為了給她做宣傳,《都市消費晨報》還曾專門招募攝影者與寫作者在去當地體驗旅遊,並為她撰文。
2014年的夏天,我們也曾涉足於此,由於對景區的情況並不太了解,只是知道有東西喀拉峻兩個景區,對於景區內的具體情況並不清楚,而人體草原在當時還未被發現。
然而,對於一個新的景區還是充滿了探索之心,發現比去看已知更重要。於是那一天,我們打算在景區裡紮營。我們到達的是東喀拉峻,在看過那個峽谷之後,天色已晚,而天上已堆起了烏雲,因為有之前被半夜淋在雨裡的經歷,在我們看到越來越的烏雲壓了過來之後,最終沒有在景區裡停留。
景區的山坡很平緩,在當時看來不過是漫坡,實際上那一帶的山脈本就帶著人體草原的特性,雪山下的山坡都比較平緩,與高聳入雲的雪山相比,兩者形成了一個反差。
東喀拉峻的主要景點是峽谷,那個峽谷深不見底,峽谷對面是密密的叢林,那些叢林在陽光的照射下,仿佛是一個個綠色的小火箭,它們在等待一個命令,之後集體發射。
當家的說,順著山體一直往下,可以直達峽谷的最底層,可是望著看不到底的峽谷,想著車一路的盤旋,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下去。
景區裡背陰的坡面草很深,這裡也是哈薩克牧人的牧場。我們進景區不久,就有一對年輕的哈薩克夫婦騎著摩託上來了,儘管並不認識,卻也微笑著衝我們點頭。
禮貌地問候過他們之後,哈薩克少婦說他們的家就在靠近峽谷的地方,那裡個地方嘛,漂亮得很,比這個地方還漂亮。她這樣介紹。
問她遠嗎?她說遠的很。其實很想去她的家看看的,但想著「遠的很」,終於還是打消了念頭。
那是至今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喀拉峻,在去時曾抱著極大的熱情想要好好看一看的,沒想到卻很潦草地就結束了行程。
在去瓊庫什臺的路上,我努力找著人體草原的身影
不記得在多久之後,有了人體草原這個稱謂,只記得在網上看人體草原時,就被深深地迷住了。
那一張張優美的圖片,圖片裡的草原線條如同女性的曲線,或為俯臥,或為側躺,仿佛是一個個美麗的少女慵懶地躺在那裡,覆蓋著她們的是一張極大、極薄、極絲滑的綠色的花毯。
它們的身形在光影之下,顯出極具藝術的誘惑來。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只能讓人感嘆自然界的神奇。
那些相片一出,迷倒的不止我一人,因為從那之後,我從網上不斷能看到關於人體草原的信息。之後,我翻看著自己在景區拍的相片,想要努力去印證著與人體草原相同的信息。
2019年我們在特克斯時,當家對我說,其實往瓊庫什臺的路上也有人體草原。說真的,那次去伊犁在私心裡是想去喀拉峻看一下的,可是行程裡並沒有喀拉峻,同行的人們更多愛看的還是路上的風景。
在車隊一刻不停地奔向瓊庫什臺時,當家的在半路中的一個地方停了下來,他說這裡也可以看到人體草原。山腳下是一片平緩的山丘,山丘的線條很柔和,並不同其他地方的山地一樣稜角分明。仿佛這裡在億萬年前曾是一片浩瀚的汪洋,而山丘則是汪洋的底部,在汪洋的日夜衝刷之下,這個山丘都磨去了原來的四角,高高低低變得平滑起來。就如同一塊巨石,之前是堅石嶙峋,可是經過風雨日夜的衝洗,那些曾經的尖利之處都慢慢變得沒有了,最終巨石變成了一顆圓滑的石頭。而這山丘也是一樣,在日復一日和風雨侵襲中,它們將身體上的凸起化解,凹陷處填起來,終於有一天成了這種曲線玲瓏的模樣。
然而,由於站在山頂上離得太遠,儘管可以看出柔和的線條,卻怎麼也看不出人體的模樣。
當車隊返回時,即使我還想再看,卻也只能跟隨大部分返回了。
在事隔兩年之後,我終於看到了人體草原的樣子
跑了那麼遠的路,卻並沒有看到想要看的人體草原,心裡還是有些失落的。
可是那些建在曲線上的房屋,在綠色大地的襯託下,卻比童話小屋更迷人,房子的房頂上長著花草,如果不是房屋的主體樹木,這些房屋會跟周圍的景致融合到一起。
哈薩克牧民並不將房屋都建在一起,而是這裡一間,那裡一幢,四散在這樣美麗的地方,讓安靜的山丘有了活力,也讓人忍不住想進去看一看。
想一下,每天出門便是這樣的綠地野花,即使在家裡,透過房間裡窗戶仍然看到這樣的美景,那該是一種多麼愜意的生活。只是這樣的生活或許只有我們才會嚮往,對於他們來說或許更羨慕我們的生活。而唯有這樣,社會才會流動、發展。
帶著對這種生活的嚮往我們踏上了返程。
而那些相片,在我回來之後便存在電腦之中。即使是打開過,卻只是一掠而過,並不曾仔細去看過它們。
可是那個下午,我無意中其中的一張相片放大再放大,那些藏在景深之處的背景便一點點展現出來,然後,我忽然發現,其實我一直想看的人體草原就是我拍下的照片當中,只是當時太小的,看的並不清楚。發現了這個,我便將那一片的照片都找了出來,放大之後的人體草原原來真的很美麗。
當然,位於喀拉峻景區的人體草原要比我拍的這些要好看得多,然而,即使是這樣,我仍然覺得自己的相片好看,畢竟是自己親自看過並拍下來的。
或許會有人說我拍的不過是一個假的人體草原,也許吧,畢竟我並沒有去看「真正」的人體草原,然而,那一帶的山脈,可以處處看到人體草原的影子,當人們都千篇一律地拍那一成不變的景物時,不同的景物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而我也是在那之後很久才領悟到的,也許之前的太過期待,就會形成落差,可是有一天,你再心平氣和地去回顧時,會發現,原來在旅途中,我們帶著太多的負擔去旅遊,而這樣的負擔也會讓我們與美景失之交臂。
但只要領悟,什麼時候都不會晚,不是嗎?
關於作者:@鐵馬遊疆,一個熱愛寫作,熱愛新疆的人,願意通過我的視覺帶給大家一個別樣的新疆。如果你也嚮往這片土地,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