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譚魚頭兩財團鎩羽 海螺創投6億拿下福記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2010年3月25日,圍繞著國內著名送餐服務商福記股權的歸屬,國內諸多飲食業大佬相互組團參戰,真功夫、譚魚頭乃至於傳聞中的中糧都對福記表現出來濃厚的興趣,經過了長達4個多月的反覆爭奪,在這一場飲食行業迄今為止的最大股權爭奪戰中,最後勝出的買家卻不是飲食業的大佬,而是安徽海螺集團第二大股東海螺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以6億元的最高出價成為了福記食品的新東家。

  2009年11月6日,在停牌近兩個多月後,福記食品服務控股有限公司(1175,HK)(以下簡稱「福記食品」)突然宣布在港申請清盤,頓時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據記者了解,福記食品之所以申請清盤,是由於福記食品發行的兩筆可轉債出現技術性違約,不得不申請清盤。而在福記傳出清盤消息之後,國內飲食業內多家公司對收購福記食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其中包括以香港資源主席黃英豪出面牽頭,聯合內地火鍋連鎖店譚魚頭創辦人譚長安組成了一個財團,天行國際第二大股東蔡朝暉不甘示弱,聯合中式快餐連鎖集團真功夫創辦人蔡達標和華脈無線通信組成另一個財團,由此拉開了福記食品股權的爭奪戰。此後,市場一度傳出央企中糧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糧油(0606,HK)也參與競購福記食品,但隨後被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否認。

  福記食品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引得眾多知名企業「盡折腰」?記者經過調查後找出了福記食品的「前世」和「今生」,由此可見海螺的6億元出價到底值不值。

  福記食品由盛至衰

  分析師稱由於擴張過快

  據記者調查,福記是內地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餐飲企業,2004年年底上市時定價3.1港元,集資3.1億港元。2007年,福記股價一度衝高至29.20港元,成為國際大投行瘋狂追捧的熱股。福記食品最輝煌的是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專一餐飲供給商,賺足了資本市場的人氣。若福記運營正常不清盤的話,福記食品還會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餐飲供給商之一。

  福記食品的創始人魏東最早是從事高檔酒樓生意的,為了充分利用酒樓的閒置時段多掙點錢,魏東想出了外賣的點子,沒料想這個外賣的生意竟然是好的出奇。隨著送餐服務越來越火,福記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條自己的體系及獨特的經營模式,基於這個原因,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福記就發展成為本土快餐企業前十強,集食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集團。

  針對福記的迅速崛起,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在餐飲行業,客戶往往是零散的個體,想要抓住這些零散的個體,就要靠廣告和口碑擴大影響力。而福記食品的所做的就是有效的規避零散客戶的現象,抓住了整體客戶群。福記食品把目標放在機構身上,從工廠、學校、部隊等各領域入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促成了龐大訂單。

  國人有句老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訂單的龐大迫使福記食品不得不加快擴張步伐,福記加速了固定資本的投資,員工也開始急速增長,其人工成本、租金成本、折舊費用、燃料及公用服務成本、融資成本之和佔營業收入的比率已由2005年的17%上升到2008年的31%。同時其資本項目下的開支也遭遇迅猛擴張,達到了12.3億港元。為了應對急速擴張帶來的資本金不足難題,福記先後籤署了20多億元的可轉債合約。大規模的舉債擴張再加上金融危機導致的股價低迷,令福記食品一下子跌入可轉債危機,2009年10月因資不抵債被迫清盤。

  在福記食品宣布清盤後,不少企業和各路資本開始瞄上了這塊「肥肉」。內地從事連鎖餐飲的譚魚頭及真功夫則更是期望能夠通過收購福記食品而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

  譚魚頭真功夫

  欲借殼上市卻鎩羽而歸

  真功夫及譚魚頭近年來在內地的發展都十分迅速。真功夫1994年誕生於東莞長安,是國內米飯快餐連鎖龍頭,目前在全國已發展了346家直營餐廳。而譚魚頭則是內地最大的火鍋連鎖店之一,發源於成都,目前在全國各地經營著約170間分店。在主營業務玩得風生水起之後,這兩家公司一直就將上市作為企業的發展目標。其中,真功夫2007年曾獲得今日資本及聯動兩家風投高達3億元的投資,計劃在2011年前完成上市計劃。而譚魚頭則早在2001年就於香港註冊了公司,以便於通過香港公司達到與香港資本市場融合的目的。

  真功夫及譚魚頭這兩大實力強勁的餐飲業大佬參與競購,令福記食品的爭奪戰變得緊張起來。儘管雙方均未明確透露具體的收購作價,但據香港媒體的報導,雙方在為爭奪福記暗地所做的努力十分激烈。其中黃英豪表示,會考慮再收購福記的一些廠房資產,並將預計的收購價格提高。而另一財團代表之一蔡朝暉則表示,正爭取得到福記債權人的支持,擬在重組協議中,將債權人可獲得的股權比例提升至10%以上。據悉,譚魚頭財團此前計劃,收購目標主要為福記食品的上市地位以及部分餐廳業務,而真功夫財團的計劃則是將福記食品的全部資產全盤拿下。但是令這兩家大型財團萬萬沒有料到的是,他們借殼上市的美夢均被打破。2010年3月8日,黃英豪表示,由他牽頭的譚魚頭財團已經宣告收購失敗,福記食品的臨時清盤人已經退回了競購文件。與此同時,真功夫財團也在3月8日下午在媒體上發布了「競購失敗」的聲明。

  在福記翹首期盼新東家的時候,海螺創投出現了。記者從銀河證券分析師洪亮那裡了解到,海螺集團經營產業涉及水泥、新型建材、國際貿易、餘熱發電、塑料編織、新型物流等領域,所屬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華東、華南等十省一市。據接近海螺創投的人士介紹,海螺創投在多個地方建立高新節能裝備製造基地,以備戰節能產業。並非從事餐飲業的海螺創投此次收購福記食品,或許為旗下高新產業的融資發展未雨綢繆。因此,將來不排除會注入其他資產,轉型福記食品的主營業。(楊 萌)

(責任編輯:高蕾)

相關焦點

  • 真功夫譚魚頭兩大財團鎩羽海螺創投6億元拿下福記
    記者經過調查後找出了福記食品的「前世」和「今生」,由此可見海螺的6億元出價到底值不值。     福記食品由盛至衰     分析師稱由於擴張過快     據記者調查,福記是內地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餐飲企業,2004年年底上市時定價3.1港元,集資3.1億港元。
  • 海螺創投以6億元奪得福記食品的股權
    福記食品的股權爭奪戰已經落下帷幕。3月25日,記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最終奪得福記的買主為安徽海螺集團第二大股東海螺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以最高出價6億元獲勝。三進一股權爭奪去年12月,福記食品臨時清算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宣布,將以公開投標方式,出售福記資產,隨後引起內地兩大餐飲集團競買。
  • 福記創始魏東夫婦「辭職」 售給海螺創投(圖)
    福記掌門人魏東在辭任執行董事後是否仍保留主席位置?從公告中難見端倪。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李靜)11年前創立福記食品的魏東、姚娟夫婦一同宣布辭去了公司執行董事職務。同時,未經雙方確認的消息是,福記最終以6億元的價格出售給毫無餐飲經驗的安徽海螺創投。  創業夫妻一同辭職  據悉,魏東和姚娟等福記高層是在本月9日辭去執行董事職務的,不過直到月底福記才以公告的形式公布。記者查閱福記上市資料,魏東、姚娟夫婦共同持有福記48.25%的股份,魏東的身份是主席兼執行董事,而姚娟是執行董事。
  • 安徽創投6.6億接盤福記食品 計劃申請復牌
    由安徽創投控股的投資者同意以不多於6.58港元(5.77億人民幣)的總價接盤福記。福記主要業務位於長三角地區,其主營業務為送餐、中餐館以及方便食品。福記是國內最早規模化、工業化送餐業務的公司,2004年赴港上市,其送餐業務從2003年至2008年始終保持4成以上的增長。
  • 福記食品爭購戰落幕 神秘買家安徽國投完勝
    備受關注的香港上市公司福記食品的最後買家日前終於露出了水面。  3月24日,福記食品執行董事姚娟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福記食品清盤案的最新進展是,安徽國投成為福記重組的最後勝利者。「具體金額也不是太清楚,要問魏總(魏東)。」  「福記清盤,主要緣於過去擴張過快,造成資金鍊緊張,但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姚娟表示。
  • 譚魚頭創始人表演了一場復盤
    通過菜品創新及魚頭火鍋獨特的品類優勢,譚魚頭不斷擴張。1997年,在四川德陽、綿陽開了分店;1998年6月,譚魚頭在北京東直門開了第一家省外連鎖店。起步階段,譚魚頭從北京開始踏上擴張之路。北京、東北、華北、中原、華東、華南、西南,譚魚頭迂迴包抄,先確定在火鍋產業還不夠發達的北京開拓優勢,之後向北京臨近地區擴展,然後向南延伸,最終在全國輻射店面後回到西南、回到成都。
  • 美心、譚魚頭聯合體落敗福記食品競購戰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資源(02882.HK)主席黃英豪近期透露,在福記食品(01175.HK)清盤引發的競標戰已在2月中旬有結果,他與合作夥伴美心和譚魚頭的出價為第二高位,敗給競爭對手。黃英豪是在北京出席兩會期間對媒體透露,他是與美心集團的伍淑清和譚魚頭創辦人譚長安組成財團競購福記食品的。
  • 福記食品股本重組 復牌進入40天倒計時
    而就在市場逐漸淡忘之際,福記的股本及債務重組卻正在加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接盤方安徽創投將通過認購新股正式成為福記的新任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65.2%,而此前的控股股東即福記創始人魏東、姚娟夫婦持股則將被攤薄至16.6%。而隨著復牌進程的不斷推進,這家曾經的送餐巨頭也有望在下個月重回資本市場。
  • 國資出手重組福記食品
    本報訊 (記者劉俊)昨日,國內大型送餐和餐館企業福記食品(1175.HK)清算重組有了眉目,據公司公告,最終由受中國國有企業安徽投資(通過安徽創投)控制的投資者聯合以6.58億港元收編福記。由於安徽創投並無餐飲背景,暫時未知其動機。
  • 福記食品復牌大瀉94% 單日市值蒸發110億
    現擁逾1億人幣淨資產據了解,福記現時的大部分虧損資產已經處理完成。目前公司處於淨資產狀態。截至2012年9月底止,福記的權益總額為負9.6億元人民幣。有消息指,因為公司復牌後已經滿足某些債務條件,故此現時有約逾1億元人民幣的淨資產。
  • 我,開火鍋店市值100億,給員工買幾百萬衣服,卻把公司做垮了
    只記得2007年時,我以20億的財富,在「胡潤餐飲富豪榜」排第3名。那時候我覺得,才20億而已,也沒有多厲害,要是我能把火鍋店做上市,那才是真的厲害。當時,福記食品因為內部資金和人員等問題,向香港法院提出了清算申請。我立即看中了他們的殼資源,再加上當時我的火鍋店生意還不錯,我就打算把福記食品的殼買下來,趁機上市。但我在香港人生地不熟,就找到了香港資源的主席黃英豪,向他提出合作,共同把公司推上市。
  • 停牌四載尷尬回歸 福記食品股價兩日重挫95%
    本周一(7月8日),停牌近四年的福記食品復牌便大跌,從開盤價約38港元直奔2.48港元,全天暴跌幅度達93%,市值蒸發逾110億港元;昨日(7月9日),福記食品繼續下跌,最終收於1.98港元,兩日累計跌幅約95%,市值縮水至11.6億港元。截至7月4日,重組後,安徽豐收投資有限公司對福記食品的持股比例達71.96%。
  • H股上演餐飲龍頭福記爭奪戰
    【財新網】(記者 章濤 發自重慶 張帥 發自上海)內地送餐服務龍頭企業福記食品(01175.HK,下稱福記)倒下而引發的激烈商戰,即將落下帷幕。   公開對壘的,有內地中式快餐連鎖集團真功夫聯盟和內地火鍋連鎖譚魚頭聯盟。
  • 是什麼摧毀了譚魚頭?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當年2月21日的一份執行裁定書([2014]成鐵中執字第41號)顯示:查封、扣押、凍結、扣劃被執行人成都譚魚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譚長安60127400元的財產或相應的銀行存款。正是這源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6000多萬元被執行款,成為了壓垮譚魚頭的那根「稻草」。並讓成都譚魚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在之後的6年中一直處於出售資產還款的過程之中。
  • 失身對賭協議遭清盤 福記食品壽光項目折戟
    時至今日,該項目無奈遭遇被出售的命運———福記食品近期宣布,以4.0127億港元出售部分資產及其債務,其中包括「一家位於山東省壽光市之未建成的食品加工中心」,目前資產已被凍結。正在等待新主人的澳特萊山東項目依然面對著不確定的未來。
  • 福記可轉債:從「餡餅」到「陷阱」
    公告一出,福記股票在第二天開盤時應聲而跌,跌幅達4.42%。因為,截至2005年9月,福記的總資產約為9.1億港元,負債約為1.6億港元,此筆轉債發行後,福記將面臨50%的負債率,如果此筆可轉債不能順利轉股,則福記將面臨巨大的還債壓力。
  • 是什麼摧毀了譚魚頭?-報紙原創--中國經營網
    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當年2月21日的一份執行裁定書([2014]成鐵中執字第41號)顯示:查封、扣押、凍結、扣劃被執行人成都譚魚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譚長安60127400元的財產或相應的銀行存款。正是這源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的6000多萬元被執行款,成為了壓垮譚魚頭的那根「稻草」。並讓成都譚魚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在之後的6年中一直處於出售資產還款的過程之中。
  • 生意場上講義氣,譚魚頭:我太傻了
    像海底撈,現在的市值就有差不多3000億港幣,但是也不是家家餐飲行業都能像海底撈這樣成功。而有一家公司的創始人白手起家,10年時間就把自家的餐飲公司做到了100億的市值,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物確實很厲害了。但是輝煌時刻好景不長,這家餐飲公司最後也被創始人自己搞垮了。
  • 福記食品折價8%增發股份
    □本報記者 楊博香港上市交易的福記食品服務控股有限公司(01175.HK)10日發布公告稱,已有條件同意以每股1.71港元的價格,增發最多6686萬股股份,佔現有股本的14.24%及擴大後股本的12.47%。福記食品表示,增發股份最多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13億港元,將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 福記食品完成收購無錫美通食品100%股權
    福記食品服務(港股01175)(01175)6月20日稱,該公司已完成收購無錫美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且已提名其一家全資子公司為無錫美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唯一註冊擁有人。完成後,無錫美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將成為福記食品服務間接全資子公司。  董事會同時宣布,合共4008萬股配售股份已按每股0.54港元配售價發行予不少於6名承配人。此外,合共約4.1億股認購股份已按每股0.54港元發行予奇輝及FG認購人,完成後,奇輝為福記食品服務的主要股東,持有該公司股本擴大後約29.99%股權;FG則持有股本擴大後約19.9%股權,為福記食品服務第二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