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項目建設時,經常遇到建築場地土質較差,達不到自然地基的條件。這種情況下,設計院或地勘院都會通過地質勘察報告,設計出人工地基或複合地基圖紙,用於地基加固施工。當然,地質勘察報告不可能反映出建設場地全面的地質情況,經常會出現局部地基基礎缺陷,需要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及時處理。
常見的地基基礎缺陷和處理因素,需要注意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地基缺陷處理中對於要結合建築物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安全性和質量要求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確定地基處理措施和施工方法;
2、對於地基土質結構進行分析,避免受到土層的變動而出現土層結構變形以及發展問題嚴重的發生;
3、地基基礎缺陷的種類以及施工的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因素影響,避免造成周圍建築物、構築物結構的安全性、耐久性的影響,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對這些環節深入分析與研究;
4、對於基礎中存在的相關缺陷進行分析,並對其上部結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確保結構處理的經濟性與耐久性要求。
地基缺陷處理常用方法有哪些呢?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地基缺陷影響程度、地基缺陷面積、深度的不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1、碾壓夯實法。碾壓夯實法要求在地下水位以上,土質含水量有一定要求,如含水率較高,需參入石灰、水泥進行壓實。人工碾壓夯實影響深度一般達到200mm以上,以前農村自建房經常會看到採用這種方法進行基礎加固處理。機械碾壓夯實影響深度一般達到1m左右,是一種淺層地基加固處理的方法。
2、強夯法、重夯法,是指用重錘由高處自由落下,來夯實淺層地基的方法。此法在適合在北方地區使用。一般用於無黏性土、鬆散砂土、雜填土、非飽和黏性土及溼陷性黃土等。此種方法在城市內很少使用,畢竟噪音、震動特別大,感覺像地動山搖。
3、換填法。換填法就是挖出局部地基缺陷的土層,用素土、三七灰土、級配砂石、礦渣、混凝土等材料回填夯實。這種方法適用於局部地基缺陷面積不大、深度較小的地基加固處理。具體選用哪一種材料,可以根據現場條件、經濟性綜合分析來進行換填。換填法是建築項目基礎施工中最簡便、最實用的一種地基缺陷處理方法。
4、地基加固法。地基加固方法有很多,我們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木樁加固地基,一般用於軟土地基加固。將製作好的木樁,按要求壓入軟土地基,擠壓土層,增加土層的密實度,同時木樁也能承受豎向荷載,共同組成複合地基,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木樁加固地基一般選用松木,也有用杉木的,都需做防腐處理。由於其承載力和耐久性受到限制,現在很少使用。但很多臨時設施的建設也經常用到該方法。對於自建房的人來說,如果適合當地條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2)碎石樁,是以碎石(卵石)為主要材料製成的複合地基加固樁。碎石樁是在地基上成孔後,壓入由碎石柱、砂等材料,擠壓樁周圍土層,組成的複合地基,又稱為散體樁複合地基。這種地基加固處理方法非常適合自建房使用,不僅加固效果顯著,而且成本低廉、經濟實惠。
(3)攪拌樁(深層攪拌樁、粉噴樁),通過高壓水槍等設備鑽孔,然後灌入化學溶液或膠結劑,與土進行攪拌,有的還灌入沙石料進行攪拌(CFG樁),使土粒膠結。所用漿液主要有:高標號矽酸鹽水泥、水玻璃漿液、丙烯酸氨為主的漿液、重鉻酸鹽並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鈣等速凝劑,用於地基基礎的加固處理。攪拌樁加固地基一般是針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的地基使用。
地基基礎缺陷處理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說:預壓堆載法加固、高壓灌注加固、矽化膠結法加固、排水固結法、預製鋼筋混凝土樁加固、鋼板樁加固等。歸根結底來說從三個方面進行地基處理:提高土層密實度、增加材料組成複合地基、人工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