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育兒話報(ttzhuishu)
高考成績出爐後,清華北大早已暗中瘋狂搶人。
但有一位狀元,卻無緣清北,甚至與復旦、上交、南大等眾多985/211院校失之交臂,連報考資格都沒有,被網友稱為「最慘狀元」!
她就是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總分430分,語文180分,數學141分,英語109分!奈何選修課歷史是B+,遂無報考資格!
而位列第2名的王雅迪,雖然裸分低一分,但選修卻是雙A+,成為進入名校錄取序列的第一名。
這一事件被曝光後,引發熱議。
主要的爭議點有二,其一,為什麼430分就能夠成為高考狀元?其二,是否能被破格錄取?
不清楚江蘇省高考政策的網友,可能會覺得疑惑,其實江蘇卷的高考總分為480分,僅計算語數外三門的成績。能考到430分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次,在江蘇除了語數外三門裸分之外,選修等級也非常重要,這個選修等級不是分數,而是按名次劃分,分為ABCD四個等第。
清北、上海交大、復旦等名校錄取,對選修課成績全都要求雙A以上,否則不能投檔。
文科第一的狀元,卻與頂級名校無緣,這一結果怎麼看都「慘」!
遺憾,心酸,惋惜,但高考背後揭露的這4個扎心真相,我們越早知道越好!
高考很殘酷,卻也最公平
文科狀元白湘菱,十年寒窗苦讀,最終卻輸在了選修科目上。
很多網友都為她抱不平,認為太可惜了,江蘇的這種高考模式「坑」了她,希望她能被破格錄取。
不過,清華、北大、南大等負責江蘇招生工作的老師,給予了明確的8字回應,表示:「須按政策要求招生。」
這一結果,看似冰冷不近人情,但放眼望去,卻有著規則之下的公平。
江蘇高考等第制這一模式從08年就開始實行,至今為止已有十二年;
如果因為同情而改變錄取規則,那麼對於這十多年間其他有過類似失誤的很多考生而言,就是一種不公了。
雖然很可惜,很遺憾。
但在殘酷的競賽場上,無情反而能保證公平。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高考制度可能存在一些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但也是目前而言最為公平的一次人才選拔。
就像白巖松接受採訪時所說的:沒有高考,你拼的過富二代嗎?!
沒有富二代的資本、人脈,唯一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拼的,就只有汗水和勤奮了。
縱觀2020年全國68個高考狀元來說,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他們,大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孩子,好一點的頂多是中產家庭出生的孩子,並非什麼權貴之家。
高考就是底層人民跨越階層最快的上升通道!因為它不看你的家境,不看你的人脈,只要你有真憑實學,你就是最大的贏家。
成績很重要,心態更重要
高考是一場殘酷的競爭,一分足以打敗幾千,乃至幾萬人。
努力學習,爭取在高考中考出優異的成績很重要,這意味著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機會。
可有時候命運就是愛開玩笑,關鍵時刻發揮失常的孩子不是個別。
白湘菱就是其中之一,據班主任說:「從來沒有想過歷史的B+會落到她的頭上……按照常規來講,白湘菱的選修在前面的考試中,從來沒有出現過意外。」
不僅老師為她感到遺憾,父母為此糾結和意外,就連旁人都不忍心看,有網友還感慨她為「最慘狀元」。
考到了文科狀元,卻上不了最好的學校,這比差0.1分就及格的心情更加複雜千百倍!如果承受不了,極易沉溺在悲傷和苦惱中,難以自拔。
白湘菱卻能淡然處之,在空間裡還自我調侃:「我心態好得很。」不得不讓人佩服。
接受採訪時,一番話更是讓無數人為之點讚。
她說:
「肯定還是會有遺憾,不可能說一點遺憾都沒有的,後來學長學姐都安慰我,挺好挺好。
我看到很多說什麼『最慘狀元』什麼的,其實還好吧,自己考出來的成績……可能當然是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學校。」
積極思考將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則造成消極人生。
有如此豁達樂觀的心態,不管她即將去到哪個學校,都不會輕易被打敗。
要知道,打敗我們的從來不是挫折,而是面對挫折時所持的心態。
高考不是結束,恰恰是開始
回想起當年,班主任對著全班同學說:同學們,再堅持一下,高考完你們就輕鬆了。
那個時候,一想到熬過高考就輕鬆了,每個同學都跟打了雞血似的,想像著高考過後,自己放鬆時的愜意。
直到多年後,才回過神來,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小關卡而已,人生的題比數學難解多了,也比高考累多了!
孩子,想告訴你的就是,千萬別輕信這句話。
如果你信了,以為上了大學,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放鬆,不再重視學習,逃課睡懶覺、熬夜追劇、玩遊戲,掛科也面不改色……
那麼,等待你的就是苦難的開始。
作家蘇心說:「如果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庸碌無為,卻藉口平凡可貴。我敢保證,將來你會非常後悔,卻無法言說。」
學生時代,因為父母站在了你的身前,替你擋住了生活裡的風風雨雨,而你只需要負責好好讀書,不用過多操心其他的事,這是你積累成長資本最快的捷徑。
莫辜負這寶貴的青春年華!
待你走出社會,你就會明白:
成年人的世界有多不容易,尤其在你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你再苦再累再難都只能咬牙堅持,因為你沒有理由倒下。
這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不能」,而是「我本可以」!
孩子,請記住,高考不意味著結束,恰恰是你人生新的徵程!你該更加努力才是,累了可以適當放鬆,但絕不能墮落。
再窮不能窮教育
知識改變命運,再窮不能窮教育。
但仍然有人嗤之以鼻地說:讀書無用。
理由無非是:讀書讀那麼久有什麼用,還不是給人打工。
甚至拿近年來一些高材生從事的工作說事:
「北大畢業有什麼用,還不是要出去賣豬肉?」
「辛辛苦苦讀個碩士,出來卻做保姆,小學畢業就去做不就行了?」
可是這只是一部分事實,真相是:
那個賣豬肉的大學畢業生陳生,現在已經開了幾百家連鎖店,身價過億。
那個碩士畢業做保姆的姑娘,可以任性挑選僱主,提自己的條件,而且依然是僱主爭搶的人才。
哪怕做著同樣的事,但讀過書的人卻知道怎麼把一個普通的事情做的不普通,把一個日常的事情做的如此賺錢。
作家李月亮說過這麼一段話,再認同不過。
她說:
「40年前,讀過高中就是高學歷了。而現在,高中畢業已經基本等於「沒文化」。在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情況下,必然會有很多高學歷的人,流入低端行業。
因為如果你不讀書,就極大可能要遭遇「降維打擊」,連普通的工作都保不住,只能被擠到最邊緣最辛苦的角落,別人都不願意幹的事,才輪得到你。」
而高考,就是一次知識改變命運最快的捷徑,為什麼不緊緊抓住呢?
如果孩子問你,讀書那麼辛苦,為什麼要讀書?
不妨這麼回答他: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