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是獨木橋,卻是一個必選項。人生無法重啟,高考也必須面對。
隨著高考分數已出,這場無硝煙的戰爭已落下帷幕。
有人歡喜,就有人憂。
萬科創始人王石曾說:
「不要給孩子施加更多的壓力了,一本固然好,二本三本也沒有什麼問題,成績搞好但也不要太過於在乎這次成績,我們還有很多選擇。」
「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要對年輕人抱有信心,年輕不應該被一所學校所定義。」
人生的精彩與否並不是由一次分數或是一場考試決定,大可不必把高考的成敗當成人生成功或失敗的分水嶺。
羅永浩在《人生不只有一次高考》這部記錄片裡說道:
「讀書的高考對於人生的意義只是一小部分,我們人生的高考後面還有很多次,而不管是哪種高考,失敗了還可以再來!」
高考無法決定人生的輸贏,青春不該被成績定義。
高考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但不是唯一機會。
今年的江蘇文科高考狀元白湘菱被媒體稱為「最慘文科狀元」,因為她的歷史選修課等級是B+。
然而清華北大等第一梯隊的學校,全都要求選修科目等級在A以上才能入學,為此許多人紛紛為她感到可惜。
狀元白湘菱留言
但狀元的班主任表示:「人生的選擇還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考上清華北大才是一片坦途。」
雖然白湘菱這次因為一些小的限制,上不了清華北大,但人生不會止步於清華北大。
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如果她在別的學校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小米總裁雷軍高考後進入武漢大學學習,在學校上的一堂課叫《怎麼上好大學》,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大學期間,上大學的目的是怎樣學習,而不在於學的東西。
雷軍說過:「創業後,因為這個道理,幫我克服很多專業之間的差距,去適應新的崗位,把握新的機遇。」
分數考的高可以獲得一時的榮耀,但不能決定一生的成與敗。學校的好壞並不能代表以後的發展的好壞。
馬雲說過:
」如果你畢業於名牌大學,請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如果你畢業於普通學校,請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
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過去12年學習的證明。
每年上名牌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分數考的高,是機遇和努力的結果。考的不好,孩子可以哭,可以痛,但無需絕望。
作為家長,孩子的高考分數出來,不管孩子的分數是好還是差,不妨都給孩子一個擁抱。
往後餘生,路還很長,此時應幫助他們填報好志願,做好正確的職業規劃。
在報名學校前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去該學校實地看看了解情況,而不是等開學後才悔不當初,怎麼當時一衝動去那麼遠上大學。
優異的高考成績並不是人生能夠一帆風順的「金牌」。
上名校的學生有成為科學家、企業家的,也有一輩子過得非常普通的平凡人,甚至是身敗名裂的階下囚。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季子越因為在網上發表反華言論被學校開除學籍,全網斥責。
季子越本來應該有著光明的前程,他在2015年以總分667分全市第八名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並作為中學學校的優秀生代表一直被宣傳。
但是他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名校學習深造機會,在讀研究生時肆意在網上發表不當言論,把侵略祖國的「惡棍」美化成英雄,用極其低俗的語言嘲諷自己的同胞,看不起生他養他的土地。
就是這樣一個高考高分考生最後被學校公開開除,好好的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爛。
還有位即將畢業於名校哈工大的學生都已經獲得了騰訊的offer,年薪30萬,但就是因為替考事件而被開除學籍,工作也丟了,大學四年的努力也毀於一旦。
有一句話這樣說道:「你入學時有多風光,被開除時就有多狼狽。」
出身於名校對於剛畢業的求職者來說,是一份好工作的「入場券」,但是在職場裡,比起學校,大家更看重個人的德行和是否會為人處事,名校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一生暢通無阻的金牌。
作為父母,與其和孩子說一味追求高分數和名校,不如平時就要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品格修養。因為如果孩子在年輕時道德不行,考上名校後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前兩天的浙江大學強姦犯努爾特巴特爾高考高分考上浙大,不珍惜來之不易的進名校機會,整日出入酒吧放縱自己,對女性不尊重,最後被法院判刑而弄得人盡皆知。
對於孩子來說,道德比能力更加的重要,道德觀和價值觀這類東西看似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能在關鍵時刻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殃災。」
家長不重視品德,只是唯分數論,將來孩子站的位置越高,摔下來就越疼。
能夠決定未來的不是一時的分數,而是持續不斷的努力。
西瓜視頻上有個百萬粉絲的帳號叫《同學請坐》,主人公楊慧琴出身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地處落後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好。
然而她的夢想是上北京大學,後來高考失利,陰差陽錯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學。
但她並沒有上普通學校而就此放棄,而是在大學裡拼命學習,僅用了2年的時間就修完了11門課程。四年後慧琴學姐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讀研。
有些人會認為她是個書呆子,但就是這份面對挫折依然堅定目標,勇往直衝的蠢勁幫助她實現了夢想。
前不久28歲退休的程式設計師郭宇刷屏網絡,他高考後,陰差陽錯選擇了行政管理專業,入校後卻發現不喜歡枯燥無味的大學生活,憑藉著對編程的熱愛,他日日夜夜自學編程。
圖片來源於郭宇微博
在大三時,郭宇就已經憑藉著出色的能力,經過三輪支付寶的面試,成功的入職支付寶,有了支付寶這樣國內大廠的工作經歷。
他日後也成功跳槽到了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並趕上時代的機遇,拿到了股票期權,在28歲時就已經實現了個人的財富自由。
有些人說他運氣好,但如果他在高考後因為分數不理想而自暴自棄,整天在學校混日子,沒有自己主動去學習編程,自然也抓不住時代的機遇。
孩子如果分數考的不好,心情鬱悶,身為家長要及時的開導孩子,相信他下次會考得更好,要繼續持續不斷的努力,要往長遠看。
而不是唯分數論,責罵孩子怎麼那麼笨,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考那麼高分,你考那麼低分?
杭州有位13歲的女孩,每次考試都考第一名,但是有一次考試只考了班級第5 ,情緒非常低落,再加上媽媽責備她考得不好,她一氣之下就用刀割傷了自己的手臂尋短見。
有人問她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她回答道:
「我們家親戚的孩子,我爸媽朋友的孩子,全是尖子生,他們一見面就拿我們這些孩子的成績做對比,我怎麼能不學?」
大人越在意分數,就容易對孩子進行打壓和別人的孩子做對比,孩子就會越急躁和焦慮,反而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反而是達到弄巧成拙的效果。
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正確和理性的看待分數,並且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它,孩子反而更容易考取高分。
不可否認,高考對於每一位考生來說非常的重要,但人的一生絕不應該通過紙上的分數來進行定義。不管孩子考的如何,只要孩子是真的盡力了,都應該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
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夠被打敗。」
不管是平時考試還是高考,考的差,不要喪氣,因為這次考的好,不代表下次就一定考的好。考的好,不用過於驕傲,因為這次考的好,不代表今後的人生考試就一定考的好。
高考過後,社會上還有無數的考試在等著我們,這種考試並沒有老師會給孩子打分,可能就是一時的衝動或疏忽,就已經被淘汰出局,並且永遠不會再有復讀的機會。
但不管這樣,我們都應該教育孩子有一個好的心態,樹立起自身的良好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並持續的不斷的努力,接下來結果怎麼樣,那就聽天由命吧。
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當王侯將相的,有時候平平凡凡,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