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和初中在數學學習上面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很多學生在剛剛進入初中的時候會產生不適應,數學成績也會開始下滑。其實初中的數學學起來也不難的,只要大家能夠找到數學學習的小「竅門」那麼數學學習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是小升初銜接數學學習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下。
儘快掌握自學能力
小學和中學老師管理的方式和程度截然不同。進入初中之後,教師的管理會更『放手』些,會讓孩子更自由些。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會不像小學那樣,非常地面面俱到。
在這種不同的管理方式下,預初的學生首先要學會「換腦」,即學習方法的改變。「不要被動地學習,要主動學習。尤其是要走在老師前面,包括每天放學回家主動的複習鞏固和預習。
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學起來感覺沒什麼不一樣,但是,初中的數學難多了,有時上課聽懂了,但到了自己做題就不會做。不少預初學生都會遇上這樣的困惑。這是 因為孩子還沒有把自己的大腦「切換」到初中數學思維模式。「舉個例子,小學用簡便方法計算公式解題,方法就那幾種,老師也會帶著學生做反覆練習,在重複過 程中,孩子很容易就會明白這種題目的解題方法,但升入初中,孩子在一節課內學到的可能是一個數學概念,老師不會手把手多次反覆操練,需要課後自己的消化和 理解。初中數學其實是在做『換腦』,把孩子的『小學生思維』轉變成『成人思維』。
要有「遇難而上」勁頭
預初年級開始,數學學 科會逐漸出現一些比較複雜的應用題,學科考查目的也逐漸向考查孩子們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過渡,並增加了空間想像能力等。所以,大多數孩子升入初中之後, 會突然有不適應感。到了初中階段,老師會開始引導學生提高。每堂課裡,老師一般都會準備提高性的問題。作為學生,你要願意接受這些『難題』的挑戰。有的時 候,不要因為題目難了,你就繳械投降,不願意去做,或者乾脆等老師講解。
許多題目確實一開始做不出來,但如果學生不著急,主動思考,慢 慢地就有提高了。遇上攔路虎,學生可以向同學和老師求助,也可以到圖書館查詢相關的資料,找一些類似的專題來研讀。但同時,也要張弛有度,比如,如果一道 題目思考了20到30分鐘還沒有解題思路,那你可以先放一放,請老師幫助解一下。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學生可以找同類型的題目來練習,一方面可以測試自 己是否全部弄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練習起到鞏固的作用。
遇上難題的出現,要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多問問自己「有沒有更好 的解題方式」。到了中學階段,學生要慢慢掌握一題多解。比如,小學裡的應用題解題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列式計算,另一種是方程計算,小學生比較喜歡列式 計算,但在數學思想裡面,方程計算是一個重要的解題形式,初中生應該挑戰和習慣這種思維模式方式。」
練習和總結同樣重要
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不同就是——考查的內容和目的不同。預初第一學期會涉及「數的整除」、「分數」、「比和比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等概念。 對於預初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到的『數的範圍』在擴大。因為以前學生都是在處理整數、自然數的計算,但現在還需要做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因此,很多學生 都會遇上一個計算能力的困難。這個學期的突破難點就在於提高計算和分析能力。
計算能力的提高,看似應該多做習題。「實際上,練習確實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聽老師的歸納總結,同時,學生自己要主動思考,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總結歸納方式,比如,在這麼多種的計算方式中,那種形式應怎麼做。
編輯推薦:
2012寧波小升初銜接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寧波小升初協助家長理性擇校的七項注意
小升初過後家長協助孩子學習需做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