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馬雲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所謂DT就是在網際網路和IT技術發展成熟的基礎之上,對不斷積累的海量數據進行綜合的處理技術,DT時代的來臨不僅僅標誌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更是思想的革命,它讓經營者通過數據對客戶建立新的認知,讓商業回歸本源——以用戶為心。
數據即生產力 用戶畫像是商海指南針
根據IDC《2020數字宇宙》研究數據顯示,人類在69年的「IT時代」,全球產生了不到1ZB(1萬億GB)的數據。伴隨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2010年全球數據已經進入「ZB空間」,人類也就此進入「DT時代」,在DT時代的頭10年,全球產生的龐大數據量幾近IT時代的44倍。
DT經濟的關鍵在於對大數據的有效收集和利用,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實世界中的人、事、物都在被數據化,數據由此成為新的生產力。如今企業競爭愈演愈烈,誰能掌握用戶並能夠真正了解用戶,並能快速滿足用戶的需求就能佔領市場先機,因此用戶數據成為企業存活的核心生產要素。而在商業領域,我們如何精準快速地獲取用戶數據?這裡要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用戶畫像」。
用戶畫像部分展現形式:人流量統計、停留時間、熱力圖
用戶畫像是個形象的比喻。將單個用戶的所有信息標籤集合,能夠勾勒出該用戶的整體特徵與輪廓,而通過海量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分析將所有用戶的標籤綜合起來並進行結構化整理就能形成「大屬性」標籤,能夠讓企業更了解自己的目標市場和客戶喜好,從而將用戶大數據轉換為商業價值。
大數據+機器學習 實現精準營銷
在構建用戶畫像的過程中,隨著用戶標籤的累積,使用戶形象逐漸豐滿,依稀呈現,這是一個具象的過程——從一張白紙(你對用戶一無所知)到勾勒出清晰的輪廓(對用戶有基本的了解),甚至進行更深一步的描繪(深度了解)。依靠傳統經營模式使企業只能夠靠經驗摸索用戶行為習慣和喜好,結果往往是被動而盲目的,尤其對於線下零售店面而言,商家不能夠對到店客群有清晰、全面的認知,而人工智慧在商業應用中使得企業能夠智能獲取到這些關鍵數據和信息。
由於機器學習技術取得不斷突破,機器也變得越來越智能,通過教會機器來識別人類並反饋分析結果形成畫像,企業和商家才能在畫像的基礎上構建應用,譬如個性化推薦、精準廣告、金融徵信等等。作為專注於機器視覺的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針對商家痛點推出智能商業解決方案,幫助線下零售、地產、服務等行業實現線下用戶大數據的收集和整合。目前,曠視已與某國際連鎖快餐品牌展開深度合作,為該店提供客流分析和VIP識別服務。
通過端到端的人臉識別技術,曠視智能商業解決方案可以為線下客群進行實時標註,包括性別、年齡、身高等特徵信息。智能前端攝像頭是用戶數據入口也是構成企業數據大廈的基礎,而算法伺服器則是幫助商家進行客群分析的大腦也是基礎設施架構層,負責實現企業需要的數據分析提出的需求。
隨著標註的不斷積累,用戶在企業眼中也越來越具象,同時也形成了用戶的數學建模,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對用戶數據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從中抽象出更多的數據信息或預測標籤,用於挖掘出用戶潛在需求並對用戶行為進行預判。總之,藉助大數據和智能解決方案能夠使商家對用戶數據和用戶群體形成標準的認知體系,分析並挖掘出大數據背後的價值從而佔領上帝視角,改善經營管理策略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