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內的斑馬魚養殖系統,與人基因有71% 相似的斑馬魚可用來試藥。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資料圖)中國鱟。(資料圖)中國鰧標本。
本月19日至25日是科技活動周,屆時將有多個重點實驗室向公眾免費開放。5月16日記者走進青島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提前探營,該實驗室設有海洋中藥研究方向,存有613種可以用來作為中藥的海洋藥源生物標本:鱟這種生物到底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蝦虎是藥您知道嗎?還有胚胎透明的斑馬魚跟人的基因有71%一樣,是魚類中的「小白鼠」,而這些都可以在實驗室找到答案。
海膽蛤蜊都能入藥
青島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坐落於德佔青島時期修建的俾斯麥兵營,環境很有特色,所藏的標本就更有特色——它們是一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動植物,還可以研製藥物。
5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醫藥學院,青島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就在該學院,相關老師帶記者先來到了藥源生物標本室,眼前不僅有稀奇古怪、聞所未聞的海洋生物,還有海膽 、蛤蜊、蝦虎等青島人熟識的海洋生物標本,不禁心生疑問:這些都是藥材?答案是肯定的。據了解,蝦虎學名叫蝦蛄,它「味甘、微鹹,性平」,能止咳平喘,縮尿,能治療咳嗽、哮喘、遺尿等病症。另外,它還有抗腫瘤的作用。
烏賊骨要靠遠洋捕撈
實驗室內,海洋藥源生物的標本被儲存在一個個標本架上,有大有小,讓人大開眼界。「這些標本要獲得都不是很容易。」該實驗室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武雲飛教授介紹,標本室目前有海洋藥源材料種類共613種,有1041瓶標本。「海洋藥材採集和捕撈都比較難,一般它們生活的水域都比較深,需要潛水下去,而且我們目前沒有自己的潛水員。」此外,武雲飛介紹,像烏賊的骨頭,單獨去抓是抓不到的,只有靠遠洋捕撈時意外捕獲。
武雲飛介紹,海洋特殊的生態環境使海洋生物的代謝產物具有結構新穎、活性多樣的特點,基於海洋生物資源的創新藥物研究已成為國際新藥研究領域的競爭熱點。
中國鰧長相很「霸氣」
在標本中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海洋藥源生物標本。兩條長相霸氣的中國鰧(teng)是2009年在海南捕獲。很像年畫中的怪獸樣子,身上有斑點的花紋。據了解,這種魚毒性還很強,屬於刺骨魚類,當刺入人體後會引起劇痛。不過,鰧科動物有清熱解毒,健脾胃,助消化的藥用價值,主治脾胃虧虛,消化不良。
在採訪中記者一直有一個疑問,此前媒體廣泛報導鱟(hou)在餐館中被發現。鱟的藥用價值到底是什麼呢?標本室就有一個中國鱟的標本,趁著這個機會記者一探究竟。據了解,成鱟肉可食用,味美如蟹,不過它是瀕危物種,個人不能私自捕殺。而且吃中國鱟肉250克就能中毒。但如果運用得當,鱟的全身是寶。拿鱟殼來說,它能化痰止咳,活血祛瘀,解毒等。
斑馬魚基因與人很像
除了標本外,該實驗室還有很多有趣的實驗。在分子醫學生物學實驗室內,實驗師劉雲章正在照顧一些十分嬌小的帶有漂亮花紋的熱帶魚,「它叫斑馬魚,因為花紋像斑馬紋得名。」小魚體型雖小,但是分布滿了一個又一個的透明小盒內,一排排擺滿了整個實驗室,場面還是很壯觀的。而斑馬魚的作用更是巨大。「研究證明,斑馬魚跟人的基因有71%是一樣,因此很多藥物的實驗都可以在他們身上來做,跟實驗小白鼠一樣。」劉雲章解釋,這些小魚是試藥或做其他研究的。而且斑馬魚的胚胎是透明的,在顯微鏡下它的胚胎活著就可以觀察它的發育。此外,斑馬魚的「很能生」,一般一對魚1周產一次卵,每次能產上百枚卵,實驗材料容易獲得。
連結
實驗室23日免費開放
青島市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將在5月23日向市民免費開放,作為青島科技活動周的一部分。感興趣的市民,可以在5月23日當天8:30-11:30;13:30-16:30來到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從紅島路校門進入後沿路走到底左轉就能看到實驗室的大門了。
相關新聞
明日可去中科院海洋所探秘
記者採訪獲悉,5月19日中科院海洋所將舉辦「第九屆公眾科學日」科普活動,主題是「科技創新美好生活」,眾多館藏和實驗室將向市民免費開放,感興趣的市民經過團體預約後可以來探究大海秘密。
屆時,包括全亞洲館藏量最大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和極地生物標本庫、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水母973項目實驗室、海水養殖實驗室、創新成果展廳等全部對島城市民免費開放。同時,中科院海洋所還將舉辦「我是小小海洋科學家」海洋知識小實驗、有孔蟲專題活動、海洋知識有獎問答、科普講座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此次參觀需要團體預約。
中科院海洋所始建於1950年8月,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發的綜合性海洋科研機構。作為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示範基地,中科院海洋所每年定期免費開放,讓社會公眾有機會了解海洋科學知識,零距離感受海洋科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