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未來。學歷的獲取,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包括研博),而學習力的培養,卻貫穿人的一生,這叫終生學習。一旦混淆概念,學歷反而會成為前行路上的絆腳石。
宋某,渴望知識改變命運,從小刻苦好學奮發圖強,求學路上一直高歌猛進,考上山東某名牌大學。再接再厲,考研後再讀博,終獲博士學位,交出了人生一張滿意的學歷答卷。
他原以為自己拿到了就業市場上一塊含金量最高的敲門磚,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好單位隨便跳。哪曾料到求職路上屢屢受挫,高不成低不就,挫敗感日盛,好高騖遠的他心灰意冷,唯有靜觀其變。
可人得為五鬥米折腰,又沒地方啃老,他想出了一個瞠目結舌大跌眼鏡的方法:偷,大哥大 BB機 自行車 電動車......可惜秀才作案,沒有技術含量。一次次被抓,他也習慣了,大不了教育幾句,沒事,博士被迫偷東西,這是社會的恥辱,我控訴這個社會,沒能給機會人盡其才。
吳博士今年48歲,每月領國家發的1000元低保,杯水車薪,生活成本這麼高,不得不偶爾偷偷,才能把生活維持下去。
吳博士本有個圓滿的家庭,一家三口,愛人原以為嫁個博士前程似錦,結婚後卻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希望。萬般無奈,帶著兒子決絕而去。
博士畢業原以為功德圓滿,無需再拼命學習了。殊不知一旦停止學習,人就停止成長。求職失利,不能客觀分析自身存在的短板,沒有通過持續的學習去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反而一直躲在博士學歷的光環中,欺騙自己得過且過,結果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遠。沒勇氣去面對真實的生存環境,索性躲起來自怨自艾,偶爾看看自己的學歷證書,感嘆命運的不公聊以自慰。
歸根結底,學習力蕩然無存,所以未能交出一張滿意的職業生涯答卷。
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未來。提升自己的學習力,保持終生學習方能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