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團結協作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對於小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合作可以實現共贏,能夠用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還能夠獲得很好的人緣,讓寶寶變成一個溫暖的人。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跟別人合作、樂於助人,那麼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道路是非常有好處的。
小張結婚後,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如今寶寶們已經快2歲了,一家人非常幸福,並且小張平時特別喜歡分享寶寶們的日常生活,總覺得特別有趣,前段時間,小張又發現了一件有趣又溫暖的事情。
一天晚上,小張想哄兩個孩子一起睡覺,老大聽到媽媽的命令之後,率先靈活地爬上了床,等待媽媽哄自己睡覺。然而,弟弟就沒有這麼靈活了,雖然是雙胞胎,但是弟弟在動作方面稍微顯得遲鈍一些,用盡了力氣都沒有爬上去。
這時,還沒等媽媽出手幫忙,哥哥就在床上對弟弟伸出了援手。在哥哥的幫助下,弟弟也順利地爬上了床,弟兄倆開心地躺在床上,媽媽看到這一幕,也露出了溫暖的笑容。網友們看了之後紛紛表示:果然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呀!羨慕了!
像故事中的哥哥一樣,如果有這種樂於助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和能力,那孩子以後的成長就能夠順利很多了。那麼,如何養成孩子團結協作的好習慣呢?
想讓孩子們更加和諧,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一、表揚鼓勵法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自尊心很強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鼓勵才能做好。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因此如果想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能力,那麼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多多鼓勵孩子,如果孩子有自己一個人完不成的事情,那麼就引導讓孩子去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合力完成。同時,如果其他小朋友遇到了困難,也要鼓勵孩子去和ta一起解決問題,度過難關。這樣,小朋友有了充足的心理暗示之後,也會在生活中更樂於跟別人合作。
二、小群體組合法
這一方法是需要與其他小朋友配合的。家長們可以在孩子跟其他人玩的時候,向這個小群體拋出一個課題,比如讓他們幾個人組成一個小分隊,去繪製一張小區內流浪貓的分布地圖。這樣,孩子們在群體內部就會進行自主分工,畫畫好的可以負責畫地圖,體力好的可以去負責調查,文筆好的可以負責書寫文案,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分工,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到他們的生活當中。
三、理論結合實際法
我們都知道一句名言,叫做實踐出真知。因此,在孩子嘗試了與別人合作的愉快之後,也應當適當地引導孩子自己總結出為人處世的規律。比如,父母可以問孩子:「是不是跟別人合作比自己單幹輕鬆很多,也愉快很多呢?」 「那我們以後也要多跟別人合作哦!」這樣理論與實踐一結合,就會在孩子心裡種下很深的種子,有利於孩子更好地將合作運用到生活當中。
只要學會了合作共贏,相信您的孩子也可以成為其他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您還有什麼培養孩子學會合作的方法嗎?快在下方留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