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小寶寶啊,一說要上床睡覺就哭鬧,硬是要爬下床跑去客廳玩,可能寶寶沒玩夠?那就索性讓他在客廳再玩會吧,玩了很久了,寶寶很明顯已經很困了,但是他就是不願意在床上被哄睡,而是要在客廳睡覺,最後家長拗不過,只好在客廳抱著哄睡著以後再放回床上。
這個案例是我在評論區刷到的一個媽媽的留言,當時覺得這個情況是我沒有寫過的,所以特意作為今天這篇文章的選題。
案例中,媽媽所遇到的困擾的本質是:寶寶不願意呆在床上進入睡眠流程。在媽媽看來,寶寶似乎是沒玩夠,所以不願意上床睡覺,顯然這個解釋片面了,因為最後的結果是寶寶玩夠了依然不願回床上睡覺。
所以,一定還有其他原因是媽媽沒有發現的,我們需要抽絲剝繭,深入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發現的是,這個寶寶(1歲2個月)存在著2個睡眠問題,並且這2個睡眠問題都是和「床」有關係的。
可能原因之一:寶寶沒玩夠
在媽媽的表述中,她認為寶寶不願意呆在床上是因為沒玩夠,爬下床要去客廳,1歲2個月的寶寶應該還不足以完整清晰的表達出「我要去客廳玩,我不睡覺」這樣的意思,我猜媽媽應該是從寶寶爬下床跑向客廳,或者用手指著門這樣的行為來判斷的。
當寶寶跑到客廳的時候,立馬就不哭了,還開心的玩起來玩具,毫無睡意的樣子,更加讓媽媽相信寶寶確實是「沒玩夠」。
所以,我們首先要判斷的是,寶寶真的是沒玩夠麼?如果出現下面這些情況,那寶寶確實是沒玩夠:
1、白天睡太久太長
決定寶寶晚上入睡時間的關鍵因素就是白天的小睡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白天睡太多,精力太充沛,電量未耗完,夜晚入睡就會被推遲,白天睡太少或者沒有睡,夜間入睡就會提前。
當到了日常夜間入睡的時間,寶寶還要去客廳,媽媽就先想一想今天白天小睡的情況,如果白天小睡的時間太長,再按照正常情況下的夜間入睡時間上床,那確實是寶寶「沒玩夠」。
不同階段寶寶的白天小睡時長可以參考以下數據:
0-3個月,小睡時長每次2-3小時
3-6/8個月,晨覺40分鐘左右,午覺2小時左右,黃昏覺40分鐘左右
6/8-12個月,上午覺不超過2個小時,下午覺不超過2個小時
12-24個月,午覺2.5小時左右
24-60個月,午覺不超過2小時
參考這個數據,當你發現寶寶小睡時間超時了,就應該及時喚醒,避免夜間入睡前因為「沒玩夠而拒絕上床」,此外,這裡有個小訣竅,一歲以上的寶寶,夜間入睡時間和白天最後一次小睡之間的間隔時長應該是4-5小時。
2、白天小睡正常,但睡起來以後的運動量不足
如果寶寶小睡正常,時長也在標準範圍內,但是運動量卻不足,消耗不夠,依然會出現「玩不夠」的情況,尤其是午覺或者黃昏覺這一覺睡醒來以後,因為是臨近夜間入睡的最後一個小睡,睡起來充滿了能量,接下來就應該要運動消耗,增加夜間的睡眠需求。
但如果寶寶睡醒以後,沒有出門活動,只是呆在家裡玩各種靜態遊戲,比如搭積木之類的,消耗量肯定是不足的,那麼到了夜間入睡之前,電沒有放完,上床睡覺就成了難事。
所以,當寶寶小睡起來以後,吃點水果喝點水以後就下樓活動吧,跑、跳、騎車、踢球、練習走路等等,一定要讓寶寶運動起來。
3、夜晚入睡前拿出了新玩具
很多父母下班回來以後,差不多就是晚上六七點的樣子,這個時間點對於寶寶來說本該要安靜的進入入睡流程,但是寶寶知道這個點是父母要回來的時候,會習慣性的變得期待和興奮,假設父母再帶個新玩具回來,那必定熱情高漲,掩蓋住睡眠信號。
我一個朋友家的兒子,因為爸爸下班回來買了一個樂高積木,硬是拉著爸爸熬到凌晨1點把積木拼完了才肯睡覺,這是新玩具對大孩子的誘惑,對不怎麼會說話的小寶寶也是一樣具有吸引力,不玩夠不玩痛快,拒絕上床睡覺。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沒必要的麻煩,我們可以把驚喜留到第二天早上。
可能原因之二:在床上呆的時間太長
之前文章中我有提到一個詞叫做「睡眠階段」,也就是說寶寶上床入睡的時間不能太早,最好是入睡前1個小時,如果太早把寶寶放在床上,就有可能出現寶寶不願意呆在床上,要下床去玩的情況。
舉個例子,寶寶如果是21:00入睡,那麼我們就20:00開始上床,進行撫觸按摩15分鐘左右,看繪本30分鐘左右,接下來關燈哄睡,這個長度是比較合理的。但如果我們19:00就把寶寶放在床上,那麼就意味著有2個小時的時間要度過,小月齡寶寶看一個小時左右的繪本顯然不太可能,撫觸按摩也做不到一個小時,這麼長的睡前時間,寶寶就只能開始玩,在床上玩不開就想下地去玩。
另外一種情況是,父母總是把小月齡寶寶放在床上,吃奶、睡覺、玩都是在床上進行的,沒有其他環境來替換,容易造成寶寶對「床的認知混亂」,總呆在一個地方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會膩歪的。
因此,家長需要做到兩點:
可能原因之三:在床上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
每到夜間哄睡的時候,疲憊了一天的媽媽都特別希望寶寶趕緊睡著,但是此時的寶寶卻精神滿滿,爬上爬下,媽媽的耐心已經消耗見底,火氣逐漸升起來,接下來很有可能爆發一場「哄睡之戰」,媽媽生氣的吼道「你到底睡不睡!你趕緊上來給我睡覺!」,然後啪的關掉燈,只剩下寶寶在床上哇哇大哭。
倘若每天夜間入睡前都是在生氣和哭鬧中開始的,這對於寶寶來說實在是不愉快的回憶,他們會把「上床睡覺」和「媽媽發火」關聯起來,越發排斥上床。
此外,還有可能是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對夢有了記憶的大孩子夢到床下有個怪物,小月齡寶寶從床上摔下來過等等,都會讓寶寶們「不喜歡床」。
父母要做個細心的觀察者,尋找和「床」有關的蛛絲馬跡,來確定寶寶「不愉快的那個點」在哪裡,然後才能找到解決辦法。
在案例裡,這個寶寶不願在床上被哄睡,於是媽媽只能在客廳哄睡著了再抱回臥室,這個睡眠問題確實需要高度重視起來,可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首先,我們還是得先分析。
如果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在客廳哄睡著以後再抱回臥室的床上,那就是「睡眠環境錯誤」造成的問題,因為寶寶習慣了在客廳這個環境入睡。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這幾個辦法解決:
如此反覆玩幾次,等到寶寶要睡覺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把這個流程搬出來了,他也就欣然接受了。
如果寶寶在客廳哄睡是突然出現的情況,那就需要回想是什麼事情,什麼契機造成了這個現象的出現。
常見的比如寶寶生病了,在床上很難入睡,只能暫時換種方式哄睡,病好了,但卻不願意回床上入睡了。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
以上就是文章開頭那個案例的分析及解決辦法,當寶寶出現睡眠問題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通常都是不好的結果,然後因為這些結果而生氣、焦躁,其實只要靜下心仔細分析、排查,都能找到原因,在執行解決方法的時候,也要多次嘗試,不斷復盤是哪個細節沒做到位。
希望這個媽媽能夠圓滿解決寶寶的睡眠問題哦。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