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周洋!周洋!」伴隨著溫哥華賽場內和電視機前的中國觀眾們齊聲尖叫,18歲的周洋第一個衝過了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終點,領先第二名的韓國選手10個身位!2分16秒993,打破奧運會紀錄。從9時開始,周洋的父母周繼文和王淑英以及家人都圍坐在電視機前,等待周洋奪冠的那一刻。「贏了!」在女兒奪冠瞬間,周繼文和王淑英握緊雙手歡呼雀躍,所有人都沐浴在周洋奪冠的幸福中。
要女兒怕養不起兒子
周洋家住在長春市衛星路上的恆光小區,是長春市光機研究所的家屬小區,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雖然其間小區經過翻新,但小區大門還是因年久失修不能進車,只能徒步進入。
步入小區直走200米,小區的倒數第二棟樓就是周洋家。「就是裡面那棟紅色的老式樓房。」小區裡的劉大媽熱情地告訴記者。從周洋家樓的外觀看,幾乎所有的鄰居家都換了塑鋼窗,但周洋家卻還是老式的鋼窗,看起來破舊不堪。
1991年6月9日,周洋出生在吉大三院,父親周繼文如願地得到了一個女兒。「當時我跟其他父母要兒子的想法不同,我和我愛人當時就想要一個女兒。」周繼文回憶說。
周繼文和妻子王淑英的腿都有殘疾,而且兩人都沒有穩定的工作,家庭收入基本靠夫妻倆給別人打短工。「因為家裡困難,怕養不起兒子,所以有了女兒周洋,我和愛人都非常開心。」周繼文談起當年眼裡有著無奈。
由於出生在羊年,父親給女兒取名周洋,意在讓孩子的未來像海洋一樣寬廣。為了女兒,周繼文和王淑英可以說含辛茹苦。「我們只要有一分錢都想著給女兒花,在各方面都盡全力讓女兒用最好的東西。」周繼文說。
一場大病與滑冰結緣
在父母全心全意的呵護下,小周洋健康地成長著。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4歲那年,周洋患上一場大病。「當時發現孩子總是肚子痛,整天哭鬧,去醫院一檢查,醫生說必須手術治療。」周繼文說到此處還為當年的手術揪心。「我和她母親身體都不好,真怕把毛病遺傳給孩子,好在手術很成功。」天佑英才,手術後的周洋很健康。
然而,一場大病過後,周繼文卻堅定了讓周洋練體育的念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速滑教練崔順子發現了周洋,並將她帶到了大道速滑的冰場上,崔教練正是冰雪名將葉喬波的啟蒙教練,從此周洋與冰雪結緣。8歲練滑冰有點兒晚,當時大部分人都不贊同周繼文讓孩子練滑冰,然而周繼文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就是讓孩子鍛鍊身體,如果能有成績更好。」
剛開始的兩個月,周洋跟隨崔順子練習大道,由於當時的大道冰場都在室外,父親周繼文看孩子凍得可憐,所以堅決讓孩子改練短道。「當時長春冬天的溫度特別低,看著孩子那麼小,我出於一種簡單的想法,讓她改了短道。」周繼文說。就這樣,在練了兩個月的大道後,周洋開始跟教練哈振峰練習短道。
開彩票站供女兒滑冰
父母一直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家裡的收入大部分靠父母打短工賺得,用周繼文的話說,我們那些年一直在「打遊擊」。「我倆根本沒有什么正式工作,家裡最困難的時候我拎著冰糕箱子,在周圍的小區和學校賣冰糕,一天根本賺不了幾個錢。後來我還做過廚師,但也都是短時間的。」周繼文說。
「鄰居們都裝了塑鋼窗,而且大部分都裝修了,但我家裡一直這樣,哪裡都沒弄過,我就想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周洋家大部分家具都是父母結婚時買的,現在已經顯得破舊不堪。書櫃裡的書不多,大部分都是周洋這些年來比賽得的獎牌。「一共四十多枚獎牌,都是孩子得的,我都留著。」母親王淑英將周洋所得的獎牌視為珍寶。
為了供周洋繼續滑冰,周繼文與愛人王淑英開了一個彩票投注站。「當時實在沒有什麼出路,更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就連周洋在學校住宿的寢室費都拿不出,實在沒有辦法,我跟親戚借了些錢,開了這個彩票投注站,總算是可以把三口人的肚子餵飽。」周繼文說。「我當時就靠給別人織毛衣,掙點兒錢。」周洋的母親王淑英說。周洋家窗前懸掛著一個大大的彩票投注站牌子,家裡一個房間用來做投注站,另一個房間三口人住,家既是投注站也是家。
在周洋家裡,最值錢的就是那臺46英寸的電視機。「這是我去年元旦的時候買的,買電視也是為了看孩子比賽。」周繼文看著女兒周洋奪冠時的回放,臉上和心裡都樂開了花。
周洋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獲得這枚金牌可以讓我的爸爸媽媽生活得好一點了。我媽媽以前一直都在幫人家織毛衣,家裡的生活一直不好,這次真的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可以讓我媽媽有更好的生活。」那一刻,原本喧鬧的小屋裡沉寂了,所有人都熱淚盈眶。女兒這一冠,同時也是吉林省歷史上首塊真正意義上的奧運會金牌,將使周家的生活發生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