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12月11日提名戴琦(Katherine Tai)出任新一屆政府的貿易代表。
中國輿論場一時沸騰,緊張情緒波動蔓延開來,廣為流傳的有一篇文章就說戴琦將會是比餘茂春更危險的人物。現在又有謠傳戴琦是著名的軍統掌門人戴笠的曾孫女,於是網友們大力抨擊,不乏有「老特務家培養出的小特務」的罵聲,這簡直是瞎扯淡!
先說第一個定論,戴琦未必比餘茂春要更危險。
戴琦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法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貿易律師,會說流利的中文,2007年至2014年曾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負責中國貿易的執法工作,處理美國在WTO對中國提起的訴訟,並聯合歐盟、日本等國在WTO 贏得共同爭訟有經驗。
戴琦今年八月在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AP)的一個會議上表示,川普政府對中國發動的關稅措施基本上都是「防禦性的」,但好的貿易政策必須包含進攻性的內容,「我認為,在美國如何與中國競爭的問題上,強硬和大膽的舉措會獲得非常有力的政治支持」。
戴琦還曾提出,利用補貼和激勵措施協助美國擺脫對中國產品的過度依賴,並建議美國和盟友可達成協議,互相從對方購買一定數量的防護產品,而不是從中國進口。
拜登交接團隊指出,戴琦的資深經驗將讓拜登政府在貿易方面一舉成功,由她執掌美國貿易關係權力,有助美國脫離疫情經濟危機,追求拜登「支持美國勞工的貿易戰略願景」。
在拜登的提名介紹中,他說貿易代表未來主要工作重心是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戴琦了解美國的需要,制定貿易政策時更具戰略眼光。
所以戴琦這次獲得提名貿易代表,今後將與華府的經濟、國安和外交政策團隊緊密合作,並形容貿易將會是美國復甦和制定外交政策的關鍵支柱。
也就是說,戴琦是術業專攻,法學院畢業,專業的貿易律師。這次成為貿易代表也是順理成章,擅長和中國貿易爭端打法律戰。一如川普的前白宮貿易談判官員威廉斯(Clete Willems)所說的那樣,萊特希澤和戴琦「兩人都有對付中國不公平貿易措施的長期歷史,這是我們時代最迫切貿易議題」;但是戴琦的做法最大不同在於,她知道如何運用WTO體系及如何聯合盟友施壓中國並促使中國改變其行為。
背景是蓬佩奧上專機
而餘茂春也明顯要比戴琦更具有威脅性。
首先,兩人的專業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戴琦只有美國的法學專業,屬於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沒有中國的相關生活經歷,即便她曾經在中山大學任教兩年,也還是比不過餘茂春在中國經歷完整的青春生涯。
餘茂春則是先於南開大學歷史學專業畢業,再到美國留學。
在南開大學,餘茂春認為學習大學必修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教條式的歷史觀是浪費時間。通過收聽「VOA」這個敵臺,受到了美國總統裡根演講的啟發,遂產生了前往美國的意圖。
1985年到美國留學,進入賓夕法尼亞斯沃斯莫爾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94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海軍學院任教,擔任東亞和軍事史教授,所教學生為數百位美國海軍軍官,其中不少人後來進入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工作,至今仍稱他為「餘教授」。
也就是說,他傳道授業,廣收門徒,未來的影響力將遍布美國軍政部門,即使現在因為川普的離任他不在美國政府供職,他的影響力也依然繼續存在。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餘茂春進入新政府,擔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他的辦公室離蓬佩奧幾步之遙,他對川普的對華政策產生重要影響。主要政策理論包括美國對華政策應該從基本概念上撥亂反正,並積極挑撥中國的「黨群關係」,認為美中各種衝突的根源在於政治與意識型態上的不協調性等等。
川普在上臺之後,美國一改以往美國對中國的接觸政策,轉變為強硬的對華遏制政策,明確提出要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和遏制。川普政府在2017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修正主義國家」和「壓制的政權」。而在2018年發布的《國防戰略報告》中,再次確認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
在過去,中國國內的國際關係研究者大都認為川普對華政策強硬,主要是源於身邊對華堅持強硬立場的執政團隊核心成員班農、納瓦羅、蓬佩奧、波廷格等人。但當《華盛頓時報》刊發了關於餘茂春的文章後,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及其內容實際上更多是由美國國務院一個以華裔學者餘茂春為關鍵角色的「中國班」制定的。
他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政策和規劃首席顧問,他被蓬佩奧視為美國對華政策規劃團隊的關鍵一員。川普執政三年以來,餘茂春一直是川普政府內重塑美國對華強硬政策中國問題專家。美國把中國重新定義為最重要的戰略對手,餘茂春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
在蓬佩奧的領導下,餘茂春和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迪威組建了一個由對中國理解深刻的現實主義學者組成的「中國班」,其中包括在香港出生的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專業教授蔣濛等華裔。餘茂春是這個班底中的關鍵人物,一直以來在幫助蓬佩奧和史迪威制定和實施川普在」美國優先」原則指導下的對華政策。史迪威多次表示餘茂春是美國國務院定期戰略會議的關鍵人物。
蓬佩奧認為,餘茂春在中國長大,知己知彼,餘茂春本人對美中兩國的學說的確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他不僅從學術角度而且從政策實踐的角度來推動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
蓬佩奧將餘茂春視為其團隊政策制定的核心組成部分,認為餘茂春在如何應對中國挑戰以保護美國民眾和美國自由上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建議。
史迪威把餘茂春視為美國的「國寶」和川普外交團隊的寶貴資源。
國家安全副顧問波廷格則稱讚餘茂春是一個對冷戰和美中蘇關係有清醒認識的人,能清醒地認識到文化和意識形態在戰略制定中的重要性。
餘茂春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川普政府的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政策。
餘茂春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美國必須高度重視和嚴肅對待的戰略對手。
餘茂春還在網絡戰,科技戰上深刻影響了美國政府高層的對華決策。
所以,戴琦只能影響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而餘茂春則是全面的影響美國的對華國策;且戴琦最多能在拜登任期內有影響力,而餘茂春的影響力則要持續幾十年,因為他有幾百上千的徒子徒孫分布在美國軍政部門啊!孰輕孰重,就根本沒有可比性而言!
馬振犢、邢燁合著《戴笠傳》書影。右一戴以寬,中間戴以昶。
再說戴琦的名門望族身份,我認為基本上不是戴笠的曾孫女。
在拜登提名介紹戴琦為貿易代表時,戴琦簡短的回顧了自己的生活經歷。
她說自己的雙親於中國大陸出生,於臺灣成長,之後以研究生的身份於20世紀60年代移居美國。父親曾任研究員,為參與越戰的美軍作研發治療工作。母親則仍然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研發類鴉片藥物成癮的治療。也就是說父母從事的都是醫療衛生工作。
她表示,入職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填寫文件時才發現,自己因為出生於美國,所以還早於父母成為美國公民。她的父母1979年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假若,按照前面一些微博用戶所說的戴琦是戴笠曾孫女,那麼她顯然就是戴笠長孫戴以寬的女兒。
戴笠和原配毛秀叢1915年生下了唯一的兒子戴藏宜,戴藏宜和妻子鄭錫英養育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分別是戴以寬、戴以宏、戴以昶、戴眉曼和戴璐璐。
戴藏宜也叫戴善武,在戴笠犧牲以後,想從福建逃亡臺灣,結果被解放軍抓獲,經審訊後在1951年被公開槍決。
戴笠的三個孫子中,戴以寬和戴以昶被蔣介石派來的臺灣特務接走,在臺灣長大。戴以宏則因戶口被頂替了,沒有能去成臺灣。長大後的戴以宏在1976年與一名上海女子結了婚。
故按照戴琦父母在臺灣成長,60年代去美國,所以她不可能是戴以宏的女兒。
而戴以寬畢業於臺北大學,後留學美國,在美國結婚,育有一子一女,現在仍然在美國工作。而戴以昶畢業於東吳大學,目前生活在臺灣,並在臺灣的中華貿易開發公司工作。
但是戴以寬在美國獲得的是企業管理學士學位,顯然與越戰美軍研發治療工作專業上相去甚遠。
所以說無論如何戴琦絕不可能是戴笠的曾孫女。
如果是的話,臺灣媒體絕對會第一時間報導出來,而現在都沒有一家臺灣媒體有提到這一重大的身份問題。而且,戴琦自己隱瞞這一身份也沒有什麼意義,戴笠的問題是老一輩的事,糾結後代的身份也沒有意義。
戴琦的父母可能就是普通人。
現在糾結名人後代的身份效應,去張冠李戴炮製一些虛假的信息,然後問候人家祖宗十八代,根本是於國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