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日本人願意退休後繼續工作。對此,不少網友對此不解,他們表示:想立刻、馬上,現在就退休!可以說是「社畜」們的心聲了。
令人羨慕的退休生活
這條新聞還讓沒有工作的盆友更加焦慮:延遲退休,我是不是更找不到工作了?
今年大環境不好,找工作實屬不易。談及原因,很多朋友留言說:缺少面試技巧,總是在一面就被pass掉了。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究竟那些行為容易被HR「嫌棄」呢?
對崗位分析不透徹
在本期《你好!面試官》中,求職者張瑩雅的表現很不專業,導致有boss當場發火,認為她對崗位了解太少。
求職者的不專業表現惹怒面試官
面試官問:文秘是做什麼的?求職者:大概就是照料一下老闆的日常生活;
面試官接著問:你有什麼職業規劃嗎?求職者:先做著,然後慢慢發展;
面試官:那你知道文秘的下一晉升渠道是什麼嗎?求職者:總經理助理。
求職者對崗位了解不充分
聽完她的回答,有的boss笑了,認為她還是一張白紙,太單純了;有的boss開始表露出不高興的情緒,認為她沒有珍惜這個舞臺,連基本的崗位需求都沒搞明白,也太不專業了。
了解崗位切實需求,是面試前最基礎的工作之一。真實把握住崗位需要的技能,才能抓住boss們的心理期待,並展現出和崗位的高度匹配,成為最佳人員,順利入職心儀公司。
擠牙膏式回答
HR們很頭疼這類求職者,他們惜字如金:問一句才能答一句,回答還往往只有幾個字;哪怕面試陷入冷場,也從不主動開口說話。
求職者傳達的有效信息較少
這種求職者不能把自己的經歷、經驗和優勢很好地解釋說明,而是回答出一個個的碎片,交給面試官去拼湊。甚至有些人還成為「話題終結者」,一句話就能把面試官「噎」死。
這樣一來,求職者會給面試官留下溝通能力差、沒有熱情的印象,基本上和offer說拜拜了。
這些人可以向《你好!面試官》中的求職者王帝取一下經。面試時,他邏輯清晰、表達流利,很好地展現了自己口才和專業技能,甚至在環球少兒CEO張詩童的「刁難」下,也能應對自如,用幽默化解尷尬。
幽默,往往能化解尷尬
面試過程中,求職者要學著控制面試的節奏和話題,遵循「黃金法則」,也就是求職者承擔起面試80%的談話,而面試官只說20%。畢竟,找工作也是一場「自我推銷」,你的表達是面試官了解你的重要途徑。
對自身能力預估有偏差
本期《你好!面試官》的求職者田宗利整體表現不錯,但是對自己的定位有偏差,一直從事人事崗位的她,想來求取一份總經理助理的工作。要知道,在場的boss很多都是來自上市大公司,做他們的總助需要有極強的綜合能力。
boss們的總經理助理要求極高
職場中,有「野心」是好的,但是,現實很殘酷,boss們更看重的,是你已經具備的能力。
有野心的求職者田宗利
其實,田宗利的這種遭遇很正常,因為她覺得自己負責過商業項目,就具備綜合管理能力,但是在閱遍無數簡歷的面試官的眼裡,她的那點經驗遠遠不夠。對自身的能力和經驗認知出現偏差,必然會遭遇「求職滑鐵盧」。
有人說,職場如戰場;也有人說,面試就是一場相親。不管怎樣,決定去找一份工作之前,不僅要有迎接新環境、新同事、新項目的期許,也要有承受職場路上各種打擊的勇氣。希望那些在面試中受挫的朋友,都能在失敗中尋求成長的契機,早日逆風翻盤。
面試失敗往往帶來快速成長
而真正聰明的職場人都懂,成功的經驗大多是雞湯,失敗的教訓才更有營養。厲害的人,擅長在別人走錯路的經驗裡,糾正自己前行的方向。
看節目,學習職場進階技巧,贏取完美offer,今晚21:20深圳衛視《你好!面試官》,我們不見不散哦~
編審 | 張丹 主編 | 閆嘉祺 責編 | 斯涵
【來源:深圳衛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