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星生意經:抓住情緒痛點 撩撥大眾心靈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佔星:撩撥大眾心靈的生意

  在壓力四伏、數據驅動的年代,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在12個星座中尋找慰藉,儘管他們

  也並不完全相信其中的邏輯。而抓住年輕人的這些情緒痛點,正在成為商家新的經營之道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明子

  「3月23日早上08:19的時候,水星正式逆行,轉發,水逆退散!」

  星座媒體人Alex大叔的這條微博推送,不到30字,一天內被轉發近 6萬次,評論近5000條,網友們紛紛表示自己確實受了「水逆」的影響,如被老師罵、考試填錯考號或丟了東西,同時祈禱自己能在轉發後「順利上岸」。

  看不懂?這是一套「星座語系」,以12星座為主體,描述它們每日、每周、每月的運勢,進而分析這種運勢對人的影響,包括情感、工作、人事和金錢等方面。負責描述這些現象的人,被稱為「佔星師」,而信眾們則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文章或與佔星師面對面諮詢,獲得應對的辦法。

  「現在大部分人都能聊聊自己的『上升星座』,這在五年前還是很專業的詞兒。」測測星座APP(下文簡稱「測測」)創始人任永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家公司創辦於2011年,去年10月獲得了百合網1920萬元的投資。它目前擁有200餘萬註冊用戶,日新增用戶近3000人。任永亮注意到,最近兩三年的用戶增加趨勢和活躍度十分明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相親,交朋友,換工作,年輕人們都喜歡到這裡來測一測。」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在2017年8月的一項調查或可作為印證:2033名受訪者中,有70.3%認同「身邊喜歡星座文化的人多」,其中,有16.0%認為「非常多」。

  儘管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明星座與人的性格或命運有關,佔星業還是出人意料地繁榮起來,尤其在網際網路界。據網際網路公司產品資料庫IT桔子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帶有「星座」標籤的公司共有66家,在有明確記錄成立時間的47家公司中,有29家成立於2014年到2015年,提供「星座運勢、佔卜分析」的公司有16家,主打「情感、社交」的有8家,主推星座娛樂內容的有5家。其中,最著名的星座公司「同道大叔」,創始人已於2016年底成功套現1.78億元。

  在這個以科技高速發展為首要特徵的時代,這個古老的方術如何佔據現代人的心靈?

  星座與網際網路是天然CP

  佔星術最早引起公眾的注意,是從「同道大叔」在微博上的興盛開始的。

  它的頭像是個頭頂一撮發、面帶大胡茬的卡通人物,自稱「知名星座命理博主」。2014年夏天,它發布了一組漫畫:「三個天秤去吃飯,然後餓死在路邊。」配合這句吐槽,三個額頭畫著天秤座符號的簡筆畫大頭人應聲倒地。兩天內,這條微博獲得了1.5萬次轉發。隨後,憑藉「大叔吐槽星座」系列話題,「同道大叔」聚集了1300多萬粉絲,在微博上積累了123.8億閱讀,同名微信公眾號成為10萬+文章聚集地,「同道大叔」成為第一個以星座為標籤的流量IP。

  但這遭到了所謂嚴肅佔星人士的質疑。「必須承認,他們對於推廣星座知名度是有貢獻的,」佔星培訓與諮詢機構若道星文化創始人蔣穎說,「但他們也誤導了大眾的理解,星座可不僅是性格和運勢。」

  隨著星座文化的流行,蔣穎這類「嚴肅佔星」人士也在最近五年獲得了新生。蔣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自學佔星多年,萌生了創辦一家佔星培訓機構的想法,把她學習過的國際佔星研究協會的課程系統引入國內。但直到2011年,這個想法才得以實現,「因為網際網路提供了線上授課的便利」。

  獨立佔星師姚曄(佔星時,她的名字叫「佔星小妖」)從在中國人民大學上學時起,開始在網上自學佔星。做了11年金融工作後,她從2015年開始專職佔星。「因為算下來,從那時起,只靠佔星就能維持我的生活了。」

  2014年5月在愛奇藝上線的訪談節目《星座棋談》,以分析受邀明星的星座為特色,前三期的網絡總點擊量超過400萬,微博話題閱讀數超過2430萬,其中由白羊座奶爸賈乃亮參與錄製的節目上線僅三天播放量就突破100萬。

  短視頻領域的音樂漫畫吐槽秀「星座不求人」,則是將所有星座的槽點雜糅到一個設定的故事中,用說唱的形式進行演繹。2015年7月17日,「星座不求人」在微信公眾號裡發布第一支短視頻《十二星座來擼串》,閱讀量在短短4天內上漲到100萬+。

  這個領域也有任永亮這樣的外來者。創辦佔星APP測測以前,他是IBM公司負責醫療產品數據的工程人員,也辦過一家小型的佔星網站。任永亮回憶,網站時代,註冊用戶只有6萬,日活量只有6000人次,但創辦了APP後,用戶增長速度幾乎是網戶的百倍。

  在「同道大叔」CEO章晉源看來,星座的崛起與網際網路密切相關。「星座與網際網路是一對天然的CP。」他說。無需太高門檻,只要會使用搜尋引擎,就能獲得大量資訊,並且很容易因一些不常見的詞語表述變得深奧而神秘。比如「水逆」——通俗解釋,即水星運行軌跡發生改變。佔星學認為,水逆現象會影響記憶、溝通、交通、通訊等環節,會讓人有生活不順之感,情緒低落。

  「這種詞語很容易在網際網路中被捕捉到,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傳播出去。」章晉源說,「其目的也許並不是為了佔卜,而僅僅是為了打開社交的話題。」

  事實上,中國第一代「佔星師」也是在網絡論壇裡自學成才的。姚曄回憶,影響最大的學習渠道是新浪的「星相學研究室」論壇,創建者是新浪員工李鼎新。像所有的網際網路文化一樣,佔星師們都有一個網名,李鼎新叫「歪脖魚」。如今,他也是一名獨立佔星師。他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論壇成員最多時有100餘人,大家一起翻譯英文資料,討論佔星技巧。

  「但真正興起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李鼎新很確切地記得,2009年微博的出現,和2011年微信運營後,星座開始由小部分用戶迅速向大眾擴展。

  章晉源也認同這種看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快節奏生活,讓事物開始流於標籤化,而星座恰好能從性格、品位等方面給予大眾不同的標籤認同。」據統計,僅在新浪微博上,目前帶有「星座」標籤的個人認證用戶就有約39萬個,機構認證用戶有8.9萬餘個。「認同感會帶來關注,」章晉源說,「而關注就意味著需求和生意。」

  什麼人撐起了佔星的市場?

  究竟什麼人在佔星?目前沒有統一的第三方市場調查。但通過各星座公司提供的數據,我們試圖勾勒出這張用戶畫像。

  「同道大叔」的核心用戶年齡集中在20~26歲,生活地主要為廣東、上海、江浙滬和北京,女性佔顯著優勢,達六成,而在產品消費方面女性更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佔總數的70%;視頻節目《星座棋談》的受眾群也相似。愛奇藝大數據顯示,這檔節目的收視人群主要來自北上廣深,本科以上學歷達40%,觀眾多為高端白領,女性佔比近80%;測測的用戶群體主要年齡在16歲至28歲之間,最為集中的是23歲,有70%來自一二線城市,女性用戶佔到八成以上;多位獨立佔星師所提供的諮詢用戶數據也相差不大,「一線城市」「20~30歲」「女性」成為最為顯著的關鍵詞。

  這樣集中的用戶群體,是否代表了某種含義?

  「我一開始認為,這或許說明佔星只是年輕人消遣的玩藝。」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邢婷婷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她從2014年開始研究星座文化在中國流行的現象。最初吸引她注意的,是學校論壇裡星座話題的熱鬧——常常一晚上就有1萬多條帖子。3年裡多次田野調查後,她發現,或許不只是「消遣」那麼簡單,求測者群體非常集中,以「剛畢業不到五年的年輕人為主」,而所求測的內容以情感、工作為主。

  邢婷婷認為,佔星用戶群體如此集中,主要因為年輕人在勞動力市場還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安定下來的位置,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他們的上一輩能夠提供的幫助也極為有限,年輕人必然要選擇一種緩解壓力的出口,或者來自外界的對現狀的解釋。

  「看起來,這個社會已經給了年輕人足夠多元的選擇,但事實上,對年輕人的判斷標準卻仍是單一的——是不是有一份好工作?收入是不是足夠高?有沒有結婚?有沒有買房?」邢婷婷解釋說,「一句話,就是強調成功,而且強調年輕時就要成功。這使年輕人覺得迷茫無助,也更浮躁,更想找到快速成功的法門,或快速得到建議的方式,佔星剛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在這個迷茫而急需幫助的年輕群體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人所承受的壓力尤甚。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指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壓力感遠高於其他城市,並且在物價、交通、收入、住房、教育、醫療、贍養老人各方面的評分都高於其他城市。

  「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人在高壓環境下,傾向於迅速尋找一種策略解決當下的問題。」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佐斌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對於許多人來說,佔星只是一種應對手段,即便這個人此前對星座可以影響人的命運並不相信,「這有點像病急亂投醫,並不是真的信,只是覺得不妨一用。」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星座公司的用戶數據,還是研究者的調查,都發現熱衷星座文化的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接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這與人們的判斷相矛盾——在去除迷信、科學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竟然會相信與科學倫理相背離的超自然經驗?

  邢婷婷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反映了年輕一代尚未取得社會主流地位,他們的緊張、焦慮、沮喪等消極情緒處於被忽視狀態,而佔星,與對血型、面相、屬相相同,是一種精神空虛後的寄託方向

  「其實佔星並沒有告訴大家如何處理這些事情,有些話也是老生常談。」邢婷婷分析,「它給年輕人帶來的是一種對現狀的外在解釋。比如這段時間不順,它會告訴你,這一切的發生不是你個人的原因,是由於星座的走勢,而這些總是會過去的。」

  邢婷婷還發現,儘管佔星APP的用戶數據是女性佔多數,但她所見到的男性求測者並不少。「只是男性一旦覺得佔星有用,會比較傾向於通過購買書籍和工具,自學解惑,而女性更願意採用諮詢和交流的方式獲得疏解。」

  為什麼要佔星?

  2015年,31歲的凱茜在家人的推薦下找到了獨立佔星師姚曄。當時她備感迷茫,2月因公司倒閉而失業,兩個月後又離婚,她不知道該如何獨自撫養不滿3歲的女兒長大,自己的未來又是什麼。「我嘗試過出去旅行,心情確實明朗了一些,可回來還是迷茫。」凱茜說。

  儘管她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仍期待著一個聲音指引她走出低谷,星座給了她答案:到2015年12月,星座的運行暗示她的職位和實際權力有所提升,到2016年8月,代表幸運、晉升的木星剛好穿過她的上升星座白羊座,代表正財收入的金星也有更多顯現,這意味著她的財運會有所好轉。

  凱茜記住了。凱茜是一名網際網路媒體策劃人員,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她每天努力工作,「所有重要的、不好寫的方案我都接。」凱茜說,「我只是想安穩走過這段時期,等待我的好運出現。」

  2015年底,凱茜成了團隊負責人。2016年中,一家項目合作單位向她拋來橄欖枝,她也接受了這份薪酬更高的工作。

  情感上,凱茜也遵照著星盤的指示「勇敢嘗試,重在過程,不是結局」,每次遇到感覺不錯的男生,就會把男生的星盤拿去給姚曄合盤(將兩個人的星盤合在一起,從佔星角度分析匹配度)。雖然目前還沒有找到意中人,但凱茜也很坦然,「我太陽星座是巨蟹,月亮星座是白羊,外在尋求家庭共同體、內在卻主張自我個性,內外需求矛盾大,註定沒有那麼快找到合適的人。」

  如今回想起來,凱茜也承認,即便沒有佔星,只要努力工作,依然會獲得事業上的提升,「但在當時那種心態下,星座給了我一種指引,使我能夠堅持下來。」

  在她的描述中,佔星像是一種治療迷茫的藥片,或者,是個始終在一旁為自己喊「加油」的夥伴。因此,那之後,佔星成了凱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時代年輕人都為什麼感到迷茫呢?據任永亮統計,在測測APP的提問中,情感類問題最多,佔70%,他們關心:TA會喜歡我嗎?這周末我們會確認關係嗎?我們倆會分手麼?其次是工作困惑,佔20%,其他類型的問題佔比不到一成。

  在撐起七成「訪問量」的情感煩惱中,任永亮還發現,80後用戶的問題偏保守,更傾向於了解原因,比如:兩個人性格不合從星盤角度該怎麼解釋?而90後、95後則直接提問結果:今晚我們會去外面約嗎?

  這種現象在獨立佔星師那裡更加普遍。42歲的獨立佔星師咔咔(她拒絕透露真實姓名)表示,她已接待了近3000名諮詢者,主要是三十歲左右的女性,近七成是諮詢情感和家庭問題。如:我和丈夫最近關係不好,他是不是有外遇了?孩子才三歲,但丈夫性格很不好,我要不要繼續和他過下去?

  事實上,任永亮進入佔星領域,也緣於一段不順利的情感經歷。當時,在失戀與畢業求職的雙重壓力下,任永亮開始翻看星座運勢,還在新浪星座頻道花了兩百多元買了份情感報告。一位同班女同學幫忙分析了他與女友的星盤後告訴他:你們這兩個星座在一起,性格不和,矛盾較多。「怎麼都一語中的呢?」任永亮回憶當時的感覺,「倒也不是說我信了,而是在那個狀態下,這種交流對我有效,舒緩了我的焦慮。」任永亮發覺,「情感和星座有一種天然聯繫,當遇到科學無法解決的情感問題,星座是一個傾訴的出口。」

  「佔星最吸引人的就是這種素未謀面卻一語中的的神秘感。」姚曄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很多人無法接受情感波折中的理性分析,但當把分手、感情不和歸因於一個自身無法控制的外在原因時,多數人反而就釋然並接受了現實——因為這就是命運。

  一旦接受了現實,解決辦法便是順其自然。李鼎新這樣描述佔星的作用:「我的諮詢用戶普遍特徵就是煩惱很重,來的時候愁容滿面、憂心忡忡。我的工作只是把他的命運結構告訴他,終極答案告訴他,但該怎麼解決,還要看他自己。」

  在姚曄看來,人生的困惑大致相同:情感(婚姻)、子女、健康、事業和財富。前來求測的人,或是希望獲得真相和意見,或是想逃避真相和現實,或是想從別人嘴裡聽到自己所期待的結果,以便獲得認同。她為此去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因為無論佔星還是心理諮詢,都要求在面對面溝通時給予更多的安慰。」

  「這是求助於佔卜者的共性。」佐斌分析說:用一個簡化模型,對複雜的人與事分類,簡化思維和分析的過程,最終為自我認知和認識他人提供框架和線索,「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渡過難關的最容易的辦法」。

  佔星這門生意

  但對於佔星事業的參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它能成為一門生意。

  「信與不信都不重要,有需求,就有市場。」同道大叔CEO章晉源坦率地說。他認為,佔星已從幫助渡過困境的工具,演變為一種文化、一種社交手段,「同道大叔所傳播的,是你怎麼聊星座會更有趣。我們從不追求要把自己塑造成專家,也沒說過自己對星座有權威解釋。」

  「同道大叔」的確在營銷方面比佔星更像專家。用詼諧的文字配以漫畫,吐槽十二星座在生活中的缺點,直擊年輕人的話題;通過創造話題、與粉絲互動、轉發抽獎等方式來維持用戶粘度;以星座為主題開發玩偶、水杯、鑰匙鏈等衍生品,形成了獨特的星座品牌;開發以12星座為主題的線下咖啡館,在實體服務業佔據一席之地;利用星座話題與其他商家進行IP授權或合作,產生了獨特的星座向營銷方式;甚至還邀請了蘇珊·米勒這位最著名的佔星師來華講座。它已不是一家佔星公司,而是一個以星座話題為主要特色,集內容創意和營銷為一體的新型跨界公司。

  2017年,章晉源在首屆全國自媒體資源交易對接會上表示,「同道大叔」累計粉絲超過3000萬人,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的日訪問量超過300萬,每天的轉發量超過30萬,2016年利潤達3000萬元。「如果純從利潤角度,廣告至少貢獻了60%,」章晉源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如果從銷售角度,2016年產品銷售佔總營收的近六成。」

  在邢婷婷看來,當「星座熱」成為一種文化時,必然會帶來消費的欲望。「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種符號,而只有當有了購買行為之後,這個符號才與我這個個體產生了具體的聯繫。」

  測測的生意,也正是煩惱者從佔星中獲得解釋後產生的購買行為。測測從工具角度切入,用戶輸入時間、地點等數據,系統便可自動生成星盤,進而解讀用戶的性格、婚戀、事業等內容。「以前我們佔星都是背著筆記本去給人看盤,現在用APP方便多了。」李鼎新說。據公開數據,測測目前擁有200萬用戶,其中,認證佔星師2萬餘名,用戶總共用專業星盤查看了400萬份檔案,通過佔星骰子佔卜了1000多萬個問題;付費用戶累計已達10萬人,平均每人每月消費200元左右。主要方式為付費諮詢:用戶在測測APP上提問,發布賞金尋求專業人士解答,1元兌換1枚測測幣,25枚起購,每次至少發布3枚測測幣作為賞金;另一方面,測測認證(在線答題)佔星師,通過搶答的方式獲得賞金,回答語音不超過90秒,回答收益APP與答主三七分成。會員費和用戶購買佔星報告也獲得一部分固定收入。

  「可以把測測理解為滴滴+陌陌,」任永亮期待通過這種方式既連結了用戶與佔星師,也能以星座為切口營造社區,實現用戶間的互動。」他透露,測測從2017年初開始盈利,目前的年營收額約為三千萬元。

  蔣穎創辦的若道佔星則主打佔星師培訓,主營業務是核心課程培訓和認證考試:聘請國際知名佔星師教授網課,配以中文翻譯、線上線下討論,最後以通過若道內部考試為標準,還可組織參加國際佔星研究協會(ISAR)授權的佔星師執業資質認證考試。

  蔣穎本人曾參加過ISAR的認證考試,當時還需自費到美國紐奧良參加考試。若道成立之後,蔣穎將這套考試徹底漢化,考試、評測全程以中文形式在若道機構內完成。這樣的課程安排要價不菲。據其官網,一套心理佔星入門課程收費3900元,中階課程8400元,而「國際佔星協會職業認證考前推薦必修+選修套餐」標價31200元。

  與佔星受眾一樣,學習佔星也是女性居多,若道累計教授的3000餘名學員中,女性佔近九成。不同的是,學習者基本具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主要在35歲左右。蔣穎介紹,通過考評後的學員大多以獨立佔星師角色進入佔星行業,多數有明確的價格表,每小時收費從600元到1500元不等。以獨立佔星師咔咔為例,她的星盤解讀每小時收費1000元,每次時長1.5~2小時。

  網際網路+時代的佔星,自然也有其更廣闊的想像空間。「佔星其實是大數據。」蔣穎說,簡單地輸入出生日期、時刻、地點(經緯度),通過時間和空間交錯產生星盤,「這些數據在人力管理、金融、市場投資甚至婚姻諮詢、兒童教育領域,都可能運用得到。」

  任永亮也認同這個判斷。他下一步的計劃,是在佔星中引入人工智慧。「目前測測平臺2萬多的佔星師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提問需求,但我們已經擁有千萬級的問答,完全可以通過打造微軟小冰那樣的人工智慧,減少與佔星師分利的比重,帶來更多純利潤收入,同時,充足的供給又能刺激更多的提問需求和用戶規模。」

  資本也發現了這個市場。

  2016年12月初,美盛文化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美盛控股以2.17億元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權,同道文化估值達3億元;2017年1月,星座女神宣布完成3000萬元的A輪融資;曾打造星座社交APP電波的MONO團隊又推出一款新的星座APP星座城,並宣布獲得由險峰長青、BAI 共同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 A 輪融資;今年2月,一家名為藍星漫的網際網路星座平臺獲得了一輪千萬元級的融資……

  不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章晉源在與同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00後一代似乎對星座不那麼感興趣,小孩子們的興趣正在從星座轉向手遊、動漫等二次元方向。「這是一個信號,」章晉源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需要開始培養下一代的星座消費需求,比如,打造一個像小豬佩奇那樣的『同道baby版』」。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1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臺灣知名佔星媒體人:佔星師艾薇專訪
    她是一位來自寶島臺灣的知名佔星師,在臺灣的很多節目中都作為嘉賓出場,有著極高的人氣。好的不賣關子了,讓我們直接進入今天艾薇老師的訪談中。Profile:佔星師艾薇知名塔羅佔星師,《談星》與《my color》雜誌的星座專欄作家。資深佔星諮詢師,為數以千計的諮詢者排憂解難。
  • 學佔星校準能量:調頻+整合+進化
    情緒心態調節:透過本命星盤,可以更加清晰的看見和理解個案情緒議題深層根源,同時帶著覺察,看見一切背後的意義,連結靈魂背後真實的意圖,從情緒黑洞的負面影響裡跳脫出來,以積極高頻心態面對人生。順應趨勢調頻:星圖是客觀顯現個人內在結構的心靈地圖,有配比、有功課、有解藥,透過本命星圖顯示的核心議題,及行進趨勢顯示的宇宙時機訊息,可以幫助個案順應天象能量趨勢,有序自然調頻個人能量,回歸自然。
  • 出國,攻讀佔星學院,當名佔卜師
    在阿機受過的現代佔星系統教育裡,forecast是被允許的,對predict極為審慎,區別在於前者是如同天氣預報一般預測趨勢,後者為斷言。人們總是期待從佔星師口中聽到怪力亂神,對此,有職業素養的佔卜師通常會說抱歉欠奉。不止一位來訪者看著藍巧空空如也的辦公桌,露出失望神色:就這?怎麼沒有水晶球?怎麼不用點蠟燭?
  • 佔星學、塔羅牌是玄學?白領、碩士講述其中奧秘|原創
    佔星、塔羅牌、算命……這些每天為別人答疑解惑、梳理情緒,看似對所有人的命運都了如指掌的人究竟能否預測自己的命運?又能否因此可以輕鬆跨越出現在他們自己人生中所有的坎坷與困難?水晶球、羽毛、蠟燭…我們是否應該相信這些「靈性之物」?
  • 身體所有的痛點,情緒,就是想得到情感撫慰的愛
    這兩天在聽小漁老師的《女強人》,每一句都很戳心,直擊我的心靈,都能產生心靈共振,說出了我所有想要表達的! 療愈師陪著我,看著我的內在小孩在慢慢的長大,雖然已然成年,但內心的小孩一直停留在那裡,還有情緒痛點,最後我明白了,真正的母愛就是能夠給你關懷,給你接納,耐心的陪伴,一種情感的撫慰,一種傾聽承載的能力!
  • 「下半場」的星座布道者畫像:超越佔星,開啟心智型「知識變現」
    不懂點星座,都沒辦法修煉飯局談資...當然,提到星座文化背後離不開一批「布道者」,從鬧鬧女巫店到同道大叔,再到今天內容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團隊。他們致力於在星座這個「垂直領域」挖出無限細分的規模市場。那麼,進入所謂的「下半場」,星座內容市場上的玩家開始掘金哪些新領地?
  • 心理佔星丨佔星學的重塑,從命定論到自由意志
    在這當中,卡爾·榮格發現,佔星學可以成為挖掘人類深層心靈的強大工具,而他的理論觀點被現代佔星學鼻祖丹恩·魯伊爾注意到,並開始對佔星學進行重塑。  很難理解佔星學是如何在過去30年間如此迅猛發展的。直到20世紀60年代人本心理學出現,佔星師才開始認真從成長和轉變的角度來考慮星圖。對於那些最近剛開始學習佔星學的人來說,佔星似乎歷來如此,其實過去並非這樣。
  • 千字佔星乾貨第一彈,慎點!
    中世紀的歐洲,被宗教解禁之後的天文學與佔星學同步發展,佔星學一度是大學必修課,同一時期的物理、數學、天文系牛人都是懂佔星的,最著名的比如克卜勒(沒有佔星恐怕這位早就餓死了),伽利略、牛頓也都懂,也都實踐過。牛頓入劍橋數學系時曾說,學數學是為了證明佔星術,其更是有百萬字佔星學與鍊金術筆記。由此可見其時佔星學之風行。
  • 抓住顧客的需求和痛點
    泡泡瑪特並沒有完全顛覆傳統的市場營銷模式,而是另闢蹊徑從抓住消費心理方面著手,依靠盲盒經濟緊緊抓住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還能體驗到即刻的驚喜刺激,既吸引了顧客,又牢牢留住了顧客,在新消費時代取得了成功。  扭蛋和盲盒類似,都能讓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體驗抽獎的感覺。我在大學期間跟同學嘗試過自製扭蛋的創業售賣。
  • 佔星江湖裡的欲與愁
    不認同Alex這樣的星座博主,葉紫芝認為他們「是在膚淺層面去認知事物,大眾又是最容易被情緒引導的」,她覺得自己更高一籌,「通過研究星座去研究整個宇宙的形式。」在葉紫芝的邏輯中,一切都可以通過星座來解釋。幾年前的創業潮,是因為「天王星在白羊座」;俄羅斯是「戰鬥名族」,也是因為「這個國家是白羊座」。
  • 現代佔星入門中英雙語課程
    課程涵蓋初學者最容易困惑的各類知識點,並將佔星學與個人成長結合,幫助學員藉助星盤,提高覺察,深入了解自我及他人的個性特徵及人生議題。本次課程中,你將獲得:樹立研習、運用現代佔星的基本命理觀。了解星盤三大要素:星座、行星、宮位的基本意涵及三者組合的解讀方法。
  • 抓住消費者痛點,卡樂比水果麥片打造網紅品牌要懂年輕人
    在2017年打入中國市場後,卡樂比水果麥片就一直不斷刷新著大眾對於傳統麥片的認知,讓年輕消費者喜愛並願意為之買單,卡樂比靠的是抓住了消費者的痛點。卡樂比麥片採用獨特的烘焙工藝,全程不經油炸,裡面不但有著豐富穀物和膳食纖維,可以補充人體營養所需求的多種維生素,還搭配了不同顆粒大小的果乾,每款麥片不同口感、不同享受,為消費者帶來了充足的口感驚喜。
  • 那5年,我土冥行運.爆豆焦慮、靈魂暗夜,卻在最痛的地方發現了光
    那個時候,當我更深入地了解佔星,了解心靈,我漸漸明白在我生命早年經常感受到的限制、壓抑的感覺,和一種慢性的折磨主要是土星能量的體現:我的星圖中有三顆外行星落入12宮,在現代佔星中它與母親的子宮有關。出生前,我曾有過一個早夭的哥哥。因為早產非常弱小,來了一周後,他就去世了。然而這對我又能有什麼影響呢?早先我並不能給到自己一份解讀……直到今年初,我參加了「帶著覺知釋放情緒」的學習。
  • 品牌校園營銷活動準確抓住大學生社會群體「痛點」的策略
    但在現實生活中,或由於各種導致學生人口問題都會有這個或這些問題,不滿是「痛點」的學生人數。Z世代大學生人口的主要消費群體和未來的消費領袖,抓住他們的「痛點」,然後進行有效的品牌營銷在校園裡,還會有該品牌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今天,校果研究院將詳細講解品牌可以開展校園營銷活動推廣準確抓住大學生社會群體「痛點」的策略。
  • 佔星自學問答:學佔星要花多少錢?
    2014年剛過完年那會我先跟著國內一個佔星師學了佔星基礎部分。大概就是帶我入門,用壓歲錢報的名想著給自己送個生日禮物學習新技能!後來就在網上看到了佔星學習機構,那時候才開始覺得佔星是個挺實在的事兒,就像學語言一樣,用處很大。
  • 定製家具十大品牌經銷商傳授「生意經」
    經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善於經營者,總能抓住問題的關鍵並輕鬆化解,不善經營者往往是費了力卻還賺不到錢。其實,家具市場也是如此,如今市場環境低迷,家具店面經營也面臨不小的挑戰,家具經銷商也存在著不少的經營痛點。  為了解經銷商經營痛點,並給經銷商可行、有效的解決建議,記者走訪市場,採訪多位家具經銷商和業內人士,總結出以下幾點。
  • 別人靠腿她靠嘴,戳中痛點拿下百萬生意,全套照搬你也可以
    「忽悠」人都能做出百萬的生意,不知道大家有沒見識過,僅僅靠一張甜嘴,從0到百萬迅速完成資本積累。這種公司以前我們叫他皮包公司,可能現在已經是不這麼說了,叫空殼公司了。但是我今天要說的這個奇蹟,她靠一張「嘴」,靠實力,膽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做成百萬的生意。
  • 佔星與星盤的基礎知識
    首先找到上升點,上升點在星盤中的標誌是「Asc」。然後看上升點坐落在哪個星座,那就是你的上升星座了。那麼具體到這張星盤,就需要先在自己的星盤中找到上升點Asc標誌(具體看紅色圈圈)可見,上升點座落在23度53分(具體看藍色圈圈),那麼上升星座就是天蠍座。同理找其它星座,比如月亮星座。只要先在星盤上找到月亮,再看它位於哪個星座,就可以啦。
  • 全民佔星時代~零基礎佔星網絡課程班開課啦!
    不管您是零基礎,還是佔星愛好者,都歡迎您加入這次的學習~★開 課 時 間:11月每一周一晚上19:30-21:30你是否想要了解各種佔星術語?你是否希望能夠看懂各種佔星文章?你是否希望能夠從星盤中找到人生的鑰匙?
  • 《致命女人》、《輪到你了》、《延禧攻略》:抓住時代情緒和痛點...
    正是由於「復仇」的橋段,撬起了觀眾「有仇必報」的爽點。2013年的日劇《半澤直樹》,大大加快了「復仇」的速度。主人公半澤直樹一開始進入銀行,懷抱的目的就是為父親復仇。在一次次銀行系統的內鬥中,他並沒有認命於職場的「潛規則」,而是用正義和絕不忍讓的精神,讓污衊自己和父親的上司付出了十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