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不止是咖啡 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全家?

2020-12-20 騰訊網

特 寫

- 文丨沈帥波 -

- 來源丨進擊波財經(ID:jinbubo)-

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於咖啡。

01

在過去十年裡,我看錯過很多項目,也看對過很多項目。

後來我明白一件事情,不要輕易下結論,經濟學和商業都高度依賴「It Depends on」,翻譯過來就是看情況。這個情況包括了天時地利人和,翻譯成現代話就是:看窗口期,看市場,看團隊。

再簡單的商業邏輯,也都有做砸的。再複雜的生意也都有做成的。

大多數人對於自己做不成的事情,過去沒有人做過的事情,總是充滿著偏見。

大多數人必須把事情進行歸類,因為人傾向於尋找確定性,故而新物種誕生時候,總是充滿著爭議和不解。

我們說團購沒戲,但是王興活下來了,還順利「變種」了。

當年廣東做貿易的商人都覺得馬雲是騙子,是浙江商人相信了電商才把1688搞起來的。

亞馬遜一直在燒錢,你攤開他上市以來的財報,一直不太好,但是他的市值巨高,而且一直沒有垮,越做越大。

我認為盲目相信和總是不相信都是有病的,都是不成熟的思維。

02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是「瑞幸咖啡」。

這或許是今年最飽受爭議的品牌之一了。備受詬病的理由無非是:

融資額巨大但還沒有盈利。

一上來就挑戰世界巨頭,來勢洶洶。

非常高調,大規模擴張。

第一次聽說它的時候,我正好在開飲料店,結果我開到第10家還沾沾自喜的時候,人家已經開了200家了。讓我徹底決定把所有店關掉的原因有兩個,這是第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我去了星巴克太古匯旗艦店,看到那個豪華裝修和體量,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因為我發現在這個賽道上,我自己的那點錢是沒有可能做起來的,這本質上就是一個資本的賽道,應該用的就是資本的玩法。

03

「瑞幸向左,星巴克向右」,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非爭太子市場」上不是A很成功,B就無法成功的。什麼是」爭太子市場」?舉個例子:熟人社交。當微信超過30%市場佔有率的時候,他就不可遏制得成為唯一的王者。

但是很明顯,餐飲不是,零售也不是。即使星巴克佔據了90%的咖啡市場,也不能讓剩下的人一定去喝星巴克。更何況,星巴克也做不到90%佔有率。我覺得在我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了。餐飲界的巔峰百勝集團,肯德基,必勝客,東方既白的母公司在中國也根本沒有突破10%。

04

我不覺得瑞幸咖啡的終點是咖啡,雖然他今天打的是咖啡的旗號。甚至過不了多久,他會把咖啡兩個字抹掉,這是很有可能的。以後瑞幸兩個字值錢有認知就可以了,到底是賣咖啡,茶,果汁,輕餐,甚至是早餐包子很重要嗎?我認為他有機會成為一個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全家」,可能有一天成為中國最大的便利店連鎖了。咖啡是切入中國市場上最挑剔的那群人的引子罷了。這就像你和女生討論星座和化妝品總是更容易進入她們的世界一點一樣。

早年全家在上海布點的時候,打得非常苦,花了好多年,賠了很多錢。但當這個網絡真的布好之後,他開始做餐飲了,先是關東煮,後來是即時正餐,這才是他真正賺錢的。自從全家開始做餐飲,搶掉了小快餐店很大一塊份額,賣農夫山泉的,只是一個拉升「到店率」的引子。

全家2004年進入中國大陸,截止2017年底門店數是2181家。今年如果增長20%,便是2617家,增長10%是2400家,所以大致在2500家上下。

已經很快了,很穩健,品牌很好。

但是相比瑞幸之下,還是太慢了。中國便利店的上限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看一下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多少。保守估計:幾大城市群和二線及以上城市起碼5萬家。

雷軍說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話太對了。

今時今日創業,如果一年不見個響聲,你的骨幹團隊都散了,別說什麼慢工出細活了。

換句話說瑞幸在做的事情是:通過咖啡這個有逼格的東西,打入中國市場上最挑剔的那群人的生活場景中,用資本換時間,迅速做出規模網絡,得用戶者得天下。

05

瑞幸數據增長太驚人了。截止2018年12月25日,全國門店突破2000家。2018年最後一周全國開了148家店。

截至2017年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3124家門店,根據公開資料推算,今年開店數量在500-700家之間。那麼就是3600家左右。一年後,數量將實現翻轉,瑞幸在2019戰略溝通會上定的目標是4500家。裂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幾千個」前置艙」,一個成熟的渠道網絡,通過咖啡低價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客流。

注意,在中國,90%連鎖企業能上四位數規模的,一定是加盟模式的,但是瑞幸不是,全是直營。加盟被認為是解決資金和擴張問題的法寶,不過會帶來無法協同,品控變難,不聽指揮的諸多問題。但是直營可以規避以上所有問題,過去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管理和速度。但是瑞幸基本解決了。

06

一定會有人說,你說的不對啊。做生意必須賺錢啊,你燒錢就是錯的。三年前,我會和你說出同樣一句話。自從我想明白第一段那句話後我就不會這麼認為了,那就是:「It Depends on」依然是看情況。

下面我們來一組靈魂的拷問,問題三連。

第一個問題,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書上說:一般指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有關的一切活動。如貨幣發行、流通、回籠,信用活動的存款、取款、發放貸款和收回貸款,國內外匯兌往來等,都屬於金融範圍。

以上都對,但以上都是正確的廢話。

我認為是讓錢實現時空的穿越。

最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貸款買房,實現對抗貨幣的貶值,不然你這輩子都買不起房。

所以用資本換得未來註定會越來越貴的用戶,是行得通的。

進入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行得通?

那就是符合時間窗口期,一個是宏觀的,一個是微觀的。宏觀看總量,微觀看競品。

宏觀上,相較於歐洲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750杯、美國人均年消費咖啡400杯,茶文化盛行的日韓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量逾300杯,中國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不過5杯。如果中國人均咖啡年消費量,提升至日韓國家的十分之一,中國整體咖啡市場規模就能放大6倍,基數低成為中國咖啡市場高增長重要原因。

微觀上,除了星巴克,沒有巨頭。

過去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和資本的黃金時代,大多數投資機構只喜歡輕資產模式。從去年開始才把目光轉到線下,而且還以大型零售為主。這是一個窗口期,那就是外資不可能用中國式的野蠻打法玩,中國本土沒有特別成氣候的對手。

那麼這個時候,只有一件最正確的事情——趕緊搶份額。(如果有更正確的事情,請告訴我)

最後進入第三個問題:錢怎麼燒?

創過業的都知道,花錢是個技術活,比賺錢還難。大概率上,大多數人給他1000萬,他都管不好,不如存銀行。

燒錢分兩種:一種是轉化不成壁壘或收入的,一種是可以轉化的。

所以這裡還有個子問題,就是先得理解什麼是壁壘?

渠道、品牌認知度、成本優勢、用戶數、我認為這些都是壁壘。

而這裡面幾乎每一環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燒掉的錢可以實現這些環節的快速提升,那麼我認為叫作「把現金轉化為未來的資產」。

07

支撐以上的有如下血淚總結:

渠道依然為王,線下渠道可以卡住「物流(商品的流動)」線上渠道可以卡住「信息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潛力無限。

記住大生意面前,沒有渠道,不要討論產品;沒有規模,不要討論產品。讓喝精品咖啡的人去喝精品,名創優品的用戶肯定永遠多於用MUJI的。

時間窗口比短期的錢重要。用戶和流量就像房價,今天很貴,明天會更貴。圈地的窗口期,不要去蓋精裝修的房子,因為你會損失有限的「地」。

我們千萬不要去看特別寬泛的數字,比如一看到虧損XX億,就覺得一個公司快完蛋了。我們要看單店成本,攤到2000家店,其實單店成本控制得很合理。

規模優勢才能帶來品牌溢價。這是以最優成本進入物業的必要條件,一個小牌子在物業面前是沒有尊嚴的,一點都沒有。小品牌的代價就是你要進商場,就要付出更高的入場費和各種苛捐雜稅,但是知名品牌不需要。做過實業的人都會知道:某種程度上「拿地」方面降低的成本,已經可以攤掉大量廣告費了。

三個問題都理順後,我們應該做什麼?

那就是趕緊去搶市場吧。還等什麼?難道等別人融到錢嗎?難道等星巴克體量再翻一翻嗎?

08

很多人一定會扯到好喝這件事情上。

先舉個例子:我曾經琢磨過「做高級的茶葉飲料」這個市場,後來我放棄了。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基本不懂茶,懂茶的也不喝茶葉飲料。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悖論。同理,大多數中國人還在喝速溶咖啡,他們不需要所謂的50元一杯的冷萃咖啡。我一年出差一百天,大多數五星級酒店大堂吧給你的也不過是一杯速溶咖啡或者普通咖啡機做的咖啡。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所以關於好不好喝這件事情,我覺得沒有任何討論意義。就好像大廚的私家菜不可能做成連鎖一樣,連鎖就不可能是大廚的私房菜,連鎖重要的是穩定和安全。這本來就是兩個生意。我們還要記住:商業和你細微的體驗是兩件事,商業主要看邏輯和世間大勢。

09

我也不是在第一天就看好瑞幸的。其中經歷了幾輪思考的迭代。首先,我們必須突破過往看待傳統餐飲店的邏輯,他更像前置倉和終端網絡。尤其是形成了巨大規模的終端。第二,我們必須突破咖啡這個單一品類的邏輯,當線上流量匯集、線下網絡形成、數據沉澱完成、品牌力出來後,他真正的野心才浮出了水面。第三、不要拿任何固有印象和理論去套。第四、我們不能有偏見。

在這個欄目第一期的時候,我寫過一段話:

永遠不要忘了你當時為什麼要讀書,你讀書是為了過得更好,是為了理想,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但今天那麼多讀過書的人,把自己讀傻了,讀成了固步自封,讀成了膽小,讀成了傲慢與偏見。

10

今天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一定確定的,所有的經驗和教條都可能被打破。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去相信,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可能。

毛主席曾經說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短短十四字,字字真理。這裡指的典故是項羽的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他烏江自刎。

這便是今天的創業之道。其他的都是術,僅此而已。

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於咖啡。這樣世界才更有意思。

- END-

如果你覺得這是一篇好文,請把我「設為星標」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關焦點

  • 燒了10億的瑞幸咖啡,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黃太吉?
    ——正是這種不惜成本的動作,成就了瑞幸咖啡的聲名,但也將其帶到一個不確定的境地。▲資本加持下,瑞幸咖啡的擴張速度令人咋舌我從幾個做資本的朋友那聽說,瑞幸又在做融資了,花錢不可謂不快。「燒錢」並不是罪過。
  • 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於咖啡,這樣世界才更有意思
    第一次聽說它的時候,我正好在開飲料店,結果我開到第10家還沾沾自喜的時候,人家已經開了200家了。讓我徹底決定把所有店關掉的原因有兩個,這是第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我去了星巴克太古匯旗艦店,看到那個豪華裝修和體量,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因為我發現在這個賽道上,我自己的那點錢是沒有可能做起來的,這本質上就是一個資本的賽道,應該用的就是資本的玩法。
  • 解碼低端酒店連鎖之王OYO: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咖啡嗎?
    OYO和瑞幸之間的千絲萬縷OYO和瑞幸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共同點是「快」。2017年10月,瑞幸咖啡成立,隨後快速融資,靠買二贈一的營銷和快速擴張的線下門店讓人記住了「小藍杯」。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瑞幸門店總數已經達到2370家,而星巴克在中國發展20年,門店數量也不過3600多家。
  • 瑞幸咖啡直面回應質疑稱不會成為第二個ofo
    不會成為第二個ofo2018年12月22日,對於外界所傳聞的瑞幸咖啡虧損8.57億元,瑞幸方面首度做出了回應,瑞星表示:「肯定的是,我們全年的虧損會遠大於這個數字。通過補貼迅速佔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補貼仍將繼續。」
  • 瑞幸咖啡從納斯達克退市後,它下一個的戰場在哪裡?
    幾天前瑞幸咖啡調整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CEO錢治亞和COO劉劍被董事會終止職務,目前董事會已收到辭職信。值得關注的是,瑞幸咖啡股票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0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5月20日19:00)恢復交易。盤前閃崩了50%!5月20日凌晨,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發布聲明對此事做出回應。
  • 深度測評瑞幸小鹿茶、711、全家、CoCo、Manner...揭秘咖啡茶飲...
    既然主打第三空間的咖啡館裡只有星巴克盈利,主打外賣的瑞幸又連續虧損,7-11和全家的優勢普通人又學不來,難道咖啡生意就蓋棺定論沒有新機會了? 於是,啟動資金較低,只有一個外帶窗口的檔口式精品咖啡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 深度測評瑞幸小鹿茶、711、全家、CoCo、Manner……咖啡茶飲行業想...
    於是,啟動資金較低,只有一個外帶窗口的檔口式精品咖啡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此次,我們測評了Manner、Flykoi、瑞幸、7-11、全家、CoCo都可等,採訪了多位咖啡、茶飲和烘焙的資深從業人員,發現在這小小几平米的檔口裡,颶風式的競爭正在醞釀。特別是隨著巨頭進入,或許會重演一次「繁華過後一地雞毛」的景象。
  • 瑞幸咖啡,復活了?怎麼做到的?
    來源/IT時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瑞幸官網、財經等編輯/鍾瑩曈瑞幸咖啡,曾一度是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個奇蹟 —— 從成立到上市不過18個月,創造全球最快IPO記錄,被美國媒體InvestorPlace評為「2020年最佳股票」,被譽為中概股的驕傲
  • 哪家咖啡是您的「心水」? 太平洋、瑞幸、全家入圍盲測TOP3
    )、肯德基、瑞幸、7-11、全家(湃客咖啡)、太平洋這七大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品牌的無糖熱拿鐵進行測試。包裝方面,瑞幸咖啡的包裝材質是最好的,無褶皺,太平洋和星巴克其次,7-11送達現場後有撒漏情況。  2.口感方面  綜合個人喜好,太平洋、瑞幸和全家(湃客咖啡)獲好評最多,星巴克未進入前三。  盲測人員對七款咖啡給出了不少意見。
  • 深度測評瑞幸、711、全家、CoCo……為你揭秘咖啡茶飲行業的未來
    自從上次測評咖啡館後,很多朋友就開始私信問,既然主打第三空間的咖啡館裡只有星巴克盈利,主打外賣的瑞幸又連續虧損,7-11和全家的優勢普通人又學不來,難道咖啡生意就蓋棺定論沒有新機會了?於是,啟動資金較低,只有一個外帶窗口的檔口式精品咖啡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 瑞幸咖啡被罰 6100 萬元 含酒精零食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股融易資訊今日話題---瑞幸咖啡等公司因不正當競爭被處罰 6100 萬元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咖啡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經過調查,瑞幸公司虛假提升瑞幸咖啡2019年度相關商品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率等關鍵營銷指標,並通過多種渠道對外廣泛宣傳使用虛假營銷數據,欺騙、誤導相關公眾,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8日,市場監管總局及上海、北京市場監管部門對瑞幸咖啡等45家涉案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金額共計6100萬元。
  • 被貼上「網紅」標籤 喜茶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嗎?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喜茶會成為下一個瑞幸嗎? | 礪石礪石導言真材實料、價格適中的產品,頗具儀式感的製作過程,充滿美學設計的「第三空間」以及外帶服務,讓喜茶贏得了都市中的年輕白領,尤其是女性的歡心。瑞幸崛起的背景是城市小白領階層對休閒提神飲品店的巨大需求。與瑞幸同時紅起來的還有同為資本寵兒的「網紅」喜茶。這家同樣也是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獲得巨大影響力的連鎖飲品企業,有沒有成為下一個瑞幸的可能性呢?認真分析的結果是,沒有。雖然其也走了一條大張旗鼓的品牌道路,但無論從產品層面還是商業模式,喜茶都要紮實得多。
  • 【深讀】瘋狂的瑞幸咖啡
    在快速完成布點之後,瑞幸的步子會慢一點了。「公司對現有門店的密度基本滿意,下一步會放慢開店速度,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公司的運營能力,逐步開店。」錢治亞表示,目前沒有設定今年年底門店總數量的目標。讓消費者高興的大概是,瑞幸的優惠活動短時間內不會取消。
  • 用大數據與可視化分析有錢任性的瑞幸咖啡,看它和渾水誰在說謊
    一系列極具戲劇性的操作讓一直對標星巴克,勢要超越星巴克的瑞幸咖啡賺足了眼球。瑞幸咖啡到底是何方神聖?2370家門店到底是如何快速擴張的?星巴克是它的對手嗎?在各種便利店咖啡興起的浪潮下,瑞幸咖啡究竟能走多遠?
  • 連咖啡大規模關店!網友:會是下一個瑞幸嗎?
    前些天,有關瑞幸咖啡虛假交易的消息讓咖啡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今天,我們又發現比瑞幸更早開始咖啡外送的連咖啡也正在悄悄地大規模關店!連咖啡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連鎖咖啡品牌剛開始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提供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的外送服務2015年8月連咖啡開始轉型做自有品牌咖啡借著O2O的風口連咖啡迅速在外賣咖啡領域打開局面
  •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在人們的想像中,瑞幸的門店,會一家一家關閉消失。 但實際上,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哪怕是被資本市場千夫所指的時候,瑞幸的線下門店都異常平靜。 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我還去瑞幸的門店買過飲品,問起這事件,店員似乎絲毫不關心,仿佛是別的公司發生了醜聞。
  • 揭秘瑞幸、漫咖啡、自助咖啡等的投資「慘狀」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咖啡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幾乎進入了價格戰的格局,星巴克不得不放棄堅守幾十年的第三空間,開始開拓自己的第四空間——App+外賣。二、瑞幸敗局?在中國,瑞幸已經成為規模僅次於星巴克的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在強勢資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2018年前9個月虧損高達8.57億元。
  • 七大品牌咖啡大眾「盲測」:太平洋、瑞幸、全家領銜最優前三甲
    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是與可可、茶同為流行於世界的主要飲品。在不同的年代,咖啡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使命。以前,坐在幽靜的咖啡館,伴隨著爵士樂,用銀色的湯勺慢慢地攪動著白色陶瓷杯裡的咖啡,是件優雅愜意的事情;現在,每天來杯咖啡,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續命」的必需品。
  • 深度測評瑞幸小鹿茶、711、全家、CoCo、Manner...為你揭秘咖啡茶飲行業的小未來
    為什麼說外帶咖啡賣的是「點位+需求」?CoCo都可、一點點會是強勢競爭對手嗎?瑞幸在這次競爭中扮演什麼角色?為什麼7-11、全家或許是最大獲益者?精品咖啡連鎖化的天然劣勢是什麼?這場颶風競爭的本質預示了什麼趨勢?二三線城市能開這種店嗎?能加盟嗎?
  • 瑞幸咖啡脫險!中國咖啡還有明天
    又過了半年有餘,瑞幸終於收到了它在美國的第一張罰單。   但根據一些媒體記者的探店採訪,瑞幸在爆雷之後,銷售情況其實足以支撐它「單店現金流為正」的說辭。   瑞幸內部有一個大致的盈虧指標:單店日均銷量200杯、日流水2600元即能基本維持盈虧平衡。北方市場,瑞幸只有石家莊、蘭州等未能達標,南方市場情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