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於咖啡,這樣世界才更有意思

2020-12-20 騰訊網

在過去十年裡,我看錯過很多項目,也看對過很多項目。

後來我明白一件事情,不要輕易下結論,經濟學和商業都高度依賴「It Depends on」,翻譯過來就是看情況。這個情況包括了天時地利人和,翻譯成現代話就是:看窗口期,看市場,看團隊。

再簡單的商業邏輯,也都有做砸的。再複雜的生意也都有做成的。

大多數人對於自己做不成的事情,過去沒有人做過的事情,總是充滿著偏見。

大多數人必須把事情進行歸類,因為人傾向於尋找確定性,故而新物種誕生時候,總是充滿著爭議和不解。

我們說團購沒戲,但是王興活下來了,還順利「變種」了。

當年廣東做貿易的商人都覺得馬雲是騙子,是浙江商人相信了電商才把1688搞起來的。

亞馬遜一直在燒錢,你攤開他上市以來的財報,一直不太好,但是他的市值巨高,而且一直沒有垮,越做越大。

我認為盲目相信和總是不相信都是有病的,都是不成熟的思維。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是「瑞幸咖啡」。

這或許是今年最飽受爭議的品牌之一了。備受詬病的理由無非是:

融資額巨大但還沒有盈利。

一上來就挑戰世界巨頭,來勢洶洶。

非常高調,大規模擴張。

第一次聽說它的時候,我正好在開飲料店,結果我開到第10家還沾沾自喜的時候,人家已經開了200家了。讓我徹底決定把所有店關掉的原因有兩個,這是第一個,還有一個就是我去了星巴克太古匯旗艦店,看到那個豪華裝修和體量,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因為我發現在這個賽道上,我自己的那點錢是沒有可能做起來的,這本質上就是一個資本的賽道,應該用的就是資本的玩法。

「瑞幸向左,星巴克向右」,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在「非爭太子市場」上不是A很成功,B就無法成功的。什麼是」爭太子市場」?舉個例子:熟人社交。當微信超過30%市場佔有率的時候,他就不可遏制得成為唯一的王者。

但是很明顯,餐飲不是,零售也不是。即使星巴克佔據了90%的咖啡市場,也不能讓剩下的人一定去喝星巴克。更何況,星巴克也做不到90%佔有率。我覺得在我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了。餐飲界的巔峰百勝集團,肯德基,必勝客,東方既白的母公司在中國也根本沒有突破10%。

我不覺得瑞幸咖啡的終點是咖啡,雖然他今天打的是咖啡的旗號。甚至過不了多久,他會把咖啡兩個字抹掉,這是很有可能的。以後瑞幸兩個字值錢有認知就可以了,到底是賣咖啡,茶,果汁,輕餐,甚至是早餐包子很重要嗎?我認為他有機會成為一個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全家」,可能有一天成為中國最大的便利店連鎖了。咖啡是切入中國市場上最挑剔的那群人的引子罷了。這就像你和女生討論星座和化妝品總是更容易進入她們的世界一點一樣。

早年全家在上海布點的時候,打得非常苦,花了好多年,賠了很多錢。但當這個網絡真的布好之後,他開始做餐飲了,先是關東煮,後來是即時正餐,這才是他真正賺錢的。自從全家開始做餐飲,搶掉了小快餐店很大一塊份額,賣農夫山泉的,只是一個拉升「到店率」的引子。

全家2004年進入中國大陸,截止2017年底門店數是2181家。今年如果增長20%,便是2617家,增長10%是2400家,所以大致在2500家上下。

已經很快了,很穩健,品牌很好。

但是相比瑞幸之下,還是太慢了。中國便利店的上限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看一下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多少。保守估計:幾大城市群和二線及以上城市起碼5萬家。

雷軍說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話太對了。

今時今日創業,如果一年不見個響聲,你的骨幹團隊都散了,別說什麼慢工出細活了。

換句話說瑞幸在做的事情是:通過咖啡這個有逼格的東西,打入中國市場上最挑剔的那群人的生活場景中,用資本換時間,迅速做出規模網絡,得用戶者得天下。

瑞幸數據增長太驚人了。截止2018年12月25日,全國門店突破2000家。2018年最後一周全國開了148家店。

截至2017年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3124家門店,根據公開資料推算,今年開店數量在500-700家之間。那麼就是3600家左右。一年後,數量將實現翻轉,瑞幸在2019戰略溝通會上定的目標是4500家。裂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幾千個」前置艙」,一個成熟的渠道網絡,通過咖啡低價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客流。

注意,在中國,90%連鎖企業能上四位數規模的,一定是加盟模式的,但是瑞幸不是,全是直營。加盟被認為是解決資金和擴張問題的法寶,不過會帶來無法協同,品控變難,不聽指揮的諸多問題。但是直營可以規避以上所有問題,過去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管理和速度。但是瑞幸基本解決了。

一定會有人說,你說的不對啊。做生意必須賺錢啊,你燒錢就是錯的。三年前,我會和你說出同樣一句話。自從我想明白第一段那句話後我就不會這麼認為了,那就是:「It Depends on」依然是看情況。

下面我們來一組靈魂的拷問,問題三連。

第一個問題,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書上說:

一般指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有關的一切活動。如貨幣發行、流通、回籠,信用活動的存款、取款、發放貸款和收回貸款,國內外匯兌往來等,都屬於金融範圍。

以上都對,但以上都是正確的廢話。

我認為是讓錢實現時空的穿越。

最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貸款買房,實現對抗貨幣的貶值,不然你這輩子都買不起房。

所以用資本換得未來註定會越來越貴的用戶,是行得通的。

進入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行得通?

那就是符合時間窗口期,一個是宏觀的,一個是微觀的。宏觀看總量,微觀看競品。

宏觀上,相較於歐洲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750杯、美國人均年消費咖啡400杯,茶文化盛行的日韓國家人均年消費咖啡量逾300杯,中國人均年消費咖啡量不過5杯。如果中國人均咖啡年消費量,提升至日韓國家的十分之一,中國整體咖啡市場規模就能放大6倍,基數低成為中國咖啡市場高增長重要原因。

微觀上,除了星巴克,沒有巨頭。

過去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和資本的黃金時代,大多數投資機構只喜歡輕資產模式。從去年開始才把目光轉到線下,而且還以大型零售為主。這是一個窗口期,那就是外資不可能用中國式的野蠻打法玩,中國本土沒有特別成氣候的對手。

那麼這個時候,只有一件最正確的事情——趕緊搶份額。(如果有更正確的事情,請告訴我)

最後進入第三個問題:錢怎麼燒?

創過業的都知道,花錢是個技術活,比賺錢還難。大概率上,大多數人給他1000萬,他都管不好,不如存銀行。

燒錢分兩種:一種是轉化不成壁壘或收入的,一種是可以轉化的。

所以這裡還有個子問題,就是先得理解什麼是壁壘?

渠道、品牌認知度、成本優勢、用戶數、我認為這些都是壁壘。

而這裡面幾乎每一環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燒掉的錢可以實現這些環節的快速提升,那麼我認為叫作「把現金轉化為未來的資產」。

支撐以上的有如下血淚總結:

渠道依然為王,線下渠道可以卡住「物流(商品的流動)」線上渠道可以卡住「信息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潛力無限。

記住大生意面前,沒有渠道,不要討論產品;沒有規模,不要討論產品。讓喝精品咖啡的人去喝精品,名創優品的用戶肯定永遠多於用MUJI的。

時間窗口比短期的錢重要。用戶和流量就像房價,今天很貴,明天會更貴。圈地的窗口期,不要去蓋精裝修的房子,因為你會損失有限的「地」。

我們千萬不要去看特別寬泛的數字,比如一看到虧損XX億,就覺得一個公司快完蛋了。我們要看單店成本,攤到2000家店,其實單店成本控制得很合理。

規模優勢才能帶來品牌溢價。這是以最優成本進入物業的必要條件,一個小牌子在物業面前是沒有尊嚴的,一點都沒有。小品牌的代價就是你要進商場,就要付出更高的入場費和各種苛捐雜稅,但是知名品牌不需要。做過實業的人都會知道:某種程度上「拿地」方面降低的成本,已經可以攤掉大量廣告費了。

三個問題都理順後,我們應該做什麼?

那就是趕緊去搶市場吧。還等什麼?難道等別人融到錢嗎?難道等星巴克體量再翻一翻嗎?

很多人一定會扯到好喝這件事情上。

先舉個例子:我曾經琢磨過「做高級的茶葉飲料」這個市場,後來我放棄了。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基本不懂茶,懂茶的也不喝茶葉飲料。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悖論。同理,大多數中國人還在喝速溶咖啡,他們不需要所謂的50元一杯的冷萃咖啡。我一年出差一百天,大多數五星級酒店大堂吧給你的也不過是一杯速溶咖啡或者普通咖啡機做的咖啡。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所以關於好不好喝這件事情,我覺得沒有任何討論意義。就好像大廚的私家菜不可能做成連鎖一樣,連鎖就不可能是大廚的私房菜,連鎖重要的是穩定和安全。這本來就是兩個生意。我們還要記住:商業和你細微的體驗是兩件事,商業主要看邏輯和世間大勢。

我也不是在第一天就看好瑞幸的。其中經歷了幾輪思考的迭代。首先,我們必須突破過往看待傳統餐飲店的邏輯,他更像前置倉和終端網絡。尤其是形成了巨大規模的終端。第二,我們必須突破咖啡這個單一品類的邏輯,當線上流量匯集、線下網絡形成、數據沉澱完成、品牌力出來後,他真正的野心才浮出了水面。第三、不要拿任何固有印象和理論去套。第四、我們不能有偏見。

在這個欄目第一期的時候,我寫過一段話:

永遠不要忘了你當時為什麼要讀書,你讀書是為了過得更好,是為了理想,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但今天那麼多讀過書的人,把自己讀傻了,讀成了固步自封,讀成了膽小,讀成了傲慢與偏見。

今天這個時代,沒有什麼是一定確定的,所有的經驗和教條都可能被打破。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去相信,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可能。

毛主席曾經說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短短十四字,字字真理。這裡指的典故是項羽的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他烏江自刎。

這便是今天的創業之道。其他的都是術,僅此而已。

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於咖啡。這樣世界才更有意思。

相關焦點

  • 瑞幸不止是咖啡 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全家?
    特 寫- 文丨沈帥波 -- 來源丨進擊波財經(ID:jinbubo)-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於咖啡。01在過去十年裡,我看錯過很多項目,也看對過很多項目。02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是「瑞幸咖啡」。這或許是今年最飽受爭議的品牌之一了。備受詬病的理由無非是:融資額巨大但還沒有盈利。一上來就挑戰世界巨頭,來勢洶洶。非常高調,大規模擴張。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第二點,就更別提了,反正買了很多次星巴克咖啡豆的小編是徹底死心了。雖然有點好奇心是不錯的,但那些油光發亮的咖啡,真的讓人喝不下去。算了,說多了不好。所以,針對這點吐槽的話,某些企業可以這樣說:「我們真的不賣油炸過/油裡撈出來的咖啡。」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今後用戶在阿里系手機APP上網購的咖啡,都會由蜂鳥負責配送。此外,阿里的新零售標杆門店河馬鮮生,還將對星巴克的「外送星廚」進行反向改造。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
  • 瑞幸少了「咖啡味」
    實際上從專業咖啡師的角度來看,瑞幸的咖啡並沒有那麼糟糕。 「在中國,受速溶咖啡和星巴克口味的影響,大部分人覺得焦香 (深度烘焙) 才是咖啡的本味,中淺烘焙有的人會覺得沒有咖啡味。」 SCA精品咖啡協會認證烘焙師朱思迪告訴獵雲網。
  • 瑞幸咖啡甜中帶苦
    於小姐說,瑞幸咖啡自暴22億造假事件,股價在美國納斯達克暴跌超過75%。還說剛才經過瑞幸的時候,很多人在排隊買咖啡,都是想把手中的優惠券用了。老餘回家路上經過瑞幸咖啡店。於小姐對瑞幸好像非常了解,老王和老餘像小學生一樣聽她一路開講。說實在,我們兩個對瑞幸咖啡真的不了解,正好補補課。瑞幸咖啡在2019年5月17日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從成立到上市僅僅用了19個月。
  • 刷臉喝咖啡,瑞幸咖啡黑科技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在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展覽區上可以看到,瑞幸咖啡採用人臉識別的方式,依據性別、年齡、顏值等因素對來訪人員進行打分,分析出其和哪位明星長相最為貼近,量身推薦美式、拿鐵、澳瑞白、卡布奇諾等不同種類的熱咖啡,並現場新鮮研磨免費送出,科技感十足。  大會還能看到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全球範圍內新技術成果。
  • 瑞幸咖啡脫險!中國咖啡還有明天
    沒有了資本的加持,曾經被揶揄為「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這七個月過得異常低調,失去了當初2VC經營模式、18個月美股上市的光環。   平平淡淡的瑞幸,也許才是真的。中國咖啡行業在趟過了瑞幸的大雷之後,也沒有如外界論斷,走向消亡。
  • 從0到100億美金,瑞幸咖啡的商業奇蹟如何創造的?
    除了咖啡之外,瑞幸也在不斷擴張品類,包括小鹿茶、自有品牌產品、第三方快消品等,這些都可以通過線下無人咖啡機和線上電商購買。知名科技評論人閆躍龍表示,「瑞幸咖啡是一個SaaS平臺,瑞幸咖啡的成功就是跳出咖啡做咖啡,回歸到用戶本質,用技術革新供應鏈。由此,瑞幸也就超越了咖啡,做咖啡能成功,做別的也一樣能成功。」
  • 瑞幸咖啡深耕咖啡品質 真正將咖啡的品質做到了極致
    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咖啡受到了越來越多國人的追捧。其中,瑞幸咖啡在選材用料、製作機器、咖啡師選擇等環節進行嚴格把控,真正將咖啡的品質做到了極致,為消費者帶來了一杯專業、新鮮的咖啡。
  • 提升商業思維:瑞幸咖啡,不僅僅是咖啡
    很多人說無人零售才是未來,但是無人零售店在中國快倒光了,因為它們都在琢磨包裝和噱頭,而不是實質性問題。對於無人零售,目前最好的應用還是自動售貨機。在老齡化程度更高、人口更密集的日本,自動售貨機非常發達,但日本也沒有所謂的無人零售店。
  • 藍鯨觀察|「變味」的咖啡:瑞幸咖啡臨拐點,星巴克遇狙擊迭變
    生旦淨末醜盡歸一堂、粉墨登場,在2018年上演了一齣好戲;而時光的車輪急速駛入2019年,咖啡市場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令人期待。悄然調整的瑞幸,網際網路咖啡拐點已至按照顧愷之吃甘蔗的理論,首先要看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其操作手法確實令傳統咖啡企業大開眼界。
  • 比起壟斷和二選一,瑞幸咖啡更難戰勝的是星巴克的「品牌牆」?
    中國的品牌領域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總會出現很多奇怪的事情,充斥著感性、崇拜和奇怪的支持與同情。比如,瑞幸咖啡品牌宣傳做得聲勢浩大,但是,在這兩天起訴星巴克之後,卻遭到一輪超級猛烈的抨擊,不管是說碰瓷還是說炒作,大家自動都站到了星巴克一邊,甚至還有媒體稱星巴克為星爸爸,都是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這些人,大都不喝咖啡。其次,喜歡喝咖啡的人也鮮有說星巴克咖啡好的。最後,其實喝咖啡也不是什麼太有品位的行為,比如英國人看到別人喝咖啡就是這樣的。
  • 揭秘瑞幸、漫咖啡、自助咖啡等的投資「慘狀」
    如果,瑞幸是要和它們搶佔商業區的早午餐市場,可不容易,這條路線正是7-11等新型便利店的核心壁壘。便利店行業的本質是一個極其複雜完整的物流供應鏈配送體系,瑞幸短時間內不可能有。相反,7-11、全家這樣的便利店賣咖啡更有優勢。
  • 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資本主義的?讓你重新認識神奇的瑞幸咖啡
    我一大早被手機的消息震醒 「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22億?」,太勁爆了。 瑞幸咖啡的泡沫,沒有被做空機構戳破,卻被自己戳破了。 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宣布,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劉建以及部分員工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虛增交易數據,金額高達22億元。
  • 瑞幸咖啡停牌,「東方咖啡故事」講不下去了……
    ▲瑞幸咖啡打出的大屏廣告(圖片來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就算如此,中國咖啡市場仍有剩餘。瑞幸曾多次表示,未來的方向是下沉至中國三線以下的城市,因為在那裡,還有好多人沒有喝過咖啡。更別提世界上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將中國當做除了美國外的第二大消費市場。
  • 【深讀】瘋狂的瑞幸咖啡
    cici的公司就在樓上,已經習慣了每天下樓買杯咖啡,以前是星巴克現在改成了瑞幸,因為口感不差而且價格更實惠,「優惠券也很多,辦公室不喝咖啡的同事都被我們拉來了。」同樣杯型的拿鐵,星巴克31元,Costa31元,瑞幸定價24元,再加上各種優惠,平均12~15元就可以喝到。離開時,記者順便拐到同一棟樓的星巴克看了一眼。
  • 瑞幸咖啡劫後重生?
    然而目前看來,瑞幸咖啡的門店業務並未關閉,業務也一直在進行中,因此,其財務數據也一直備受市場關注。備受關注的財務數據日前,瑞幸咖啡的聯合清算人向開曼群島大法院提交了首份報告,其中透露了今年以來瑞幸咖啡未經審計的最新財務信息。
  • 瑞幸咖啡的「人事兒」
    1月6日晚,社交平臺曝出《關於罷免郭瑾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總共24人籤字畫押,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謹一。 瑞幸咖啡剛剛經歷了一番煉獄,被曝虛假交易22億人民幣後,瑞幸咖啡面臨國內外多項調查,管理層充滿動蕩,但並沒有陷入破產倒閉的境地。
  • 瑞幸咖啡入駐南昌多所大學 掀起校園咖啡熱潮
    近日,瑞幸咖啡全新開業了兩家校園店,東華理工大學店和南昌理工學院店。據悉,今年以來瑞幸咖啡已經在南昌開業了7家高校校園店。記者探訪了其中一家校園店——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店,正直早課高峰,來取咖啡的同學絡繹不絕,因為瑞幸的出現,讓同學們的課餘餐飲生活多了一份新選擇。
  • 揚言幹掉星巴克,瑞幸咖啡憑什麼?
    也就是說:如果消費習慣與世界逐步接軌,中國現磨咖啡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正是看中以上兩點,瑞幸咖啡才在星巴克獨霸中國現磨咖啡市場的大環境下,通過資本的力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想要在這片紅海中殺出重圍。二、產品層面:好的產品是一切商業模式的起點好的商業模式的起點一定是從為消費者創造價值開始,同樣一家咖啡企業想要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價值,也一定是從做出一杯口感更棒的咖啡開始。瑞幸咖啡通過選用更好的原材料,用更好的咖啡機,從而給用戶帶來口感醇厚且更加穩定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