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觀察|「變味」的咖啡:瑞幸咖啡臨拐點,星巴克遇狙擊迭變

2021-01-22 手機鳳凰網

一朝風雲起,平地起波瀾。

2018年對於國內的咖啡市場來說,真是奇妙的一年。這邊廂,傳統咖啡零售巨頭星巴克剛剛被投行高盛調低了股票評級;那邊廂,成立僅一年多、已經虧損了8個多億的瑞幸咖啡卻被爆出或赴港上市的消息。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自2018年以來,瑞幸咖啡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如滾雪球般迅速裂變擴大,從而引發連鎖反應,以致於向來八風不動的星巴克、Costa也開始謀新求變。生旦淨末醜盡歸一堂、粉墨登場,在2018年上演了一齣好戲;而時光的車輪急速駛入2019年,咖啡市場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令人期待。

悄然調整的瑞幸,網際網路咖啡拐點已至

按照顧愷之吃甘蔗的理論,首先要看瑞幸咖啡。

成立於2017年底的瑞幸咖啡,其操作手法確實令傳統咖啡企業大開眼界。

伴隨著大量「廣告+補貼」的方式,瑞幸咖啡開始了其佔領用戶心智,打造小藍杯的品牌之路。2018年5月,瑞幸咖啡在媒體上的第一波大型傳播便是發公開信叫板星巴克,指責後者涉嫌壟斷。而這波操作也被業內普遍解讀為「碰瓷」。

與此同時,瑞幸咖啡遍地開花,各處開店。截至2018年12月,其在全國總門店數已經突破2000家。與之相比,星巴克進軍中國市場20餘年開店3000多家,瑞幸咖啡可以說是「閃電速度」了。

然而瑞幸並沒有止步,其2019年新的戰略目標為:新增2500家門店,在門店與銷量方面全面趕超星巴克。

當然,與開店進度同樣令人咋舌的是,瑞幸咖啡的「燒錢速度」。據瑞幸咖啡B輪融資計劃書顯示,其2018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3.75億元,淨虧損8.57億元。這也意味著,平均一個月燒完一個億。對此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楊飛的表態是,虧損符合預期。

事實上,瑞幸咖啡的大手筆燒錢,自有其底氣,因為該公司的融資速度同樣令人豔羨。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資料獲悉,2018年4月瑞幸咖啡獲得天使輪融資;7月,斬獲2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12月B輪拿下2億融資,估值 22 億美元。

可以說,瑞幸咖啡「出道」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近日,甚至有消息爆料稱,其或有意赴港上市。

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瑞幸咖啡的打法在傳統餐飲企業中尚屬首次,但是在網際網路行業中卻並不鮮見。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說白了就是一樁流量生意。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瑞幸咖啡是披著咖啡外衣的數據企業,其核心資產不是咖啡,而是數據,來自於數據挖掘的收益,才是它不斷提升的內在價值所在。

這也意味著,瑞幸咖啡的問題很簡單明確,即如何將流量變現?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資本寒冬面前,這個難題也促使瑞幸咖啡做出改變。

儘管楊飛宣稱,補貼是瑞幸咖啡3-5年的核心戰略之一。然而外界看到的是,瑞幸咖啡的補貼在悄然收緊。不僅如此,2018年12月,瑞幸咖啡上線美團外賣,並且宣布向企業或擁有會員體系的機構開放API平臺,將技術與服務能力輸出給其它領域的合作夥伴。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無論是美團還是開放API平臺,都證明了瑞幸咖啡開始投身開放平臺,希望藉此獲取客戶資源和更好的提供餐飲服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說明了瑞幸咖啡不再堅持以往流量為主的策略,而是開始將側重點放在業績表現上。「瑞幸咖啡2019年的重點是關注業績,讓虧損收窄。」

王振東稱,隨著資本邁入狂歡的最後階段,以補貼的模式佔有市場,缺乏短期可見的贏利模式不再受青睞,因此對於以瑞幸為首的網際網路咖啡而言將是一個拐點。

沈萌也指出,對於資本燒錢支撐的網際網路咖啡是在和時間賽跑,具體來說就是和投資退出變現的市場行情賽跑。

知名營銷專家李志起則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咖啡行業與上遊農業關聯度極高,可以算是重資產行業。而網際網路咖啡普遍是從產業下遊,比如門店的銷售方式進行調整,而不真正的去顛覆、改變產業鏈條當中的一些核心環節,因此對於行業推動作用不大。「可以預期的是,2019年資本行業對於網際網路咖啡投資熱情將進入冷靜期,在泡沫退去之後,拐點將至,很多商業都會回歸本質。」

承壓迭變的星巴克,傳統咖啡零售企業謀新求變

星巴克做為當之無愧的零售業老大,已經順風順水地發展多年。而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8年4月1日-6月30日)的頹勢,令業界頗為緊張。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該公司財報數據發現,其中國區同店銷售下降了2%,這是星巴克中國市場九年以來首次業績出現下滑,也是該公司當季在全球市場中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而事實上,中國市場早已經成為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場,在星巴克執行長Kevin Johnson的預期中,「中國有朝一日可能會成為比美國更大的市場。」因此,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變革也顯得格外動人心魄。

在業內人士看來,顯而易見的是,星巴克變快變重了。

2018年6月,星巴克首次在中國召開的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宣布在華發展提速,由此前計劃在2021年前的門店數量增加到5000家,改為計劃2022年末大陸市場門店數量增至6000家。這也就意味著,星巴克在未來不足5年的時間內,需要新開店近2700家,即不到1.5天便需要開出一家門店。由此也不難看出,星巴克中國市場必然背負著極大的開店壓力。

(數據來源於前瞻資料庫)

在線下擴張的同時,星巴克在線上也做出開放變革的措施。2018年8月,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全面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尤為業內矚目的是,星巴克終於與阿里旗下「餓了麼」平臺攜手推出咖啡外賣業務,並於9月中旬在上海、北京上線,隨後逐步延伸至全國。最新的數據顯示,星巴克已在全國30個城市中,實現了2000家門店的外賣接入。

外部擴張之際,內部也在收縮。2018年12月,星巴克中國被媒體曝光在收緊會員制度,以應對複雜的競爭環境。

業內人士看來,在華業績承壓,促使星巴克不停的迭變,然而從資本市場的反映來看,收效甚微。2019年1月,投行高盛將星巴克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並將其目標價從75美元下調至68美元,理由是對其在中國市場的擔憂。

沈萌告訴藍鯨產經記者,股票評級是對星巴克業績和股價一個短期內表現的判斷,而且會定期調整,網際網路咖啡的異軍突起的確是對傳統的咖啡行業產生了鯰魚效應的刺激。像星巴克、雀巢這類歷史悠久的品牌,面對這樣的市場新挑戰不是一次兩次,它們也會利用自己的市場地位和品牌積累推動自身的變革,以便更好地應對新的競爭。

事實上,除了星巴克在加速變革之外,其它企業也在尋求新的調整,以構建自己的商業壁壘。2018年8月,Costa被正在「去碳酸化」的可口可樂以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收割咖啡門店以外的咖啡飲料和咖啡零售市場;雀巢則以71.5億美元拿下星巴克零售業務(主要是包裝咖啡和茶飲品牌)和餐飲產品在星巴克門店以外的永久性全球營銷權,進一步專注於零售賽道。

營銷專家路勝貞對藍鯨產經記者分析稱,咖啡市場可能要在2019年開始出現一個分化的趨勢,這個分化可能將咖啡市場分成多個陣營,第一個是以高端精品咖啡為主的品牌陣營,第二個是中低端的咖啡品牌陣營。市場的陣營會在2019年變得清晰鮮明起來。

在他看來,消費者會在2019年進行一個歸位,高端消費者會向精品咖啡集中,中低端的消費者會向中低端品牌聚集。資本在2019年則會更青睞於類似瑞幸咖啡這種以挑戰者身份出現的品牌,挖掘網紅市場的潛力。但這對於傳統零售品牌如星巴克的影響不會太大,星巴克會在自己的消費群體內深挖市場潛力,推出更多精品款式,帶動整個消費趨勢,同時會推出更多瓶裝類及相關衍生產品,增強自身抵抗競爭的能力。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則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此前星巴克在中國咖啡市場一家獨大,其它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隨著網際網路咖啡的攪局,國外咖啡品牌也在蠢蠢欲動,星巴克面臨的競爭格局將更加激烈,其在華業績增長放緩,但未至瓶頸期。

「對於傳統零售咖啡而言,2019年會繼續加大開店力度,加快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對比其它行業,資本將繼續青睞於咖啡市場,由此刺激該市場快速增容,相信今後的商戰將更加激烈。」徐雄俊說。

相關焦點

  • 星巴克回應瑞幸咖啡:「無意參與炒作」
    在公開信中,瑞幸咖啡「痛訴」星巴克涉嫌壟斷咖啡連鎖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要求物業與供應商排他性合作,「二選一」站隊。 瑞幸咖啡在公開信中稱,在合作中發現,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署的合同中有排他性條款,即使有閒置鋪位也無法出租給瑞幸咖啡。瑞幸稱,近期已收到多家同時與瑞幸與星巴克合作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要求供應商夥伴「二選一」站隊,已接到部分合作商停止供貨的通知。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因為瑞幸剛出來的時候,一天到晚碰瓷星巴克,也就是下圖的內容,動不動就和古惑仔一樣,叫著喊著要挑戰星巴克龍頭老大的地位。瑞幸公布了一封《致星巴克的公開信》(具體內容自行搜索),又再度刷了屏,將這次鬥爭推向了高潮。微信群裡一個網友說到「對於小藍杯這種巨嬰式創業,深深覺得這是咖啡圈的恥辱」。當然也有網絡大v說瑞幸是一家營銷公司,咖啡只是他們的營銷物。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至此,咖啡世界形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正面對抗的局面。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瑞幸方面對此消息的回應為「不予置評」。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
  • 一杯咖啡的遭遇,星巴克變多了;咖啡之翼賣咖啡機了;瑞幸很不幸
    現如今,咖啡之翼老闆尹峰已經在轉型販賣咖啡機了,而且嫁接了新零售的概念。看似一個餐飲行業,給做成了一個電器廠家。不巧的是,2018年瑞幸咖啡成立的時候,和尹峰還有過互相捧搭。那是在2018年餐飲新零售領袖峰會上的事兒,另個品牌都有參加這個峰會。
  • 揚言幹掉星巴克,瑞幸咖啡憑什麼?
    沒錯,這就是最近在職場圈爆火的人氣咖啡——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又被親暱的稱呼為「小藍杯」。作為中國新零售咖啡的代表,本文將利用大家耳熟能詳的「4P理論」來系統的分析下瑞幸咖啡火爆背後的可能原因。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1 榜單:瑞幸緊追星巴克,上海咖啡店最多1月11日消息稱,瑞幸咖啡日前完成增發並發行可轉債,總融資額達到11.3億美元。除了這則好消息之外,瑞幸近來喜訊連連:1月8日,瑞幸宣布2019年總門店數達4507家,正式超越星巴克,成為國內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同時發布了進軍無人零售領域的新戰略。受此消息影響,1月9日,瑞幸咖啡總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10.92億美元。
  • 老大星巴克強力阻擊,瑞幸咖啡還能Lucking嗎?
    著名影星湯唯和張震代言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小藍杯」——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剛剛開完聲勢浩大的正式開業發布會,就遭到了咖啡連鎖全球老大星巴克的當頭一棒。
  • 星巴克送外賣不算創新,看看瑞幸咖啡和連咖啡就知道了
    而一直以星巴克作為競爭對手的瑞幸咖啡,就在8月1號的時候,在其夏日主題發布會上宣布瑞幸咖啡門店所有的輕食產品,一律五折起,並且這項活動持續到年底。看來這也是對於星巴克入駐外賣市場的一種反擊,同時也是對於星巴克輕食市場份額的爭奪。可以說二者的競爭是相當激烈了。同時新零售咖啡的另一位代表連咖啡,則是在微信上線了一款小程序,那邊是口袋咖啡館。
  • 星巴克、COSTA、瑞幸的咖啡冰飲,哪一款才是咖啡達人最愛?
    COSTA和瑞幸咖啡都加了奶油,前者奶精味較重,相較而言後者奶油更絲滑,喝起來口感比較清新。當然,如果你喜歡偏甜一些的口感,那麼我推薦你選星巴克的星冰樂。口感對比:瑞幸咖啡 >星巴克 > COSTA2、性價比
  • 咖啡風暴:星巴克「重大改變」 小藍杯瑞幸有圖謀
    而在最新季度的財報發布之後,星巴克宣布在2019年關閉美國150家店面,這是以往關店數量的三倍。姚寧是睿意德代理服務部總經理,長期觀察咖啡行業。在他看來,星巴克在北美市場大量關店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的飽和。此外,之前美國市場密集的布點或也是單店收入下滑的原因。
  • 瑞幸咖啡:星巴克要求我們的供應商二選一
    瑞幸咖啡日前發表公開信直指星巴克涉嫌壟斷,瑞幸咖啡多家供應商被星巴克責令進行「二選一」式站隊。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對其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據介紹,瑞幸咖啡的很多供應商與星巴克的供應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要求他們站隊並停止向瑞幸咖啡繼續供貨。「我們已接到部分合作夥伴將要停止供貨的通知。」
  • 瑞幸咖啡、星巴克和COSTA咖啡哪家更好?一篇讓你少花冤枉錢
    前不久,一款新興網紅「瑞幸」進入中國咖啡的戰場,一時間風頭無兩,就連星巴克和COSTA咖啡受到些許影響,銷量略有下滑。瑞幸咖啡好喝嗎?這三家究竟哪家更好?一起和收券吧看看吧。瑞幸咖啡是17年底橫空出世的新品牌,價格親民,定價在20-30元之間。採取App下單,無需排隊。提前在App下單,等到了門店即可直接掃碼取餐,非常方便。星巴克主要以門店購買為主,不提供外送服務,如果外送則需要通過第三方外送平臺並額外支付配送費。
  • 賣咖啡還是賣社交?瑞幸的不幸:誤解星巴克
    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瑞幸咖啡的不幸,其根源有可能是因為誤讀了星巴克。這種誤讀在於,這家咖啡行業的明星公司一度以為星巴克是賣咖啡的。星巴克和瑞幸公司的商業模式區別在於,如果星巴克是一家電影院、一家網吧,瑞幸所承擔的角色則是賣影碟、遊戲碟的門店。雖然有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不斷衝擊電影院、網吧兩個行業,但是他們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但是依靠出售影碟、遊戲碟的門店,大多已經被市場所淘汰。為什麼不一個人在家喝酒?這種感覺似乎太悲情、太孤獨了。
  • 中山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因為這些被查
    根據中山日報、中山南區官方微信公眾號報導,星巴克和瑞幸咖啡被查咖啡館衛生情況存在問題。據了解,7月3日,南區市場監管分局等共8人檢查組對廣東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中山星匯大信新都匯廣場分店與瑞幸咖啡(中山)有限公司南區第一分公司展開咖啡館衛生情況檢查。
  • COSTA關店、星巴克虧損,瑞幸咖啡卻活得很好
    財報顯示,2020財年第三季度(3月30日至6月28日),星巴克同店銷售下降40%的同時,營收和淨利也雙雙巨幅下滑。實際上,不僅僅是「星巴克」們的狀況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咖啡市場競爭的加劇,陷入困境的新興咖啡品牌也不在少數,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先於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成立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
  • 全案解析星巴克、瑞幸、咖啡陪你、自助咖啡...
    第三、原材料成本,據相關資料了解,星巴克採用的咖啡生豆在25元/kg左右,瑞幸自稱用的是優選上等阿拉比卡豆。所以我們假設瑞幸的咖啡品質和星巴克差不多,此前有新聞就曾報導過一杯星巴克的成本價不足5元,所以瑞幸咖啡的成本應該也在5元左右。
  • 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不把老大星巴克放在眼裡? 這就要說到瑞幸咖啡的的幕後營銷操盤手—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滬琛策劃曾操盤過多個大型項目,並打造出多個知名網紅品牌如:喜茶、FF汽車等。 既然有這麼牛叉的營銷諮詢機構操盤著瑞幸咖啡的營銷,就不由得使我產生興趣,探探瑞幸咖啡的營銷思路和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