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2020-12-19 金羊網

編者註:十幾年來,「打敗星巴克」成為咖啡行業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劃重點:

瑞幸低於20%的價格可以將星巴克的經驗(第三空間)擴大化,這仍是很大程度上未開發的中國市場。星巴克的價格在中國很貴,接近紐約,儘管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是紐約的1/6。

瑞幸咖啡關注的重點是數位化,啟動更多的自取門店、休息區和配送服務。他們似乎就在距離我們辦公區域1-2個街區的大型購物中心和步行街。

瑞幸咖啡一旦他們完善了他們的咖啡「新零售」模式,就可以向其他咖啡品牌推廣他們的服務和工具。,

騰訊財經特約稿件作者:Jeffrey Towson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我仔細地探訪了幾家瑞幸咖啡的門店。發現了一個積極的現象,瑞幸咖啡正努力在中國零售咖啡中打敗星巴克。所以在第2部分中,我的問題是:他們能做到嗎?

讓我重新表述一下:瑞幸咖啡能帶走星巴克目前20%的中國業務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以下我將給出一些論據。

首先,談談我在中國零售咖啡的體驗。

在我去北京的幾個瑞幸咖啡的門店時,路過了許多其他品牌的咖啡門店。我路過了咖世家咖啡(Costa)、一半一半咖啡(BO)和咖啡陪你(Caffe Bene)。他們都有很好的座位區域、免費的WIFI和許多好咖啡。

我還路過了許多茶飲亭和奶茶店,以及麥當勞的麥咖啡。

所以,即便星巴克目前在中國並沒有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可以確定有很多小型的公司,都是它的競爭對手。那麼,瑞幸咖啡在做的事情有什麼不同嗎?這些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嗎?

如果你閱讀過星巴克的財務分析報告,你會看到的短語是「高能見度和高交通區位」。獲得這些交通位置是他們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的,星巴克正在銷售一種產品(含有大量糖和咖啡因的咖啡)。但它也在銷售一種體驗,在你生活中的「第三空間」坐下來、放鬆以及聊天。

產品和體驗的關鍵是獲得這些「高能見度和高交通區位」。人們對零售咖啡的忠誠度並沒有那麼高。他們也許喜歡星巴克(我每天都去),但如果一家咖世家(Coata)比它近兩個街區,人們會更傾向於去咖世家。如果星巴克在商場的三樓,咖啡陪你(Bene)在一層,那麼人們傾向於去咖啡陪你。品牌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是便利、高能見度和高交通區位是更加重要的。

而這些地址往往更昂貴,所以更大的玩家趨向於在選址上花費更小的競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越的位置的開銷吸引了更多的流量。更大的玩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粉碎較小的玩家。去任何一個充分開發的市場(紐約、倫敦、香港等),你會看到由2-3個大型連鎖店而不是10-15個小型連鎖店佔有市場份額的情況。

因此,像咖世家(Costa)和咖啡陪你(Bene)這樣的小型連鎖店沒有在中國追趕上星巴克也是不足為奇的。他們往往開在商場的三層而不是底層的入口處。他們趨向於遠離步行街,而不是黃金地段。並且他們的門店往往更小。作為行業主導者的星巴克,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持續發展。

瑞幸咖啡有何不同?

在第一篇系列文章中,我認為瑞幸咖啡的戰略似乎是:數位化+更低的價格+大量的門店。

我認為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們低於20%的價格可以將星巴克的經驗(第三空間)擴大化,這仍是很大程度上未開發的中國市場。

星巴克的價格在中國很貴,接近紐約,儘管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是紐約的1/6。他們是一種嗜好,一種負擔得起的奢侈品。這是一種很好的營銷策略。但也意味著你在等待大多數人財富增加。

以較低的價格提供類似的體驗,瑞幸咖啡可以帶來一個奢侈的,但是價格較低的產品。這種方法對於小米和蘋果公司來說確實奏效。

其次,數位化在零售咖啡中可能十分重要。

瑞幸咖啡似乎在打賭,他們可以通過數字來加強對客戶的控制,而且他們也不會在獲得最好的位置方面和星巴克保持思維一致。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在物理世界中,軟體和連通性能超越「高能見度和高交通區位」嗎?

因此,瑞幸咖啡關注的重點是數位化,啟動更多的自取門店、休息區和配送服務。他們似乎就在距離我們辦公區域1-2個街區的大型購物中心和步行街。他們似乎沒有接手星巴克的遊戲,即獲得最好的位置和開最大的門店。我認為他們在打賭,他們可以使用技術加更多門店的方式來增加便利性,獲得客戶,並且拉動客戶進入他們的區域——而不是依靠流量和高能見度的選址。

以上兩項,如果他們執行,是強有力的推動。

假設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我認為為了加快增長,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是他們可以做的。

複製小米:成為一個很酷的公司,擁有低成本版本的奢侈品牌

蘋果手機在中國是一個奢侈品牌。對每個人來說它的價格昂貴。它還停留在與vivo、oppo、華為的智慧型手機大戰中。

小米的產品與蘋果類似但是價格較低,並且有很酷的市場營銷。他們把一個低成本版本的奢侈品牌快速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如上所述,瑞幸咖啡同樣可以做到這些。他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提供星巴克的產品和體驗。並且能夠進入到一個更大的市場。然後這要求他們具有一個較低成本的結構。小米利用低成本的中國製造業做到了這一點。瑞幸咖啡可能不得不尋求一種方法來降低選址和營銷成本。

小米做的另一件事是在市場營銷中保持冷靜和創新。他們有限時搶購,產生了話題。然而中國消費者傾向於挑購這些很酷的新鮮事物。瑞幸咖啡看起來也在做相似的事情,同樣也產生了大量的關注,每個人都知道他們。他們快速地獲得了很多消費者。

複製阿里巴巴:建立和經營一個咖啡「新零售」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目前正在進行數位化和重新構建超級市場,盒馬是他們的旗艦超市。他們也在為RT-Mart做同樣的事情。

然而,阿里巴巴最終並不會經營很多超市。他們正在開發數字工具,最後將推向很多門店,他們是一個技術公司,而不是一個運營商。

瑞幸咖啡也能做同樣的事情。一旦他們完善了他們的咖啡「新零售」模式,就可以向其他咖啡品牌推廣他們的服務和工具。這將使他們成為一個生態系統——而不是一個僅僅擁有有形網站的在線運營商。這將使他們的規模大大增加。京東基本上做了同樣的事情。他們開始時作為一個線上運營商,後來增加了市場和生態系統(約50%的成交總額)。

這可能有或者可能沒有意義。這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關於零售咖啡的可以用數字工具改善的方面,超級市場有複雜的經營和供應鏈。再加上你在物流和配送上的配合。這將會是「新零售」咖啡不能真正超過傳統咖啡零售門店的一點。

與阿里巴巴、京東或騰訊成為夥伴:成為其生態系統中的零售咖啡部分

中國的零售巨頭正在建設新零售業的基礎設施。他們正在迅速入駐超級市場、百貨公司、便利店和夫妻店中,競爭激烈。

假設瑞幸咖啡可能只是與其中的一家(或兩家)合作,並成為他們零售咖啡的基礎設施,這對於瑞幸咖啡來說將成為遊戲的改變者。突然間,他們將獲得大量的在線流量(類似微信),這可以驅使他們快速地增加門店數量。

那麼星巴克是否會出售20%-40%的中國業務給阿里巴巴或是騰訊、京東呢?

上述就是我對於在中國是否利用「數位化+更低的價格+大量門店」可以打敗星巴克的回答,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當然,這些都不能回答我的一個核心問題:瑞幸咖啡可以利用數字工具來拉動距離1-2個街區的消費者,這樣他們就不用和昂貴、高流量、高能見度的星巴克在選址上競爭了嗎?

在本文的後續的第3篇系列文章中,我將認為,瑞幸咖啡在中國擊敗星巴克是無關緊要的事情。無論如何他們都會贏很大。


作者簡介:陶迅(Jeffrey Towson)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投資管理教授兼PE投資人、顧問。陶迅教授目前在領英擁有170萬粉絲,是領英中國擁有最多粉絲的三大商業作家之一。陶迅教授是亞馬遜暢銷書作者,著有《The One Hour China Contrarian Book》和《What Would Ben Graham Do Now?》等。

編輯:廖俊傑

相關焦點

  • 瑞幸「驚醒」星巴克,咖啡走出咖啡館
    在2020年到來之前,瑞幸在中國的門店數超過了星巴克。據美國數據公司Thinknum的統計,截止2019年12月16日,瑞幸咖啡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4910家,與星巴克同期的門店數相比,多了600家。瑞幸方面對此消息的回應為「不予置評」。
  • 瑞幸咖啡,不懂星巴克,更不懂咖啡!
    當然,瑞幸如何挑戰星巴克,準備怎麼燒錢,我等吃瓜群眾是沒興趣關心,但是發布會那麼一鬧騰,倒是引起了星巴克高層的關注,不僅要求多合作企業二選一,更準備發展外送咖啡業務,對瑞幸圍追堵截。二,瑞幸不懂咖啡為什麼說瑞幸不懂咖啡呢?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連星巴克都懂得去雲南拿咖啡豆,為什麼瑞幸這樣一家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卻自己玩,不帶雲南咖啡一起玩。星巴克都出了鳳舞祥雲跟工廠雲南紀念款兩款咖啡?可錢治亞的情懷呢?
  • 星巴克回應瑞幸咖啡:「無意參與炒作」
    在公開信中,瑞幸咖啡「痛訴」星巴克涉嫌壟斷咖啡連鎖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要求物業與供應商排他性合作,「二選一」站隊。 瑞幸咖啡在公開信中稱,在合作中發現,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署的合同中有排他性條款,即使有閒置鋪位也無法出租給瑞幸咖啡。瑞幸稱,近期已收到多家同時與瑞幸與星巴克合作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要求供應商夥伴「二選一」站隊,已接到部分合作商停止供貨的通知。
  • 瑞幸的野心:2018開啟咖啡元年,2019趕超星巴克中國
    如果說,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設的中國區第一家門店,是把源於西方的咖啡文化開始普及到中國的起點,那麼2018年,瑞幸拉起的咖啡全行業戰爭,則開啟了中國咖啡消費普及的大幕。
  • 藍鯨觀察|「變味」的咖啡:瑞幸咖啡臨拐點,星巴克遇狙擊迭變
    2018年對於國內的咖啡市場來說,真是奇妙的一年。這邊廂,傳統咖啡零售巨頭星巴克剛剛被投行高盛調低了股票評級;那邊廂,成立僅一年多、已經虧損了8個多億的瑞幸咖啡卻被爆出或赴港上市的消息。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自2018年以來,瑞幸咖啡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如滾雪球般迅速裂變擴大,從而引發連鎖反應,以致於向來八風不動的星巴克、Costa也開始謀新求變。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
  • 當瑞幸「咖啡的小世界」遇上星巴克「全世界的咖啡」
    阿里和星巴克的融合進入更深入階段,雙方對會員系統進行了全面整合,阿里系的支付寶、手淘等應用將為星巴克提供購買入口。9月6日,瑞幸咖啡和騰訊宣布達成合作。雙方宣布,瑞幸咖啡將全面接入微信支付以實現「數字咖啡」藍圖。至此,咖啡世界形成了「阿里系」與「騰訊系」正面對抗的局面。
  • 老大星巴克強力阻擊,瑞幸咖啡還能Lucking嗎?
    與星巴克不同的是,本土創業的瑞幸咖啡採用了更本土和更網際網路的模式。瑞幸咖啡認為,國內咖啡消費存在兩大痛點:價格高、購買不方便。在產品上,瑞幸咖啡精選阿拉比亞等高端咖啡豆,選用高端咖啡機,並聘請3位WBC冠軍咖啡師精心調製,打造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好喝咖啡,價格卻要比星巴克更便宜:以老冀最常喝的美式咖啡為例,星巴克的大杯需要24元,而瑞幸咖啡卻只要21元。
  • 揚言幹掉星巴克,瑞幸咖啡憑什麼?
    沒錯,這就是最近在職場圈爆火的人氣咖啡——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又被親暱的稱呼為「小藍杯」。作為中國新零售咖啡的代表,本文將利用大家耳熟能詳的「4P理論」來系統的分析下瑞幸咖啡火爆背後的可能原因。
  • 賣咖啡還是賣社交?瑞幸的不幸:誤解星巴克
    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瑞幸咖啡的不幸,其根源有可能是因為誤讀了星巴克。這種誤讀在於,這家咖啡行業的明星公司一度以為星巴克是賣咖啡的。因為用戶存在極強的社交的需求,電影院、網吧就成為一個很好的約會載體,也包括星巴克這種連鎖咖啡館,提供的是休閒、商務層面的社交需求,這些人大多數並不是多麼的喜歡喝咖啡,星巴克中國的咖啡愛好者的比例應該是佔比極低的,只是星巴克提供了現代都市社交需求空間。又比如貴州茅臺,這家A股高端白酒公司實際上充分利用了中國高端酒領域的社交屬性。
  • 瑞幸咖啡:星巴克要求我們的供應商二選一
    瑞幸咖啡日前發表公開信直指星巴克涉嫌壟斷,瑞幸咖啡多家供應商被星巴克責令進行「二選一」式站隊。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對其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據介紹,瑞幸咖啡的很多供應商與星巴克的供應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要求他們站隊並停止向瑞幸咖啡繼續供貨。「我們已接到部分合作夥伴將要停止供貨的通知。」
  • 中山星巴克和瑞幸咖啡因為這些被查
    根據中山日報、中山南區官方微信公眾號報導,星巴克和瑞幸咖啡被查咖啡館衛生情況存在問題。據了解,7月3日,南區市場監管分局等共8人檢查組對廣東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中山星匯大信新都匯廣場分店與瑞幸咖啡(中山)有限公司南區第一分公司展開咖啡館衛生情況檢查。
  • COSTA關店、星巴克虧損,瑞幸咖啡卻活得很好
    財報顯示,2020財年第三季度(3月30日至6月28日),星巴克同店銷售下降40%的同時,營收和淨利也雙雙巨幅下滑。實際上,不僅僅是「星巴克」們的狀況不容樂觀,近年來,隨著咖啡市場競爭的加劇,陷入困境的新興咖啡品牌也不在少數,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先於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成立的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
  • 愛喝咖啡的重慶土著測評:星巴克vs瑞幸,哪款你更愛?
    作為咖啡界的兩個「大佬」,雙方都有各自的「小弟」擁護著。經常為哪家更好喝,哪家更實惠,在熱門吵得不可開交。小徐作為咖啡界的愛好者,星巴克和瑞幸都喝過不少。如果只論味道,雙方都不好喝。但是他們之所以擊敗眾多對手,擁有大批受眾群體,其實就是隨處可見的店面,給大家提供了方便。
  • 咖啡風暴:星巴克「重大改變」 小藍杯瑞幸有圖謀
    在中國市場,現磨咖啡正在從小眾的社交終端產品向大眾化的消費品轉變,但星巴克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截至2017年12月,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地區共擁有3124家門店,佔中國連鎖咖啡市場份額的51%,穩居第一。而且,在全球同店銷售額增速僅為3%的情況下,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速高達8%。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日前,NCBD(餐寶典)發布了「2019中國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咖啡品牌排行榜TOP15」,星巴克、瑞幸咖啡、魚眼咖啡、貓屎咖啡、太平洋咖啡、Costa、麥隆咖啡、雕刻時光、漫咖啡、麥咖啡、咖啡之翼、湃客咖啡、上島咖啡、兩岸咖啡和連咖啡等15個品牌上榜。
  • 新品牌瑞幸咖啡要用「無限場景」超越星巴克的「第三空間」
    作為「家裡前廊的延伸」,人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在星巴克相約。也正是這個「第三空間」,使得星巴克確立了現代咖啡館的定義,也成就其成為全球咖啡巨頭。但是,咖啡只能在咖啡館這個「第三空間」場景下喝麼?瑞幸luckin coffee這次拋出的「無限場景」品牌戰略,有些「破壞性」的創新意味,很值得琢磨。
  • 顯微鏡:誰爆了瑞幸咖啡的頭|星巴克|外賣|咖啡店_網易財經
    追根究底,瑞幸近日的暴跌正始於此。但渾水說,我們只是收到了一份匿名的做空報告,然後順手發布一下。做報告的,真不是我們。給渾水這份做空報告的人,顯然跟瑞幸有著深仇大恨,但看看做空報告開頭怎麼說:「當瑞幸咖啡(LK.US)(「瑞幸」或「公司」)於2019年5月上市時,這是一個試圖通過殘酷的折扣和免費贈送咖啡向中國消費者灌輸飲咖啡文化的徹底失敗的企業。」
  • 星巴克送外賣不算創新,看看瑞幸咖啡和連咖啡就知道了
    可以說是在將來諸多星巴克的愛好者相當便利了,可以在家裡美滋滋的就品嘗著星巴克的冷飲了。與此同時,作為中國新零售咖啡的兩個代表,也在8月1號的時候,搞起了事情。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我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家都知道正是由於這兩家新零售咖啡代表的崛起,使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不斷的在下降,進而才會有外賣業務的產生。
  • 瑞幸咖啡不把星巴克放在眼裡?憑什麼這麼牛?
    3、製造事件營銷 5月16日,滬琛為瑞幸咖啡製造了一起「碰瓷」星巴克的營銷事件,炮轟星巴克涉嫌壟斷,並將對星巴克發起訴訟,引來了廣大網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