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贊同有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問題上,知道去質疑去尋求答案,再做正確的選擇。
興趣班一定不是剛需的,興趣班只是我們給孩子獲取某些東西的一種方式的載體。所以最終是看我們想要給孩子什麼收穫,而獲取形式可以靈活掌握的。
之前了解過一個女孩,從小到大沒上過興趣班。補課班,跟經濟也有關,和媽媽經常泡在圖書館裡,最後考入了北京大學,後來這個女孩的媽媽還出了幾本孩子成長過程的書。
但興趣班之所以這麼有市場,也是因為有需求群體。
目前家長給寶寶報興趣班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 希望孩子有點特長,一般報名樂器、口才等才藝興趣班。
· 希望孩子聰明一些,一般報名全腦、樂高類興趣班。
· 希望孩子強身健體,一般報名遊泳班、輪滑、平衡車等興趣班。
· 孩子自己喜歡,跟隨大眾。
· 家長沒時間和精力陪伴,隨便找個興趣班。
而當下興趣班的市場狀況魚龍混珠,一定要仔細甄別。很多出於商業利益,很多是確實有東西可學,很多是個人誠信經營,一般有以下幾種:
· 價高質優
· 價低質優
· 有價無質
· 價質持平
以上有一種是最坑孩子的,就是有價無質。之前了解到身邊就有人財大氣粗,聽聞教育行業賺錢,根據自己人脈就弄來一些價值如同一些普通盜版繪本,大力裝修,服務意識倒是還強一些,就是沒有任何專業價值可言,華而不實高價售賣課程。真的是對孩子沒什麼好處,有些甚至還會固化思維。還好,因為價格高,還有大多數家長還是有點意識,加之疫情,門庭冷卻。作為家長,我希望這樣坑家長錢對孩子不利的商業機構不要再有。
興趣班種類繁多,報多少還是不報因人而異。並且上興趣班與否,我個人覺得都應該至少有三種方向:
· 類腦力
· 類體力
· 類興趣
類腦力:在0-7歲(個體差異不同,年齡略有不同)期間,是兒童大腦神經突觸快速增長期,大腦神經突觸會完成90%的增長,並根據環境給到的刺激,進行修剪,不用則退,並產生豐富的神經網絡連結。所以此時要注意單一、重複的帶孩子超前學習不適齡知識,反而有害。
一般能給到腦力提升的興趣班有全腦班、早教班、樂高、心腦珠算等。這裡要注意,放下你不切實際的期待,不是上了興趣班,孩子就會變成天才,拋開毫無價值的不良商家而言,很多興趣班都是能給到孩子一定的認知提升,有的還不適合長期學習,學到一定階段,覺得沒有提升了,就需要適當停止。
而如果不報該類別的興趣班,家長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給到孩子相應的學習。比如全腦類、早教類的,有些教具可以自己購買學習。舉個例子,促進大腦靈活的健腦指操,網上就可以找到相關視頻,帶孩子練習。一些運動,也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去實現。
類體力:一般這種興趣班都是遊泳班、跆拳道、搏擊、輪滑、平衡車等,有些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促進孩子感統方面的發展,有利於大腦。而跆拳道一類的,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引導好,還能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這些興趣班,報了,肯定能對孩子有好處。不報名呢,有的可以家長找相關視頻自學,有的是無法實現的。有的也不能考級。要求不高,也可以多做大運動,不向專業發展,也會有收穫。
類興趣:大多指才藝類的,樂器類、舞蹈類、繪畫、模特、口才等。這些要考慮孩子的一部分選擇權。
注意的地方是繪畫類,很多繪畫機構,我覺得都做成低齡繪畫專業了,對於想尋求大腦發展,創造力發展的我來說,沒有幾個機構能讓我滿意。但有一個通識類的美術,我覺得這是美術機構,其它都是繪畫機構,完全對孩子弊大於利。可現實是,很多家長和孩子被色彩迷住,都報名學習。所以家長也要甄別什麼是美術機構,什麼是繪畫機構。藝術來源於生活,又融入生活,而不是學習繪畫技術。如果是這樣不如讓孩子胡亂塗鴉。
據我觀察,我們周圍,每個孩子好像至少有報名了一個興趣班。記住,不要跟風,無論商家如何忽悠,家長心裡要永遠清晰。比如很多商家為了招生,出現很多&34;的炒作術語,這已經快成了潛商業話術了。作為家長,應該至少比他們說的要晚上大半年再去報名不會有錯。還有些興趣班完全就是有害無益啊,為了生存,我也就不一一指出來了。至少在報名每一種興趣班之前要做足功課去研究。
不管是否上興趣班,我覺得都至少從這三個方向給到孩子學習吧。有些興趣班沒有太嚴格意義上的區分,而且群體性學習也有它的好處。正規的上課,沒有一兩節,回家不練習,收穫多少也要心裡有底。無論是上興趣班,還是自己帶領孩子學習,都是經濟投入、時間投入與受益的權衡。你想花多少投入得到多少受益,根據個人情況定奪。當然孩子也有一部分選擇權,需要跟孩子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