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學子親歷海外抗疫:在瑞典感受來自祖國的溫暖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寫在前面

「幸得學校「雙一流」獎學金的資助,我於2020年1月至6月在瑞典隆德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但未料到的是,席捲全球的疫情使原本的計劃和期待被打破,海外抗疫成為了我這段留學生涯的關鍵詞。

在最冷的時候抵達,在最溫暖的日子離開,經歷了瑞典的冬夏,雖然只有短暫的6個月,卻讓我對這個在疫情中處於風口浪尖的北歐國家的文化有了一些見識。身處異國也更能目睹祖國的強大,感受到祖國飄洋過海的惦念,這也是疫情帶給我的特別禮物。」

作者簡介

陳銳達

國際法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

2020年1月至6月獲學校「雙一流」獎學金資助赴瑞典隆德大學交流學習。

Lagom:not too much, not too little

隆德大學坐落在溫暖而溼潤的瑞典南部斯科納,與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隔峽相望。儘管瑞典和丹麥同為北歐國家,經厄勒海峽大橋自由通行,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裡,卻表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式。歐洲疫情爆發後,丹麥率先關閉邊境,並關閉商店和學校,而瑞典沒有採取任何封城措施或禁令,而是採用「群體免疫」的方式對抗病毒。

曾看到網上的一句話,北歐人是天生的孤獨症患者,到瑞典之後也算深有體會。即使是冰冷的雨水刺痛脊背的冬日,人們也不願意擠在公交車站的雨棚下躲雨,陌生人之間似乎約定俗成地保持著天然的社交距離。如果不是在公交車到達時都往站牌下挪動並排成一隊,你不會想到那個站在距離車站兩三米外地方的人是在等公交車。一位瑞典同學告訴我,瑞典人其實不是冷漠的,而是在友好中包含著對私人空間的尊重。這種觀念似乎使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的倡導十分起作用。疫情期間宜家的廣告上是瑞典老年人坐在自家門口與對門的鄰居一起喝咖啡。

與天然的界限感同源的,是瑞典人對生活的態度,「Lagom」被現代瑞典人奉為精神生活準則。這個詞被解釋為「not too much, not too little」,寓意瑞典人追求適度中庸的生活方式,不必登峰造極,也不能碌碌無為。瑞典人不是不愛工作,而是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清楚,用固定的時間高效的完成工作,然後用更多的時間專注於享受生活。北歐的極簡主義也不是絕對的減法,不是嚴格的黑白灰,而是恰到好處和感到舒適,他們是「差不多先生」。所以,這或許可以解釋瑞典政府始終沒有採取強硬的封鎖措施,而只是倡議進行自我隔離,並且只關閉大學,沒有關閉幼兒園的原因。

教學樓前面的雕塑被戴上了口罩

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

2020年對於海外學子而言註定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受疫情影響,隆德大學也從3月18號開始全部實行網課。在完成第一階段課程的最後一堂課後,我也「迎來了」居家隔離的日子。這節課也仿佛成為了結業慶祝的提前演習,只是氣氛稍顯沉重。班上一半以上的同學因為疫情而選擇提前回國,很多人甚至是提前一天做的決定。告別來得太突然,還沒來得及準備香檳和鮮花,就在肢體接觸僅限於手肘互擊的情況下互相道別。有些同學早已踏上歸程,還有些同學因為探親或旅遊而困在某個國家無法出境。這也是我最後一天在隆德的教學樓上課,一切似乎都戛然而止。最令我動容的,還是義大利教授的一席話。

此前不久,義大利疫情爆發,繼而封城封國,而教授的父母還在義大利。以往隨時可以見面,現在卻成了奢望。教授說,她很擔心遠在義大利的母親,但卻無能為力,情動時甚至眼裡閃著淚光。教授也很關心我的去向,詢問我是否選擇回國。面對歐洲消極的抗疫態度,她說:「只有中國人和義大利人知道疫情的嚴重性,中國還援助了我們,只有我們能互相感同身受,我們是在一起的。如果你有任何困難請隨時聯繫我。」

結課後在法學院門口的合影

從教室出來後,我又到超市多買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當然廁紙已經好幾天沒貨了。因為了解國內抗擊疫情的情況,我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畢竟下一次來市中心時,已經是離開隆德前去圖書館還書的時候了。最近,草長鶯飛的日子即將來臨,室友「精闢」地總結道,學校關閉前隆德每天都在下雨,從開學到現在出太陽的日子屈指可數,而自從開始隔離生活後,幾乎每天都是陽光明媚的。但是,日子總要繼續下去。所以,為了不浪費這大好春光,我們在公寓陽臺上支起了餐桌,與彼此和陽光作伴,開始我們的隔離生活。

我所在的公寓樓是學校的留學生公寓,居住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瑞典人佔少數。我們大多住在合租公寓,共用一個廚房。雖然疫情期間樓裡已經空了一大半,但幸運的是,我的室友大多選擇留下並且遵守14天的隔離建議,我也因此而獲得與他們更多朝夕相處的機會,這樣的經歷也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加拿大室友被迫中斷在芬蘭的旅行,提前回國。最後一次記憶還是她在經歷多次航班取消後坐輪船回瑞典,又坐了一夜火車回隆德,疲憊的樣子。

其他室友分別來自印度、澳大利亞、西班牙和法國,他們身上既有他們所屬國家的文化符號,又有其鮮明的個性。隔離期間,我們除了外出採購之外,幾乎沒有與外界人員往來。定期大掃除,用熱水和洗手液洗手,最大限度保證了集體宿舍的安全,有趣的是大家的手都不約而同的被燙得通紅。為了給百無聊賴的生活增添色彩,我們布置了公共空間,添置了沙發,還在陽臺上種起了大蒜。隔離的日子裡我們互相激勵,一起分享各自國家的美食,一起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電影分享夜,彼此的心逐漸交融。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我們也開展了小範圍的外出活動。由於瑞典地廣人稀,擁有近三分之二國土面積的森林,踏青和遠足成了我們主要的戶外活動。

加拿大室友最後一天在宿舍的合影

疫情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慢更簡單了,也讓身處歐洲的我看到了不同國家的人對待疫情的真實態度,其中不乏刺耳的聲音,但更多的是互相體諒和攜手。留學生公寓就像是全球抗疫的一個縮影,每個人應對疫情的態度都不同,又互相理解和合作。

雖然受疫情影響學校改成了網絡授課,除了不能面對面交流之外,該有的課程和網絡研討也不會少。我參與的課程正好是為留學生開設的,原本應該在一個教室上課的同學很多都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因此除了留在瑞典當地的學生外,大家都克服著時差,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同上一門課,而我們的交流和討論並未因此而受到影響,甚至兩個小時的網絡研討課成為我們每天翹首以盼的社交活動,大家在此時仿佛打開了話匣子,討論的熱烈程度並未被澆滅。

害怕和擔憂是有的,特別是當手機裡充斥著各種天價機票信息的時候,還有國內家人朋友「定時」噓寒問暖的時候,反而讓我覺得焦慮。儘管如此,親友的鼓勵,室友的陪伴,還是讓我的心越來越安定。在足不出戶的日子裡,我完成了論文,看完了以前一直想看卻沒時間看的電影,每天固定做半個小時的鍛鍊,學會了用速凍食物和老乾媽取悅自己。疫情讓生活節奏變得很慢,但每日看著窗外的樹慢慢抽芽、伸展,從光禿禿到鬱鬱蔥蔥,我仿佛在與它一同成長。

聽聞遠方有你,動身跋涉千裡

口罩早已在春節前後脫銷,我走遍隆德大大小小的藥店,才勉強買到10個口罩。開始隔離後便儘量減少出門次數,重複使用口罩。然而,回不了國的焦慮和買不到口罩的恐慌還是在留學生群體中蔓延,還有人藉機兜售起天價口罩。

3月20日,我收到了中國駐瑞典領館聯合學聯派發的口罩。雖然每人只能分到三個,但攥在手裡就像拿到護身符一樣,感到祖國就在身邊。4月13日,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的健康包如期而至,通過學聯和宿舍志願者派發到每個人的手中。領到健康包的那一刻就像在領獎一樣激動。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關切著每一位海外遊子,盡最大努力給予留學生幫助,此刻的我覺得自己像極了「別人家的孩子」。室友還在為買不到口罩而苦惱的時候,我已經糧草充足。為了讓大家都減少互相感染的風險,我也將祖國的禮物與室友分享,在他們出門購物時遞給他們一個口罩,並自豪的說,這是來自祖國大使館的關懷。「聽聞遠方有你,動身跋涉千裡」,健康包承載著祖國家人的關心,即使是相距千裡,血脈和親情也永遠不會斷絕。從未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從哪裡出發。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

中國大使館發放的健康包

我開始想念她了,從買到一張回國機票時起。疫情期間留學生的安全問題和是否有必要回國的問題也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我也曾常常因此而擔憂、猶豫過,但最後還是選擇留下來完成學業。現在回想,依然不會後悔當初的選擇,因為室友的陪伴、親人的鼓勵、祖國的關切讓我倍感安慰。而相對於無法按時回國或周圍環境惡劣的人來說,我更是幸運的。五月份,在六月航班安排出來後,我搶到了一張從斯德哥爾摩回國的機票,機票日期正好是籤證到期的前一日,這是何其的幸運。

此時,我開始回想起在瑞典的點點滴滴,從剛到時的激動和新鮮感,到國內疫情爆發時對家人的擔憂,再到疫情蔓延至歐洲導致停課和空城,自己也身陷困境,又在祖國和師友的關心和陪伴下,完成了一場特別的交換之旅。在平安落地天津的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也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赤子情懷。當檢疫人員全副武裝上機檢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到家了,我熱淚盈眶。

公寓不遠處的油菜花田

從瑞典離開的那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仲夏節,是一年中最溫暖的日子,也是夏日的高潮。我從隆德坐五個小時的火車前往出發地斯德哥爾摩,越過草地、森林、湖泊,目睹北歐之都一如往常又稍顯落寞的節日氛圍,反覆回想起那些從冬令時跨到夏令時的日子,和她說再見。

法大微信 【第20201021期】

內容來源:新聞中心

文:陳銳達

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黃雨薇

來源:中國政法大學

相關焦點

  • 海外抗疫之體驗|連線法國留學生的抗疫體驗
    來自Zoe的抗疫體驗我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回國,宅在宿舍遠程實習,沉著應對疫情。2020年年初,剛剛結束了聖誕假期的歐洲人民,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兩個月後的他們,會陷入比新聞中遙遠的東方正在蔓延的疫情還要危險的境地。
  • 「我們深深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
    作為第一個受國家派遣、赴國外開展工作的聯合工作組,為在英同胞帶去48噸防疫抗疫物資,並指導做好科學防護,讓他們感受到祖國的溫暖和祖國人民的掛念。    自倫敦當地時間3月29日至4月2日,聯合工作組在駐英大使館的協助下,連續舉辦6場視頻連線慰問活動,向在英留學生、華僑華人和中資機構人員介紹了疫情防控知識。
  • 日本仙臺育英高中中國留學生感謝來自祖國的關愛
    2020年的疫情考驗著所有中國人,但與此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與中華民族的團結。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人員雖身在海外,但心念祖國,竭盡所能為祖國人民提供幫助,郵寄物資,鼓舞奮戰於抗疫前線的白衣天使以及志願者,在汗水和淚水中戰勝疫情,每個人都值得誇讚。
  • 來自祖國的硬核「禮物」:小小的「健康包」,暖暖的愛!
    來自祖國的硬核「禮物」:小小的「健康包」,暖暖的愛! 其實,除了中國駐意使館 還有這些駐外使館向留學生發放健康包  法國 的4.9萬餘名留法中國學生即將接收到來自祖國滿滿的關懷,中國駐法使館於當地時間2日上午開始向留法學子發放首批約1.2萬份「健康包」。
  • 海外華人抗疫紀實⑨|知名演員趙燕國彰:佛系抗疫的瑞典 對老年病患...
    生活中的趙燕國彰其實是個性格溫和、愛家顧家,並且擁有一顆善良愛心的海外華僑。部分參與籌集物資支持國內抗疫的華人華僑僅僅三四天的時間,華人愛心社團幾乎就把斯德哥爾摩藥店裡的口罩溫度計等醫療用品買斷了貨。趙燕國彰說,他兼任著一家中瑞文化交流公司的藝術總監。這家公司在武漢抗疫最艱難的時候,也是積極的籌集物資給予支援。
  • 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向海外學子發放「健康包」 留學生:滿滿都是愛!
    當前,疫情在世界各地多點暴發,瑞典的形勢也比較嚴峻。黨和國家一直牽掛著廣大海外留學人員,十分關心大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在4月第一時間把來自祖國的「健康包」發放給大家,就是把黨和祖國的關懷傳遞給每一位同學。海外學子雖然遠在異國他鄉,「健康包」讓異國他鄉的學子感受到祖國時刻在牽掛著,祖國永遠是堅強的後盾。
  • 南大快閃表白祖國
    在全國人民共賀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之際,由江蘇廣電總臺舉辦的一場「快閃」在南京大學精彩上演,3000多名南大學子和各行各業的人們相約南京大學,以一曲《我的祖國》深情告白,祝福偉大祖國蒸蒸日上、繁榮昌盛。受到感染,在場的每個人都情不自禁地跟著曲調哼唱,動情感受71年砥礪前行的風雲激蕩,表達家國同心的驕傲自豪,唱響新徵程上奮進中國的時代宣言。
  • 瑞典中國留學人員暢談觀閱兵感受歡度國慶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1日電(記者和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裡,瑞典中國留學生聯誼會、中國訪問學者代表、斯德哥爾摩大學北歐孔子學院中方代表等約30人1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共聚一堂,暢談觀看國慶閱兵式後的感受,並表示將繼續奮鬥,為弘揚中華文化和振興中國科技作出貢獻。
  • 寧大學子編寫中英文對照漫畫版《傳習錄》
    寧大學子編寫中英文對照漫畫版《傳習錄》 2019-11-11 10:49:30 他們,就是寧波大學「陽明文化海外傳播」團隊。   寧波大學「陽明文化海外傳播」團隊,由來自英語、日語、德語、藝術設計、歷史學、金融等專業的2名研究生、7名本科生組成,其中5名核心成員均是中共黨員,另外5名也是入黨積極分子。在這支團隊中,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著自己的專業優勢,學科交叉通力合作,30個月堅持不懈沉心研究,參與20餘場學術會議和文化活動。
  • 海外僑胞回家困境牽動著祖國人民的心 京東架起「雲端保護橋」
    海外僑胞們在國內疫情爆發時傾盡全力支援國內,如今他們滯留海外,面對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挑戰,每一個困境都牽動著祖國人民的心。(北京大學加拿大校友基金會2月份捐贈物資支援祖國抗疫,圖片來源:金羊網)在海外僑胞們內外交困之際,中國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中華兒女血濃於水,無論你走的多遠,家裡人永遠惦記著你,祖國不會忘記你!
  • 海外學子是祖國母親的一份牽掛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目前仍在海外的約140萬中國留學人員該如何做好防護?學校停課,是選擇繼續留在國外還是回到祖國?如果決定回國,如何買到機票……這些都成為留學生群體關注的焦點話題。如今,該心理援助小組開始為身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提供服務——開展「面對學校停課和疫情發展,留學生們是否應該回國」專題講座,分享如何高效率地上好網課的經驗,上線匿名心理諮詢服務…… 「我周圍的留學生中,還是感受得到恐慌情緒,尤其是北京時間4月3日,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發布推文,呼籲在海外的美國人儘快回國,大家的情緒更波動了。面對疫情發展,家長可能比學生更焦慮。」
  • 疫情之下,保障海外留學人員權益,祖國在行動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呈蔓延趨勢,中方積極與俄方在疫情防控方面開展密切協調與合作,分享抗疫經驗和診療方案,並將提供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為防控疫情,俄羅斯政府高度重視,並較早地採取了有效防範措施。  張漢暉強調,黨和政府時刻牽掛著廣大海外留學人員的健康與平安,駐俄使領館永遠是大家溫暖的家,祖國永遠是大家堅強的後盾。
  • 親歷葡萄牙抗疫,在葡萄牙報紙發文!上外學子詹珞珩:新冠之役,我們...
    大眾同理心的缺失」(葡語原文請點擊文末「原文連結」)對葡萄牙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個別排外、排華言論進行有力反駁,發表自己見解,為祖國發聲。她在文中寫道:「疾病終將消失,但紮根於心的偏見難除。新冠病毒不斷傳播,而思想一樣具有被感染的風險。一則誤導大眾的新聞,一句帶有偏見的話語,一個充滿歧視的眼神,都有可能成為定時炸彈,成為團結抗疫的阻礙。」
  • 「我的第一個口罩是祖國給的啊」海外留學生收到來自中國大使館的...
    最近,身處義大利、白俄羅斯、埃及等國家的中國留學生紛紛曬出從使領館拿的「健康包」,「祖國」兩字,是他們朋友圈中用過最多的詞語:「從今天開始我也是有口罩的人了」德國留學生小林也收到了來自中國大使館的健康包。「從今天開始我也是有口罩的人了,不是買的,是我的祖國給的!」她興奮地在微博上「開曬」,健康包裡除了口罩,還有酒精、洗手液。
  • 迢迢千萬裡,祖國近咫尺——在馬中國留學生給祖國的信
    我是來自中國山東的在馬留學生,就在留學生涯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時,大馬的疫情突然爆發,且持續蔓延,每天手機收到信息最多的是來自國內親朋好友的擔心和牽掛,因為各種原因我選擇留在馬國,但每位海外學子的安全和健康牽動著祖國的心,這個時候祖國沒有忘記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向我們發放「健康包」,「健康包」除了裝著口罩、消毒溼巾、藥品等防疫物品,還裝著祖國對我們海外留學生深深的愛。
  • 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支持與溫暖
    參會人員紛紛表示,此次視頻講座十分及時,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加深了大家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增強了自主防護的針對性,讓大家感受到來自祖國的支持與溫暖,鼓舞了士氣,進一步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 瑞典的佛系抗疫背後,在瑞華人在做什麼?
    疫情下,瑞典在權衡經濟和防疫天平下做出了哪些措施?我們請到定居在瑞典的華人,寫下了她在疫情中的所見所聞。這是「海外疫情日記」系列的第五站。我是瑞典籍華人,在成人教育機構AlphaCE做一名瑞典語外語老師。
  • 抗疫主題話劇《逆行》今晚首演 演職人員都是疫情親歷者
    大型原創抗疫話劇《逆行》聯排、試演劇照。繼創作話劇《戰「疫」英雄》之後,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再次集聚力量,歷時4個多月,創作出大型原創抗疫話劇《逆行》。劇組進入二度創作時,總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常務副院長王曉鷹的團隊更是用一顆熱忱的心去面對劇本、面對劇中人物,完成了這部氣勢宏大而又深刻深情的抗疫大戲。演員們都是疫情的親歷者,對劇情有無法替代的感受,從而將戲劇的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情節都展示得淋漓盡致。
  • 海外觀察丨「三不」消極抗疫 或置瑞典於險地
    但經過討論,目前瑞典仍無任何有關停學或強制隔離的措施出臺,瑞典群眾怒斥衛生部門不作為。作為曾經的北歐一霸,瑞典為何在此次抗疫事件中「脫穎而出」,與鄰國挪威和丹麥背道而馳,採取放任型的手段呢?瑞典是真打算放棄本國國民了嗎?瑞典政府又有沒有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呢?
  • 青春之歌——留學青年心繫祖國、胸懷祖國的情懷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身處海外的中國留學人員,從關注、聲援和支持國內抗疫,到轉而主要做好個人防護,無論選擇留守,還是選擇回國,一直被疫情影響著。 在我的記憶裡,在外留學人員持續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引起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從媒體到民間輿論場的持續關注,近年來還是頭一回。在這場抗疫和防疫之戰中,留學人員再次讓我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