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在教學過程當中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和任務,尤其是中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本身就是為了培養一些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自主性能力在學校培養實用型人才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中等職業院校汽車維修專業一直以來都是學校的重點專業,如果學生想要學好這一專業課程,只靠教育者理論知識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在課後能夠根據教育者上課所講述的主要框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在中等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現階段的大部分中職教師在教學中依舊採取「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極大 地妨礙了學生發揮主動性,難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 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會限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的學習熱情 難以發揮。另外,汽車維修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 學科。只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 才能逐步引導學生提升思維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本身的自律性和自 覺性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與普通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學習能 力,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提高,但是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育者都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 習能力是非常難的事情,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因為 種種原因而導致最終中考成績不理想,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 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都比較薄弱,學習習慣不好才 是他們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一些同學在學 習過程中帶有厭學情緒,這些不好的學習習慣會被他們帶到 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習階段中來,對後期學習的影響也是非常 大的,這都是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的 主要原因。
相較於理論課程而言,學生更加喜歡實踐課程,由於理論教學的內容與實踐操作相關性弱,銜接性不足,這會造成學生認為理論學習沒用的心理,在理論學習中不斷放鬆,學習的主動性也隨之下降。另外,當前在汽車維修專業的教學中,學生的選擇性不足,教學內容的安排完全是按照教師意願與學校規劃完成的,學生在教學中長期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機會,同時也會造成主動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下降。
汽車維修教學是離學生生活很近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地探究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極大地降低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而且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例如,在「汽車底盤結構與維修」 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見過汽車, 但卻沒多少人真正直觀、全面地看到過汽車的底盤,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創設出這樣的情景讓學生探討:「如果你家的汽車出現了問題,不知道是底盤傳動、轉向還是控制的問題, 這個時候,你應當怎樣檢查?」在這一過程中,筆者會積極地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讓學生儘量以一個實際操作員的身份去維修操作。這樣能將學生帶入一個主動探究的學習情境中,還能讓學生一邊「操作」,一邊學習,真正實現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的內在主動性。
當前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有所下降,主要是由 於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缺乏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應對教學內容 作出改變,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性。大部分中職汽車維修專業學生對於實踐操作的積極性更高, 但基礎理論課程的授課也不能被忽視,所以在基礎理論課程 的授課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選擇,在必須的理論課程以 外,讓學生以投票的方式決定與汽車維修專業相關的其他課 程。並且在理論課程的安排中需要重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 的銜接性,在理論課程完成後儘量安排同等進度的實踐課程, 提高學生對於課程學習的興趣。在實踐課程的安排中,結合 理論知識為學生提出問題,給予時間要求學生解決,提高學 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過多注重 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太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實操 課程少,理論課程多,不利於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此,中職教師在汽車維修技 術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增加教學過程中的 實操課程,減少理論教學課程。在實操課程中適當的導入理 論知識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最有效的。例如,在 學習《汽車發動機構造和維修》實操過程中,結合課本知識 內容,讓學生仔細觀察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區別,說出汽油機 和柴油機燃燒方式的不同。熟悉各種發動機的燃油供給裝置, 在近距離的觀察發動機運轉時,了解發動機冷卻系統中大小 循環路線的問題,並在教材中找出相應的維護維修辦法。在 理論結合實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抽象的教育理論轉化為 生動的教學實踐,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讓學生在不斷 自我探索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任務驅動式教學對於中職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在汽車維修技術實操過程中,教師明確學習目標任務,設立學習小組交流合作。例如,在實操過程中對「氣缸磨損的測量」,學生在任務明確的前提條件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實操過程中,在觀察過程中了解氣缸的磨損規律。小組內分工合作,對氣缸進行測量和計算,掌握活塞環的端隙、側隙和背隙的檢查方法。小組內人員多次測量各縫隙的標準數據,並求其精確平均值。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氣缸磨損測量方法。在學生實操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當側重對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進行指導,平均組內合作人員的學習水平,使得學生在相互合作學習過程中,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並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與建構主動學習理論相一致的教學, 應該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成為引導者與啟發者, 利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開展合作學習等手段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創新,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知識與技能。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中職院校是為社會輸送專業、職業人才的主陣地。在社會、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中職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使其個人能力和社會發展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