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沒有善惡叫無記性,果報是「無明」,難聽點講就是「愚痴」!

2021-03-05 覺海慈行

宇宙的真相,萬法的本體。

 

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二十三面第五行,最後一個字看起,從根本者,從這看起:

  「根本者,本體,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這是哲學上的名詞,跟佛法上講的本體是一個意思,萬法之本,也就是萬法都是從它而生,整個宇宙。「《大日經》曰: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前面我們學到此地。身是有形有相,都稱之為身。天地萬物,小,一粒塵沙,它有形體,也稱之為身,樹木花草也都稱之為身。所以無量身就是無量萬物,同一個本體,同一個自性。「此正明根本之義」,這個名詞的意思、義理。「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講到一切萬法的本體,確實只有大乘佛法講得清楚、講得圓滿,科學跟哲學對本體到現在都沒有定論。有很多種說法,不能夠令人心服口服,都是自己在猜想,給它假設個名詞,解釋不夠透徹。這個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因為你要沒有見到,你決定講不清楚。在佛法,過去這些大德們,真正功夫達到明心見性,他就見到了。佛法叫見性,就是本性,就是見到了本體,對這樁事情才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像《妄盡還源觀》裡面,唐朝初年賢首國師,華嚴宗第三代賢首國師,他在《還源觀》一開端,就顯示出自性清淨圓明體,第一段就是說這個,本體說出來了。從本體就產生現象,就是起二用,這兩種作用就是依報跟正報。正報是自己,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的人也是依報,不是正報。諸佛菩薩是我的依報,正報決定是自己。每個人自稱,那就是正報,這個一定要知道。正報不是講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太多了。所以,依正莊嚴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我跟宇宙同時發生的,這《還源觀》上講得清楚,有我就有宇宙,有宇宙就有我。怎麼發生的?迷了才發生的,覺了的時候,無我也沒有宇宙。這個相是幻相,它不是真的。為什麼是幻相?它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就不是真的;真的只有本體,本體不生不滅,那是真的。有生滅,它就有染淨、就有善惡,那個發展就是三種周遍裡面第二個所講的出生無盡。在我們今天來說,無盡的煩惱、無盡的習氣,無盡的業,造作的業無量無邊,果報也無量無邊,這就出生無盡。我們起個心動個念,自己覺得沒有什麼,其實都有果報。起個善心就有善的果報,起個惡念就有惡的果報,沒有善惡叫無記性。無記性也有果報,無記性的果報是「無明」,這個煩惱佛法講愚痴,或者我們說個不太好聽的話,叫白痴。無記果報,沒有善惡,他沒有智慧。他跟佛菩薩不一樣,佛菩薩無知是「無所不知」,他是真的無知,他什麼都不知道,叫無明。

  我們六道裡頭,「四禪天」裡頭有一層天叫外道天,無想天,他什麼念頭都沒有,他什麼也不知道。無想天就是修無想定所得的果報,什麼都不想,染淨善惡統統不想。我們有沒有這個時候?有,不能說沒有。有,換句話說,與無想天就有感應。我們哪個念頭強,哪個果就先報,所以誰先誰後?不一定。什麼時候決定?臨命終時,臨命終時善念強,善道去了;惡念強,惡道去了;淨念強,就四聖法界去了。念佛的人臨命終時,如果念佛的這個念頭強,他到極樂世界去了。念了一生佛,到最後一念如果是貪瞋痴,他還是墮三惡道。這就是灌頂法師所說的,念佛人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在《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末後的一頁,念佛一百種果報,他說得很有道理。第一種是地獄,最後的一種,第一百種是上品上生。誰決定?沒有人決定,自己決定。一切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這都是佛常講的。中國古人講的這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非常非常有道理。

隨喜分享 功德無量 沒有版權 歡迎轉載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祈 願: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的果報
    現代世間人,無論是國內國外,有一個嚴重錯誤的觀念,就是保護自己的權利,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保護自己的權力,就障礙流通,自己所得的利益,可以說是非常有限,而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這是他沒想到的。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施得愈多果報愈厚,不肯布施的人,得貧窮的果報;不肯法布施的人,得愚痴果報;不肯行無畏布施的人,得多病短命的果報。
  • 在我們中國號稱「南梅北夏」,這兩位當時都稱為大士(淨空法師)
    我們先看這一段,但是在沒有說明之前,先要簡略的把作序的這個人給諸位介紹一下。這篇序文是梅光羲老居士寫的。梅老居士在老佛教徒當中,大概都能夠理解他。在民國初年,我們中國佛教在家學佛的老居士當中,他是非常有聲望、有地位的,在我們中國號稱「南梅北夏」,南是南方,他是江西南昌人,南方就是梅光羲老居士,北方是夏蓮居,就是本經的會集人。
  • 「造業」是否真有「果報」呢?
    反之,若與無貪、無瞋、無痴等善念相應,發動有益於自他的行為,就形成善業,具有感得人、天等善趣樂報的潛力,或有支持其他善業、阻礙惡業的效力;還有,修持色界定或無色界定的「不動業」,雖只有禪定中心念的活動,當然也是善業。若動機無法判定為善或不善,則稱為「無記」。一般人無記的行為只會加深習性反應,但不招感苦樂果報,只在心中存有善惡的動機時才構成善惡業。
  • 【發人省思】【章嘉大師對淨空法師的教誨精華】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說,有很多人求了沒有感應,不是不應,而是他求的不如法,如理如法的求,一定有感應。【如何懺悔?】章嘉大師教導我懺悔法門。什麼叫「懺悔」?能夠發現自己的毛病、過失,這在佛法裡叫開悟,悟了之後把毛病、習氣改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 淨空法師:現在修福比古人方便,所獲果報卻不如古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淨空法師念佛所受果報。必獲大利。】...佛法中教人修福,修福是什麼原因?你沒有見性。沒有見性要想得福報,那怎麼辦?只有靠「修」。靠「修」得到的這個福,不是自性的,自性才是無有止盡。像我們在淨土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是自性的福報。《華嚴經》上講到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是自性的福報。諸位要明了,如果我們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了,像華藏、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依正莊嚴就現前。
  • 《來佛三聖永思集》26:戒為無上菩提本(供稿人:悟勝法師)
    世尊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明確指出戒律是我們一生學佛成佛的根基:「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嘆。」十方三世諸佛無不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縱觀三藏十二部經典,哪一部經論沒有強調戒律的重要性呢?佛的說法和做法都是在提醒我們學人:應當重視戒律、學習戒律、嚴持戒律。《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隨戒釋相篇第十四》有說到:「毘尼藏者,佛法壽命。毘尼藏住,佛法方住」。
  • 不得不認識的當代高僧——淨空法師
    與會者反響踴躍,如雪梨吠壇多中心代表所說:「你們舉辦的多元信仰高峰大會,不但惠利這一區的人民,甚至會對人類有極重大的貢獻,因為所探討的問題是全世界所關心的。這個會議,已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記號,假以時日,一定能作出更有意義的貢獻。」 簡言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淨空法師立身處世不變的原則。
  • 淨空法師::斷人法身慧命罪在無間地獄,之後來人間也盲聾瘖啞無智慧
    可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居然有一些人,往往為了一點私慾或者一點蠅頭小利,他就膽大妄為,毀謗三寶,障礙佛法流通;他怎麼也想不到,斷人法身慧命,換得的是阿鼻地獄無量劫的受罪?我們看到這種人,真是愚痴到了極點,可憐到了極點!這種人真正可憐,世界上沒有比這種人更可憐了!
  • 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
    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每星期為淨空法師授課一至兩小時。淨空法師接受章嘉大師三年的教誨,奠定往後修學的根基,其恩德永志於淨空法師心中。謹摘錄章嘉大師對淨空法師發人省思之教誨如下:【學佛從哪裡學起?】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請教,我說:「佛法好,每個人都曉得,但是從什麼地方能入得進去?我們總希望很快就能得到。」
  • 佛教「五逆十惡」都墮落無間地獄,其中什麼罪業最重?排序如何?
    淨空講經第一個「殺生」,包括自殺,就是你自己親自殺生,自己動手,這叫自殺;「教人殺」,自己雖然沒有動手,下命令叫別人殺生,「斷害一切眾生之物命」。殺生裡頭以殺人是最重,殺人沒有不墮地獄的,這個人沒罪,你怎麼可以殺害他?唐太宗好皇帝,你看他附體告訴我們,他墮在無間地獄。人家問他,為什麼墮地獄,你是好皇帝?好皇帝造了地獄罪業,也得要受報,沒有說好皇帝就不受果報。問他,造什麼樣的地獄罪業?殺人。隋朝末年政治腐敗,群雄並起都來爭奪政權,唐太宗是其中之一,把別人都打敗,都殺了,他做了皇上,中國人、外國人全都殺了,無間地獄的罪業。
  • 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依教奉行怎麼解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
    點↑↑↑藍字關注 一切為了回家花開見佛!每天這個經念一遍,就是光照一次。確實我們是染汙太嚴重,無明心垢太嚴重,雖然佛光天天照,讀一遍就是照一次,我們心裏面的染汙,好像沒減少,智慧沒有開。這原因是什麼?是我們的業障習氣太重,不是佛光不靈,我們迷得太深,讓佛光透不過去,我們被照的這些眾生居然沒有感覺。所以經典的教誨,我們沒有能夠依教奉行,原因在此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淨空老法師出家的因緣,「華藏圖書館」的緣起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大家要我談一談,「華藏圖書館」的緣起。章嘉大師真的跟我一見如故,我也跟諸位做過多次的報告,頭一天跟他見面,我就向他請教,我說「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法的殊勝,知道佛法是一門大學問。在佛門裡頭有沒有方法能夠叫我很快的契入?」我提出這個問題,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這樣子看了半個多小時,然後他才告訴我「有。」我的耳朵就豎起來,精神也提起來,想聽他老人家的教化,哪裡知道他又不講,說了一個字之後又不講。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悟泓法師和星慈法師
    這是悟泓法師在新加坡淨宗學會舉辦的「弘法人才培訓班」學僧畢業時的感嘆。悟泓法師的簡歷:男,1952年出生,祖籍江蘇,1974年畢業於亞東工專,1985年初聞佛法於華藏圖書館,禮淨空法師為剃度師,1994年受具足戒於高雄妙通寺,茗山長老為得戒阿闍黎。我看了心想:這位法師有福,禮淨空老和尚為剃度師。
  • 淨空老法師開示: 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
    今天我們希望先談一個重要的主題,「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童蒙養正教育則是培養國家民族未來的棟梁,延續千秋萬代慧命的無量功德!童蒙養正教育的重要性無以復加,是當今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易經.蒙卦》說:「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思是,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童稚蒙昧之時最容易接受引導,此時應該用來導向正道,這就是造就聖賢的偉大功業!
  • 淨空法師:老天不殺悔過的兒郎 彌天大罪一悔便消【太上感應篇49】
    性情中人,在佛法裡是佛菩薩,他們懂得真是非、真邪正、真利害,他們所行的是道、是義,儒家講的「道德仁義禮」,感情裡面這些東西都沒有了。感情如果順道德仁義禮,不背道德仁義禮,這個感情就是性情。在現代社會教學裡面,知道的人不多,講的人就更少了,而一般大眾認為這個說法落伍、過時了。我聽到這些話也點頭,沒錯,是落伍、是過時了。為什麼?承平時代的思想,天下大治的思想。
  • 淨空法師故事說法:出家篇(一)
    所以妄心是無明,真心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見,對宇宙人生的觀察真實正確,沒有偏差。經論中稱為「佛知佛見」,與佛菩薩的知見完全相同。(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9-23-017)五、曬蠟燭《影塵回憶錄》是倓虛法師的自傳,講他一生修學的經過,由他的學生大光法師記錄。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延續法師
    四、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生命中的感恩(節選)——我和我的善知識們5.延續法師在新加坡的第二年,我正好碰到第二期「弘法人才培訓班」開課。培訓班導師是淨空老法師。老法師與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他老人家根本沒有戴眼鏡,面相也是「滿月型」而不「清瘦型」。在他的臉上也完全看不出「嚴肅」兩個字,反而是一臉和藹,一臉慈祥,還有說不出的喜悅。在培訓班的三個月,是我此生在修學上的收穫最大的三個月。那時,老法師每天至少有八個小時和我們在一起,或講經、或授課、或聽學生習講、或耐心指導講經的技巧,並且坐在那裡腰板挺得筆直。
  •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
    所以說「事上即得,理上未徹」,這個事一心就是念佛三昧,三昧也翻作禪定,是屬於念佛三昧。所以它是屬於定門,雖有定,智慧沒開,智慧沒開這就叫事一心;智慧開了就是理一心。諸位要知道,定可以伏煩惱,可以伏煩惱不能破無明,破無明要智慧,就是要斷塵沙惑、要破無明惑,一定要智慧開。智慧不開,全憑定功,定功達到了極處,也只能斷見思煩惱,塵沙、無明,定是沒有法子。
  • 認識淨空老法師
    一九四九年旅居臺灣。五四年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與儒佛大家濟南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十三年,而於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師於臺北圓山臨濟寺剃度;以恢復聖哲倫理道德教育,弘揚大乘佛法慈悲精神為己任。至今講經教學已逾五十年,從無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