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10時,「土族阿媽的盤繡潮牌」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上顯示土族阿媽正在教授土族盤繡的場景。這些土族阿媽是哪裡人?沒錯,她們來自我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土族盤繡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互助土族盤繡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土族獨有且最主要的一種刺繡,在我省互助縣,勤勞、樸實的土族阿媽世代傳承著這項古老的技藝,隨著時代發展,這項民族技藝面臨著被時代湮沒的困境。
「以前我們從小就學,土族姑娘的嫁妝都是自己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可是現在的小女孩做這個的少了。」土族盤繡合作社的負責人,46歲的土族婦女祁金華告訴記者,以前向遊客賣一些盤繡,因為花色不好、數量太少、銷路單一等因素,能賣出去的並不多,產生的效益也只夠婦女們買些日常用品。
如何讓這些獨具民族特色的盤繡得到外界的認可?祁金華和大伙兒花了不少心思。
省婦聯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將由唯品會打造的唯愛工坊電商扶貧平臺帶到了互助。在數位化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了讓古老的非遺也跟上「網際網路+」的步伐,互助盤繡開闢「網際網路+非遺」傳統結合的新方式,在一些知名電商平臺,點點滑鼠就可以購買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
母親節誕生的唯愛工坊
今年母親節前夕,唯品會公益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省婦聯,邀請唯品會會員一同奔赴青海開始兩天兩夜的唯愛發現之旅,並於5月13日,在互助的納頓莊園裡共同啟動「唯愛·媽媽製造土族盤繡合作社」。
在啟動儀式上,唯品會發布了即將上線的電商精準扶貧平臺——唯愛工坊,通過為公益商品提供流量和成熟的電商精準銷售運營,實現公益的可持續發展。唯愛·媽媽製造系列作為唯愛工坊的第一期社會產品,在3億會員面前驚喜亮相。
唯愛·媽媽製造是唯愛工坊的第一期項目,唯品會通過捐贈善款建設「唯愛·媽媽製造合作社」,對阿媽們培訓,並在唯愛工坊售賣阿媽們製作的民族手工藝品,以唯品會為平臺,打通前端生產與終端銷售。
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唯品會一直發揮自身的網際網路連接屬性、技術能力與電商運營優勢,助力公益項目獲得長期可持續的發展。通過打造「我的公益」運動+慈善平臺,為公益項目解決供需匹配,而新推出的「唯愛工坊」平臺,則可以幫助公益撬動市場資源,推動弱勢產業發展,是電商精準扶貧新模式的有益嘗試。
因此,也就有了土族阿媽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故事。
國際大師加入傳統和時尚完美融合
唯愛工坊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為婦女免費培訓刺繡創新和色彩搭配,公司開發出的五十餘種刺繡產品,在省內各大景區設點銷售。為了讓古老的盤繡和新時代更好融合,婦聯組織又邀請了國際知名設計師張肇達加入到「媽媽製造」公益活動當中,將土族盤繡的元素加入到服裝、箱包、裝飾品等當中,時尚服裝當中融入民族手工特色,這一舉動不但能增加盤繡的銷量,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示了青海省獨特的民族手工藝文化。
作為國際著名設計師,張肇達為「唯愛·媽媽製造」系列產品注入時尚設計靈感,實現傳統手藝與現代設計的最佳結合,讓產品更具有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流暢的線條、豐富的層次、奔放的撞色、細膩的針腳,繡線是幾十年的風雨坎坷,繡針是自幼薰陶,對土族阿媽來說信手拈來。
張肇達告訴記者:「不擔心媽媽們的手工藝品沒有銷路,唯品會是一個在中國、在業界非常著名的時尚特賣平臺,讓她們的精美作品有了無限空間和機會。」
將有更多媽媽受益
69歲的林六月花是互助縣丹麻鎮居民,她已經做了56年的盤繡。老人嫻熟的手法和專注的神情靜靜地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中,那些色彩鮮豔的盤繡訴說著她一生的刺繡故事。她告訴記者,多年前村子裡很多人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很多家庭因病致貧,因此,村裡的婦女紛紛來學習她的手藝,做出來的盤繡售出後,可以保證家庭的基本開銷。農閒時,村裡的婦女不僅有事可做,而且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林六月花的次子東海山說:「母親身體很好,眼睛好、手不抖,我們全家人衣服上的盤繡都是母親繡的,我的兩個弟弟在外打工,他們的衣服和腰帶也都是母親做的,這不僅是她的愛好,還是她一生的事業。她一生教出來了很多徒弟,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只要一提到我們這個村子、我母親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建岷在青海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與唯品會長期以來一直有緊密的合作關係,在關注貧困兒童和弱勢婦女發展方面一起做了很多努力,「唯愛·媽媽製造」合作社通過「唯愛工坊」售賣產品,是全新的公益合作模式探索。通過唯品會的電商運營能力,可以更好地推動項目可持續發展,讓更多媽媽受益。(楊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