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華為「AI生活 享品質」媒體品鑑會上,華為拓展IoT品牌(華為智選),並發布了多款產品,華為方舟實驗室也首度亮相。
會議最初,華為消費者業務CMO朱勇剛表示,華為的願景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未來的智能世界將會在釋放個人潛能、豐富家庭生活、激發組織創新方面有所建樹。
釋放個人潛能。針對特殊人群,提供正常人的能力,諸如盲人頭盔;針對普通人群,提供AI攝影、AI翻譯能力;
豐富家庭生活。應用家庭護理機器人、遠程醫療等,服務家庭;另外,沉浸式視頻體驗、智能家居,使得「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激發組織創新。通過智慧政務,視頻聯網,打通數據資產;出售引擎時長,汽車出行服務,變身數據服務。
華為官方預測,個人移動寬帶用戶2025年將達到80%(現在為60%),日均移動流量達到1GB(現在為0.03GB);家庭寬帶覆蓋率從40%上升到75%,家庭設備連接量達到200億臺。
華為整個集團有ICT和智能終端兩塊業務,並做以下四方面工作:
讓連接無處不在。讓網絡連接耿耿多人、家庭和行業;
打造開放可尋的雲平臺。通過開放的混合雲架構,開放的公有雲服務,服務行業及合作夥伴;
用寬帶創造更好的體驗和應用。推動視頻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業務,引領視頻驅動的行業數位化;
構建極致體驗入口。通過晶片—端—雲協同、AI智能服務等實現全場景用戶體驗。
自去年華為開始布局HiAI平臺,如今已經在華為4000萬臺手機上得到應用,未來將會布局到華為手機全品牌系列。另外,在技術投資方面,華為針對晶片、框架、基礎算法及引擎方面都有布局。
具體在應用方面,華為HiAI平臺已經有超過4000萬用戶,1000+合作夥伴,45萬+開發者,13個研究所,夥伴API集成時間達到小時級別。
華為將通過「1個主入口」(手機)+「8個輔入口」(平板、PC、車機、HD、音箱、耳機、VR、穿戴),讓5億用戶進入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HiAI現在主要在做兩方面使能:
在HiLink方面,華為布局「雲—邊—端—芯」。在晶片側,預計明年會提供低功耗IoT晶片;在端側可以提供IoT模塊、LiteoOS系統;在邊緣側有路由器、網關等;在雲端,華為IoT平臺已經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閃罡:華為IoT生態品牌——華為智選
華為消費者業務智能家庭領域總經理閃罡表示,智能家居是現在最成熟的一塊,華為11月1日推出自己的「華為AI音箱」,布局智能家居入口。
華為AI音箱
華為官方數據顯示,華為在AI音箱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現在華為AI音箱好評率達到99%,日活率達到84%,使用時長平均每日為72分鐘。
華為在AI音箱方面做的工作包括:
在音質方面,華為與丹拿合作;
在拾音能力方面,華為表示華為AI音箱已經超過谷歌和亞馬遜。在7-8米範圍內可以實現精準拾音,採用6MIC+華為獨家拾音算法,可以降低誤喚醒率,實現精準喚醒;
華為實現了音箱與手機相互通話功能。「精準命中現在親情通話場景,而非聯繫通話,目前每次通話時長為34分鐘。」
入口設備的日程同步是華為在AI音箱方面做的另一項功課,通過入口設備的互聯互通,將個人日程實現多設備同步。
另外,閃罡認為,微軟小冰多輪對話能力出色,華為的AI音箱可以通過「小藝」召喚出微軟小冰。這一點倒是讓雷鋒網想到了前段時間小愛同學牽手小冰。
閃罡表示,現在大家說智能音箱是一個熱賣階段,其實是一個熱送的階段。熱送階段將可能在明年截止。
華為WS5200增強版路由器
華為在2015年年底進入民用路由器時代,會上,華為發布了WS5200增強版路由器,該款路由器主要有以下考量:
HiLink WiFi模組
華為官方表示,目前為止,沒有一個WiFi模組可以通過華為的測試,華為與四川愛聯聯合推出WIFi模組——HiLink WIFi模組,包括Lite版、標準版和Pro版三款,定價為9.98元起,低於友商價格。該模組有以下特點:
閃罡表示,華為未來會將華為智選作為華為IoT生態品牌進行拓展。
會上,華為帶來了華為智選的四款產品:海雀AI全景攝像頭、匯泰龍智能指紋門鎖、豪恩家庭智能套裝和720全效空氣淨化器。
海雀AI攝像頭
華為在AI攝像頭方面,與海雀合作,帶來AI全景攝像頭。
海雀科技總經理杜朝陽表示,海雀AI全景攝像頭通過30幀(市面主流為20幀)的幀率使清晰度更高;水平360°無限循環旋轉,支持全景巡航和移動追蹤;內置5米降噪麥,提供清晰音質;在安全方面,提供物理遮蔽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海雀AI全景攝像頭將精準人臉識別算法引用家用領域,採用海思專業安防晶片,使用華為雲DNN神經網絡算法,通過機器學習算法,不斷提高精準度。擁有人臉識別、人形識別、哭聲偵測、AI雲檢索四大功能。
智能攝像頭是這兩年來被熱捧的一款智能硬體,但是具體產品定義是怎樣,各家各有不同。華為入局雖然略晚,卻更希望通過自家在通訊行業的基礎,強化自己的連接能力,而具體產品仍然選擇與品牌方合作。這也是華為智選的思路之一。
智能門鎖
在智能門鎖方面,華為與匯泰龍合作,帶來智能指紋門鎖。
廣東匯泰龍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事業中心總經理黎宇表示,該款智能鎖採用真插芯+C級鎖芯,擁有多種指紋開鎖、數字密碼、門禁卡、臨時秘鑰多種開鎖方式。
其中,在臨時秘鑰開鎖方面,該智能門鎖採用全鏈路加密,雲端+本地雙重身份驗證,從而實現臨時分發訪客秘鑰。
另外,該款智能門鎖擁有360度指紋識別、門狀態檢測、智能互聯、遠程實時報警、溫情語音留言、防貓眼開鎖等功能。
在保證用戶安全方面,出現門未關好、撬鎖、劫持開鎖、多次指紋開鎖失敗、多次密碼開鎖失敗等異常情況,用戶可以收到實時報警信息。
該款智能指紋門鎖採用HlLink WiFi模組,通過華為IoT雲實現燈光、攝像頭、安防等產品實現多設備場景聯動。售價為2299元。
智能門鎖被眾廠商視為今年的一個爆款產品,與其他智能硬體有所不同的是,巨頭廠商以及部分智能家居廠商入局智能門鎖行業更願意選擇與門鎖行業原有品牌廠商合作,包括小米與鹿客,也包括華為與匯泰龍。雷鋒網認為,這樣的合作模式其實相對更容易切入傳統行業,快速帶動整個生態和產業變革和發展。
家庭套裝
在家庭套裝方面,華為此次與豪恩合作,帶來豪恩家庭套裝。
深圳市豪恩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明表示,此次華為智選豪恩家庭套裝包括「多功能網關+門窗傳感器+人體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四款設備。
多功能網關。不僅可以作為網關,擁有夜燈、語音留言、入戶門鈴功能,甚至可以搭配華為智能家居生態產品實現智能聯控。
人體紅外傳感。人體紅外傳感是豪恩做的最多的產品,通過探測人體紅外線實現探測,也在此次套裝中有體現。此次套裝中的人體紅外傳感器在器件選用方面摒棄菲涅爾透鏡,選用魚眼透鏡,可以達到360°的旋轉探測;採用四元紅外傳感器,而非二元紅外傳感器,誤報率更低。
門窗傳感器。利用磁控原理,實時監測開合狀態,安裝在門窗、抽屜等位置,與多功能網關實現聯動。
溫溼度傳感器。與智能設備聯動,實現室內溫溼度的自動調節,營造舒適的家居生活環境。在設計過程中,擁有實時數值顯示,採用Zigbee方式連接,傳輸距離更大,溫度誤差範圍0.1℃。
整個智能家居套裝使用HiLink WiFi模組,及華為IoT雲聯動海量HiLink智能家居生態產品。現在整個智能家居套裝擁有回家模式、離家模式、健康模式等多種模式,整個套裝價格為429元。
套裝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智能家居方案,包括巨頭廠商,以及14年、15年入局的智能家居廠商,很大一部分廠商開始做套餐,一方面可以帶動硬體銷量,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場景化概念。但是用戶需要怎樣的套餐,套餐該如何組合,這仍是一個難題。華為此次與豪恩合作,二者此次的選擇是「多功能網關+門窗傳感器+人體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
空氣淨化器
空氣淨化器方面,華為此次與北京720健康科技合作,帶來720全效空氣淨化器。
720健康科技CEO餘華表示,在智能方面,HiLink的加持下,連接簡單、省心管理、無憂維護等特點。價位方面,720全效空氣淨化器為1299元。
最後,針對華為IoT品牌戰略,華為全球消費者BG副總裁徐欽松提出三點展望:
朱勇剛表示,華為方舟實驗室今日正式開幕。方舟實驗室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領域IoT實驗室,也將成為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方案最領先,平臺最高效的消費領域IoT實驗室。華為下一步將會開放華為HiLink認證規範。
在今年8月28日的華為方舟實驗室揭牌儀式上,華為布局智能家居市場的「方舟計劃」的三大版塊也完全展現:
「HiLink」智能家居互聯互通開放平臺;
早在2015年,華為對外公布華為HiLink智能家居平臺。
華為HiLink用於解決各智能終端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平臺主要功能包括智能連接和智能聯動兩部分。HiLink Access提供HiLink生態體系的硬體接入和生態級接入平臺,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可以通過HiLink Studio承載EMUI規範的UI+工具進行APP快速開發,通過HiLink模組、HiLink SDK或HiLink路由器進行硬體或生態級接入平臺。
根據華為官方的數據顯示,平臺當前已擁有2000多萬用戶基數、與150多家廠家合作、接入100多個品類、覆蓋了500多款產品,實現了4億APP連結。
「華為智選」為華為在智能家居的獨立品牌,用於整合資源、打造終端生態,強調品牌、品質、體驗三大內涵;
今年6月22日,在「2018華為終端·全球合作夥伴及開發者大會」上,華為發布了智能家居品牌「華為智選」。今年8月,華為首次推出針對智能照明系列的三塊產品,分別為與歐普照明合作推出的華為智選讀寫檯燈、華為智選香薰助眠燈,以及與上海三思合作的華為智選全彩燈泡。
「方舟實驗室」承載了各品牌互動、產品研發的全過程,例如此前聯合發布智能照明新品的歐普照明、上海三思。
為推動HiLink平臺的認證加速、向合作品牌提供更多支持,華為投資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總部基地開闢出佔地近1000平方米的方舟實驗室包括「產品認證」、「聯合創新」、「產品陳列」及「場景開發」四大區域:
「產品認證區」有八個包含全套環境的封閉會議室,供廠家開發HiLink新品;
「聯合創新區」有八個半開放的舒適會議空間,供產品經理、架構師等碰撞思路;
「產品陳列區」展示HiLink產品成果,供線上線下渠道選品、參觀和體驗;
「場景開發區」用來模擬單品使用和場景聯動,創新應用場景,打磨產品體驗。
據華為方面介紹,這可能是全球最大的IoT互聯互通實驗室,與合作廠商共同進行產品孵化、通過眾測進行用戶驗證、通過商城主推進行宣傳推廣、促成華為智選品牌獲得商業成功,從而推動家居場景創新。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智慧型手機從消費市場逐漸轉為存量市場,而在智慧型手機後,物聯網(IoT)成為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平臺、硬體、協議、生態,巨頭廠商在制定自己的IoT戰略時,都儘可能多地做廣覆蓋,做通用平臺,拿到更多話語權。
物聯網,即萬物互聯,因而互聯互通就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但卻與巨頭廠商或各大生態以協議爭奪話語權的背景相矛盾。華為方舟實驗室即為IoT互聯互通實驗室。與此類似,百度的OpenEdge、阿里的ICA聯盟、京東的京魚座等都在做互聯互通或生態開放的工作。
整個生態在競爭中已經呈現出融合的趨勢,物聯網融合時代或將正式開啟。
相關文章:
首發三款照明產品、揭牌「方舟計劃」,華為加速推進 IOT 市場戰略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