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撰寫了系列的科普文章——虎撲數碼WIKI系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家科普電腦硬體和數碼產品的基礎知識,方便小白入門。這一系列文章得到了大家的歡迎,但是成文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一年半了,亟待更新,從今天開始,我們會陸陸續續更新這一系列的文章,歡迎大家關注。
做這個系列文章,不能讓「小白」一夜之間變成「大神」,但能讓大家對於你所在使用的數碼產品有一個基礎的認識,選購的時候能更好地閱讀我們的推薦,也不用擔心被奸商忽悠。
之前也聽不少朋友反映,看我們的推薦帖,有一些詞彙和術語看不太明白,因此這個「玩機社科普」主要針對的就是這類人群。我們會用儘量淺顯易懂的語言,去闡述電腦和數碼產品中常見的參數;一些比較複雜的,與日常使用關係不同的參數,我們就不會在這個系列的文章裡細講了。
今天來講講內存。
有的朋友可能會把內存和硬碟混淆。在手機領域,人們似乎更習慣用「內存」來表示手機的存儲容量(ROM),但在電腦領域,「內存」就專指RAM,什麼是內存呢?
內存簡介(摘自百度百科)
內存(Memory)也稱內存儲器和主存儲器,它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或者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當計算機開始運行時,作業系統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從內存調到CPU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CPU將結果傳送出來。
內存是一個臨時性的存儲介質,斷電之後內存裡的所有數據會被清空,因此內存不能充當永久存儲器(硬碟)使用。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比如Windows系統、各類軟體等,雖然安裝在硬碟中,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必須把它們調入內存,才能正常使用。
隨著RGB燈的發展,內存條不僅僅充當著存儲器的角色,還是電腦的「顏值擔當」:
▲芝奇皇家戟內存,擁有絢麗多彩的燈光
相比於CPU、主板和顯卡,內存對於電腦的體驗加成或許不算大,但是在多任務處理和網遊中,內存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選購一款適合的內存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電腦用的內存統稱DDR內存,發展到現在已經到第四代DDR4了,DDR5內存也會在明年開始上市。對於老電腦升級來說,選擇正確的內存很重要,這裡我就把歷代內存整理成表,方便大家查閱。
仔細看上圖,你會發現每一代內存上的缺口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不同代的內存不能通用,筆記本和臺式機的內存條也不能通用。
假如要給老電腦升級,必須要了解原有的內存類型,千萬別搞錯了!
內存類型可以在魯大師看:
升級內存,只需要買同種類型的即可,頻率最好和原內存一樣,品牌沒有限制。
內存容量、顆粒、頻率、時序(排序分先後)都會影響內存的性能。
在手機內存都8G起步的年代,電腦如果還弄8G內存,好像有點不好意思。當然了,一切看預算辦事,8G其實已經也能滿足基本的需求。
理論上,電腦內存越大,後臺上掛的軟體和進程也就可以越多,也越不容易死機,買內存條根據自己預算來,越大越好。
內存顆粒屬於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是內存的存儲介質。DRAM是半導體工業的產品,製造難度極大,我國也是到了這兩年才正式突破這一技術,成功生產具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打破了國外的壟斷。
目前能生產內存顆粒的廠商主要有以下幾個:三星、海力士、鎂光、長鑫。而像金士頓、威剛、芝奇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廠商,是拿半導體廠商的內存顆粒,再生產自己的內存條產品。
常見內存顆粒如下:
如果想要衝擊非常高的頻率,可以考慮購買三星特挑B die的產品(出廠頻率4000MHz+那種內存大多都是特挑B die);一般超頻到3800/4000MHz級別的,鎂光C8BLM/BKV/BJZ就可以了。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顆粒,一些低端內存可能會採用二手垃圾顆粒,平時用用可以,超頻就不行了。內存領域,基本上90%以上的型號都是顆粒混用的,要想買到穩定某種顆粒的,其實並不多。
內存實際運行的頻率和CPU、顯卡的主頻不同,不是由它本身決定,而是由主板決定。任何內存在主板上默認頻率都是2133/2666/2933MHz運行,只有手動設置,頻率才會上去,同樣,標稱頻率也不代表內存只能在這個頻率下運行,可以超頻提高頻率,超到多少各憑本事。
內存時序是一串數字,表示內存的延遲,也就是內存的反應時間,內存接收到CPU發來的指令後,通常需要幾個時鐘周期來處理它,比如訪問某一塊數據,對應就是內存的時序參數。相同頻率下,內存時序越小,反應時間越短,內存延遲就越低。
常見的內存的時序有四個數字,比如CL16-16-18-38,對應以下四個參數:
CL(CAS Latency):列地址訪問的延遲時間,是時序中最重要的參數
tRCD(RAS to CAS Delay):內存行地址傳輸到列地址的延遲時間
tRP(RAS Precharge Time):內存行地址選通脈衝預充電時間
tRAS(RAS Active Time):行地址激活的時間
時序對於內存超頻來說很重要,除了頻率要上去,時序也要控制好。通過高時序強行上高頻,內存延遲不理想,超了個寂寞。
最後推薦一些適合超頻的內存吧,也是我們配置單中經常出現的內存。
如果不超頻的話,大品牌(金士頓、英睿達、威剛、芝奇等)的低端內存也是可以的,頻率2666MHz就行了。
如果你想玩內存超頻,建議看完這部分內容哦。默頻玩家可以直接跳過。
超頻前,先更新主板BIOS為最新版本:
1、低價位的大部分內存超頻能力很弱要選擇支持內存超頻的內存品牌及型號,大部分低價位2133 2400內存條均為鎂光「大S」顆粒,或者與其它低端顆粒混用,超頻能力非常弱。
2、內存也分體質好壞內存和CPU一樣,體質有好有壞,比較好的內存體質,超頻能力越強。比如我之前手裡的那一套C14 3200幻光戟,可以超頻4500 C18,過RunMestest測試1000%。
3、Intel平臺內存超頻必須上Z系列主板B460、H410等平臺的主板,內存最高支持2933MHz,超頻沒有多大的意義;AMD B系列主板支持內存超頻。
4、超頻內存不要蠻幹超頻內存建議使用RunMestest測試軟體進行測試,測試300%及以上儘可能保證內存超頻後電腦運行的穩定性。
超頻內存失敗一般情況會反覆重啟2次,然後進入主板默認界面,此時不要慌張,再次進行內存超頻設置就行了(越挫越勇)。
有時候,超頻內存也會導致顯示器無法點亮(主機正常運行),此時需要扣掉主板上的紐扣電池,放置五分鐘左右,再放回,恢復主板BIOS設置,再開機即可。
5、超頻內存要有耐心正常超頻內存時,要不斷摸索調整主板BIOS中的內存時序 電壓設置(超頻4000及以上時需適當調整IO SA數值),小參數值調整則可提升內存跑分數值。
每次摸索嘗試後,都要進行內存跑分和RunMestest測試 每次時間都很久很久。
設置過程中會經歷各種重啟2次,恢復BIOS默認設置,不斷地調整內存超頻數值,反覆地保存。
總之,超頻內存需要時間,需要精力,需要一顆願意折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