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2020-12-20 壹父母

行 為 Action

Q:我女兒今年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她到現在都還離不開自己的一個布偶,晚上睡覺、白天出門,她都要把娃娃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裡。

有一次,我看布偶髒了,就扔進洗衣機裡洗了,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大哭大鬧,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她換一個別的也不行,總不能讓她抱著溼噠噠的玩偶睡覺吧。

孩子整天把布偶當寶,以前在家裡也就罷了,等上了幼兒園,如果老師不讓帶到園裡可怎麼辦?

我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成為「戀物癖」,可現在強行拿走娃娃吧,她又哭鬧個不停,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簡簡周 很多孩子都會有類似的依戀物,比如,有些孩子非得抱著媽媽的衣服才能入睡,有些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得帶著自己的小毯子,還有的孩子離不開自己的某個玩具。

成年人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甚至還會想要強行矯正孩子。

還有的媽媽會因此感到受挫:明明我就在孩子身邊,為什麼他對一個布偶都比對自己親近?

其實,這些行為根本不是什麼「戀物癖」,而是孩子安全依附關係的寄託。在心理學上,孩子的依戀物被稱為「過渡性客體」,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替代媽媽」。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要不斷地經歷跟媽媽的分離,逐步走向獨立。

如果親子間沒有建立起充分的安全依附關係,一些特別的分離時刻就會成為孩子的創傷時刻,比如,斷奶、媽媽結束產假開始上班、孩子需要離開家進入幼兒園、二寶出生等等。

當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就不得不與媽媽分離時,孩子就會從依戀物上獲得安慰,重新建構安全感,讓自己內心的焦慮情緒得到釋放和緩解。

對於孩子來說,依戀物就是一個很好的撫慰和寄託。

這種情況下,如果強行把依戀物從孩子身邊拿走,孩子的痛苦無異於再次與母親分離。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不能抱著布偶入睡就會哭得聲嘶力竭。

更重要的是,即便強行拿走了孩子的依戀物,他對撫慰的渴求仍然存在,他總要尋找另外的依戀物。稍大一些的孩子,甚至還會出現各種「癮」,網癮、菸癮、酒癮等等。

與其逼孩子「病急亂投醫」地尋找一個不安全、不健康的依戀物,還不如允許他依戀自己的布偶、毯子或是媽媽的衣服。

當然,媽媽也不用感到自責或是受挫,並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了,孩子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是要走向獨立的,與母親分離的過程,有痛苦,也有成長,只不過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不同,所以,有些孩子適應力更強些,更容易有安全感,也有些孩子天生敏感,需要更多的撫慰和確認,才能感到安全。

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需要。

只有孩子重新構建起內在安全感,才會慢慢地與「依戀物」分離,真正變得獨立起來。

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聯結,與孩子重建安全依附關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你還會擔心孩子即將面臨的入園問題。

其實,現在很多幼兒園也都很重視孩子的心理建設,因此,大多會允許孩子帶著自己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有的幼兒園甚至還會要求孩子帶一件家裡的玩具或物品來園。

這也是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順利過渡的一個好辦法。

當然,也會有些幼兒園出於安全或是其他考慮,不允許孩子帶玩具或家裡的物品來園,這個可以提前跟老師溝通一下,同時這也是考察一個幼兒園是否真正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的切入點。

- 今日坐診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遊戲育兒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親子關係顧問

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焦點

  • 發現寶寶有「戀物癖」,我們該阻止嗎?
    丁丁一歲半了,最近媽媽發現她有一個奇怪的「愛好」:每次睡覺時都要把她小毯子的一角緊緊地抓著貼著嘴巴,時不時還用嘴巴「嘬嘬」。換了其他地方睡覺時,也一定要把她的那張小毯子抱過去,不給她就哭鬧著不肯睡,已經髒兮兮了也不能去洗。媽媽實在搞不懂丁丁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在後臺問育姐,這種行為是不是「戀物癖」?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家長要阻止嗎?
    小姑娘很喜歡一個玩具布偶,走到哪裡都不離手,尤其是晚上睡覺一定要抱著,儘管布偶已經有些破舊,但是孩子視如珍寶。朋友擔心孩子這個習慣不好,說了好幾次,但每次女兒都倔強的抱在懷裡,有次不小心在小區裡丟了,哭得昏天黑地,爸爸在物業群裡連發幾條消息,最後找到孩子才轉哭為笑。
  • 傅園慧的「摸摸」隨身攜帶:孩子的「戀物癖」,是否要戒除?
    不過相比玩偶,曉雯更喜歡嬰兒時用的小被單,圖案是白色碎花,每天睡覺時曉雯都要抱著它才能睡覺,似乎聞到氣味可讓自己更踏實的入睡。一次,曉雯爸經將被單藏起來,誰知曉雯哭了很久,怎麼勸都沒用,只能將小被單再交給曉雯。這之後,曉雯對被單的保存力度更大,洗澡時也要將它放看得見的地方。朋友很擔心,問我這孩子是否缺少安全感,今後會不會孤僻,甚至還會有「戀物癖」?其實孩子「戀物」並不奇怪,很多父母的擔憂是多餘的,生怕自家的孩子身心發育受影響,性格上可能會內向。
  • 1歲半寶寶愛吃手,睡覺還只認一張被子:孩子也有「戀物癖」?
    朋友傑西前幾天問我她兒子的事情,很是著急,她劈頭蓋臉第一句問話就是:「姐們兒,小孩也有戀物癖嗎?」聽了我大吃一驚,後來她詳細說了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就是說她家孩子小斐的事。小斐現在有一歲半了,孩子6個月之後,傑西要上班,就忍痛給孩子戒了母乳。
  • 孩子跟傅園慧一樣愛「摸摸」?這種「戀物癖」需要戒除嗎?
    不過相比玩偶,妮妮更喜歡嬰兒時用的小被單,圖案是白色碎花,每天睡覺時妮妮都要抱著它才能睡覺,似乎聞到氣味可讓自己更踏實的入睡。一次,妮妮爸經將被單藏起來,誰知妮妮哭了很久,怎麼勸都沒用。最後,沒辦法的妮妮把只能將小被單再交給妮妮。這之後,妮妮對被單的保存力度更大了,洗澡時也要將它放看得見的地方。朋友很擔心,問我這孩子是否缺少安全感,今後會不會孤僻,甚至還會有「戀物癖」?
  • 女兒「把玩」7年的T恤,髒了不讓洗爛了不讓丟,每天睡覺都得聞
    孩子從小就會對身邊的某樣東西割捨不下,可能是一個小汽車、一件衣服、一條毛巾、一床被子,孩子總是離不開,尤其是睡覺的時候,更是離不開,哪怕是碎成了渣,睡覺的時候也要抱著摟著。案例前兩天,看見網上有一段有趣的視頻,視頻是一位寶媽拍的,在視頻中寶媽為大家展示了女兒「盤」了7年之久的衣服。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
  • 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
    許多孩子有這樣一件異常迷戀、愛不釋手的物品,它或許是一條毯子、一個奶嘴或是一個毛絨玩具,孩子走到哪就帶到哪。有些父母對此顯得非常無奈,想方設法要讓孩子戒掉這個「陋習」。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孩子的那些安撫物。
  • 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
    許多孩子有這樣一件異常迷戀、愛不釋手的物品,它或許是一條毯子、一個奶嘴或是一個毛絨玩具,孩子走到哪就帶到哪。 有些父母對此顯得非常無奈,想方設法要讓孩子戒掉這個「陋習」。丟不掉的毯子和安撫物,孩子是有「戀物癖」嗎?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孩子的那些安撫物。
  • 喜歡毛絨公仔的我,算不算是戀物癖?
    毛絨公仔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隨著如今市場上,多樣化的卡通毛絨玩具給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再加上這些公仔抱到懷中都很舒適,讓人很放鬆,而且,它們新奇的外表,更容易引小孩子的關注和喜愛,甚至有的孩子吃飯、睡覺、玩耍都要抱著自己心愛的毛絨玩偶。
  •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儘管父母給他買了很多嶄新的玩具,但小軍一點也不喜歡。每次父母都想讓他丟掉這這個破舊的手帕,都遭到了他近乎拼命似的反對。若哪天出門沒有帶手帕兒,那麼他就會哭鬧不止。甚至每次睡覺都必須抱著手帕才能入睡,有時候就算睡熟了,也會緊緊的抱著手帕。其實,不僅僅是手帕,還有毛絨玩具,這些都是孩子的「鍾愛」之物,有的孩子甚至對被子衣服都很痴迷。
  • 了解下孩子的「戀物癖」
    聰明的家長會通過加大對孩子的感情投入,多準備一些「遷移載體」來轉移孩子的分散力、注意力,幫助他擺脫對物品的依戀;笨蛋家長會一巴掌拍過去同時吼孩子「你傻不傻啊,這麼個破公仔整天抱著它,是不是要帶你去看醫生啊」?在幼兒園多年,我總能看到每個班上都會有「戀物癖」的小朋友,各種各樣的物件都有可能被他們依戀。
  • 闢謠:寶寶磨爛被角是戀物癖?殊不知是過渡性客體在幫娃成長
    ,洗也不讓洗,換也不讓換。"就是她從小蓋的一個毯子,這都要五歲了,還是每天用手磨,都磨爛了!這實在是帶到幼兒園有點丟人,不然肯定是形影不離。"可可媽媽生氣又無奈。"這樣啊,我娃也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小玩偶,兔子尾巴也已經磨爛了。"在一旁聽著的豆丁媽媽說。
  • 女大學生被求購穿過沒洗的襪子 學者:戀物癖需治療
    " 你平時穿過的襪子,能賣給我嗎?棉襪絲襪都行,要那種沒洗過的 ……"6月11 日,22 歲的大連某高校女生思思收到了陌生男網友的奇怪請求,對方向她求購 " 原味襪子 "。當即,思思把這名男子加入了黑名單。當晚,思思把這段經歷發布到了微博上。讓她沒有料到的是,不少女孩紛紛留言,講述了類似的遭遇。網友 "@包玉傑 11545" 稱,她就遇到過這種人,不過是要買她穿過沒洗的內褲," 讓我把他給損毀了。"
  • 性心理之戀物
    當時,表姐換下的內衣褲襪等物品都散亂地放在浴室外的一張凳子上。那一刻,我一看到這些女性物品,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異樣感覺,眼睛忍不住地一個勁兒盯著看……表姐洗完澡出來,我立即假裝沒有注意到這些東西,徑直走回客廳看電視了。表姐大我5歲,一向把我當成不懂事的小弟弟,我也很喜歡她,我們之間也不拘小節,表姐跟過來,坐在我的旁邊。
  • 輕鬆戒掉孩子的戀物癖
    而專家認為,太晚戒奶嘴、手指,會使牙齒門牙出現「開咬」的情況,她解釋,所謂開咬(openbit)即上下門牙咬合位置不正確,在中間會形成一個洞,如此會影響咬斷食物,例如吃麵時,就不容易將面咬斷,如此多半是因為小朋友習慣吃手指或奶嘴所造成,如果已經到了4歲左右還戒不掉這些習慣的話,就得看醫生了。  【Part2.孩子有戀物癖該怎麼辦?】
  • 孩子戒安撫奶嘴太困難?家長要了解孩子「戀物」背後的原因
    戀物"情結很正常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家長就想著要幫孩子把安撫奶嘴給戒了,看著孩子每天拿著安撫奶嘴流口水的樣子,就十分不美觀。但是家長試了很多方法:限制使用時間、塗辣椒油、藏起來、和孩子說明等等,有時候我們狠下心不什麼辦法都用了,但孩子就是每天哭鬧著要安撫奶嘴。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孩子是家長的掌心的寶,有點異常,心裡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抱著玩具睡覺是好習慣嗎?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戀物癖的治療方法
    戀物癖屬於常見的心理疾病,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一般是男性朋友,對於每位患有戀物癖的患者來說,及時的前往正規醫院接受治療是很關鍵的,目前,治療戀物癖的方法是很多的,常見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行為矯正以及心理治療,這幾種治療方法的效果都是很不錯的,患者可以自行進行選擇,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說說戀物癖的治療方法
  • 《阿文的小毯子》:依戀移情物不是戀物癖,家長處理方法很重要
    快開學了,老鼠媽媽把阿文的小毯子做成了很多小手帕,阿文每天都帶著小手絹上學。這本書在2004年獲得凱迪克銀獎,故事很簡單,但是蘊含的內容卻不少,相信很多媽媽都可以從阿文身上看到自家孩子的影子:對某個玩具的喜愛、對某個物品的戀戀不捨,即便這件物品髒了、舊了、壞了,孩子們對它的喜愛依舊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