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國考的時間真的是越來越近了,對於可能要在12月份就將陸續展開的行測和申論考試來講,目前已經進入到最後的衝刺階段。
眾所周知的是,衝刺階段很重要,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避開一些認知和理解上的誤區,不做無用功。如果能夠充分高效地利用衝刺期的寶貴時間,一方面在整體化系統化思維方面進行強化和鞏固,另一方面還可以圍繞一些易忽視的知識點進行強化練習,還能夠在分數上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提高。
首先我們圍繞部分朋友關注的申論規則問題做一個說明
現在許多考生朋友面對市面上層出不窮,琳琅滿目的申論答題秘籍,有點頭昏腦漲之感,尤其是面對一些機構和培訓班所做出的種種承諾時,更是不知如何決擇,下面我們聊聊關於申論的一些常見認識和理解誤區。
當年國家人事部,也就是目前的人社部,曾經專門針對公考,也就是如今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出臺了「四不準」的規定。
一是不準國家機關,也就是人事部門出考試培訓書,如各類寶典、秘籍等;
二是不準國家機關,也就是人事部門辦輔導班;
三不準國家機關,也就是人事部門出考試答案;
四不準國家機關,也就是人事部門在考試結束後將試卷流入社會。
正是由於這個「四不準」的規定,造成了目前市面上許多機構,甚至於一些所謂的大機構,仍然對主觀題《申論》如何考,考什麼,如何評等問題不甚明了。雖然組織了一些專門的寫作班子,出了一些申論考試的應試教材和書籍,由於「概括」「概述」等基本概念區分不清,基本理論把握不準,致使考生們花錢不少,效果一般,甚至有誤人子弟之嫌。
申論寫作的兩個難題,一是題意把握不準,也就是讀題問題;二是言詞儲備匱乏,也就是文字表達問題。
解決的方案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要注重思考形成個性化的申論策應思維體系,也就是需要考生朋友們站在政府和決策者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局面,解讀轉化材料,組織語言答案。
二是要聯繫熱點問題拓展個人視野和思維,也就是要求考生要加深對社會熱點問題的了解和思考,尤其是對社會和民生影響較大,關注度較高的最新的時政熱點,一定要通過最新的權威媒體評論,汲取和獲得信息和靈感。
其次我們針對部分朋友可能存在的行測思維誤區進行一下提醒
目前考生朋友們均能夠形成共識的一點是,行測確實是一種整體性、系統性思維,也有許多人稱之為行測思維。那麼行測的五大塊內容也是一個整體系統,數量關係、資料分析、言語理解、邏輯判斷、常識判斷等模塊內容,要統一籌劃設計,在當前的衝刺階段需要用系統思維去解決行測部分的題目解答技巧。
具體來談一下,不同的考生朋友基於個人不同的專業和學歷背景,可能都有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模塊,也有自己不那麼擅長的模塊。那麼客觀而言,對於你擅長的模塊,可能在做題的時候,你的正確率也會相對較高,但同時還存在一種風險,就是你執著於這部分試題,把時間不能科學分配時間,致使別的模塊無暇顧及。
比如基於文科背景的你擅長於做言語理解,如果平時你一直憑著自己的感覺去做題,也能獲得不低的分數,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你始終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嚴密的做題思維和應試策略,如果你在衝刺階段不加以調整,考試時可能會因為這個原因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另一方面要積極對照標準,調整一些不良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讓自己的行測思維和狀態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那麼,如何在衝刺階段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要明白行政工作由於內容繁瑣,臨時性、突發性的特點比較明顯,客觀上需要高效率地面對和解決,所以行測考試對作題速度的要求很高。一是嚴格控制衝刺階段的練習時間,不再打疲勞戰和消耗戰。嚴格把控練習時間,一套120分鐘的卷子留下10分鐘塗答題卡,實際只剩110分鐘的答題時間。然後將各個模塊的時間細化分解,找出最薄弱的環節和知識點,以便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最後,我們藉助基礎的思維方法,共同看幾道有代表意義的題目
行測思維總結起來有三種,分別是逆向思維,找突破口思維以及圍牆思維。下面我們結合題目一起看一看,希望能給大家一起啟發。
題目一
銀行有200個保險柜,分別編號1至200號。為了安全起見,每個保險柜的鑰匙不能編上與柜子相同的號碼,現設計1種將鑰匙編號的方法,要求使每個保險柜的鑰匙用四個數字來編號(首位數字可以為0),從左起的四個數字依次是保險柜的編號除以2、3、5、7所得的餘數,如8號保險柜的鑰匙編號 為0231,問編號為1233的鑰匙是幾號保險柜的?
A.73 B.93 C.123 D.143
解析:
此題採用正面解析的話,條件內容和步驟繁多,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採用代入排除方法才是最佳選擇。運用已知條件,找出除以2餘1,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也餘3的數即可,顯然選擇D。
題目二
貨幣幻覺是指人們在經濟生活中只看到商品或勞務的貨幣價值的變化,而沒有發現商品或勞務的實際價值的變化。結果,不是對商品或勞務的實際價值作出反應,而是對用貨幣來表示的價值作出反應。
下列說法中,哪一項不屬於貨幣幻覺?
A. 由於各國央行長期的低利率政策,促進了全球範圍內的資產價格上升,股票漲了,房價漲了,藝術品漲了,幾乎每個人的腰包都被資產泡沫充實得滿滿當當,很多人一下子感覺到有錢了。
B. 甲國政府增加支出,使得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加劇,物價飛速上漲,人們的消費隨之減少。
C.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7奔6,對普通市民而言同樣的美元卻能兌換到越來越少的人民幣,確實證明「錢正在更值錢」。
D. 李大爺常常嘮叨說,60年代的工人一個月只有幾十塊錢的工資,現在一個工人卻能拿到上千元的工資,看來生活是無憂啊。
解析:
首先,關於貨幣幻覺這個定義明顯屬於經濟學概念,定義表述得不是很好理解。但是通過對比分析4個選項,可以發現,A、C、D選項都體現了人們關注貨幣數量上的變化,而未考慮商品勞務實際價值變化的一些因素,比如政策層面、經濟層面、社會層面等所造成的貨幣實際購買能力的變化,對比B項可以發現,B項體現政府採購對市場的影響,與所謂的主觀幻覺具有本質的區別,與A、C、D區分點明顯出現,很容易確定選B。
題目三
到中世紀時期,大多數地區的文明已根深蒂固,難以________。唯獨在西方,曾盛行一時的古典文明被連根拔起,為新文明的形成徹底掃清了道路,沿著嶄新的道路自由發展。正是西方的這一獨特性,使西方能發展經濟力量,推動技術進步,產生向海外擴張、______世界諸海路的社會動力。這一重大發展________了中世紀歷史的結束。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剷除 把持 宣判
B.根除 控制 宣告
C.清除 操縱 宣布
D.清除 掌握 宣示
解析:
行測考試時間有限,為了提升做題速度,解邏輯填空題時可以優先從熟悉的句子入手,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進而更快排除明顯不合適的選項。比如本題的最後一句話「這一重大發展_____了中世紀歷史的結束」,可以優先作為解題的突破口。再結合四個選項,重大發展和宣判、宣示顯然銜接不是很恰當,優先排除,再對比宣告和宣布,「宣告」指宣布、告知,強調事情某一階段的結束,應在此處更為恰當,類似我們常聽到的「某事宣告了某人職業生涯的結束」。因此答案為B。
題目四
小吳到商店買布。有兩種同樣長的布料,小吳買了第一種布料25米,買了第二種布料12米,小吳買完後,第一種布料剩下的長度是第二種布料剩下的長度的一半。那麼這兩種布料原來共有( )米。
A. 26
B. 38
C. 72
D. 76
解析:
布料長度一定大於25+12=37米,直接排除A。根據「第一種布料剩下的長度是第二種布料剩下的長度的一半」可知,若第一種布料剩下長度為x,則第二種剩下的為2x,剩下的一共是3x,即「總長度-25-12=3x」,說明「總長度-37」是3的倍數,代入選項,減去37後還是3的倍數的只有D,故答案為D。
題目五
【例1】某次足球比賽前,甲、乙、丙、丁四位運動員猜測他們的上場情況。
甲:我們四人都不會上場;
乙:我們中有人會上場;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上場;
丁:我會上場。
四人中有兩人猜測為真兩人猜測為假,則以下哪項斷定成立?
A.猜測為真的是乙和丙 B.猜測為真的是甲和丁
C.猜測為真的是甲和丙 D.猜測為真的是乙
答案:A。
本題屬於真假推理題。第一步:找出題幹矛盾命題。甲:我們四人都不會上場乙:我們中有人會上場丙:乙或丁丁:丁甲說「我們四人都不會上場」和乙說「我們中有人會上場」是矛盾關係,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已知四人中有兩人猜測為真兩人猜測為假,說明丙和丁的猜測也必然是一真一假。第二步:看其餘。假設丁的猜測為真,則丁會上場,而「丁」為「乙或丁」的其中一項,此時丙的猜測也一定為真,那麼丙、丁的猜測均為真,與題幹要求的一真一假矛盾,故丁的猜測一定為假,即丁不會上場,則丙的猜測為真,說明乙或丁會上場,既然丁不會上場,那麼上場的為乙,也就是說四個人中有人會上場,則乙的猜測為真,甲的猜測為假,即猜測為真的是乙和丙。故正確答案為A。
2020年國考的衝刺階段,建議大家選擇一份靠譜的公考書目,關於行測思維和申論,市場和考生朋友們的口碑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在衝刺過程中,對照核心問題,抓住重點關鍵,不斷升華提高,積極總結思考,在國考中取得優秀的成績,圓滿到達人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