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回憶你,江門鐵橋!

2020-12-19 讀懂江門

「不捨得鐵橋」

「可以不要拆嗎?」

譚兵 攝

上周,江門鐵橋

將被整體拆除的消息公布後

很多居民都表示不舍和留念

不少人也回憶起曾經的經歷

……

-往期報導-

再見!陪伴江門街坊30餘年的這座天橋將拆除!你走過嗎?

鐵橋通了,上班不用坐船了

20世紀80年代

在如今江海區江南路一帶匯集了

味精廠、水運公司、棉紡廠等眾多企業

「在這些企業上班的很多人,家就在今天的蓬江區這邊。」今年60多歲的周忠東說,「鐵橋沒有建成前,每天上下班靠的就是擺渡。因為來往辛苦,有些人就不願意到南岸的企業上班。」 隨著1984年江門鐵橋建成投入使用,河兩岸之間來往方便多了。「那時候河的南岸工廠多,人們也願意到那邊上班了。」周忠東說。

郭永樂攝

儘管過去了30餘年,市民張錦良對鐵橋開通仍然印象深刻:「1982年、1983年那時候,我老婆在河南上班,我們家在河北這邊。沒通鐵橋時,老婆每天都是坐擺渡上下班,很麻煩,她有幾次都說不想去那邊上班了。後來,通了鐵橋,她再也不提不去上班了,上班勁頭可足了。」

郭永樂攝

攝影愛好者很愛拍這裡

「剛開通時,人特別多,特別熱鬧。」老居民林叔告訴記者,「那個時候,市民出行方式主要就是騎自行車、走路,鐵橋建成後很方便。橋上還安了燈,一到晚上就會開,方便居民行走,也成為河上一道景觀,鐵橋夜景也曾是江門風光特色之一。」這裡也因此成為攝影愛好者常拍的景點之一。

郭永樂攝

攝影愛好者曾姨

學習攝影有10餘年時間了

這座鐵橋被作為拍攝對象拍了很多

曾衛真攝

曾姨說,為了拍好江門鐵橋,每年她都要選擇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拍攝點來拍照。「有時候在橋旁邊,有時候要站到遠處五邑城樓頂。」她說,「有一年中秋節,為了拍月光下的鐵橋,我下午就開始到周邊選拍攝點,一直等到深夜,才拍到自己覺得滿意的照片。」

這座橋曾在國內拿了個第一

作為江門鐵橋建設的親歷者

時任江門市建橋辦公室副主任的關耀松

對這座橋有著更深的感情

「當時,江門搞交通建設大會戰,繼蓬江大橋、港口公路(現在的港口路)、西江水廠之後,江門鐵橋是第四個大項目。」他說,「鐵橋的設計團隊曾經參與過南京長江大橋的設計。而且,江門鐵橋是當時國內跨度最大的城市跨河人行鐵橋。」

彭偉宗攝

回憶起當時江門鐵橋建成投入使用的情景,關耀松非常激動。「投入使用剪彩那天,河兩岸人山人海,人們開心啊。」他說,「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有一位老人已經90多歲了,在她的要求下,那天家人專門帶她到現場,在橋上走了個來回。」

拆除江門鐵橋是

綜合多方考慮後的選擇

雖然,江門鐵橋承載了

許多江門人的記憶與過去

但是,市城管局等方面表示

由於建橋使用鋼材的質量標準不高

隨著時間推移,鐵橋逐漸老化

以及存在安全隱患等

經過綜合考慮

整體將其拆除是最好的選擇

市民用手機錄下江門鐵橋作為紀念。郭永樂攝

江門鐵橋於1983年12月開工建設

1984年9竣工投入使用

當年建橋使用鋼材的質量標準不高

隨著時間推移,鐵橋逐漸老化

根據專業檢測單位檢測評定:

橋上部結構動載實測剛度較小,振動響應較大,承載能力及使用性能逐年下降,結構老化嚴重;主橋鋼杆件、節點板、鋼支座、連接螺栓(高強螺栓和精度螺栓)等普遍鏽蝕,螺栓鏽蝕削弱面積超過15%,結構受力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下部結構基礎衝刷、掏空嚴重,部分樁柱傾斜,橋梁總體處於危險狀態。

郭永樂攝

2011年

江門鐵橋就被評定為危橋

2013年

可供人車通行的勝利大橋建成後,江門鐵橋的通行功能也被替代

2014年

江門鐵橋實施全封閉管制,禁止行人通行

此外,市城管局提供的材料顯示,此前,相關方面已經多次提出要對江門鐵橋進行加固維修,不過,多次招標都沒有單位願意投標。「就是覺得加固維修這座橋成本高,風險大,又沒有太大的價值。」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介紹。

江門鐵橋與勝利大橋。彭偉宗攝

江門鐵橋不屬於文物

「鐵橋夜景」曾是江門特色風光之一

那麼

江門鐵橋能否被納入文物標準?

將如何保護?

彭偉宗攝

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文化遺產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文物有著規範的認定標準

江門鐵橋尚未達到標準,並不屬於文物

江門鐵橋

走過30餘年的風風雨雨

你和它曾有過怎樣的故事?

來源:綜合自江門日報 (記者/嚴建廣、張華熾)

相關焦點

  • 鐵橋即將拆除 回憶湧上心頭 不少市民去江門鐵橋「打卡」
    市民用手機錄下江門鐵橋作為紀念。 郭永樂攝江門日報記者 嚴建廣「看到報紙報導說江門鐵橋明年要被整體拆除,今天我專門過來拍個視頻,作為紀念。」隨著1984年江門鐵橋建成投入使用,河兩岸之間來往方便多了。「那時候河的南岸工廠多,人們也願意到那邊上班了。」周忠東說。儘管過去了30餘年,市民張錦良對鐵橋開通仍然印象深刻:「1982年、1983年那時候,我老婆在河南上班,我們家在河北這邊。沒通鐵橋時,老婆每天都是坐擺渡上下班,很麻煩,她有幾次都說不想去那邊上班了。
  • 從江門鐵橋說起 江門「橋事」可不少
    郭永樂 攝江門日報訊 (記者/張華熾) 江門鐵橋即將被拆除,引起不少市民的回憶。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水網密布的江門,其實與橋梁的緣分可不淺。廣東省唯一以橋梁為主題的博物館就落戶在江門,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梁思成祖籍就在江門市新會區。此外,開平還是著名的「建築之鄉」,也被稱為「橋鄉」……江門市大大小小的橋事,讓人讚嘆。
  • 江門鐵橋計劃明年整體拆除
    江門鐵橋因失去通行功能,加上被評定為危橋,將於明年整體拆除。在江門市區勝利路與江門河交叉處,有一座跨河人行鐵橋——江門鐵橋。這座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鐵橋,曾經是溝通江門河兩岸的人行要道,也因此在本地人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
  • 2011年被評定為危橋 鐵橋未達到文物標準 拆除鐵橋是最好選擇
    江門日報訊 (記者/張華熾) 「不捨得鐵橋。」「可以不要拆了嗎?那裡有太多的記憶了。」自本報報導了江門鐵橋將被整體拆除的消息後,江門日報微信公眾號、視頻號以及抖音官方號等都收到了一些來自市民的惋惜。2011年,江門鐵橋就被評定為危橋,而可供人車通行的勝利大橋於2013年建成後,江門鐵橋的通行功能也被替代。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2014年,江門鐵橋實施全封閉管制,禁止行人通行。此外,市城管局提供的材料顯示,此前,相關方面已經多次提出要對江門鐵橋進行加固維修,不過,多次招標都沒有單位願意投標。
  • 86歲開平合山鐵橋成網紅打卡點
    市民在開平合山鐵橋上練武。尋找江門僑鄉網紅打卡點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關炳輝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的江門,地處珠三角腹地,這裡過去水網交錯,數百年來,當地居民以及海外鄉親為家鄉輔路搭橋,留下了各式各樣、風格獨特的橋梁!
  • 「僑鄉話橋」之一:86歲開平合山鐵橋煥發生機
    記者走在江門大地上,為讀者一睹分布在各地的橋梁風採。 昨天,《江門日報》報導,陪伴江門人30餘年,失去通行功能,加上被評定為危橋,江門鐵橋計劃明年整體拆除。這座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鐵橋,曾經是溝通江門河兩岸的人行要道,也因此在本地人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江門鐵橋引來江門市民圍觀,不少市民前往江門鐵橋打卡。
  • 內江椑木:鐵橋上看風景,往事浮上心頭
    重遊鐵橋的興奮如今,當高鐵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後,傳統的鐵路、火車等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成為一種回憶、一種風景。走上陽光下的鐵橋一群人走上高高的鐵橋,與四周的風物零距離接觸,大家變得更加興奮。鐵橋人行道上來往的人較多,更多的是當地居民,有的提著菜,有的背著背簍,有的騎著摩託車,讓鐵橋顯得有些擁擠。走在鐵橋上,空氣很清新,陽光特別燦爛,大家又唱又拍照。
  • 高屏溪暮,下淡水溪鐵橋映殘紅
    導語:高屏溪暮,下淡水溪鐵橋映殘紅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就算它現今早已退出鐵道運輸的行列,但它的橋梁之美與歷史意義,是無可取代的,大概只有現存最長的大安溪鐵橋,可與之相互爭妍~~北邊相鄰的鐵橋是新一代的屏東線,欣賞火車高速奔馳電氣化鐵道上本來就很優的視覺享受,有下淡水溪鐵橋當配角,更是將這視覺饗宴升華到另一個層次,怎麼看都是那麼迷人呢~~來到南邊的大池塘邊,站在池畔可以欣賞鐵橋水面倒影,大概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不少攝影好手都聚在這裡等待精彩的一瞬間
  • 難得一見的張家口大鐵橋、清河橋老照片,網友留言令人感慨萬千……
    民國街景一覽無餘更有難得一見的大鐵橋、清河橋喚醒了我們心底的情愫張家口1938:老照片展映▲路口交通警No.14▲路口交通警,估計工作不太忙No.15▲萬全地方法院No.16▲張家口鐵道事務所No.17▲張家口「大鐵橋
  • 海口南渡江鐵橋修繕前期工作已展開 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作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南渡江鐵橋具有突出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南渡江鐵橋的修繕工程,一直備受市民遊客的關注。「這是海口的一段重要歷史,南渡江鐵橋是這段歷史的鮮活見證。因此,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儘快修繕鐵橋。」趙先生在網上呼籲儘快修復鐵橋。海口南渡江鐵橋現狀。
  • 鐵橋由鋼鐵構成,法蘭克福的老城區和薩克森豪森在美茵河兩畔!
    鐵橋被上千把五顏六色的「情人鎖」所裝飾,這也增加了鐵橋的吸引力。鐵橋長至多200米,非常值得一走的一條線路。河流中的船隻停靠在北端,河流經過從法蘭克福歷史博物館旁穿過街道。我十分享受在五月中天氣晴朗的一天,在河流南邊的公園旁愉快的散步,在橋上可以眺望美麗的萊茵河畔風景與建築物,很適合悠閒散步,橋下的河畔兩側也很適合慢跑與散步。
  • 高雄新亮點——天空步道 大樹舊鐵橋再現風華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鐵橋重生 俯瞰溼地美景    「走在已有百年歷史和歲月痕跡的舊火車鐵橋,遙望溼地景觀,吹著傍晚的涼風,旁邊的鐵路不時還有火車經過,這是一件多麼舒服的事!」高雄市政府在大樹舊鐵橋屆滿百年之際,新增「天空步道」,不但讓舊鐵橋再現風華,並成為高雄最具人氣的觀光亮點。
  • 青銅峽黃河鐵橋之謎(一)斷章的巡閱
    當地人俗稱黃河鐵橋。或許因為年久失修的原因,這座鐵橋標上了危橋的字樣,以提示過往的人們。而在鐵橋的南北兩側,矗立的兩塊石碑,卻將它明確地定性為保護文物,告知人們它的存在自有其價值。那麼,這樣一座看上去飽經歲月侵蝕的鐵橋,對於今天究竟有著怎樣的價值,它與不遠處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有著怎樣的聯繫,它的背後又有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青銅峽黃河鐵橋之謎(二)堅硬的筋骨
    當時的黃河鐵橋是一座綜合利用的橋梁,橋面可走火車、汽車、架子車和行人,是包蘭線青銅峽車站至餘家橋專用線之間的咽喉。鐵橋由橫跨黃河的「大鐵橋」和橫跨唐徠渠的「小鐵橋」組成,為半永久性橋梁,建造原價為263.68萬元。「大鐵橋」橋長292.3米,橋面寬4.5米,橋面兩側輔道分別鋪設寬0.8米的木板人行道,橋面兩側有鋼筋護欄,欄高1.2米。橋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裝式橋梁等組成。
  • 高屏舊鐵橋 喝咖啡賞野鳥圖
    高雄縣大樹鄉的高屏舊鐵橋周邊景觀改善工程已經接近完工階段,將來遊客可以坐在舊鐵橋旁邊的百年老樹下喝咖啡、欣賞野鳥和看火車,過個悠閒的午後。 據報導,位在高屏溪畔的高雄縣大樹鄉高屏舊鐵橋底下的河濱公園,是臺灣最大的人工溼地,面積有一百二十公頃,高雄縣政府耗資兩千多萬,將舊鐵橋周邊環境進行整理綠化,整個工程去年八月開始動工,縣府趕在農曆年前完工,縣長楊秋興表示
  • 法國人承建的河北鐵橋 屹立百年不倒 被譽「躺著的艾菲爾鐵塔」!
    在村口的綿河上橫亙著一座百年鐵橋,由法國人於1905年設計建造,橋高7.5米,寬5.5米,橋面至谷底30米,當年正太鐵路的窄軌小火車就是通過此橋跨過綿河。正太鐵路連通了山西和河北,使晉煤得以外運。建國後隨著正太線雙線標準軌道的修建,乏驢嶺鐵橋也失去了鐵路橋的作用,後來有關部門曾打算拆除此橋,但因為它是乏驢嶺村民進出村的必經通道而被保留了下來。
  • 有美因河鐵橋,也有歌德故居,德國這城市充滿詩情畫意
    我之所以想去,是因為我朋友跟我說,他和女朋友在這裡的鐵橋上鎖了一本同心鎖,讓我去幫他看看。他甚至把當時的具體位置在哪裡都告訴我了,但是我也說,我不保證能幫他找到,結果,就這麼促成了這次法蘭克福的一日遊,為什麼說一日遊。因為說實在的,法蘭克福的景點並不是很多,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基本遊完,畢竟它主要的一些建築群、教堂,我們在別的德國城市看得多了,我就感覺有點審美疲勞。
  • 臺灣高雄大樹舊鐵橋溼地公園與三合瓦窯,承載鐵道記憶的鐵路橋
    導語:臺灣高雄大樹舊鐵橋溼地公園與三合瓦窯,承載鐵道記憶的鐵路橋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舊鐵橋溼地公園,那座承載記憶轉捩點的舊鐵橋依然迷人。從高雄捷運大東站搭乘上了臺灣好行大樹祈福線,買了一日券五十元,一路往佛光山前進,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位於大樹區的舊鐵橋溼地公園。臺二十一線從林園區出發一路上到高雄那瑪夏區,沿途有許多小小的秘境供人探索放鬆,而舊鐵橋溼地公園是其中的重點景點。
  • 史上未有江鐵橋,世上卻有惲鐵樵
    最近電視劇《老中醫》正在熱播,翁泉海的弟子來了原來是名噪齊魯的名醫江鐵橋的兒子,劇中說江鐵橋生前曾經多次寫文章抨擊翁泉海,臨終囑咐兒子來了隱姓埋名向翁泉海求教,定能有所成就。可是我們檢點歷史,並無江鐵橋其人,卻有一位稱之為惲鐵樵的名醫,並且他們有姻親關係。說起這惲鐵樵,還真是不容易。
  • 江門一中、培英高中、江門二中錄取分數線公布!
    江門一中、培英高中、江門二中錄取分數線公布!根據江門日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江門一中錄取分數線:713分,培英高中錄取分數線:669分,江門二中錄取分數線(公辦):657分,江門其它高中分數線將陸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