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溪暮,下淡水溪鐵橋映殘紅

2020-12-23 百家號

導語:高屏溪暮,下淡水溪鐵橋映殘紅

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

每次從高雄搭火車到屏東,經過高屏溪時,目光總是會被南邊的舊鐵路給及吸引,想要細細察看卻已是稍縱即逝,那時就打定主意要找個空檔時間來趟近距離欣賞,傳說中的下淡水溪鐵橋,早已退役的橋身已斷成兩截,高屏溪兩岸皆有部份遺蹟,幸好這次有租機車代步,那就來個兩全其美的方式,兩邊都各去拜訪一下,見識南臺灣限定的鐵路橋採風

因為早上先去林園老街,所以後來的路線是沿著臺25線往北走,中途切到臺21線,路過高屏大橋沒多久就會到了,雖是斜陽映照,但是入口處的車輛還滿多的,回程要離開時才發現爆滿,看來大家都有志一同,都是要來這裡看夕陽

厚實的紅磚橋墩,近距離觀看直教人對這宏偉工程充滿崇敬,早已退役的橋身現在化身天空之橋,是遠眺附近景色的好地點,雖然漫步在橋身上是它的最大賣點,不過這份樂趣待會兒再來享用,先到河邊走走,聽說橫跨高屏溪的的橋梁已然損毀,親眼見識它的最後身影是一定要的呀~~

這一帶除了舊鐵橋,還有自行車道可以騎腳踏車悠遊,難怪不時會見到許多單車勇士穿梭其間,其中最特別的是飯田豐二紀念碑,他是興建這座鐵路橋的總工程師,期間屢因天災延宕進度,耗盡心力處理加上疾病纏身,就在這項艱巨的鐵道工程完工半年前,不幸英年早逝,後來為了紀念他的功蹟,在九曲堂火車站附近立碑紀念,據傳附近埋有他的遺墨,這一點倒是很特別~~聽說碑體規模不小,碑文至今保存完整,能夠躲過戰後那段毀棄日治遺蹟風氣盛行的年代,應該與他在下淡水溪鐵橋工程鞠躬盡瘁的態度有關,如同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不論工程建設目的為何,至少為臺灣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這樣的人物,值得令人尊敬~~當初本來有打算要去九曲堂車站那裡看一下石碑,反正距離不遠,結果在這裡玩得太盡興,等要離開時天都黑了,只能期待下次,就不知何時才能見到它咯

前來此地的遊客大多是父母帶著小朋友相偕而來,放眼望去可以見到不少人就這樣在草地鋪著野餐墊,隨興席地而坐,依偎在鐵路橋下的陰影裡邊休憩聊天,真是太會享受生活了,看這樣子,應該是會隨著影子的變化而搬動墊子吧,不自覺就會想到《水星領航員》的追影說法,就算地點並非在書中所說的水都威尼斯,只是既視感太過強烈,實在是很容易就會讓人聯想到它呀

下淡水溪鐵橋指的就是這條橫跨高屏溪,連絡高雄大樹與屏東市區的鐵路橋,建於明治44年(1911年),兩年後完工,運輸更為便利的的鐵路正式進入屏東境內,開啟屏東發展的契機,而全長1526公尺的橋身更讓它取代大甲溪鐵橋成為當時全臺最長、亦是亞洲最長的鐵路橋,號稱東亞第一長橋,1987年退役,1997年被指定為二級古蹟,現在位於高屏溪兩岸的殘疾都是當地著名歷史建築~~紅磚橋墩的楕圓形狀是為了減少河流衝擊而設計,使用期間確實也一直發揮著它的功能,2005年的海棠颱風侵襲使它一分為二,之後歷次天災,都對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原本屹立河中的六座橋墩已然消失無蹤,目前殘存的橋墩中,屏東端有11座、高雄端僅有7座,人氣卻不在同一個層次,實在是令人好奇,當時就決定,逛完這裡之後,一定要去對岸看看,究竟與這裡有何不同~~

滾滾洪流高屏溪,從清朝時期就只能依靠竹筏往來兩岸渡口,裡港雙慈宮裡的《義渡碑記》是那個年代的見證,日治時期五十年間,也只有下淡溪鐵橋可以徵服它,就算它現今早已退出鐵道運輸的行列,但它的橋梁之美與歷史意義,是無可取代的,大概只有現存最長的大安溪鐵橋,可與之相互爭妍~~北邊相鄰的鐵橋是新一代的屏東線,欣賞火車高速奔馳電氣化鐵道上本來就很優的視覺享受,有下淡水溪鐵橋當配角,更是將這視覺饗宴升華到另一個層次,怎麼看都是那麼迷人呢~~

來到南邊的大池塘邊,站在池畔可以欣賞鐵橋水面倒影,大概是因為這一點,所以不少攝影好手都聚在這裡等待精彩的一瞬間,原來這個池塘大有來頭,面積超過百公頃的大樹人工溼地,而這處以昔日火車通行的鐵路橋為主體打造的休閒綠地,名字就叫做舊鐵橋溼地公園,看來溼地的地位在這高屏溪左岸是相當重要的存在~~既然是溼地,想必有著豐富的生態,動植物種類繁多,只不過植物不太熟,今天又沒看到鳥兒捿息,連蝴蝶也無聲無息,真糟糕,只能看著火車通過時的倒影來打發時間

總算是來到了今天的主菜,舊鐵橋改建的天空步道,基於安全性考量,入場遊客數量最多只到200人,開放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冬天則提早一小時結束,反正是沒法在橋上待到晚上就對了~~不愧是熱門景點,剛剛在入口附近見到的人潮,原來全都跑來這裡啦~~除了許多大手牽小水的親子組合,也有不少情侶漫步其中,途中更是遇到不少像這般的戀人合拍,大夥也很識趣地騰出周圍的空間,實在是閃到爆,眼睛都快要睜不開了啦

橋上有一塊關於下淡水溪鐵橋的解說牌,內容頗詳細,所以當年鐵路會從九曲堂延伸到屏東,應該要感謝屏東糖廠的意思 ? 不過隨著屏東飛行場的興建,還有佳冬那裡的軍用機場啟用,縱橫屏東平原的鐡道遲早要建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300公尺其實也沒多長,過沒多久就到盡頭,這個地方也是很受歡迎的熱門拍照景點,大部分都是情侶自拍,只能抓緊時間,趁著空檔胡亂拍幾張,先前還待在橋下,現在已是走到橋上,位置差不多,只是所在位置的高度不同,所帶來的心情起伏也是落差很大哩~~先前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類似結構的花梁鋼橋,是在舊泰安車站的大安溪鐵橋,當時還沒有封閉,是可以走上去的,只是後來擔心安全就沒有成行,這次總算一償宿願,畢竟曾是列車通行的舊鐵道,走在上邊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當年興建這座橋的建材是特地從日本運到高雄港,再送到此地組裝,只是多年來歷經臺灣多雨潮溼的氣候摧殘,逐漸不堪使用,所以從1964年開始以維持原本風貌為前提,將部份鋼梁抽換成臺鐵自行製造的材料,所以橋梁格局變動不大,橋身改為華倫式衍架,在某些鋼梁上可以看到臺灣鐵路局鋼梁廠製造字樣~~

從進來到離開,都是一整個很熱鬧的舊鐵橋廣場,還有藝術工作者在表演,在這鐵道與河濱交織的放鬆空間中,乍看下很有捷運淡水站前廣場的fu,總之是個閒晃或坐下休息都很沈澱心靈的休閒天地啦 ^ ^

附近有座三和瓦廠,還以為外表只是裝飾,原來真的是一座日治時期就存在的瓦窯,高雄大樹從以前就是南臺灣著名瓦業重鎮,當時瓦窯林立的九曲堂,生產的瓦片是有口皆碑,現在只剩下三和瓦窯仍在運作,現在已是證記有案的高雄歷史建築,據說仍持續生產瓦片,不曉得裡邊其它地方是轉型觀光工廠還是餐飲中心,只是路過沒進去看,至少知道舊鐵橋這裡還有一座老瓦窯,以後有機會再來騎單車聆聽它的故事吧~~

太陽已然落入海平面,迷濛的天色即將轉暗,趁著夜臨大地前夕,再來細細品味舊鐵橋的歲月風華,那股奇幻迷離之美,是陽光燦然的白天,所感受不到的~~

前一天在高雄大樹那裡感受到下淡水溪鐵橋悠然之美,仍縈繞在心,隔天一大早就趕來舊鐵橋屏東端,沿著屏東火車站的光復路往西走,路過六塊厝車站,途中見到凌雲新村,平平是眷村,也未免太過殘破了,越往西走,景象越是荒涼,最後在堤防路左轉,一下子就到了,差點錯過哩~~雜草叢生的空地,沒有見到任何人跡,要不是有看到這塊寫有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景觀區的牌子,根本就會以為這裡只是一處平凡的路邊空地,還真的是無法想像,它與昨天看到那處舊鐵橋溼地園區,是同胞兄弟,或許是因為要走不同路線,但彼此人氣間的差異,未免也太大了吧

雖然一路上免不了要跟蛛網叫陣,但陽光正盛、天空好藍,此刻心情還算不錯,沒多久居然遇見臺鐵車廂,哦~~這一點倒是很有意思,進去看看吧。車廂型號是35SPK32738平快車,好似年代久遠的樣子,就算退役仍保有濃濃的鐵道風華,小時候可能有坐過類似的,不過現在沒啥印象,平常搭火車也沒在記型號,上次比較有印象的是在屏東線坐到竹田車站,看了一下型號是40SPK21011,因為平平是SPK系列,所以勾起一些回憶,哈哈~~其實對臺鐵車廂不是很了解,隨意看看就好

在車廂裡走動都有些不是很穩了,更何況是跳房子.........小學生來玩應該是OK,像我這樣沈重的傢伙,就別自找麻煩啦,聽說這裡以前是咖啡廳,只不過縱然有舊鐵橋這個強大景點加持,但其它配套設施跟不上,難以受到遊客青睞,就此沒落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繼續往前走,終於見到鐵橋身影,真的是跟屏東端走不同路線,對岸的樹木長在橋下,這裡則是則是橋上,整體感覺與嘉義板頭厝北港線,灣仔內站到北港溪鐵橋的景觀較為類似,只是格局完全不一樣~~

既然橋上不能走,那就來去橋下看看吧,通往下邊的階梯型式,明顯就是為了單車族而設計的,下方的空間是一處寬闊的廣場,遊走其間,很像待在廢棄遊樂園的感覺,以前應該比較熱鬧,現在就真的只剩下被世間遺忘的靜謐~

本來想說眼前這片空間至少碧草如茵,自然要好好奔跑一番,感受一下南國綠地的恬適悠然,沒想到草地長短不一,穿短褲來真是失策,越接近河邊,草是越多越長,就連想要看一下橋墩都不是那麼容易,唉~~只好看著往來奔馳不已的火車呼嘯而過,結束這趟簡單到不行的旅程~~

下淡水溪鐵橋美景是那麼地撼動心靈,尤其是黃昏時分的景致,見過一次就難以忘懷,高屏溪兩岸殘留的鐵橋遺蹟互有千秋,從整體規劃、景點組合、遊玩便利性,高雄大樹那裡還是略勝一籌 !! 以後在高雄傍晚有空閒時,可以來這裡發呆,真的是超療愈的啦!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最後在這裡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不理解地方請在留言區留言一下,小編會為大家一一解注。

相關焦點

  • 高屏舊鐵橋 喝咖啡賞野鳥圖
    高雄縣大樹鄉的高屏舊鐵橋周邊景觀改善工程已經接近完工階段,將來遊客可以坐在舊鐵橋旁邊的百年老樹下喝咖啡、欣賞野鳥和看火車,過個悠閒的午後。 據報導,位在高屏溪畔的高雄縣大樹鄉高屏舊鐵橋底下的河濱公園,是臺灣最大的人工溼地,面積有一百二十公頃,高雄縣政府耗資兩千多萬,將舊鐵橋周邊環境進行整理綠化,整個工程去年八月開始動工,縣府趕在農曆年前完工,縣長楊秋興表示
  • 高屏溪衝積而成的屏東平原(二)
    高屏溪衝積而成的屏東平原(二) 時間:2001-04-10 09:19   來源: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成語幾乎人人皆知,而鷸是什麼樣的鳥兒可能就少為人知了。
  • 高雄新亮點——天空步道 大樹舊鐵橋再現風華
    大樹舊鐵橋可俯瞰高屏溼地美景。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鐵橋重生 俯瞰溼地美景    「走在已有百年歷史和歲月痕跡的舊火車鐵橋,遙望溼地景觀,吹著傍晚的涼風,旁邊的鐵路不時還有火車經過,這是一件多麼舒服的事!」高雄市政府在大樹舊鐵橋屆滿百年之際,新增「天空步道」,不但讓舊鐵橋再現風華,並成為高雄最具人氣的觀光亮點。
  • 臺灣高雄大樹舊鐵橋溼地公園與三合瓦窯,承載鐵道記憶的鐵路橋
    舊鐵橋溼地公園,那座承載記憶轉捩點的舊鐵橋依然迷人。從高雄捷運大東站搭乘上了臺灣好行大樹祈福線,買了一日券五十元,一路往佛光山前進,第一站我們來到了位於大樹區的舊鐵橋溼地公園。臺二十一線從林園區出發一路上到高雄那瑪夏區,沿途有許多小小的秘境供人探索放鬆,而舊鐵橋溼地公園是其中的重點景點。
  • 溪滑為何移民海外?
    溪滑(下) 生存記憶 ——點擊播放音樂—— 家鄉有句罵人口頭禪:「溪滑」,到底是什麼意思,沒有人能說清楚,想來溪滑是大補之物,吃了嘴也變滑了吧。
  • 桂林多地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溪石斑魚養殖
    山區溪流溪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小型淡水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近年來,水域汙染、人為濫捕以及違法電、炸、毒等因素嚴重影響了野生溪石斑魚的自然資源量,這種曾在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味已非常稀有。然而苗種供應成為了制約溪石斑魚養殖的瓶頸,近年來桂林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永福縣漁業漁政管理站與養殖場的技術人員不斷探索、研究和試驗,已初步掌握了一套石斑魚仿生態繁育技術。
  • 溪溪│英文寫作:My Drum (我的小鼓)
    今天我帶溪溪學習Write Source G1,繼續學習描述一樣事物的寫作。我很喜歡這套書,因為它具有相當清楚地指導步驟,像腳手架一樣,幫助孩子一點一點地往上走。寫作步驟:Prewrite 選擇一個主題(1)思考:有哪些可以描述的事物。
  • 「湧溪火青」漂洋過海
    項德才是涇縣榔橋鎮原湧溪村黨支部書記,「湧溪火青」是當地名茶。項德才不僅把「湧溪火青」推向全國,還使其漂洋過海,掙回「洋」錢。  1982年,時任村支書的項德才看準「湧溪火青」是村民致富的財源,就想方設法叫響這張王牌。為尋求市場,他跑遍全國多個城市,同時狠抓產品質量、強化管理、完善服務功能。
  • 探訪臺灣生態保護典範金瓜寮溪(圖)
    在臺灣朋友的推薦下,8月5日,記者頂著大太陽從臺北市區趕到臺北縣坪林鄉,沿金瓜寮溪進入山谷探訪臺灣人心目中生態保護的典範。  抓一隻魚最高罰款15萬  坪林自明末清初開墾,以種植茶葉聞名,所生產的「文山包種茶」在臺灣享有「南烏龍、北包種」美贊。
  • 湧溪火青茶 芬芳滿山崖
    湧溪火青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出產於安徽涇縣榔橋鎮湧溪村,境內山高林密,谷深溪湧,雲霧繚繞,花草叢生,生態條件得天獨厚。湧溪火青茶葉顆粒腰圓形似珍珠,落杯丁當有聲,沸水衝泡後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逐漸變成朵朵初開的蘭花,枝枝豎立於水中,頗有觀賞趣味。
  • 神女溪、小三峽、神農溪景點大PK
    因為選擇不同的遊船,中間所遊覽的景點會存在差異,所以小編就把三峽遊船中常去的三個比較類似的景區拿出來對比下。這三個景區分別是巫山小三峽、神農溪、神女溪,由於景區屬性類似,所以多數時候一條三峽遊船線路通常安排其中一個景區,最多不會超過兩個。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所選擇的遊船等級一樣的情況下,小三峽、神農溪、神女溪哪個好呢?
  • 神農溪畔我故鄉
    神農溪流經三個風景各異的峽谷---綿竹峽、鸚鵡峽、龍昌峽。神農溪之美更是一曲山水二重奏。山青水秀在這裡是名符其實。其山奇、險、雄渾然一體。雄中露秀、 險中納奇。且能隨視角的轉換而出現奇妙變化,構成「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觀賞意境。漂流神農溪所乘的船,形如半個剖開的豆莢,當地人稱為「豌豆角」,小巧輕便。神農溪的土家族小村寨。掩映在鳳尾竹、芭蕉葉、柑桔林、梧桐樹中的村寨恍若世外桃源。
  • 溪源美麗的世外桃源
    文/田成明溪源,一個偏僻小山村,名不見經傳,倒顯得寧靜致遠,別有一番風味!溪源,溪水之源,水成溪、溪水潺潺,長流不斷。溪源的水沿著山溝,緩而不急地向下遊流淌著,滋潤著這裡的山、地、人。溪源村,位於涿鹿縣武家溝鎮。
  • 【寧海鄉音】為何寧海老百姓叫「溪下王」為「巧王」
    直到工作後我才知道「巧王」正正式式的名字是「溪下王」,那時也沒當一回事。如今接觸了方言古韻,回過頭去揣摩「巧王」與「溪下王」之間的淵源,就覺得很有意思了。「溪下」兩字,當下的寧海話讀作「tshy1 gho2」(吳語拼音),與「妻夏」兩字的寧海話發音相近,這兩個發音快速連讀很難讀得出「巧」的發音。
  • 溪岸蔥蘢竹籬笆,亭臺水榭隱世悠——名畫賞:董源《溪岸圖》
    《溪岸圖》,絹本,設色,長221.5釐米,寬110釐米,五代畫家董源創作,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溪岸圖》描繪江南溪岸景象,以立幅構圖的方式表現山野水濱的隱居環境。上半部左右相對兩座山峰,兩峰之中遠山隱現。
  • 備用11年 溪下水庫終於納入寧波城市供水體系
    &nbsp&nbsp&nbsp&nbsp這座水庫就是位於海曙區橫街鎮溪下村的溪下水庫。日前,記者走進溪下水庫加壓泵站,聽見奔騰的水流在綠色的管道中轟鳴,水庫群聯網聯調(西線)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寧波原水集團有限公司原水管道分公司總經理陳裡晉表示,溪下加壓泵站經過4臺800千瓦機組最後全負荷運轉,平穩度過供水量約為18000立方米/小時的試運行階段,標誌著溪下加壓泵站隨時可以投產運行,溪下水庫正式具備通水條件。
  • 溪源拾蚌
    「塗坊無名勝,溪源且充之」。位於長汀塗坊鎮的溪源,尚未登場露面便淪為替補的二流角色,不免令人心生疑竇。一直沒去溪源水庫遊玩還有原由。在我心中,喜山懼水。我以為,山,陽剛、穩重,腳踏實地心自不慌。再不濟,那鮮鮮嫩嫩的蚌肉下酒亦是極品。經塗坊中學,拐個彎,便入境了。山路盤旋,滿目青翠的樹影送來陣陣林野山風。隨風蕩去的不僅是燥熱汗味,還有喧囂嘈雜。乾涸的湖底已有身影攢動,是幾個孩子。料想也只有他們會來「尋寶」。看情形已收穫頗豐。我們趕緊分袋,快步入泥。毫無經驗,不講技巧,全是亂摸濫扒碰運氣。不多時,喜訊傳來,大伙兒都爭著要瞅上一眼。洗淨淤泥的河蚌晶瑩閃亮,真有幾分「寶」樣。
  • 樟溪戲水,天然,還免費
    樟溪,由大小二皎相匯而成,大皎發源於四明山唐田諸山,小皎發源於東崗山、斤嶺一帶,大小二皎相匯於皎口水庫。兩皎相匯處中央的山,名為大皎山,狀如鯨魚,也如龍,因此又叫鯨魚山,也叫龍山。龍頭之前,兩皎之水出皎口後,豁然開朗,樟溪潺潺而下。皎口外的寬闊地帶,就是現在的蜜巖村,再下遊就是章水鎮政府所在地。
  • 《劍網3》奇遇寵物沉溪怎麼獲取 沉溪獲取方法介紹
    導 讀 劍網3沉溪寵物介紹,在新版本中有不少的奇遇寵物,沉溪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是很受關注的一個,不過這個寵物具體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