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學習圈:一個有效學習的利器

2021-02-19 生涯魔法學院

我們常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打小就學會的生存技能,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本能。

小孩子一哭,大人就過來了,特別是媽媽,會給吃的。

為什麼不找爸爸呢?因為爸爸可能上班去了,或者找了爸爸還要等他找來媽媽,我們的需求沒有那麼快得到滿足,於是我們獲得一個經驗,先找媽媽。

後來,我們逐漸長大,開始上學,接觸社會。

有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故技重施,在同學老師面前嚎啕大哭。

不過,這個辦法似乎並不像以前那麼奏效了。沒有人會願意跟一個動不動就哭的人在一起。

也許你會說,這麼大個人還哭鼻子,怕是個傻子吧?

你別說,就連成年人的職場辦公室裡,也有不少人碰到領導說兩句,就哭起來的。

確實是挺傻,因為他們還在沿用嬰兒時期的經驗,以為哭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得到資源,但在辦公室裡,哭的結果,很可能最後是你被請出辦公室。

經驗並不能每次指導行動都奏效,我們需要更高級的系統來獲得更有效的行動。

體驗式學習大師大衛·庫伯曾在他的著作裡提出一個體驗學習的概念。

他把體驗學習闡釋為一個體驗循環過程:具體的體驗——對體驗的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行動實驗——具體的體驗。

如此循環,形成一個貫穿的學習經歷,學習者自動地完成著反饋與調整,經歷一個學習過程,在體驗中認知。

概括來說,就是從行動歸納出經驗,把經驗升華為規律,再用規律去指導行動,這就是「經驗學習圈」理論。

經驗學習圈

經驗學習過程包括四個階段所形成的循環結構,即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和積極實驗。

▶ 具體經驗是讓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

▶ 反思性觀察是學習者在停下的時候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

▶ 抽象概念化是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並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

▶ 到了主動實踐階段,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並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之中去。

這個循環結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簡單點說,就是「行動-經驗-規律-行動」,這個結構缺少任何一步,都可能讓我們陷入「假性學習」的陷阱裡。

比如,像上述「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靠經驗而不總結規律的方式。

從行動中總結經驗,就盲目地持續用於下一步行動,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小循環裡。

或者,不總結經驗,也不歸納規律,只是勇往直前的行動派,我們常說,這些人一直在瞎忙,很難從自己的圈子裡有所突破。


學習的起點或知識的獲取首先是來自人們的經驗,這種經驗可以是直接經驗即人們通過做某事獲得某種感知,或借用哲學的術語說,就是「對世界圖景的第一次粗略地把持」。

當然也可以是間接經驗。

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將世界的每一件事都「經驗」過一次。

有了「經驗」,學習的下一步邏輯過程便是對已獲經驗進行「反思」,即人們對經驗過程中的「知識碎片」進行回憶、清理、整合、分享等等。

把「有限的經驗」進行歸類、條理化和拷貝。

然後,有一定理論知識背景和一定理論概括能力的人便會對反思的結果從理論上進行系統化和理論化,這個過程便進入了學習的第三階段——「理論化」。

如果說前面兩個階段是知識的獲取的充分條件,那麼,這個階段的學習對於知識的獲取則是充分而又必要的條件。

庫伯認為,「知識的獲取源於對經驗的升華和理論化。」

理論化階段,學習者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要將過去的分析框架即類似於某種「應用程式」從大腦「存儲器」中暫時「打開」,對反思的結論即相關文本進行處理,得到人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學習圈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行動」階段,可以說,它是對已獲知識的應用和鞏固階段,是檢驗學習者是否真正「學以致用」,或是否達到學習的效果。

如果從行動中發現有新的問題出現,則學習循環又有了新的起點,意味著新一輪的學習圈又開始運動。

人們的知識就在這種不斷地學習循環中得以增長。

也正因為學習圈中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總結經驗,理論升華,行動驗證缺一不可,所以庫伯也同時提倡大家要保持開放式的學習氛圍,避免把學習看做自身孤立和封閉的行為,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

只有當學習者之間交流、溝通,相互啟發,分享知識,每個人的學習圈才得以不斷擴大,增加信息流動,讓不同的學習者的各種觀點,在思想碰撞中增長。

由於每個人的內在性格、氣質的「差異性」,以及生活、工作閱歷、教育知識背景的「差異性」,從而導致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的「不一致」。

庫伯的學習圈理論,同時也將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大致的分為四類:經驗型學習者、反思型學習者、理論型學習者和應用型學習者

庫伯認為,這四種類型的學習風格不存在優劣的價值判別,它們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正因為如此,在設計教育和培訓項目時要考慮到這種差異的存在。

當老師或培訓師在設計課堂上的學習活動時,可以借鑑經驗學習圈理論的指導。

依照讓學生獲得體驗——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過渡上升到理論知識——引發學生將學習所得應用於實踐這樣的4個步驟設計並實施課堂,從而確保這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循環。

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有效,學習成果保留的時間更長,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有效的行為技能。

相關焦點

  • 經驗學習圈:行動學習內功心法(二)
    編者註:石鑫老師發起的行動學習社群【點石成金社區】現正招募運營組成員,感興趣的小夥伴可關注公眾號回復關鍵詞「點石成金」,調閱「運營組招募說明」。理論二:經驗學習圈1.有了「具體經驗」,學習的下一步便是對「具體經驗」的「觀察和反思」,然後進入了學習的第三階段「歸納和概念化」,零散的經驗被歸納為理論,這是對經驗的升華和理論化過程,之後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就是通過行動「測試和實驗」,這是對已獲知識的應用和鞏固過程,當行動中發現有新的問題,則學習循環又有了新的起點,新一輪的學習圈又開始運轉。人們的知識就在這種不斷地學習循環中得以增長。
  • 庫伯的「經驗學習圈」理論
    DavidKolb是美國心理學家,他在總結杜威經驗主義和皮亞傑認知心理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體驗式學習的概念。其在此基礎上,Kolb還提出四種學習類型:發散型(Diverging)、同化型(Assimilating)、收斂型(Converging)、適應型(Accommodating)。Kolb指出,每一種學習類型都是不同學習階段的強化與組合,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比較擅長的學習類型。
  • 瑞典學習圈專家託瑞·珀爾森:學習圈助力學習型社會的建立
    1912年,瑞典政府決定通過籌資購買學習圈所用的書籍來支持學習圈的活動。瑞典也因此成為首個由政府為該領域提供支持的國家。這是一種低投入的政府支持。學習圈啟動時,當地政府籌資購買的書籍會在學習圈結束時歸還給當地組織的分支機構,並存入學習圈圖書館。儘管政府對學習圈的支持有限,但對於個體的學習圈、當地的圖書館發展、綜合的社區學習來說,這種支持顯得非常重要。
  • 友思學習圈 | 學習圈詳細情況介紹
    「友思」學習圈是一種由具有共同興趣的老師、同學通過自主的交流和互動而形成的學習小組,學習圈成員圍繞選定的主題進行自由開放的思想觀點的碰撞、經驗和知識的共享、興趣愛好的深入交流,逐漸形成交流、互動、共享的自主學習模式。學習圈為一年制,預計招募100個小組,每個小組8-12人不等,並在小組內選出組長。
  • 成人學習圈原理
    當時現場的氣氛還是非常活躍的,這批參訓的學員都是企業的負責人,企業的老闆實際上就是企業的天花板,能帶領自己的團隊持續走向成功靠的正是這種持續不斷的學習能力,未來的學習不光要老闆自己去突破認知,還要帶領團隊一起去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把組織打造成學習型組織,為員工持續賦能的平臺是大勢所趨,而所有真正的學習永遠都離不開這個圈,這個圈就是庫博學習圈,這個圈沒有繞幾周是不會達到深度學習效果的
  • 庫伯學習圈
    ,我是一頭霧水的,只有聽了他的解釋才恍然大悟:我們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學習;「學習學習再學習」,第一個「學習」是動詞,第二個「學習」是名詞,第三個「學習」又是動詞。我們天天嚷著要「學習」,但是我們真的會「學習」嗎?學會「如何學習」本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我們不斷的更新自己「學習技能」的同時,我們又在不停的學習,這又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所謂終生學習便是如此。
  • 如何有效的學習畫漫畫?繪畫經驗分享
    如何有效的學習畫漫畫?繪畫經驗分享!畫漫畫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首先是人體結構,這要求把人體各個肌肉骨骼,角度透視等掌握好;再來是服裝設計,需要掌握人體著裝結構,布料質感表現和款式設計,包括裝飾品,道具,刀劍武器等的設計;接下來分鏡頭:這要求對攝影,鏡頭角度編排等的知識。
  • --學習圈
    我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完成一份班級調查(Classroom Survey),即對自己所在的學習圈班級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方便圈內別的班級更好的了解我們,也為我們的第二項任務做了鋪墊。在開始做任務之前,高校長在釘釘上召開了一次會議,著重強調了對班級調查的要求與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大家自薦成為兩個年級班級調查的負責人。
  • 法語學習經驗:分享有效學習方法
    一、日積月累、勤學苦練學好外語和中文是作一名好翻譯的最基本條件,許多人有一種誤解,認為到了國外就不用再費力地學習外語啦,外語水平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啦,其實不然,在國外工作外語環境固然比在國內要好得多,但若不有意識地學習和積累,外語水平也不會提高很多。
  • 庫伯學習圈:帶你深入理解基於成人學習特點的培訓模式
    隨著「學習的革命」,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庫伯的學習圈理論悄然風靡世界。 庫伯的學習圈理論是現代管理培訓模式的理論依據 從教育和培訓的基本規律看,任何一種教育或培訓都有一種相應的教育理論作為支撐,使得教員要傳達的知識和技能高效率地被學員接受。
  • 學霸總結的關於大學學習的經驗,非常之有效
    學霸總結:關於大學學習經驗,非常有用!大學生活其實轉瞬即逝。有很多人在大學一直難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節奏和道路,常常迷失了方向。在大學,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學習,這才是主旋律。在任何一個學校,平庸的大學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學生各有各的輝煌,我們不能滿足於平庸,應該以更好的方式開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個上午醒來。大學,是我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們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的能力,至少畢業時靠自己的專業能力混口飯吃吧,那麼,我在這裡談一談關於我在大學裡的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
  • 方法| 行動學習的利器:復盤
    復盤主要就是要對前期輸出的行動計劃進行核檢,每個月一次的復盤就是不斷地緊盯目標,不斷地讓參與者學會去總結經驗和教訓,並從中找出規律。復盤是行動學習項目的重中之重。通過復盤不斷地發現問題、聚焦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組織和個人不斷成長的過程,而這裡至少包括兩個曲線上升的循環。
  • 多元思維模型,終身學習者的利器
    大部分的人對於問題,找到答案就結束了;優秀的人更關注思考答案的方式,這個方式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利器。為什麼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可以讓眾多玩家參與其中不能自拔?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把問題變成「別人可以說些什麼?」以後當問題到來,不要一股腦兒接招,運用思維模型,找到本質去應對是終身學習的有利武器。
  • 不可錯過的學習利器 盤點開學必備app
    這當然就少不了各類學習利器app啦!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印象筆記想要增強記憶?想要無限大的存儲空間?想要保存一切有價值的學習信息?這款app就是你的不二選擇!它能讓你隨時記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同時還能電腦、手機、平板、網頁全平臺同步隨時查看、搜索記憶。
  • 如何有效組織「行動學習」
    行動學習法是提升組織執行力、開發領導能力、推動組織變革的有效工具。近年來,國內一些企業、政府機關和幹部教育培訓機構也嘗試組織開展行動學習項目。筆者結合近年來在國家行政學院參與組織澳門特區政府高級公務員公共決策行動學習研修項目(以下簡稱「澳門項目」)、國機集團中青年領導幹部行動學習研修項目(以下簡稱「國機項目」)的工作實踐,談一談如何正確組織行動學習。
  • 學習筆記:閱讀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2017版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課堂中實施閱讀圈能更好地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地,鼓勵學生合作。下圖為高中英語課程標準P192 閱讀圈的教學案例。閱讀圈活動最適合具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如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劇本等。但也可以針對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進行適當改編並運用。5. 高年級不提倡過多視頻,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學生在任務中起主導作用,參與決策和評價,主動做任務,主動學習。
  • 在紐西蘭宅家學習,練習打字的利器來啦! ​
    這段時間,利用疫情宅家學習的機會,我們找到了一款超級好用的學習打字利器,小墨水每天練得不亦樂乎。通過這款利器,小墨水不僅能循序漸進的練習打字,還在遊戲中學習單詞,在練習打字的過程中練習單詞拼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裡面還穿插有一些製作精美的小視頻,講解打字的歷史,不同類型的鍵盤,正確坐姿,如何保護視力等等。只要你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可以開始啦!
  • 【研習攻略】學習經驗交流會
    校園裡瀰漫著濃厚的學習氛圍。     本周,基礎學院數學類舉行了一次學習交流會。主講人是來自18級的五位學霸級朋輩。     來自物理專業的陸張渝暢學姐給同學們講解了高中與大學學習方法的不同,她認為:「高中是一群人的奮鬥,大學是一個人的單打獨鬥。」陸張學姐認為做計劃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時間;做筆記,可以有效的建立一個系統的學習框架。
  • 自適應學習:國際經驗與本土改造
    美國是最早研究自適應學習的國家之一,自適應學習的商業應用也趨於成熟,誕生了一些自適應學習服務獨角獸企業,它們的平臺在美國的K12學校有著廣泛應用,擁有數千萬教師和學生用戶。史丹福大學國際研究所(SRI)和哈佛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數據分析均表明:自適應學習能夠有效提高K12學生在國家或州教育質量監測評估中的成績。
  • 突破英語學習瓶頸的利器:刻意練習
    1.這是一個考驗,走過去了,海闊天空;走不過去,前功盡棄。如果這其中一條是你的真實寫照,那麼你已經到達了英語學習的瓶頸期。讓我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英語學習出現瓶頸期,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我們的學習曲線不會是筆直上升的。當我們學習到一定的階段時,學習的內容會比以前增加很多,難度也會提高不少,所以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這些知識或能力。這就是我們一定會遇到學習瓶頸期的根本原因。還好,我們是有辦法來解決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