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雲爐乾隆重寶背龍鳳花錢
說明:臺灣清錢收藏家陳鴻禧舊藏。鎏金已氧化。本品是清代天下太平宮錢中尺寸最大的,也比較厚,握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由於其個大體厚,又出身高貴,所以深為藏家所喜愛。字體莊嚴,有大氣凝重的宮廷特徵,製作精美,筆劃無粘連。天下太平宮錢自乾隆後各朝都有鑄造,所見有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年號者,有的年號還有數種尺寸。
出版:《珍稀花錢百款賞鑑》P66,鄭軼偉著,2011年出版
清龍鳳呈祥背福壽花錢
現代第一版人民幣紅輪船版別一組七枚
現代第三版人民幣背綠浮水印壹角(補號)
清二十四福壽背福祿壽喜錯配花錢
清蘇爐試鑄大吉光背花錢
清萬壽無疆背大雅花錢
清長命富貴天下太平母錢
清加官進祿長生保命福局開爐錢
清狀元及第背福鹿刻雙龍花錢
清文星高照連中三元花錢
元泰和重寶合背太平有象掛花錢
明洪武通寶背單龍花錢
清天幹地支背十二生肖花錢母錢清
蘇爐外八角四決
清鹹豐通寶寶福五十試鑄樣錢
清鹹豐通寶背龍王寶殿
清嘉慶通寶寶蘇特寬緣雕母
清嘉慶通寶寶蘇特寬緣雕母說明:未發現有同版式雕母,為嘉慶蘇局雕母直徑最大者。清代每開爐鑄錢,先取精煉黃銅製成雕母,再以雕母翻鑄若干母錢,最後用母錢翻砂鑄流通錢,因此雕母又稱祖錢,均為手工雕刻而成,在錢幣鑄行流程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特殊的性質,加上錢局使用後往往存檔入庫,故民間流傳甚稀,而其工藝的特殊性又使雕母具有流通錢無法比擬的藝術觀賞價值。雕母的製作非常精良,質地選用上等銅料。在《皇朝文獻通考錢幣考》一書中寫到,各省鑄錢均須「例由戶局先鑄祖錢、母錢及制錢各一文,頒發各省,令照式鼓鑄之」。鮑康的《大錢圖錄》一書中記載,雕母「其穿孔非錢局人不能鑿」。雕母的錢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細瘦高挺;字口深峻;筆劃剛勁、有力;地章光潔,全身無鑄造痕跡。穿孔大都是雕鑿之後再銼光而成。雕母在鑄錢過程中起規定錢式的作用,並在翻鑄母錢時用於印模。雕母錢比同版流通的錢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