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小妹
昨天晚上,小妹和團部的小夥伴們就《知否》再一次進行大討論時,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我們對劇中的主要角色傾注了太多的關注,以至於逐漸忽略了劇中的其他配角。
比如,僕人們。
他們也是很鮮活的角色。可以說沒有他們,也就不會有主角們之間那麼多出彩的劇情和豐滿的人物形象。
深刻反思之後,小妹決定從頭再看一遍《知否》。
二刷之後,小妹不禁感慨更多。這次,就來跟大家聊聊《知否》裡的幾位「忠心」的僕人。
忠心,顧名思義,忠誠的心。
我們不上升到對「國」的高度,單以「家」的角度,來說說劇中的幾位代表性僕人。
當然,明蘭身邊的三個僕人小桃、丹橘和翠微也是個頂個的忠心,只是她們忠心的都很純粹,顯得個性不足,因此不在此文的選擇之列。
本次,小妹選出的最典型的僕人代表有:王大娘子的劉媽媽、康王氏的祁媽媽、小秦氏的向媽媽、林小娘的周雪娘、顧廷燁的常嬤嬤和石頭,以及齊衡的不為。
總的來說,他們都忠心於自己的主子。寧願為了主子挨罵受凍、吃糠咽菜,不受人待見,甚至丟掉性命。他們用生命維護自己的主子,用自身的一切去替主子抵擋傷害,只為讓主子舒心,一步步修煉到到王者段位。
但是,她們的忠心又都不盡相同。
1 不辨是非的愚忠
要說愚忠,小妹覺得祁媽媽首當其衝。
祁媽媽跟著康王氏一起做盡壞事,劇中雖然沒有明說,但從少有的幾個情節就隱約可見,康王氏手上的人命官司應該也少不了她的參與,她和她的兒子們為康王氏做的齷齪事少說也有一打。
可見,她應該也是個有城府的人,做人謹小慎微,否則早就死在那大宅院裡了。
可惜她的好智謀用錯了地方,對康王氏的愚忠讓她不辨是非,助紂為虐,將康王氏的性子養的越來越惡,最終害死了自己的主子。
不過,同樣是多年當家主母身邊的貼身女使,向媽媽與祁媽媽的做法又有不同——她純粹是破釜沉舟似的跟著小秦氏。
小秦氏的苦和恨她都知道,愛與不愛也都知道。但她從來都只是「知道」,一切行動卻都只以小秦氏的心意為主。
她自以為是小秦氏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從來不曾好好規勸逐漸走上邪路的小秦氏。
或許她的忠心,從來都只有為了小秦氏「好」,從來也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也容不得他人對小秦氏有半點不敬。
比如,雖然明裡暗裡害了顧廷燁很多次,但在顧廷偉犯錯闖禍甚至是怨恨自己母親時,她又能對顧廷偉循循善誘,加以勸誡。
可惜,她忠心於一個內心悲苦一心復仇的主子,偏又自身能力不足,無力糾正主子扭曲的心理,最終使得小秦氏在祠堂引火自焚。
林小娘的周雪娘其實是個可悲之人。
她和祁媽媽、向媽媽不一樣,她只有愚忠而沒有謀略,只有小心思而沒有大主意,不能為主子提供一些上得了臺面、能成事的計劃,不能和主子相輔相成。
這也使得在林小娘和墨蘭眼裡,她的存在可有可無。
林小娘還在時,她只充當著一個執行者的角色,幫著林小娘害死衛小娘,打壓大娘子。林小娘不在了,她被打斷一條腿,從管家婆子變成吃不飽飯的燒火婆子。若不是康王氏提醒她,她甚至都想不起來要去找墨蘭求助。
被墨蘭拒絕後,她也只能利用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報,和墨蘭換一些銀兩。這在我們看來,簡直就是不對等交易。
她的傻和愚忠混在一起,變成了本劇另一個可悲之人。
以上這些人,她們對主子只有愚蠢的忠心,不辨是非,不明道義,最終都受到了懲罰。讓人在看到她們的下場唏噓之餘還不忘說一聲:惡有惡報。
2 一根筋的忠心
小妹覺得全劇最可憐的僕人,當數齊衡的不為。
不為,可謂真不為,毫無辨別形勢的能力。
平寧郡主是何等人?傲氣凌人、說一不二、不容置喙,對其獨子分外重視,不容汙染。
齊衡是何等人?除了學識出眾、溫潤如玉,還知書懂禮、孝敬長輩、從不忤逆,從他長到二十幾歲都沒讓郡主操過什麼心就可以看出,恭順在他的眼裡異常重要。
所以,站在齊衡的角度來想,他是無論如何也只會委屈自己,而不會主動和郡主母親對著幹。
而不為在被郡主拷問時,拒不承認自己幫齊衡和明蘭牽線搭橋,最後被活活打死。
我們看到這裡,除了感慨他守口如瓶,對齊衡非常忠心之外,不免對其感到惋惜。他以為自己是在幫齊衡,但其實郡主遲早都會知道,在郡主第一次審問他之時,他就應該有所警覺了。
可他不但沒有和齊衡說明,還變著法的幫齊衡與明蘭傳遞消息,而不是規勸齊衡早日與母親坦白,或是幫齊衡出主意去爭取郡主的同意,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世上的路千萬條,何必非選愚忠一條。就算在封建家族,僕人命如螻蟻,說打死就打死,卻還是有別的活法。
可他卻用了一條命來告訴觀眾,他有多忠心。但明蘭和齊衡最終還是沒能在一起,這令他的死變得更加沒有任何意義。
顧廷燁的僕人石頭在這些僕從裡面,算是一股清流。
他憨厚可愛,無謂無求。認定了顧廷燁就一直跟著他,懂得主子的心思,肯為了主子做出對其最正確的選擇。
顧廷燁想找回兒子時,他跟著其一起帶著蓉姐兒闖蕩江湖;在知道土匪對顧廷燁造不成傷害後,抱著蓉姐兒背詩詞,也不幫助顧廷燁打退土匪;顧廷燁入宮被扣之時,他只有哭著回府找明蘭求救;顧廷燁出徵時,明知主子身邊虎狼環伺,也沒有跟著,而是留在府裡保護明蘭。
雖然有點傻氣,但他懂顧廷燁,也知道每一個當下裡,主子最在意的是什麼,以及什麼才是真正的在幫顧廷燁。
顧廷燁是他行事的守則,也是他認定的歸處。
曾有網友總結,石頭在全劇唯一一次不認同顧廷燁的說法,是在顧廷燁說他的心上人小桃壞話的時候。足見石頭對顧廷燁的依從,也從側面說明了,他其實也有一根筋的屬性。
如果是他跟著齊衡,可能會得到和不為一樣的下場。他只是運氣比較好,效忠了一個對的人。
3 明智的忠心
在小妹的心中,劉媽媽和常嬤嬤都可算得上是智忠。
劉媽媽在早期確實因為大娘子的缺根筋不受觀眾待見,但是細想,她也確實沒做什麼壞事。
劇中交代劉媽媽是王大娘子的陪嫁,所以大娘子能夠培養出三個樣出色的兒女,想來她也功不可沒。大娘子那種大咧咧的性子,能和林小娘在宅鬥中抗衡幾十年,她更是居功至偉。
王大娘子和康王氏過往從密時,她規勸;康王氏讓大娘子背鍋時,她不顧個人安危拼死力勸大娘子招認,在大娘子辯解中,她也是三番五次插話,講清事情原委,還大娘子公道。大娘子被罰回宥陽老家禮佛後,她又甘願放棄盛府的管家婆子之位,陪伴大娘子一同去受苦。
在大娘子每每想要「作妖」之時,劉媽媽都勸大娘子行善積德,即使到了萬不得已,也絕不攛掇大娘子做壞事。古代主僕地位涇渭分明,劉媽媽還能不顧安危替大娘子做主,時時刻刻勸誡大娘子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可謂是真·智忠。
常嬤嬤在顧廷燁出生時就跟著他,竭盡全力護其周全。
顧廷燁未成年之時,她在白家仗義執言,幫其繼承家產。顧廷燁長大後,不僅幫他照顧兒女,還幫他鑑定出了「白蓮花」朱曼娘的真實嘴臉。顧廷燁結婚後,又替他守護懷孕的明蘭,大罵康王氏和小秦氏。
一樁樁、一件件都大快人心。
其中最令小妹佩服的,是在看清朱曼娘的醜惡嘴臉後,她用智讓顧廷燁慢慢認清曼娘,而不是直接和顧廷燁對著幹。在達到自己勸誡的目的時,又不傷及自己和顧廷燁之間的感情,實為高招。
顧廷燁能走到最後,常嬤嬤也功不可沒。同時,在勸誡顧廷燁方面也絲毫沒有懈怠,她也算是智忠。
不過,這裡小妹卻還想再多說幾句。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祁媽媽、向媽媽、周雪娘是十足的壞人。
她們和主子一起謀害良善之人,什麼骯髒手段都可以拿來用,心裡早已沒有道德約束,有的只是是否對己方有利。
但平心而論,他們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對主子有絕對的忠心。就像《還珠格格》裡的容嬤嬤,她雖然對小燕子、紫薇等人壞事做盡,但是她的初心還是為了皇后娘娘安好。
她們之於敵人是壞人,但是之於自己的主子,卻是十足的好人。
而劉媽媽和常嬤嬤能夠在和主子同甘共苦的同時,明辨是非,及時糾正主子的錯誤,在不傷天害理的基礎上,替主子出謀劃策解決難題,實為佳僕。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過去對於僕人,現在對於下屬來說,站在權利的邊緣上,路選對了千人讚賞,道選錯了萬人唾棄。
而這條道路,不是指主子們在走的路,而是僕人們自己所選擇的路。
在權力的鬥爭中,無論是何種愚忠都不可取,最終只能害人害己。只有為自己的主子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才是真正的忠心。
喜歡記得點讚和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