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有個「孝道小鎮」,這部微電影講述了它的孝道故事……

2020-12-20 騰訊網

  「好文推薦」第312期

  大田縣委文明辦選送

  大田縣廣平鎮是《二十四孝》編撰者、元代學者郭居敬的出生地,作為孝源之地,廣平鎮近年來著力打造「孝」文化名片,不但有二十四孝的原創孝歌《大孝無言》,還有自己的微電影。《孝道小鎮》是大田縣廣平鎮第一部以孝道文化為主題的微電影,講述了一個女生從小聽外婆說廣平「二十四孝」的故事,長大後,為了完成外婆一直想去過居敬故裡的夙願,一個人踏上旅途,在路途上的所見所聞都要讓她感受到淳樸的民風,這裡的居民在先祖的影響下,生動演繹著現代版的「二十四孝」。

  一起來看看廣平孝道的故事吧~

  很小的時候就聽外婆講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從那時起,在我幼小的心裡便深深地埋下孝這個字。長大後,便想知道是誰寫的二十四孝,能夠把孝典寫的如此絕美並傳承下來

  外婆的心裡一直有那麼一個夙願,想去郭居敬的故裡看看,那裡的人文是否還那麼淳樸,那裡的山山水水是否還那麼秀麗......外婆的年紀已大了,我要把那最美的山水,美食,人文拍下給外婆看。

  踏上這片土地,就能感受到這淳樸的民風,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好吃的農家菜,潭城堡、紹恢堡、光裕堡、銀杏公園、五龍山茶園、百香果基地、北洋崎、文昌閣、黃巖洞、東巖寨、慧林洞、白鶴洞、獅牯洞等都我讚嘆不已。

  小鎮周圍群山環繞,內部流水潺潺,借山借水、精美秀麗。這裡就是郭居敬故裡,孝道文化一代代教寓著這裡的村民。這裡的廣平百姓正一代又一代演繹著現代版的「二十四孝」。

  這就是郭居敬當時當私塾的地方。聽著郭老的課,讓我知道了郭居敬一介寒士又隱居鄉村,就在這個寧靜而又安祥的地方創作出影響深遠的孝典......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居敬書院

  居敬書院原名「明教堂」,正是居敬當年「授訓童蒙」,傳播孝道的場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孝子忠士。單載入歷代《大田縣誌》的廣平孝賢就有10人,他們多數曾先後在此受過啟蒙教育。居敬故裡孝意濃,世代傳承孝子多,近年來更有眾多的「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獲得各級政府各部門表彰。2017年4月,鎮黨委政府籌資重修「明教堂」,並更名為「居敬書院」,被授予「省級家風家教示範基地」名稱。

  廣平鎮作為郭居敬的出生地,文化底蘊深厚,人民熱情好客,百姓勤勞質樸,鎮黨委政府正號召全鎮人民上下齊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全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打造「孝道故裡 好客廣平」文化名片。

  家家有老人,

  人人都會老 。

  人人都敬老,

  社會更美好!

  來源:好客廣平

相關焦點

  • 承孝道文化 弘揚孝德傳統 篤定忠孝警魂——畢節消防2017年孝道...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孝道是重要途徑。消防官兵歷來被讚頌為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他們以赤誠的對黨之心、果敢堅守的實際行動,守衛著人民安居樂業。
  • 泰安華耀影視重金打造孝道電影《牽起媽媽的手》
    該公司董事長陳立華對我國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孝道作品擁有很深的情結。志同道合才能攜手共進,拍攝這種公益題材電影是需要有付出精神和足夠的勇氣的,正因為陳立華和崔守傑秉承著同樣的理念和情懷才能一拍即合。早在今年年初,崔守傑先生攜他的第四部孝道電影《天下父母》進行全國大型公益活動,請全國母親免費看電影的泰山站活動時就得到了陳立華董事長的大力支持。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今天是母親節,小編特意查閱了這個節日的來源,發現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即是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天。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
  • 孝道電影《天下父母》,道盡天下父母心
    由著名導演崔守傑執導的孝道電影《天下父母》,2018年5月13日母親節在全國百家影城免費上映。他曾獨立拍攝的孝道三部曲電影《我和父母》《爸爸媽媽我愛你》《再喊一聲爹娘》獲得業內好評,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孝道片導演。
  • 略論孝道教育
    為了開啟孩子的心智,讓他從小就奉行孝道,我和丈夫可謂煞費苦心,比如給他買了許多與孝道相關的繪本圖畫。我們曾給孩子解讀繪本上的一則孝道故事,想通過這個故事,一來看他如何反應,二來也想給他一點啟發和教育。故事講的是一戶人家有四個兒女,最小的孩子很孝順,留在家中照顧母親;另外三個外出生活。一天母親病重,老小去找哥哥姐姐們,想讓他們回家看望母親。
  • 百善孝為先,電影《有家》的孝道文化傳承: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導語:在中華傳統文化裡,孝道文化倍受推崇,它包含了孝敬父母、關愛長輩的傳統文化。孝道是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既是一種文化理念,又涉及到禮儀制度,蘊含深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新時期下新孝道文化的傳承面臨新的挑戰。有這樣一部電影,它被稱為內地首部講述孝道的電影,這部電影就是2017年1月3日上映的《有家》。
  • 孝道傳播人倪烈水:「唯有盡孝不能等」
    老人越來越多,在喪失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之後,被兒女嫌棄而被迫獨居的比例也在上升,虐待老人、拋棄老人的事情時有所聞,孝道現在逐漸被部分人忽視了。」談起編撰《中華勸孝歌》的初衷,他這樣說。  有了這個念頭以後,倪烈水開始慢慢收集資料。在編撰書籍時,他首先想到是歌謠、故事這些傳統的方式。2008年8月,《勸孝歌》正式出版發行,2009年再版發行時改為《中華勸孝歌》。
  • 朱春悅:集體跪拜的「孝道教育」不可取
    近日,安徽蚌埠一小學的趙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和學生們面對面跪拜父母。(西安商報)筆者認為,趙老師此舉大可不必。孝道教育本應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而不應該是如此速成式的、形式主義的跪拜式感恩。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傳承也必須傳承。孝道的核心是孝心,是思想意識。
  • 師生家長現身說法,孝道文化感動大學生
    這時,一行五人的報告團走向主席臺,一場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孝道文化的報告會開始了。「不學禮,無以立,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學禮明禮,應該心懷感恩之心,感恩之心從孝起,感恩之心從現在做起,我們現在全體起立,向古聖先賢、向父母師長,向祖國行鞠躬禮」。惠州市孝親尊師志願服務隊隊長、廣東省優秀青年志願者李富明的開場白一下子震撼了學生們的心靈。
  • 弘揚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溫暖又甜蜜;籤名牆前,老人們攜手籤下愛的約定,在同心樹上印入獨一無二的掌紋「花瓣」,寓意和和美美、永結同心;男嘉賓為最美的「女神」送上愛的紅玫瑰,眼神中充滿著深情和羞澀,仿佛回到了初戀時光;正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小朋友們為爺爺奶奶帶來了精心排練的匯報演出,獻上最真誠的祝福,用小小行動踐行著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在特別設置的傳統「跪敬孝心茶」環節,子女們用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孝道文化禮節雙膝跪地向父母奉茶
  • 曾子思想之孝道思想
    關於《孝經》的作者,《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曾子,……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現在一般學者普遍認為,《孝經》一書乃曾子弟子或是再傳弟子記錄、整理孔子對曾子講述孝道言論的著作,成書當不晚於戰國時期,其間又經過這一學派傳人的不斷加工。《孝經》有今文《孝經》、古文《孝經》、《孝經刊誤》三個版本。
  • 孝道是「動詞」而非「形容詞」
    孫維國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這充滿母愛的溫情日子裡,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感恩母親、尊重母親、熱愛母親的良好氛圍,我市各部門、街道社區開展多種活動歌頌母愛,感恩母親。(詳見5月14日《蘭州日報》6版)    「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
  • 《孝經》:孝道是孝敬父母 更是成就自己
    導讀:《孝經》中間的孝道,不單單是對父母的孝敬,還包括在社會上有優秀的品德、成功的人生。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百善孝為先,為什麼「孝道」在中國如此重要?
    在儒家文化中,家庭是社會的基石,而且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家天下」的說法,因此孝道和尊重也適用於統治者和國家。孝是表意文字,由半個老字和一個子字組合而成他描述孝道的重要性並在其公元前4世紀撰寫的《孝經》一書中指出了孝道對於建立一個和平的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性。《孝經》在漢代成為經典著作,直到20世紀一直是中國教育的經典著作。
  • 肖群忠:孝道是家風的源頭 家風主要通過孝來發揚光大
    其實在儒學史上還有一個著名的悅親故事,在《孟子》一書中,孟子曾經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曾子對自己的父親曾晳很孝敬,每餐必有酒肉,飯畢將要撤下時,一定問父親剩下的給誰,如果父親問這東西是否還有,他一定回答:有。曾晳死後,曾子的兒子曾元奉養曾子,每餐也有酒肉,將要撤下時,不問父親剩下的給誰。如果父親問這東西是否還有,他答道:沒有了。其實他是想留著預備以後進用,不想給別人。
  • 孝親尊師 孝行天下 湖北孝道文化進校園活動拉開序幕
    (原標題:孝親尊師 孝行天下 湖北孝道文化進校園活動拉開序幕)
  • 評論:孝道是「動詞」而非「形容詞」
    原標題:孝道是「動詞」而非「形容詞」  孫維國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在這充滿母愛的溫情日子裡,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感恩母親、尊重母親、熱愛母親的良好氛圍,我市各部門、街道社區開展多種活動歌頌母愛
  • 孝道filial piety
    中國倫理學會慈孝專業文化委員會計劃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4至6歲的中華小孝子,並倡議天下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有孝心,為孩子做孝道榜樣。教育工作者認為,4-6歲是培養孩子孝心的最佳時期。中國倫理學會慈孝專業文化委員會周日宣布將致力於幫助100萬年齡在4歲到6歲之間的兒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
  • 特殊兒童秀才藝,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舞臺夢,他們渴望站在大舞臺上,用聲音、用肢體演繹自己的作品,勇敢自信地展示才藝和學習積累,對於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來說,更是如此。為了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昨天,湖北省廣播電視臺教育頻道孝道興華少兒春晚組委會來到市特殊教育學校,觀看了學生們自編自演的情景劇,為少兒春晚的節目進行海選,一起去現場看看孩子們的精彩表現↓↓上午9點半,省廣播電視臺教育頻道孝道興華少兒春晚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來到排練現場,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旋律,20名特殊孩子正認真的排練情景劇《媽媽,請做我的孩子吧》,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演繹出了不一樣的孝美故事
  • 孝道的悖論:五四知識分子的理智與情感衝突
    他在《口述自傳》中用一章的篇幅敘述了父親的生平業績,還專門記述父親獨力營造一個宗祠的故事,並稱自己明理性重經驗的為學路徑是步父親的後塵。日本侵華期間胡適想方設法保全父親的遺稿,將其運往美國保存。後來胡適將這些遺稿加以整理、編輯和發表,使之流傳於世。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讓父母的期待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