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心臟手術幾年後金屬線從右腿冒出(圖)

2020-12-13 中華網新聞

導絲從右腿膝蓋附近穿刺而出。

X光片顯示,有長約30釐米的導絲留在吳女士右腿血管內。

原標題:導絲藏身血管 又從右腿冒出

2013年,因先天性心臟病,崇左一女子進行過一次心臟手術,緊接著又做了一次急救手術。幾年過後,今年5月30日,該女子右腿突然冒出了一根金屬質導絲。近日,這根長達半米的導絲,經廣西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取出。目前,該女子已康復出院。專家稱,這樣的「龐然大物」長時間滯留血管,沒有對患者健康造成惡性影響,堪稱奇蹟。

導絲藏身血管中

6月1日下午,廣西醫科大一附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一場取異物手術正在進行。患者吳女士,今年50歲,幾天前入院時自訴:右腿靠近膝蓋處突然冒出了一截「鐵絲」。手術室外,吳女士的兒子黃先生正在焦急地等待,既希望醫生早點出來,又害怕提前出來的醫生送出壞消息。手術室內,參與手術的有多名醫務人員,都是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業務精英,他們正在緊張地忙碌,絲毫不敢懈怠。

一場看似普通的取異物手術,為何會被如此重視呢?原來,這個看似普通的異物可不簡單,X光片顯示:藏在吳女士大腿的金屬質導絲,大半截滯留在血管裡面,長達30多釐米。一不小心,手術發生風險的概率極高。

手術前一小時,南國早報記者曾探望過吳女士,只見她躺在病床上不能動彈,右腿靠近膝蓋處,一截長約20釐米的「鐵線」穿刺而出。前來做術前檢查的醫生表示,這種情況異常罕見,作為專業的心血管醫生,他們也從來沒有遇到過。

萬幸的是,吳女士的手術進行得很順利,6月2日,經檢查無異後,便出院返回家中休養。

事實上,除了應感謝醫生的醫術高明外,吳女士躲過一劫,更應感謝幸運女神的眷顧。廣西醫科大一附院醫務部負責人張先生表示,針對吳姓患者的情況,該院多名專家一致認為是個奇蹟:這麼長的一根金屬質導絲,長時間滯留在患者血管內,沒有發生感染,也沒發生梗阻或者血管損傷,之前還沒有聽說過先例。

異物從何而來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曾留在吳女士腿部血管內的導絲,形狀顏色類似普通細鐵絲,質地較硬,但彈性較好。這麼長的一根導絲是如何進入吳女士體內的呢?

據黃先生介紹,他母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年輕時比較輕微,但前幾年突然嚴重起來。2013年為了根治疾病,到醫院做了一個心臟手術。手術挺成功,各項機能也恢復得挺好。不過,聽母親說,自從做了心臟手術,右腿大腿處不時有異物感。

「不痛不癢,就感覺到有點東西在裡面。」吳女士接著說,當時出院後,一些小毛病也沒在意,最近半年,因為帶孫子,頻繁做一些下蹲動作,感覺更加明顯。5月30日下午,再一次下蹲抱孫子的過程中,膝蓋附近突然一陣劇痛,擼起褲腿一看,滿腿是血,一根「鐵絲」刺了出來。

在吳女士母子看來,大腿處突然刺出根鐵絲,應該與當初的心臟手術有關,很有可能是當初遺留在裡面的,因為他們沒有在其他地方做過手術。

事實上,吳氏母子的猜測也不無道理。據專業人士介紹,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有可能用到導絲,常見的有右心導管、豬尾導管、穿刺用導引導絲等,如果器材或者操作出現問題,可能有導管導絲斷裂和滑脫的情況出現。

或為幾年前急救時遺留

記者了解到,吳女士當初做的心臟手術,同樣也是在醫科大一附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進行。給吳女士取出導絲後,對於導絲的出處,院方也組織人員進行了詳細調查。

6月7日,廣西醫科大一附院通報了調查結果:一、吳女士當初進行的是心臟三尖瓣下移畸形手術,手術環節沒有用到導絲;二、當初心臟手術後10天,吳女士住院期間,曾因個人原因發生過身體其他部位損傷,該院進行了急救手術,這次手術,用到了穿刺導絲;三、由於時間延續多年,從技術和邏輯上,無法確認也無法否認從吳女士大腿處取出的金屬質導絲是當初穿刺用導絲。

對於這份調查結果,廣西醫科大一附院醫務部負責人張先生還作了進一步解釋。他說,從目前調查的情況來看,如果吳女士沒有在其他醫院進行過手術,導絲可能就是在當時急救的非正常條件下產生的。該院幫患者取出導絲,沒有收取手術費用,之後,他們會為吳女士提供進一步的免費檢查和跟蹤,消除隱患。

對於院方的調查處理結果,黃先生表示認同。他說,母親心臟病手術後,確實出現過一次意外,當時能把母親再次救活,已經非常感謝醫院和醫生的努力。現在,他已經知道了導絲的由來,能夠理解產生的原因,不會再糾結此事,只希望母親能健健康康。

來源:南國早報

相關焦點

  • 女子心臟手術幾年後金屬線從右腿冒出(圖)(1)
    X光片顯示,有長約30釐米的導絲留在吳女士右腿血管內。原標題:導絲藏身血管 又從右腿冒出2013年,因先天性心臟病,崇左一女子進行過一次心臟手術,緊接著又做了一次急救手術。幾年過後,今年5月30日,該女子右腿突然冒出了一根金屬質導絲。近日,這根長達半米的導絲,經廣西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取出。目前,該女子已康復出院。專家稱,這樣的「龐然大物」長時間滯留血管,沒有對患者健康造成惡性影響,堪稱奇蹟。導絲藏身血管中6月1日下午,廣西醫科大一附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一場取異物手術正在進行。
  • 男子無錢手術自鋸右腿 自我講述鋸腿細節/圖
    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截肢  而是去除壞死組織  對於鄭豔良自己鋸掉右腿一事,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認為他不可能自己鋸斷病腿。對此,石家莊平安醫院周圍血管科的衣衛東主任,詳細了解鄭豔良的實際情況後認為,他自己鋸斷腿完全是可能的。
  • 金屬植入物,如心臟支架、金屬關節等到底能不能做核磁共振?
    什麼是金屬植入物?金屬植入物就是指為了治療疾病,通過介入或者外科手術方法,將金屬類醫療材料放入身體的不同組織或者器官內。舉些例子吧!這十一大類金屬植入物又可以劃分為四種情況:絕大多數能做核磁,需評估風險-獲益比後判斷是否可以做核磁,絕大多數不能做核磁,絕對禁止做核磁。什麼叫絕大多數能做核磁?
  • 心臟外科手術百年傳奇
    在大量的手術實踐後,醫生提出了外科手術的兩個「金科玉律」:手術刀觸及的器官必須靜止、手術視野清晰無血。而在心臟上動刀子,恰恰是這兩個原則的悖論。心臟與生俱來的跳動,可以說是我們生命的象徵,然而這在當時的外科醫生眼裡,卻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心外科手術的發展停滯不前,人們對心臟的了解也所知甚少。而無法觸及的「禁區」,自然會讓人們心生敬畏。
  • 【用「心」聆聽】「心臟手術」×「核磁共振」,真的水火不容嗎?
    【用「心」聆聽】「心臟手術」×「核磁共振」,真的水火不容嗎?但是在人們以往的印象中心臟手術≈放入金屬植入物金屬物體=無法進行核磁共振所以心臟手術患者無法進行核磁共振這其實是個誤區
  • 29周胎兒在媽媽腹中成功接受心臟手術,術時心臟僅杏仁大小
    手術現場。本文圖片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供圖胎兒28孕周前發現心臟結構異常,終止妊娠還是選擇留下?蓉蓉(化名)選擇了留下。不過,在後續觀察期間,寶寶原本重度狹窄的肺動脈瓣有進一步演變為閉鎖的可能,右心室變得更厚更小了,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 江蘇女子吃魚被卡半月後魚刺從脖子冒出(圖)
    約半天后,馬女士脖子裡的疼痛感越來越嚴重,她對著鏡子仔細查看後才發現,自己脖子上有一片紅腫的皮膚,還有一個小白點。  等到馬女士對著鏡子反覆查看後才恍然明白,脖子紅腫處冒出的那個小白點實際上就是卡入脖子的那根魚刺。馬女士非常害怕,隨即去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東區院檢查。  「來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情況不太好,後來做了一個CT檢查。」
  • 女童出生12天接受心臟手術 心臟停跳51分鐘(圖)
    出生僅僅12天,患有嚴重先心病的小西西(化名)就進行了心臟手術,醫生讓孩子心臟停跳51分鐘,然後鴿子蛋大小的心臟進行了一番「裝修」,為她重新建立了一座「心牆」,還用一把「小傘」堵住了她破損的「心眼」,挽回孩子寶貴生命,西西也是國內報導年齡最小的進行「心臟缺損鑲嵌手術」的患兒。
  • 樂清女子心臟破了個洞,醫生釋放「小傘」堵上
    39歲的樂清女子阿梅(化名)被查出心臟有個直徑2.5釐米的洞,若不及時修補,再過幾年就有可能出現心衰。以往要完成補心,必須心臟停跳、體外循環做開胸手術,或者需要「吃」大量的射線才能完成。近日,溫醫大附一院醫生在超聲引導下,用一把「小傘」成功堵住這個「心洞」。
  • 巨大「骨溶解」患者植入金屬3D列印假體告別「高跟鞋」
    圖說:為患者定製的3D列印模型和金屬3D列印個性化假體 (紅色箭頭所示為骨溶解形成的空洞) 院方供圖(下同)「這麼高科技的東西能夠用在自己身上,雙腳穿同樣的鞋,不再一高一低忍痛走一點點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車禍少年右腿做八次截肢手術 僅剩20釐米(組圖)
    車禍後右腿已做八次截肢手術僅剩20釐米因骨髓炎復發又要手術  一場車禍改變了黃增華的命運。  經歷八次截肢手術,他的右腿僅剩下20釐米。
  • 18年22次手術 英少年斷骨釘釘殘腿拉長9英寸(圖)
    蓋斯(左)11個月大的時候,便接受了第一宗手術;每天要忍痛扭動支架上的螺絲4次,將斷掉的脛骨拉長(中);終於如願以嘗可獨立行走(右)。中新網6月20日電 英國一名19歲青年右腿自小萎縮,本應終身在輪椅上度過,但他憑著堅強意志,不足1歲便開始接受長達22次包括斷腿碎骨的痛苦手術治療,左右腿最後長至一樣長,18日更終於能夠自行行走。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蓋斯由於患了罕見的小腿骨發育不全,右腿天生便缺了小腿骨、足踝及兩隻腳趾,且整條腿更向後扭曲。
  • 四川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功
    圖為手術現場。四川省人民醫院供圖圖為手術現場。四川省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成都11月12日電 (王鵬)記者12日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醫院日前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據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首例接受植入患者為42歲男性,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規範藥物治療多年無效,心功能持續惡化,生命瀕危。
  • 女子按樓道燈開關觸電昏迷 心臟被電流擊穿(圖)
    隨著一聲喊叫,黃彩雲癱倒在地,暈了過去,後被家人送醫院急救。昨天凌晨,黃彩雲甦醒了過來。記者採訪發現,事發小區多個樓道照明開關毀損嚴重,擊倒黃彩雲的照明開關表面「開了窗」,她觸摸開關時,手指觸到了開關裡面裸露的銅線。
  • 80歲也能做心臟手術 心臟手術突破高齡禁區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高齡患者心臟手術風險很大。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高齡老人選擇接受手術治療。今天(10月26日)上午,在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老年病友重聚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不少通過高難度手術重獲新生的老人,他們手術時的年齡平均達到了75歲。
  • 正大國際醫院心臟微創介入手術再創佳績_手機網易網
    男患50歲,型號:2.75*18一枚,術中嚴格執行PSP操作,支架完美釋放,後擴張貼壁良好,術後情況良好。此項微創手術的成功完成,開啟了吉林市地區心臟微創介入手術的新紀元。可以消失的支架心臟支架植入後,3年就消失了,這是什麼支架?生物可吸收藥物洗脫支架是可被人體吸收的支架。在血運重建過程中,起到支撐作用,使血運再通。
  • 要給心臟「修」個閥門 手術疤痕竟然是這樣的
    術前心超動圖:心臟收縮時候,二尖瓣口有一束五彩的返流 術後心超動圖:二尖瓣已經沒有返流了 周先生最後採納程主任和陶醫生的建議,接受胸腔鏡下二尖瓣成形手術治療,手術順利,效果也非常滿意,手術前的二尖瓣大量返流
  • 湖北首例超未成熟早產兒成功完成心臟手術(圖)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周建躍 溫紅蕾)6月14日,湖北首例極低體重超未成熟早產兒的心臟手術在省婦幼保健院順利完成。胎齡26周,體重1100克的小患兒,經過術後24小時嚴密監護,生命體徵趨於穩定。由於保守治療不理想,只能通過手術將未閉合的動脈導管結紮。  經新生兒外科、心外科、麻醉科專家會診,以及與家屬的充分溝通,手術定在了6月14日上午。這一天,患兒剛滿28天。  新生兒外科主任黃姍介紹,患兒孕周小、體重低,手術、麻醉的風險以及患兒的耐受力都面臨極大的考驗。
  • 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後,還能活多久?心臟血管再次堵塞該怎麼辦
    心臟支架手術這個詞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很多冠心病的患者都做過這種手術,通過專用的支架擴張血管,解決血管堵塞的問題。很多患者由於不了解這種手術,因此對於做心臟支架手術存在牴觸情緒,擔心會影響壽命或再次堵塞的問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這個手術,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很多人都想知道做完手術還能活多久?其實能活多久取決於患者自己。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 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