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融入波蘭不容易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記者手記

儘管在波蘭生活了將近兩年,但何蓮坦言,要融入波蘭當地社會很難,因為波蘭語相對英語來說學習起來困難很多。「波蘭和中國的文化習俗,相比西歐更近。剛來波蘭時,我感覺這裡的人民特別善良,對外國人很好也很熱情。」

話雖這麼說,但要真正成為「波蘭人」,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的圈子裡面年輕人比較多,華沙的外國人少,她們對我都挺不錯。我也有華人朋友,但一般來說還是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玩得更多,你想想,七八個中國人加兩三個外國人,說什麼語言好呢?」

何蓮就讀的專業是英文授課的,人本來就比較少,一開始註冊有30人,後來陸陸續續只剩下20個左右。此外,在華沙也有「私校」,是通過中介過來留學的,叫做考明斯基大學,是波蘭最好的商校。「那裡面有很多波蘭的富二代,也有不少華人,但我接觸的不多。」

當然,何蓮也在努力融入波蘭這個社會,即使她已經快畢業了,平時,對足球不算很了解的她甚至會和朋友一起去看華沙當地球隊萊吉亞的聯賽。「我知道舜天,這兩年他們成績不錯。馬上舜天就要和北京國安比賽了,我還和北京的朋友打賭,我說舜天肯定贏。」何蓮笑著說。田園圃

相關焦點

  • 顧佳融入不了太太圈,留學生融入不了?圈
    最近《三十而已》受不少網友追捧,顧佳想盡辦法融入太太圈只為挽救丈夫家業,丈夫許幻山卻背叛家庭,網友每日一問:顧佳今天離婚了嗎?如今顧佳與太太圈決裂,一位太太對顧佳刮目相看,感嘆:「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不是看她能站多高,而是看她能蹲多低。」
  • 波蘭舉行首屆中國留學生波蘭語演講大賽
    參加首屆中國留學生波蘭語演講大賽選手合影。1-2年組前三名選手合影。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林偉大):26日,首屆中國留學生波蘭語演講大賽在哥白尼的故鄉——波蘭多倫舉行,來自波蘭各地的四十餘名中國留學生,以「我與波蘭」為主題,講述了自己與波蘭的不解之緣。本次演講比賽由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和波蘭哥白尼大學共同主辦,旨在鼓勵在波中國留學生更好地學好外語。
  • 波蘭留學生點讚中國茶文化
    來自波蘭的四川大學留學生王耀佳品蒙頂山茶 攝影 徐軍  來自波蘭的王耀佳是四川大學的留學生,來中國已有三年時間。當天,參訪團參觀了位於蒙頂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館,觀看了茶技表演,對此,王耀佳感到十分新奇。
  • 波蘭中國留學生:願疫去春來,山河依舊
    中國駐波蘭大使劉光源寫給波蘭中國留學生的慰問信。 作者供圖作者 孫赫琪完全沒有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的方式拉開帷幕。在很多外國人鼓吹「口罩無用論」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戴上了口罩。中國駐波蘭使館積極協調,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聯網站及微信群等多種渠道收集中國留學生的需求,給我們所有登記在冊的學生每人發放了20個口罩。
  • 波蘭中國留學生:願疫去春來,山河依舊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國駐波蘭大使劉光源寫給波蘭中國留學生的慰問信。 作者供圖作者 孫赫琪完全沒有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的方式拉開帷幕。在很多外國人鼓吹「口罩無用論」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國留學生都戴上了口罩。中國駐波蘭使館積極協調,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聯網站及微信群等多種渠道收集中國留學生的需求,給我們所有登記在冊的學生每人發放了20個口罩。使館還調動多方力量,波蘭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也積極捐款,為在波蘭的中國留學生發放了健康包,健康包內有消毒液、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還有中國駐波蘭大使劉光源寫給我們的慰問信。
  • 我終於在波蘭戴上口罩——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波蘭的抗疫故事
    這是三月中旬在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張慧玲在波蘭的親身經歷。當時的波蘭衛生部曾明確表示,應對新冠肺炎,健康人無須佩戴口罩,只有病人才須佩戴。一個月後的今天,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波蘭衛生部規定從4月16日開始,所有人在公共場合必須佩戴口罩。自從疫情在全球爆發後,玲玲在波蘭的生活也經歷了像戴口罩這樣過山車般的變化。
  • 留學波蘭,做哥白尼的校友!
    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一等秘書馬留什·皮特查克告訴記者,波蘭有400多家不同的大學,數量居歐洲之首。其中約300家是非公立大學,約70%的波蘭學生選擇在130多所國有大學讀書。  如此充沛的教育資源向世界敞開大門是近些年的新趨勢。2003年,整個波蘭只有8000名留學生,到了2015年,波蘭的國際學生已達到5萬人。
  • 「土田國際教育」波蘭華沙大學留學生代表
    波蘭華沙大學留學生代表田同學在德州實驗高中讀高二時,接觸到外國的教學模式,感到更能夠激發起內心的求知慾。在和父母商討後,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波蘭華沙大學的心理學。華沙大學可以用波蘭語和英語兩種語言授課,田同學知道學習是為自己學的,不畏學習困難,毅然選擇波蘭語授課,獲得教授好評。現在田同學的波蘭語掌握純熟,和母語不相上下。
  • 融入澳洲社會對留學生來說重要嗎?
    許多人認為,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說中文、看中文節目,成為了他們融入本地社會的絆腳石。一直以來, 「如何融入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社會」 ,是經常引發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顧鑫博士說,中國留學生傾向於建立小圈子可能是因為同學都來自中國,別無選擇,或者擔心自己語言不夠好,被本地人嫌棄。而去年剛剛完成墨大碩士課程的中國留學生王同學說這種融入要發自內心,強迫不來。
  • 波蘭留學「中篇」|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選擇波蘭?
    刷GPA、刷各種標化考試、刷各種實習或科研經歷,好不容易拿到了offer,開開心心遠赴國外求學,結果發現都是中國學生。在很多教室、很多專業,本土學生反而成為了少數族裔。而課後又很少參加校內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只會扎堆圖書館、餐廳、購物街、甚至在宿舍一起研究食譜。這樣的留學有什麼意義呢?
  • 【波蘭大學】格但斯克大學專業設置與申請解讀
    值得推薦的英語授課專業為刑事司法與犯罪學,在該領域格大是波蘭首屈一指的。除此之外,格大的學分也是同類院校中最為親民的,留學年開銷控制在5萬人民幣還是比較容易。同樣格但斯克大學對於沒有英語B2證書的學生也比較寬容,可以先入學後再提供證書,對於暫時無法提供語言證書又不想多花一年時間在預科上面的同學來說,格大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 【波蘭大學】華沙醫科大學專業設置與申請解讀
    【途波 - 留學生文章】我的波蘭之旅/華沙大學本科留學【途波 - 留學生文章】我的波蘭留學之旅——初到華沙【途波 - 留學生文章】我的波蘭留學之旅——華沙印象【途波 - 留學生文章】波蘭留學半年來的校園生活
  • 【途波-波蘭留學】最受歡迎的波蘭大學華沙大學,申請前必知的一些信息
    ,是多數留學生的目標學校。但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因為對波蘭以及學校情況不熟悉而失之交臂。更有甚者因為來之前沒有做好功課,被一些機構「忽悠」到低幾檔的學校,來之後才後悔莫及。但木已成舟,我們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去挽救。所以在申請之前切記要對自己和當地情況有充分了解分析。波蘭高校介紹系列,將對波蘭價值類學校進行詳細介紹,以便有需要的同學更全面的了解波蘭相關院校、專業、費用信息。
  • 在異國他鄉尋找安全感:融入澳洲社會對留學生來說重要嗎?
    許多人認為,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說中文、看中文節目,成為了他們融入本地社會的絆腳石。一直以來,「如何融入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社會」,是經常引發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在實踐層面上,這需要被要求融入的人具有非常強的文化自信,」顧鑫說。  顧鑫博士說,中國留學生傾向於建立小圈子可能是因為同學都來自中國,別無選擇,或者擔心自己語言不夠好,被本地人嫌棄。  而去年剛剛完成墨大碩士課程的中國留學生王同學說這種融入要發自內心,強迫不來。
  • 波蘭排名第一的大學
    為什麼選擇波蘭華沙大學?Love U:我是華大波蘭語系的學生。小語種比較好找工作,華沙大學在波蘭乃至全世界都是數得上的學校。你好網:這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多嗎?關係如何,會互相照顧嗎?Love U:中國留學生不太多。
  • 波蘭留學切記晚上不要出門
    為什麼選擇波蘭華沙大學?文正:我讀的是機械學。這個專業是我本科的專業,本科畢業於東北大學,華大的工科比較強,提供給我全額獎學金和生活費。你好網:這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多嗎?關係如何,會互相照顧嗎?文正:留學生不算多。優秀的基本去歐美了,家有錢的也不會來華大。
  • 「異國他鄉尋找安全感」:融入澳洲社會對中國留學生重要嗎?
    許多人認為,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說中文、看中文節目,成為了他們融入本地社會的絆腳石。一直以來,在如何融入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社會方面,華人社區常常出現熱烈的討論。鄺穎華和姜成坤是兩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談到是否有意融入澳大利亞社會的話題時,他們有著不盡相同的看法。
  • 聚僑商之精華,架合作之橋梁——波中僑商聯合會在波蘭舉行成立暨...
    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參贊趙洋,波蘭前副總理兼經濟部長JANUSZ PIECHOCIŃSKI,瑞安市僑聯主席葉應東等分別發表致辭,波中僑商聯合會首任會長楊山毅發表就職感言,波中僑商聯合會名譽會長招益華,波蘭中國和平統一會執行會長牟軍發表講話。波中僑商聯合會秘書長鍾林主持會議,領事部主任王佔傑、以及波蘭各社團僑領代表近60人參加視頻會議。
  • 萃歐波蘭留學解讀:華沙經濟學院,波蘭聖殿級商學院
    Beata Szydo是波蘭歷史上的第三位女總理,她上臺之後對波蘭教育事業以及醫療、退修、稅務系統的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她提出的「家庭500+」計劃,這對國家的整體發展有著歷史性意義,能夠有效地改善波蘭人口銳減以及老年化嚴重問題。2017年5月,她還率領波蘭代表團抵達北京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 準留學生,該如何更好地適應融入美國的學習生活?
    現今,越來越多的學子考慮出國,低齡留學也逐漸成為常態,但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難融入。他們往往需要花費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適應國外的留學生活。面對這種狀況該如何解決,今天美國英文學院(AAE)為大家分析其表現以及背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