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一個國外大學都有一個響亮的中文名字,幾乎國內的每個大學也都有一個英文名字。
但是,也正如很多國外大學翻譯過來的中文名字聽起來像是「野雞大學」,咱們有些國內大學的英文名字聽起來也是那麼的……野……
比如,最近有網友提出了對清北的質疑:
好像,平時真沒覺得「Peking」和「Tsinghua」有啥不妥,但一提出來,又感覺好像確實有哪裡不太對……
對比武漢大學 Wuhan University、復旦大學 Fudan University、南開大學 Nankai University 等,北大和清華的英文名很明顯腦迴路有些清奇。
帶著一顆求知的心,去搜索了中國其他大學的英文名,萬萬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穫……
無視發音規則流派
代表大學:
清華大學 Tsinghua University
北京大學 Peking University
蘇州大學 Soochow University
中山大學 Sun Yat-Sen University
河海大學 Hohai University
長江大學 Yangtze University
這其中,最著名(受迫害最嚴重)的要數雙鴨山大學……不對,是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是以孫中山先生的名號命名的,Sun Yat-Sen 是孫逸仙的粵語拼音。
如果按照現在的漢語拼音規則念的話,Sun Yat-Sen 很容易就被念成「雙鴨山」。這也是後來幾乎所有中山大學的同學都會自嘲自己來自雙鴨山的原因。
調侃過後,我們還是說點正經的。
這些大學的英文名字其實並不是按照漢語拼音的發音規律來的,中山大學的校名使用的是粵語拼音,而其他英文校名不按漢語拼音發音的大學,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蘇州大學等,用的都是郵政拼音。
郵政拼音的起源是英國人威妥瑪(Thomas Wade)發明的韋氏拼音。威妥瑪曾任英國駐華公使,後來1888年回國在劍橋大學講授漢語,為了便於英國學生發音,他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於是創立了韋氏拼音。
使用韋氏拼音、郵政拼音或者粵語拼音的學校,大都有非常悠久的建校歷史。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不按漢語拼音發音的大學英文名,反而是學校的一種文化自信,可以看作一種榮光。
不好好保持隊形流派
代表大學:
西北大學 Northwest University
西南大學 Southwest University
東南大學 Southeast University
東北大學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東北林業大學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東北師範大學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東北農業大學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東北財經大學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北京化工大學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郵電大學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醫藥大學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科技大學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怎麼樣?是不是看的眼暈?
但是仔細看看,你就能看出點門道了,一會是方位詞音譯,一會是方位詞意譯,門道就是逼死處女座。
「交通」流派
代表大學:
所有交通大學,如
上海交通大學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西安交通大學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北京交通大學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華東交通大學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西南交通大學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這些交通大學的名字實在很令人費解,為什麼交通不翻譯成「Transportation」,而是直接音譯成「Jiao Tong」?
追根溯源,國內眾多交通大學的前身是1921年成立的歸屬中華民國交通部的交通大學,彼時交通大學的英文名就叫 Chiao Tung University(郵政拼音)。因此,交通大學的交通其實來源於曾經的主管部門中華民國交通部。
從一開始民國成立交通大學的目標,就是要把它建設成為一個不僅限於交通學科的綜合型大學。所以交通大學「交通」的含義並不是英文 Transportation 所能涵蓋的。
「正常」流派
代表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華東師範大學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華中師範大學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東北師範大學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陝西師範大學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師範大學 = Normal University?明明讀了一個985/211,說出去卻變成讀了一個「正常」大學。誰讀的還不是正常大學了?
根據考證,Normal 這個詞源於法語「normale」,意思是「規範的」。1794年建立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首先在校名中使用了這個詞。
1923年,民國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升級為大學,改名北京師範大學,參考眾多學者的意見,把英文名定為 Peking Normal University。北京師範大學也成為世界上第一所用 Normal University 命名的師範類大學。
但是因為詞源是法語,實際運用中 Normal University 也造成了一些英語國家的朋友在理解上出現困難。英語國家雖然以前也用 Normal 來定義師範學校,但時至今日,早就不這麼用了。
維基百科提到,保留 Normal 稱謂的主要是一些亞洲的大學。
中國大學英文名的不可思議,還有很多很多,每一個大學英文名的前世今生都能說上大半天:用詞不統一、語法混亂、不按套路出牌……
但是吐槽歸吐槽,從亂七八糟的中國大學英文名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大學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持續不斷的革新,未嘗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