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師大有位新疆姑娘甘做民族語言橋梁 3年幫助老鄉2000餘人次

2020-12-17 中國教育在線

熱孜宛古麗·麥海提生活照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通訊員 陳鑫 記者 陳顯婷)中學時,當同齡人在寬敞的學校裡鍛鍊身體、汲取知識時,她要承擔起所有的家務,照顧多病的父母;進了大學,當同學們還在被窩裡做著甜甜的美夢時,她已早早地起床,在太陽還沒升起的清晨挑燈讀書……她就是來自新疆喀什地區的「90後」女孩熱孜宛古麗·麥海提,杭師大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得大三學生。

  「我們無法改變出生的命運,但可以選擇堅強地生活;我們雖然能力有限,但也可以幫助很多人。」這是熱孜宛古麗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她的夢想。

  農曆春節前夕,她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她的事跡也因此刷爆了杭師校園的「朋友圈」。

  命運多舛,瘦弱女孩撐起全家

  1992年,熱孜宛古麗·麥海提出生於新疆喀什地區一個柯爾克孜族家庭。父親年逾古稀、體弱多病。全家僅靠年邁的母親用微弱的勞動能力支撐。屋漏偏逢連夜雨,高中時,終日勞累的母親也病重住進了醫院。

  母親的病倒,意味著全家的「頂梁柱」也倒了——熱孜宛古麗若不回家幫忙,父母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沒辦法解決。她只能扛起家庭的重擔,去醫院照顧母親,料理家務,陪伴臥床的父親。當時,小古麗在日記中寫道:「雖然,我的生活並不順利,但我很感謝父母生了我,又有這麼多人幫助過我們。因此要更加努力,用實際行動回報他人。」她總是這樣鼓勵自己。幹完一天的活,她就馬上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把落下的課程自學趕上。「天助自助者」,最終,熱孜宛古麗以班級第二名的成績如願考上了大學。

  走進大學,抓住改變命運之機

  在輔導員潘玉銀眼中,熱孜宛古麗是一個堅強、努力的孩子,「雖然剛來杭州的時候,語言、飲食、氣候對她來說都不太適應,但她選擇了拼搏和堅持。」 

  「只有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負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熱孜宛古麗說。有了這個認識,她開始如饑似渴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她的學習用『爭分奪秒』來形容是最恰當了。」化學系副主任、化學課程教學技能課的老師韋斯林說起班上這個新疆姑娘,非常高興,「每次課,她都是坐在第一排,上課的時候眼睛盯著老師,特別認真。」

  她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在宿舍樓的自習室學習語言。一個小時背漢語,一個小時念英文。晚上,她也經常最後一個離開自習室,11點左右才回寢室休息。在熱孜宛古麗各門學科的課本和筆記本裡,密密麻麻的方程式、單詞如同一卷卷的電影膠捲,記錄著她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歷程。

  在短短一學期內,熱孜宛古麗從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到順利通過英語水平測試,從第一次接觸電腦到順利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她付出了很多。

  普及漢語,甘當民族語言的橋梁

  「語言就是力量。」大學的學習讓熱孜宛古麗明白,要想走出大山,就必須學好語言。在學校,她自學了漢語、英語、土耳其語和維吾爾語,也萌發了教家鄉孩子學習漢語的念頭。

  2013年,她暑假回家,就和兩個新疆朋友一起辦起了免費的「漢語公益課堂」。熱孜宛古麗從基礎教起,早上教漢語拼音、簡單漢字,下午用漢語給大家講故事,還不時用維語進行翻譯。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纏著父母要去聽課。在46天內,學生數量就從開始的37人擴大到了247人,教授的內容也從漢語拼音、簡單漢字、短語、句子增加到了漢語對話。那個夏天,熱孜宛古麗感動了村民,村民也感動了她。於是,2014年,2015年,她的公益漢語課堂每年暑期都如期進行……

  為了幫助新疆老鄉看病,熱孜宛古麗還主動聯繫了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請求做免費的維語翻譯。三年來,只要有空,她都會去市二醫院,做醫生和新疆籍患者的溝通橋梁。有時,她甚至還會徹夜留在醫院幫助患者。慢慢地,越來越多的醫生和護士都知道了她,有一個善良美麗的新疆女孩會經常來幫忙,她不求回報,只希望能幫助新疆籍病人克服語言溝通問題。

  在她看來,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服務他人,傳播愛心。三年裡,學院很多同學也被堅強執著的熱孜宛古麗打動,加入到志願服務中去。 2015年,他們成立了「杭州師範大學漢語推廣公益小分隊」,除了愛心助教,還組織愛心募捐,流動愛心圖書等等。目前,已經有200多名大學生加入到了這支小分隊中,幫扶家鄉人民和維族大學生達到2000餘人次。

  「今年暑假,我們準備專門組織一支支教隊伍奔赴新疆,幫助熱孜宛古麗的鄉人學習漢語,搭起民族間的語言橋梁。」潘玉銀說。

相關焦點

  • 依託網絡 杭師大「絲路」課堂讓新疆師生體驗杭派教學的魅力
    「絲路」課堂志願者在杭師大講課  浙江在線杭州4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姍珊 陳鑫 浙江在線記者 吳俏婧)日前,「舌尖上的中外美食文化」主題課程在杭師大「絲路」課堂生動上演。授課的三位「95後」志願者林依寧、林達珂和墨西哥留學生荷馬(Homero)是杭州師範大學「絲路」課堂公益項目的團隊成員,他們別出心裁地用多種英語問候方式進行課程導入,生動全面地介紹了中西方美食文化,其中也有我國少數民族美食的介紹。  作為中國助力漢維融合、教育扶貧的公益項目,杭師大「絲路」課堂從2015年10月開講,已經進行了將近三年。
  • 網絡跨越時空 杭師大「絲路」課堂連接杭州與阿克蘇
    授課的三位「95後」志願者林依寧、林達珂和墨西哥留學生荷馬是杭州師範大學「絲路」課堂公益項目的團隊成員,他們別出心裁地用多種英語問候方式進行課程導入,生動介紹中西方美食文化。作為教育公益項目,杭師大「絲路」課堂從2015年10月開講,已經進行了將近3年。該項目依託先進的網絡直播設備,「絲路」課堂志願者在杭師大講課,新疆學生在阿克蘇高級中學遠程同步聽課。
  • 這 很杭師大!
    這份美景,很杭師大!這份速度,很杭師大!送給每一位屬於師大的你還有食堂一葷一素的兩元蓋澆飯十幾年來暖心師大學子這份精神,很杭師大!、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省大運會等總有熟悉的志願紅夾雜其中無志願不青春,他們是師大志願者三十餘年的話劇節
  • 在澳大利亞見新疆老鄉:不分民族 一見如故(圖)
    新疆老鄉一見如故  在澳星國際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姜兆慶先生及其漂亮而幹練的夫人的幫助下,我們見到了幾位頗感親切的新疆老鄉。  曾任墨爾本新疆僑民協會名譽會長的唐光濤,1990年隨有俄羅斯族血緣的家人移居墨爾本。這是新疆人移居澳州的最大特點。他於1952年從上海到新疆近40年,曾任新疆天山電影製片廠導演,已是耄耋之年,其「義工」經歷也有17年。
  • 杭師大探索課程思政改革:育人有溫度 家國盈滿懷
    「《共產黨宣言》催生了中國第一批共產黨人,這其中就有共青團創始人、杭師大校友俞秀松。這篇論文是獻給母校的禮物,也是向《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致敬。」宋俊仙說,她將帶著這份「禮物」參加學校思政課論文競賽。據悉,思政課論文競賽已經在杭師大舉辦了20年,今年有2000多名學生遞交了參賽論文。思政課論文競賽只是杭師大「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部分。
  • 「時訊」為少數民族群眾搭建溝通發展橋梁 四川開展國家通用語言...
    通過開展培訓,既架起了各民族溝通的橋梁,又增進了相互間的感情,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幫助來川少數民族融入城市 2018年啟動語言培訓試點四川是民族大省,來川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較多。省民族宗教委在經過深入調研後,根據少數民族群體情況願望,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化政策培訓重點放在在川務工經商的新疆維吾爾族群體。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在川務工經商的維吾爾族群眾有1600多人,其中主要集中在成都、綿陽、德陽、廣安、達州等市。2018年,省民族宗教委牽頭,聯合新疆駐川藏工作組開展相關試點工作,由省民族宗教委負責購買教材、租用教室、製作學員證等。
  • 杭師大有了「師大青博」講師團!用00後學生的語言,40名青年老師...
    11月19日,在杭州師範大學 ,2名「師大青博」講師團成員,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士』的傳統與新時代精神」為題,給160餘名學生講了兩節生動的「思政課」。 「接地氣、有思想、內容豐富,結合專業的理論宣講更能讓我們產生共鳴。」
  • 校長專訪 || 杭師大附中校長陳利民:做教育,眼睛要看向遠方的目標...
    杭師大附中創建於1969年,進入新世紀以後,學校先後成為國務院內地新疆高中班定點學校、教育部中美合作高中課程項目學校,形成了「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學校堅守「大氣、清澈、博文、篤學」的校訓,尋找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如今,50多年過去了,當我們從杭師大附中的發展軌跡中探尋她的本質時發現,這個年逾「不惑」的學校,始終在發展中創新。而這種精神,歷久彌新。
  • 杭師大附中舉行運動會開幕式 馬術社團驚豔亮相
    11月3日上午,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16年秋季運動會在本部田徑場開幕,各班學生都盼著這一天在開幕式上展示「腦洞大開」的節目呢。杭師大附中本部的高二學生告訴記者,她身邊的幾個小夥伴也特別激動。  開幕式上的馬術表演由一位領隊加四位新疆部的學生組成,兩男兩女。四個學生中兩個是哈薩克族,兩個是蒙古族,這兩個民族都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1人讀預科班,1人讀高二,2人讀高三。
  • 馬雲:杭師大教我做「最成功的失敗者」
    杭師大給馬雲上的第一節課:什麼是失敗在不同的場合,馬雲總是會強調,他認為杭師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沒有之一。「如果你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請你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其實我們還是很有機會的,而且機會還很大!」馬雲鼓勵自己的後輩們。
  • 做最美新疆人|少數民族學生先進事跡展示
    為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倡導勤學篤志、自強不息,號召勇於實踐、甘於奉獻,爭做民族團結踐行者、守護者,用身邊榜樣引領學生,用先進事跡激勵學生,2020年5月,我校在線上開展了「做最美新疆人」暨第七屆少數民族學生先進事跡評選活動。
  • 阿克蘇在杭大學生搭起杭阿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
    教育援疆打開「一扇窗」讓阿克蘇學生對杭州有了美好嚮往杭州有一所知名高中叫「杭高」,在相距四千多公裡的阿克蘇市,也有一所「杭高他經常對我們說,讓我們有機會要到杭州玩一玩,看一看江南的風景,嘗一嘗那的美食。漸漸地,我就對杭州有了美好的嚮往。」三位土生土長的阿克蘇學生,因為援疆教師的教學「浸潤」,萌發了來杭州讀大學的想法。實際上,除此之外,杭州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科技,都成為吸引這些學生的重要因素。張鴻力在初三畢業的時候,還曾報名參加了一場赴杭州的夏令營。
  • 做最美新疆人|少數民族學生先進事跡展示
    為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倡導勤學篤志、自強不息,號召勇於實踐、甘於奉獻,爭做民族團結踐行者、守護者,用身邊榜樣引領學生,用先進事跡激勵學生,2020年5月,我校在線上開展了「做最美新疆人」暨第七屆少數民族學生先進事跡評選活動。
  • PGA全國教學中心展——杭師大附中教學中心
    PGA系列高中國際課程我們的卓越成就你的未來合作校簡介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創建於1969年,前身是杭州市第十三中學,於2000年搬遷至振華路5號現校址,2007年確定為現校名。目前有58個教學班,2200餘名學生,250多名教職員工。半個世紀辛勤耕耘,學校成果斐然,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1997年)、省首批一級特色示範校(2014年)和全國首批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15年)。進入新世紀,學校又先後成為國務院內地新疆高中班定點學校(2000年)、教育部中美合作高中課程項目學校(2012年),並由此形成了「一體兩翼」(本部+新疆部+國際部)的辦學格局。
  • 杭師大錢江學院2020年招生計劃出爐
    近日,杭師大錢江學院正式發布2020年招生政策。該校教學與科研部副部長費驥慧介紹,2020年該校29個專業(方向)面向全國19個省份計劃招生1920人,其中浙江招生1325人。學院2020年增設跨境電子商務招生專業。據介紹,杭師大錢江學院是杭州市「綜試辦」與阿里巴巴授予的首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育基地、wish星青年項目首批落地高校、Amazon101時代青年計劃落地高校、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聯盟發起單位。本次首批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跨境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在全國僅有7所高校。
  • 杭師大附院系統啟動EAP
    杭師大附院系統啟動EAP發布時間:2018-01-22 18:57:19 Mon  來源:杭州網        杭州網訊 1月19日下午,杭師大附院「2018員工關愛同伴支持」(EAP)項目啟動,杭師大附院成為省內衛計系統首家系統開展EAP項目的醫院。
  • 杭師大110歲 三十年前這張畢業照你認出馬雲了嗎?
    他表示,杭師大對自己影響重大,教會了他「做最成功的失敗者」,而他自己也一直在用做老師的方法管理公司,他相信杭師大在未來教育的改革中能夠抓住機遇,成為世界一流的師範大學。當年,他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師大,「所以我還沒進杭師大,杭師大就給我上了第一課,就是什麼是失敗,我做了一個成功的失敗者」。在杭師大度過的4年,馬雲稱之為「非常快樂的4年,也是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4年,我永遠不會忘記的4年」。實際上,杭師大4年裡,馬雲並非一帆風順。
  • 施強教育用技術為新疆孩子搭起「空中課堂」
    "我在山上到處找信號源,一旦有我就坐著不動!"杭師大附中新疆部高三學生俄友圖家裡網絡不穩定。為了保證網課正常進行,她只能找固定信號地點,往往一坐就是一天。這樣的場景是新疆學生疫情期間學習的縮影。"沒有網絡""連接成功"........一天中,學生們需要經歷很多次這樣的反覆調試。
  • 善行者五年籌款2000餘萬元 22萬餘人次參與捐贈
    五年來,善行者共籌集善款2096餘萬元,22.3萬餘人次參與捐贈,12萬餘人次的兒童直接受益。其中623萬餘元用於愛心包裹項目,共籌備32451個愛心包裹。787萬餘元用於愛心廚房項目,共籌建146個愛心廚房,讓6萬名孩子吃上3696萬餘頓熱乎的乾淨飯菜。近144萬元用於童伴媽媽項目,共計3萬餘位留守兒童受益。80餘萬元善款用於續航計劃,共有400名學生受益。
  • 樂課網用技術為新疆孩子搭起「空中課堂」
    9月開學以來,樂課網免費給杭師大附中新疆部高二高三學生提供公司旗下產品樂課網智慧教育系統以及技術支持,讓那裡的孩子上得起課,上得好課。"我在山上到處找信號源,一旦有我就坐著不動!"杭師大附中新疆部高三學生俄友圖家裡網絡不穩定。為了保證網課正常進行,她只能找 固定信號地點,往往一坐就是一天。這樣的場景是新疆學生疫情期間學習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