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每天的工作和創作中,從我的內心總時不時會有一個想法:慶幸!
慶幸當時有了在平臺上寫美食文章的想法,慶幸自己把這個想法付諸了實施,也更加慶幸通過這個機緣,結交了這麼多信任和支持我的朋友,目前的一個直接效果就是:讓我多年收藏的東西有了實際價值。
因為以前寫的很多配方類的文章,包括經營思想類的文章,在實際上,直接間接的幫到了很多朋友,所以我自己也有了一種成就感,外加責任感。
現在一有時間,就從電腦上、書架上、書櫥裡,翻找我以前收集下的資料、筆記、書籍之類,由於多年以來零零散散的收集太多,有很多我自己都忘了隨手甩到了哪個角落,可在我這些天的尋找中,慢慢地,它們又回來了。
昨天,又在多年不動的一堆舊書的底下,發現了幾本80年代的菜譜,最新的一本是90年的,到現在也已經有29年了,看了看裡面的菜譜的內容,我還是驚訝於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真誠和樸實。
雖然現在有了很多的調味方法,新型的調味料,新型的廚具等等,但那些老菜譜裡是一種不加修飾的存在,讓我們更能感覺到餐飲的那種本源和本味。
而且有很多的配方寫的都很實在,甚至連原料的克數都可以精確到小數點之後,實用性非常強,假設我不是因為寫文章找素材,為了這份創造價值的責任感,也許這些書就會在哪一天,隨著一堆舊書籍,去到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等同於一堆廢紙。
所以我真的慶幸!真的感恩!它們還在那裡。
我一直信奉一個原則:配方的價值在於應用,那麼既然它們又回來了,也算是上天所賜,我就從裡面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給大家陸續分享一下。
從和朋友們的交流中感覺到,大家對滷味和一些小吃等興趣比較高,那麼我就先找一些過去的小滷味,能家庭做,能做餐館小菜,做幾期小專題,大家收著吧!今天先說說大家特別喜愛的滷豬蹄。
關於滷豬蹄,書裡有兩個配方,從我個人感覺來看,第一個應該更實用些,第二個我沒做過,不知是什麼風格,尤其裡面有「硝」這種略顯敏感的佐料,我自己沒有用過,雖然從另一角度來講說明這配方很實在,但還是以參考為主吧。
滷豬蹄之一:
原料生豬蹄5斤,清水5斤,醬油、精鹽適量,大蔥段200克,薑片200克。
香料配比:
八角 8克
小茴香6克
桂皮 4克
肉蔻 4克
草果皮3克
砂仁 3克
草蔻 2.5克
陳皮 3克
丁香 3粒
香料溫水洗,炒幹裝入料包。
製作方法:
1、豬蹄用水泡5個小時,去掉蹄角,刮去泥汙和殘毛,然後洗一遍,放入開水鍋煮熟再洗淨;
2、把精鹽,醬油,料包放入清水鍋中燒開,撇去浮沫,煮成滷汁;
3、把洗淨的豬蹄放入滷汁鍋中,燒開後小火1.5小時離火,自然冷卻即為成品。
特點為鹹鮮、醇香。
滷汁滷過3~4次後將藥袋撈出,換上新的仍可繼續使用。
滷豬蹄二:
原料:豬蹄1隻,約1公斤
配料:鹽12克,硝2克,桂皮10克,八角10粒,玫瑰露酒8克,冰糖75克,生薑1塊,青蔥2根,清水1公斤。
製作:
1、先把豬蹄洗淨修齊,再用竹籤在整隻豬蹄上刺上數十針孔。將醃肉料拌勻擦勻豬蹄,使鹽及硝滲入豬蹄內;
2、用一個大碗放入醃肉料,將豬蹄醃一天;
3、取出醃過的豬蹄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小時;
4、用一大砂鍋放入水1公斤,倒入滷味料同煮1.5小時,肉熟後自然冷卻,即可切片上桌。
這是從這幾本老菜譜中找到的滷豬蹄的方法,供朋友參考,在此我想和大家說一下我的個人體會,當我們去看一些老配方的時候,應該以一種變化的眼光去看,避免生搬硬套,因為俗話說:此一時彼一時,美食的學習方法中有一個重要原則是「唯變所適」。
例如說,30多年前,調味料的品種遠沒有現在這樣豐富,而食材的品質往往高於現在等,這些都是區別,所以我們在這些配方裡應該只去吸收那些最有價值的東西,例如說口味搭配,香料配比等,而其它的一些方法,可以根據現在的條件加以補充。
例如說在第一個配方中,單純的醬油等調味,顯然有一個前提,就是食材質量上乘,我們現在做的話,往往不具備這個條件,那就涉及到補味,採用增鮮醬油,老抽等,或者補充一些複合醬料,顯然口味要更好。
因此,對於什麼配方,辯證的看,變化的看,唯變所適,適口者珍,是學習的一種正確和有效的心態!
自然門美食e族 一心一意做價值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