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華大學展出了一些優秀畢業生和在校生的筆記、作業、計劃,其中,一份學習計劃表引發了網絡熱議。這份計劃表一直從早上6點起床一直安排到凌晨1點睡覺,每一個時間段都排得滿滿的,包括大多數開始休息的晚上9點到凌晨1點。計劃之詳細,之充實,已經不能用學霸兩字來形容了,有的網友甚至感嘆「比國家領導人還忙」、「深刻感覺自己連呼吸都在浪費時間」。
有眼尖的網友發現,清華大學此前也多次展示過這份學習計劃表,而它的主人,是清華大學2011年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馬冬晗。當年,馬冬昕馬冬晗雙胞胎姐妹同時獲得了清華學子的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每年只有5人),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雙胞胎姐妹出生於大連,從高中起,她們每天的學習時間就達到了13個小時,據她們自己介紹: 到了高中,她們的注意力就轉移到成績上,高分對她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而與分相比,電視、電腦、手機、iPad全都沒有誘惑力。但是,她們倆並不是只會學習。高一期間,姐妹倆將出版的習作集《又是一年春風》所得稿費5000元,全部捐給學校宏志班的學生。當年,姐妹倆參加全國中學生音樂能力競賽,雙雙獲得高一年級組一等獎。2008年,兩姐妹同時被保送到清華,姐姐馬冬晗就讀精儀專業,妹妹馬冬昕就讀化學系。
進入大學後,姐姐馬冬晗在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對機械製圖等課程感覺非常頭疼,第一學期在全專業150人中排名26人。這是她從小到大「最低的名次」。她自己也發現,在強手如林的清華大學裡,自己並不是天資聰穎,不努力,照樣可能被淘汰。這個時候,她從妹妹那裡學會了製作學習計劃表,並按照學習計劃表堅持了下來。4年本科,她三年學分績班級第一,連續兩年素質測評第一。除了學習成績優異之外,她還是精儀系學生會近些年來第一位女主席。獲得多個獎學金和優秀個人,並歷任精儀系桌球隊、排球隊、羽毛球隊隊長。如此全能的學霸,讓所有人都不得不服。而她那密密麻麻的學習計劃表,每次看到,都好似喝了一碗濃濃的雞湯。
不過,雞湯可以喝,但一定要會喝,否則一碗雞湯喝下去,營養沒得到,盡長肥肉了。很多同學看到這樣一個長達19個小時,精確到分的學習計劃表,以及這樣一個「比我優秀的人比我勤奮」的例子,內心是焦慮的,也是激動的,於是照樣學樣,結果按著計劃執行兩天後,頭昏腦脹,還多了兩個熊貓眼,再惡補兩天懶覺,作息完全打亂,學習計劃表又變成廢紙一張,然後又回歸原來的生活。這樣的喝法,不僅不補,還傷身傷神,讓自己滿是挫敗感。
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節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人生定位,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考上清華的那萬中之一,或者每年5個名額的特等獎學金,更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如「苦行僧」一般的自律。大多數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越來越優秀,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我認為,這份學習計劃表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普通人借鑑。
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標
一個人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要什麼。比如說很多同學中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秀,但到了大學卻迷失了自己,整天沉迷於遊戲。這是因為中學期間我們都有一個清晰且可量化的目標,那就是高考。而上大學後,很多人便找不到這樣一個清晰的目標了。這是因為大學生活更加多元,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發展軌跡太多,讓人難以選擇。
在我擔任新生班主任的時候,有同學就問我:大學裡面有人學習成績好,有人在學生會風風光光,有人在外面創業掙錢,我感覺什麼都想要,但什麼都做不好。可以說,這位同學的問題代表了很多大學生的問題。而我的建議是:迷茫是正常的,如果實在不知道選擇什麼目標,那就把學習成績作為第一目標。與其焦慮,與其抱怨,不如先朝著「刷分」的目標學起來,哪怕就像高中那樣學。這樣至少可以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狀態,不至於被懶覺、遊戲這種頹廢的生活所佔據。對於畢業工作的人也是如此,花花世界裡,有意義的事情很多,很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倒不如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以成為行業內專業為目標,先幹起來。
第二、要量力而行
很多人都知道認知世界的三圈理論,也都知道一個人不應該呆在舒適區,而應該進入學習區。但不少人在雞湯的刺激下,焦慮過頭了,一下子進入到了恐慌區。就如上面說的,照著學霸的計劃來學習,必然會讓自己力不從心。即便是清北學子,多數人也做不到每天只睡5個小時。而一份不能堅持的計劃表,圖表做得再漂亮也跟廢紙沒有區別。
所以,即便是要做學習計劃,我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從易到難,可以先以天或半天為單位做計劃,無需精準,只追求能夠執行,能夠堅持。我們上自習也可以儘量選擇近一點的教室,每天少學習一會,但儘量每天都上。我們可以先不追求學習效率,先從不玩手機做起。其實,即便是學霸馬冬晗,也並非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據她本人介紹:計劃表其實只是一個備忘錄,提醒自己該做什麼,由於當時她正擔任學生會主席,所以她也經常因為工作原因改變計劃,此外,如果有同學聚會之類的社交活動,她也會改變計劃去參加。所以,計劃是死的,人卻是活的,計劃的意義在於長期的習慣養成,而不在於機械地執行。
第三、要有一個精神後花園
當我們仔細看馬冬晗的這份計劃表我們就會發現,其中不光有學習,還有社團活動、體育鍛鍊以及品德養成等等。她在大學期間,做學生會幹部,參加社會實踐,參加桌球隊,參加國旗儀仗隊;她的妹妹馬冬昕,參加演講比賽,運動會200米、800米能拿前兩名,參加桌球隊,本科畢業後,師從邱勇校長讀博士,還兼任學生輔導員,並獲北京市優秀輔導員。正是有這些豐富的業餘愛好和實踐經歷,才讓這對雙胞胎學霸更加完整,更加立體,也讓她們成為學霸的同時,不至於成為呆子。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一個有益的業餘愛好必不可少,也切不可荒廢。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愛好都做不好,恐怕很難做好任何事。一個人如果能用兩條腿走路,一定能走得更穩更快。
對於清華學霸的學習計劃表,有的人看到了天才,有的人則看到了勤奮,有的人看到了熬夜,有的人看到了強迫症,而我看到的是我應該怎麼做。不知道你們看到了什麼?
求贊!求回復!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