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抄襲
我鄰居小時候平時就是逃學、打遊戲、打架樣樣精通,但每次考試都在年級前五,人家自己就說了,學習一點都不難,初中的時候,因為貪玩自己不想上了,我鄰居也管不住,也就由著他,在大家都以為他沒救的時候,結果他親叔當兵犧牲,對他刺激太大,後來奮發圖強考上了縣一中的重點高中,後來報考南開,差了十來分。
第二年復讀,高考前一周左右,被玻璃砸傷右手,縫了好幾針,據他說答題的時候動作太大,紗布都紅了,就這條件填了個蘭大,一路保送讀研讀博,現在在青海大學當副教授,(他老婆是蘭大本科,西安的大學沒有應聘上),車房啥的補貼一大半,也就三十二三,堪稱勵志。
我有話要說:
所謂的天賦高指的是什麼,在面對學生的時候,往往能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說過:這孩子聰明是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那就可以肯定一點,這個孩子聰明,有天賦,可是就是學習不好,原因說白了學業枯燥,無法讓孩子有興趣,有熱情的投入學習中去,這種情況天賦再高,也沒用。
普通人只要不偏科,六科齊頭並進,再做題海戰術,考題正常難度的情況下,平均都穩定在80分左右(總分按100分算)的水平,基本可以上個本省的211、985,但一旦有一門偏科(例如英語考不及格),你就必須在兩門課上有頂級天賦。
除了極少數對某一個兩個學科有很高的天賦之外,其他的孩子幾乎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所謂的天賦,大家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善於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有些人善於學習繪畫,或者舞蹈,或者體育,或者動手能力強,但是不善於學習數理化,所以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所以一平均,人的能力都差不多,很多人沒有發現自己,或者說沒有認識自己,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己最困難。
很多所謂的天賦,也都是從小培養或者開發的,天賦不高,只要願意投入資源,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專注力等,孩子同樣是可以很優秀的,有的孩子非常聰明,但是都是些小聰明,給自己找藉口,沒定力,這種情況下,照樣沒有辦法在學校教育中脫穎而出,所以,憑藉努力、憑藉你作為家長的投入,孩子考上985大學還是不難的。
最後:
211與努力相關,985與智商相關,百裡挑一的錄取率,與努力關係真不太大,一個高中生通過努力,是可以考上一般的985高校的,但是幾乎不可能再上一個層次了,清北復交這樣的頂尖高校,更是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