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闆說出了fuck you的職場人
活著,那是多忍辱負重,奄奄一息的偉大事業。
——太宰治
1
有人說,職場就是人生,你得處處小心,才能保住飯碗。更有人說,在職場上混,不要得罪人,要學會虛與委蛇,八面玲瓏,才能事業有成。
朋友小A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銷售,一直以來小A都是在團隊佼佼者,他的老闆很有能力,就是小氣了點,有點苛刻。因為公司也是一個創業型的公司,資金周轉不過來,已經三個月不發工資。而小A也快沒有錢維持生活了。
於是向老闆討要薪資,老闆覺得他一直都是唯唯諾諾,很聽話,於是就說,去去去,沒錢。你的工資遲點給你發。能拖就拖。
小A最後裸辭了。並在辭職之前罵了老闆,在走的轉身的那一刻說了一句「fuck you」。
剛開始爽,覺得自己挺直了腰板,硬氣!
過了幾個小時,覺得自己還是年輕衝動了,懷疑自己不適合職場法則。
過了幾天,覺得自己幼稚,但是也不後悔當初,只是以後自己應該不會那麼衝動了。
說出fuck you 並沒有能給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甚至有可能說會影響到職業生涯。在這裡,我們都要學會側面思考。並不是以暴制暴才可以得到最後的想要。
fuck you只能帶給我們短暫的舒服,背後卻也顯示了自己的素質不足,到後面我們都會覺得對自己不值。
生活還需繼續,未來還需行動。
誰不是一邊罵著老闆,一邊工作的。
2
有個很好笑的職場經歷和你們分享。
以前我覺得大學女生宿舍的微信群是最多的,後來我知道原來公司的群更盛一倍。
群多,也就多了一份暴露的風險。
有位同事因為工作錯誤,被領導抓進辦公室訓話。
一出辦公室,就忍不住在群裡吐槽一番。
「這老東西,那嘴巴說話像個雞嘴一般,嘰嘰咕咕的。真是煩死人了。」發完,瞬間感覺整個世界都輕鬆撒。
就在信息發出去後的一分鐘,我們都驚奇他的膽量,敢在有老闆的群裡大膽說出不怕死的話,都看向他。
而同事感覺到了周圍投向來的目光,滿足得意的衝我們的微笑,期待我們的讚美。
事後兩分鐘後,在旁邊的同事贊他勇氣可嘉。才知道老闆也在那個群裡。
而我們都不打算在那個群說話。
於是那個群就這樣長期的掛著他那自信滿滿的吐槽。
而那個同事也就一直擔心老闆的報復。從此勤奮的工作著,後來工作得到老闆讚揚,同事覺得老闆的胸寬是那麼的大。
但其實老闆根本不知道罵他了,因為老闆的微信群太多,如果不@他,他是不會知道的。
這個經歷告訴我們,吐槽罵人有風險,沒事別去找事。
老闆的目光都聚集在對自己有意義的地方,比較之下,那個同事的有意義地方顯得那麼渺小。
專注於發展自身,好過專注於痛苦的循環。而造成自身痛苦的是自身的無能。
3
在國家法律的法條中,如果我們以人身攻擊,偽造事件造謠誹謗他人都是犯法的行為。
在2017年的11月份,廣東珠海發生了一個追薪罵老闆案件。
吳小姐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用「不要臉」「貪財」等字眼來指責公司負責人。不料被公司負責人王萍(化名)告上了法庭。
王萍認為上述行為導致公司同事、客戶對此事議論紛紛,其名譽權受到嚴重損害。
作為公司高級管理員,本來在客戶中享有良好聲譽,在同事中享有極大威信,而被告的行為使得原告公司的客戶、同事甚至親朋對原告的社會評價極度低下,原本平靜的生活受到嚴重幹擾,精神遭受極大痛苦,請求法院依法追究被告吳小姐的侵權責任。
而法律的審判是,企業拖欠佣金,吳小姐只是陳述事實,並非誣陷。
從案件來看,好像收益人是吳小姐,但拋開眼前利益不說,從此她的職業生涯受到了影響。沒有一家公司想要一個罵街的員工。
從近看來說,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從遠處來看,對自己是得不償失的未來。
其實可以更好的協商,實在不行就變成原告,而不是被告。罵人需要理智,不然隔壁會偷笑。
4
有個以前是同事的來找過我聊過一個問題。以下為他的陳述。
為什麼我在面對我的家人以及客戶,都會說老闆有多英明神武,高端大氣,走路帶風的人格魅力。而現實卻是經常在心裡mmp,這個公司是如何的爛,老闆的為人是如何的極品。這讓我很糾結!
我看到這個故事覺得真有意思,其實背後的出發點就是怕自己丟臉。
天,老闆的模樣竟然是能代表自己的臉面。
如果公司是爛公司,那麼我豈不是爛員工?如果老闆是傻逼,天呢,我竟然在為傻逼打工。
不管怎麼說,罵公司罵老闆都像是在罵自己。
我們罵老闆,無非就是因為工資沒到位,你看不上眼的人升職了,工作太累了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報答。追根到底是沒有給到相對應的利益。
有人說員工和老闆的關係,像是一段婚姻。都是雙向的示好。如果你是老闆的賢內助,老闆才更能是發家致富的好男人。而一個懶婆娘,是如何得到男人的愛。
話不是很對,但覺得在理,我們想要得到點什麼,就要付出點什麼。和老闆之間的關係是利益共同體。你以為老闆會對你一心一意,但老闆下面有很多個和你一樣的員工。
高度不同,所向的視野也就不同。
曾擔任松下幸之助機要秘書22年的江口克彥,總結自己陪伴「經營之神」的經驗是:要深得老闆倚賴,就要在老闆沒說出口之前,知道老闆在想什麼。而要做到這點,你就要學會用老闆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最後,我想說,少些罵街,多些思考;少些憤怒,多些行動。如要罵街,先罵自己,為何陷入如此境地。
這是五口鹹心的第39篇文章,相約每天早上七點。
這裡不設讚賞,支持轉發分享就夠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