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腳下的山東省泰安市,迎春路53號很有名:那裡是市優撫醫院。
以前有名,因為那裡常年住著一群患了 「瘋病」的復員退伍軍人。
而今有名,因為那裡有一位名叫王麗的軍嫂。院內院外,熟悉不熟悉的人,聽了她的故事,對這位醫院膳食科科長精心照顧一群老兵都很敬佩,覺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長城垛口一塊磚
——軍嫂王麗的人生感悟
■王勝利 江劍偉 雷雪錚
在泰山腳下的山東省泰安市,迎春路53號很有名:那裡是市優撫醫院。
以前有名,因為那裡常年住著一群患了 「瘋病」的復員退伍軍人。
而今有名,因為那裡有一位名叫王麗的軍嫂。院內院外,熟悉不熟悉的人,聽了她的故事,對這位醫院膳食科科長精心照顧一群老兵都很敬佩,覺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前不久,我們慕名採訪,與王麗面對面的時候,一個比喻不期然地躍入腦際:如果說人民軍隊是一座鋼鐵長城,那麼成千上萬個軍嫂就是連接長城的一個個垛口。
當把這個比喻講給王麗聽時,她略作沉思後表示:「說大了,我只能算垛口上一塊磚吧!」
磚的本色是什麼
軍嫂一顆心:奉獻與博大
真的沒想到,回家的路竟然如此漫長!
2012年3月,得知公公病危的時候,已經在老家伺候老人很長一段日子的王麗,剛剛返回工作崗位沒幾天。家裡打來電話,她再也坐不住了:一定要見老人最後一面!王麗清楚,這不僅是她,也代表丈夫老許啊!
那段時間,丈夫許世浩部隊上工作特別忙,班子裡正是人手緊的時候,抓集訓的、搞攻關的、在外進修的……人人各管一攤要緊的事兒,這讓老許這個當了6年副政委的團領導實在張不開口「請假」。老人病重,他一直瞞著,既沒給上級講,也沒給班子成員說。
老許當然知道,那一陣子,王麗的心早已扯成幾瓣、分在了幾處:在家裡或病房中,伺候病重老人的時候,時常掛念著優撫醫院病休的退伍老軍人們;給主抓夜間射擊訓練的老許準備夜餐的時候,又忍不住想起了上初中的兒子學業爬坡,正長身體。
「我記得一位駐守在西藏的軍人寫過兩句詩:『妻子需要丈夫的胸膛,但祖國更需要戰士的脊梁。』老許的脊梁既然給了部隊、給了國防,我就不能再扯他的後腿了,是不是?」王麗大概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平靜地說了這番話。
2010年10月,王麗通過競爭上崗擔任了市優撫醫院膳食科科長,負責200餘名病休復員退伍軍人的膳食保障工作。很快,她和同事們讓連續幾年一直與先進無緣的膳食科徹底改變了舊模樣,病休復員退伍軍人夥食上了一個大臺階,病員體質特徵有了明顯改善。當時,也有個別人冷嘲熱諷。那時候,王麗沒委屈嗎?
從2005年2月到2015年2月,10年間,她和丈夫雙方家中先後3位老人過世,孝心很重的老許顧不上盡孝,大小事情全靠她一個人跑前跑後、裡外張羅。那時候,王麗沒委屈嗎?
從2005年2月到2015年2月,10年間,一家人只過了3個團圓年。萬家燈火時,她還像平時一樣在醫院值班,在工作崗位上勞碌奔波。那時候,王麗沒委屈嗎?
「老許在副團職崗位一幹多年,他難道不委屈嗎?」王麗回憶那段經歷,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委屈+委屈,這日子還能有法過嗎?」在她看來,軍人家庭裡總得有一個人「讓讓步」「退一退」。作為軍嫂的她,沒有任何理由不主動選擇「讓」和「退」。更何況她的工作是在榮軍醫院,從事的是無比光榮的擁軍事業呢!
有人說,軍嫂的胸懷是用委屈撐大的。王麗的經歷表明,軍嫂這塊磚來自泥土,經歷軍人家庭生活的特殊煅燒而更加胸懷博大,足夠容納所有「不如人意」,以個人犧牲和奉獻,願天下都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