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是海關服務經濟健康發展、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職責。今年以來,青島海關不斷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效能,重拳打擊進出境環節侵權違法行動,培塑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開拓市場,更好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方位對外開放大局。前11個月,青島海關共採取智慧財產權保護扣留措施1392批次,查獲侵權貨物51萬餘件。
有標必查 侵權必究
近期,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現場關員對某企業進口套頭衫進行查驗,在對貨物商標進行逐一核對後,海關關員發現9118件套頭衫使用了「Champion」商標標識,存在侵權嫌疑,立即中止通關。隨後海關梳理固定案件證據,第一時間移交地方公安後續偵辦。最終公安機關一舉破獲包括該公司在內的特大銷售假冒註冊商標貨物系列案件,抓獲嫌疑人20餘人。
據了解,今年以來,青島海關根據海關總署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代號為「龍騰行動2020」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進出口侵權違法行為,營造法治營商環境。「早在行動開展之初,我們就根據口岸貨物特點制定了具體方案,對汽車配件、服裝鞋帽等重點商品以及侵權高發的品牌,辦案關員在線索處置時會加以特別關注。」黃島海關智慧財產權保護科肖健介紹。
專項行動期間,青島海關積極引入大數據理念,建立「侵權高風險特徵模型」,對獲取的風險信息進行分析研判,並統籌侵權風險研判力量,組建「侵權風險研判小組」,通過日監控、周評估、月總結的監控方式對在運行的涉侵權風險規則進行動態優化調整,提高規則有效性。
同時,為提高一線關員鑑別查獲能力,青島海關多次邀請智慧財產權權利人開展網絡培訓,提升「真假鑑別」能力。目前,青島海關現場查驗關員已形成「有(商)標必查,存(嫌)疑必核」意識,多次自主查獲涉嫌侵權案件。
科技賦能 智能識別
在青島黃島口岸,近期,海關現場關員對某企業出口的卡車配件進行查驗時,通過「商標識別」APP軟體對出口貨物上的商標圖形進行拍照並比對,發現其中部分蝶閥助力缸、發動機後支撐使用了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海關總署備案的「CNHTC及圖」商標標識,最終查獲了一起出口侵權案件。
針對郵遞、快件、跨境電商渠道「多而散」的侵權特徵,青島郵局海關也充分發揮「商標識別」APP等智能設備和數據平臺優勢,對進出境侵權行為開展精準打擊。「今年以來我們通過商標識別APP查發侵權案件790起,佔全部扣留措施的79.4%。」青島郵局海關郵件監管科孫揚表示。
據了解,青島海關通過科技手段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解決圖形類商標標識查詢問題,自主開發、運用「商標識別」APP。查驗關員使用軟體對相關商標性標識進行拍照核對商標備案信息,對侵權嫌疑貨物,程序會自動提示「該商標已在海關備案,請核對授權信息」,查驗關員進一步登陸「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備案系統」核實企業是否在授權範圍內,通過智能識別提高查獲效率和鑑別能力。
目前,青島關區主要的查驗業務現場都已推廣應用智能識別科技手段。
需求導向 精心培育
近日,青島海關收到青島億瑞德進出口有限公司提供侵權線索,2批申報出口至秘魯的膠合板涉嫌侵犯其在海關總署備案的商標專用權。
經核實後,海關立即採取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成功將涉嫌侵權貨物攔截,查獲侵權膠合板重達137.5噸,幫助企業挽回損失逾人民幣93萬元。
「我們已將公司自主品牌22項全部在海關總署進行了備案,為積極保護海外市場利益做好準備。」公司總經理劉學偉表示。
智慧財產權是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加強對智慧財產權企業培塑,加大對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指導和幫扶,是海關服務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有利於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今年以來,青島海關緊緊圍繞山東質量強省及品牌戰略遴選自主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做好轄區重點企業遴選工作。通過問卷、座談、調研,摸清自主品牌備案及維權現狀,指導企業申請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備案,並引導企業加強保護意識,用好用足海關扶持政策,形成培塑工作與助力企業自主維權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動。
自2017年海關開展「龍騰」專項行動以來,青島海關共定點培塑威海威高醫用高分子有限公司等42家重點自主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今年前11個月,山東省新增智慧財產權海關備案537項。
青島新聞廣播融媒記者:李昕 通訊員:孫曉靜、萬婕姝、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