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情體
一塊去紐約的時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當時他和女友一刻都捨不得分開,而他們之間,說實話,好感度很低。
儘管彼此是對方在紐約城唯一認識的人,再次見面卻是在五年後了,時過境遷,他獨身一人,她卻和男友一臉甜蜜。
又一個五年,他們各自離開了原來的生活,孤獨地在紐約生活。書店裡,又一次碰面,回憶起最開始碰面時,十年了,他們的脾氣秉性都磨平了很多。
他們成了朋友,打發著彼此的閒暇時光,一起聊卡薩布蘭卡,一起逛街,漸漸成了必不可缺的。可能他們都沒意識到,他們都是對方的唯一默契了。這種默契,是知根知底,是吵完架後一致的想法,是可以用來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的。
新年夜,他終於理清,然後,順理成章 。
調侃體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一個毒舌男和一個傲嬌女的事兒。
第一次碰面是一塊去紐約,這倆人都看不上眼。
毒舌男粗俗又陰暗,能花幾天思考死亡,分分鐘把人說得情緒消極,人生暗淡。
傲嬌女趾高氣揚,對毒舌男總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點份餐,能說到服務員腦子混亂。
他們極其不合,他們還是一塊到了紐約。
五年後,在機場,兩人又碰面了。
情況不同了,上次是毒舌男有女友,這次是傲嬌女有了男友。
男主認出了他的朋友——傲嬌女的男友,但是看了一會女主,仿佛並不認識。
然後傲嬌女跟男友分別,他們在上飛機前又碰見了。
男的講了男人在一段關係中中自私的一面,女的一臉震驚,無語和難以置信。
又五年,在書店,這倆人又碰面了。這次情況又不同了,倆人都是單身了,一個慘遭妻子背叛,一個對男友徹底失望。
按道理,這次可以在一起了吧。
可是,沒有,他們成朋友了,推翻了男主之前關於男女之間沒有純粹友誼的論斷。
他們成了對方最要好的朋友,睡前電話,一起逛街,聊聊各自做的夢。
倆人都鼓勵對方去約會,然後,不出意外,都失敗了。
不服輸,接著帶上各自的好友,來一場別開生面的2v2約會,結果,他們的好友在一起了……
先是男主遇見了前妻,情緒失控,女主安慰;
後來,女主的前男友打電話通知結婚的事情,女主崩潰,痛哭流涕,男主安慰。
你說他們經歷都快完全是複製粘貼的了,就不能湊合一下嗎?
編劇偏不,他們因為某些原因,又吵架了。
又一個新年夜,女主孤單一人無人吻,男主大假上轉悠,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
終於,男主想通了,飛跑去表白,女主答應,完蛋,終於在一起了,大結局。
最初看,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驚訝於美國甜心的顏值,也很喜歡劇情,抄下了最後一段表白的臺詞,後來無聊時在英語練字本上練了很多很多次,還有莎莉皺眉的那個畫面總是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梅格瑞恩的神仙顏值,給人以希望的劇情,搞笑的默契,可能都是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吧。這是一部情節手法都很簡單的電影,適合在情人節看。
還突然想到一點,電影裡面間隔著放置了很多結果多年的老人的採訪,給最後男主女主同樣的出場做了鋪墊,同時也讓人看得很溫暖。某部國產愛情電影好像也這麼用過,具體忘了名字,誰可以幫忙找一下……
電影很多處展示了男女之間的一點小差異,這些細節挺有意思的。
關於男女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友誼,從電影裡來看,男主最開始說男女之間不會有,後來哈利和莎莉也確實在一起了。
但是我覺得這並不代表電影就做出了回答,這是一個主觀問題,決定權完全在雙方身上,可以有,也可以沒有。「異性的友誼中至少有一個人認為雙方有純粹的友誼」,智者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