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突發的疫情面前,「假期延長,停課不停學」 使全國的在校學生改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線上教學,與傳統的面對面授課形式相比,更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自動自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為提高線上教學的時效性,筆者所在的梁溪區教師發展中心本著嚴重控制線上學習時間,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積極研發線上學習工具。筆者承擔了小學英語學科自主學習單的設計與使用指南,擬採用美國中小學教學中最常用的,能有效幫助學生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建立相關背景知識並能幫助學生整理、組織和記憶信息的「KWL」 閱讀教學模式,設計符合線上學習的問題導向及任務驅動雙向並行的「KWKL」 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製作。
一、「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的理論背景和意圖
「KWL」表格是美國中小學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表格,它有助於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我設定閱讀目標的機會、使其通過教師有層次的教學設計,增強思維訓練,最終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但線上教學有別於傳統的面授,缺少線上線下導學的雙向互動環節。基於「KWL」教學理念,筆者結合線上教學特徵,突出設計How to know? 學習環節,見下圖:
從上表可以看出,小學英語「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通過直觀、形象的圖表調動學生已有的與學習材料有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其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任務單趣味而富有思維挑戰性的活動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強和線上教師互動,逐步學會自主處理學習材料的方法,自主建構知識,形成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英語「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的應用策略
「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體現的是三個階段的自主學習方式。第一個階段為學前自主準備,即學生為線上學習做好工具準備,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第二個階段是線下自主學習。學生根據學習單跟隨線上教師指導開展互動式學習,在由問題、圖示、語言等學習支架搭建的任務鏈中開展與教材文本相關的體現思維層次的學習活動。第三個階段是自主回顧反思。學生根據線上學習對當堂所學的進行回顧與反思,便於學生開展自主拓展複習鞏固。具體應用策略如下:
(一)「KW」激活語言背景,激發學習動力
K即Know( What I know),是讀者已經具備的背景知識,包括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陳媛芳,2019)如譯林小學英語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教師在What I know 板塊設計以下活動:
在第一項預學任務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四年級下冊Unit 7 How are you與病痛相關的詞彙和語言,幫助學生梳理舊知,激活學習背景,初步感知教學主題,為新授降低難度。
在第二個任務中,教師基於學生學習材料的局限性巧妙設計預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課文圖片及初讀課文,基於個人的理解完成對故事基本要素:Who?Where?的探究,為長篇的Story time學習做好鋪墊。
以上任務的開展基於學生的已知與認知特點,難度適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內驅力。
W即Want( What I want to know) 指學生通過課前預學想獲取的新知識,相當於新授學習目標。教師既可以讓學生自主列出想要了解和探究的內容,如下圖。
也可以激活學生與閱讀材料相關的已知背景知識,引導其開展新授內容的讀前預測,培養學生推斷能力。
「KW」的環節通過難度適中的符合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學習活動激活語言背景,啟動學生舊知或運用學習工具,如自然拼讀規則,詞典,電子詞典等開展初步學習,為線上學習做好充分準備。此環節對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好的引領作用。
(二)「K」聯合線上線下,推動學生思維
K即Know( How I know),是線上教學的主要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根據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依照不同形式的學習內容開展互動式學習。
1. 多層次提問,搭建思維梯度
好的問題能引發學生對事物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多用幾個how,why等半開放或開放式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於使學生養成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習慣(朱浦,2016,轉載自陳媛芳,2019)
在線上教學中,提問應從簡單到複雜逐漸過渡,體現思維的層次性。其中,記憶性、理解性和應用性問題屬於簡單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設計在前段任務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故事背景,主旨及內容,有助於學生從整體把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分析、評估性問題,以推動學生對學習內容展開深層次思考。例如: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Cartoon time的問題設置。
基於五年級學生思維特徵,此任務單的設計由五個體現思維層級的問題形成線上線下學習的主要線索。首先通過觀察故事圖片聽錄音,看故事卡通,自讀故事,整體讀故事等觀察、記憶、辨別的思維方式,引領學生從探究故事大意—細節—內涵的低階思維逐漸過度到評價故事人物和對故事續尾的高階思維培養階段。此學習環節較好地培養了學生根據故事中的信息進行分析、推斷繼而歸納的能力。
2. 任務鏈驅動,構建知識體系
喚起學生線下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需要一定的學習工具支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從不同角度設計任務鏈的方式有利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其課堂參與度。例如在線上學習語法類內容時,教師應通過下面類似的任務與學生開展互動式學習。例如:六下Unit 4 Traffic rules
教師通過第一個任務在線上和學生共同梳理本單元的核心語法概念,幫助他們形成歸納整理的思維能力,並在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第一個任務中及時鞏固線上學習效果。在第二個學習任務中,教師在線上引導學生結合單元話題Road safety深入理解語法結構和規則,並及時設計選擇題,在真實語境中提升學生辨別和遷移的能力。第三個任務的完成充分體現本堂課學習的最終成果,學生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的語法結構基於主題開展寫作,是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雙重體現。 在完成三個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線上PPT演示提供小貼士等學習策略的指引,一方面幫助學生克服完成任務的畏難情緒,同時也為學生如何解決問題提供了很好的範例,體現了由單一到多元的綜合素養的培育。
3. 圖表工具引領,勾畫思維地圖
圖表的形式豐富多樣,結構清晰,往往通過發散思維、聯想、想像將與某一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總結,將思維和知識結構圖像化,能幫助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加工。(陳媛芳,2019)
在自主學習任務單中設計思維導圖,思維地圖或圖形組織者的方式開展線下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信息加工和信息傳遞的效能。
(1)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 map)模擬了人腦的工作方式,以脈絡狀分枝延伸出去,形成一種樹狀思維。它強調頭腦風暴、思維發散和聯想。(左小玉,2018)
在複習課的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筆者引導教師採用分塊繪製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單元的語音、詞彙、語法、話題和功能通過項目式複習的方式逐步形成單元語言項目的綜合性思維導圖。見下圖:
這是一份四年級下冊Unit 1-2綜合複習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教師以整合的方式歸納了timetable 的主題,以此為核心展開各語言項目的分類複習,學生通過知識梳理—導圖繪製—綜合匯報的學習路徑,在頭腦中架構兩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有效地培養了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
(2)思維地圖
思維地圖(thinking map)是David Hyerle 博士與1988 年開發的支持「思維技巧培訓的視覺語言工具,講人類八種基本思考過程設計成圖形,分別表示下定義、描述、對比與比較、分類/分組、整體與部分、流程,因果關係和類比這八種常見的邏輯思維形式(轉載自左小玉,2018),六下Unit 4 Road safety
Cartoon time自主學習任務單就是基於此教學原理設計的。如下圖:
教師以Story map為學習工具,首先從整體把握故事主要信息,如: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等記憶性和理解性的學習任務開始,順藤摸瓜,由表及裡地解讀故事內容。在梳理記載三個plot的過程中,學生對故事中的細節信息開展深層次分析、推斷與歸納,以此提升高階思維能力。隨後,學生通過故事內容的升華理解和與實際生活的對接,從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故事的寓意,達到語言和思維的最高層次。
(3)圖形組織者
圖形組織者(graphic organizer)也被叫做心智地圖,是以一種視覺的方式組織、再造、計算或繪畫與信息聯結的方法。在英語教學中常見的有故事地圖(Story map).(左小玉,2018)如: 五下Unit 4 Story time
學生在完成上述圖形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聯想、分析、對比、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對故事文本進行深度解讀。任務的完成體現了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綜合素養提升。
4. 學後反饋答疑,跟蹤學習效果
面對面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能通過學生發言,作業,練習等形式在比較快捷的時間內獲得信息,而線上學習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上述信息。「KWKL」自主學習單較好地彌補這一不足,我們將學生線上教學的學習情況通過2種途徑獲得。首先,學生在線上學習跟隨老師完成How to know 系列任務,以此回顧梳理線上教學內容,以防部分學生因缺少注意力集中而影響學習效果。之後,學生在任務單上填寫對今天學習內容的存疑和不解,以拍照方式提供給班級老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見下圖:
當天線上學習完畢,隨班老師在網絡上集體講評共性問題,並小窗答疑個別問題,形成線上主講教師,線下班級教師,學生個體的三元學習方式,以此為線上教學加上一道保險。見下圖:
三、小學英語「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的應用思考
基於「KWKL」自主任務學習單的小學英語線上教學凸顯英語學科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倡導「做中學」的理念,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在自主學習任務單設置的思維層級遞進的豐富的活動中,建構新的經驗和知識,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它使原本不可控制的線上學習變得學有所依,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初步體現了「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真諦。
我們的學生說:線上學習讓我get到了很多新技能,我不僅會自己查閱有用的學習資料,更開心的是學會了用美國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英語。
三、四年級的學生說:我以前從來不知道怎麼畫思維導圖,這次經過線上學習學會了,並且覺得學習知識原來那麼輕鬆。
也有學生說:有了自主學習單的學習,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難點。一張學習單,就是我的知識寶庫…
我們的老師如是說:線上課程的設計令我顛覆了原來的知識本位的舊觀念和傳統教學方法。以前我一直排斥新技術,這次讓我真正覺得新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的功能。
也有老師說:基於自主學習任務單的線上教學,更讓我從孩子學習的角度來設計學習內容和課程,令我的教學視角發生了新的變化。
當然,在線上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廣大線上教學設計者和實施者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1. 優化欄目內容,凸顯學習的真實性
以「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為學習支架的小學英語線上學習,真正關注到學生在線英語學習的「質」與「量」。通過具有年級特徵,關注學習者認知水平的前置式導入預測活動、線上教學的理解鞏固活動、課後反思擴展活動,呈現了不同水平學生學習需要,凸顯思維遞進與語言綜合的知識建構過程。
但由於老師在製作任務單時缺少從線上教學的實際操作的角度深度思考,使活動具有一定難度和複雜性。特別是第二個欄目對於學生學習需求的設計,在線上教學中尚未真正體現其價值,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完善。
2. 增強師生互動,凸顯學習的過程性
線上教學雖然教師不直接面對學生,但是隔著大屏幕,教師應該讓學生依然能感受到教師的語言魅力及積極評價。部分教師在錄製課程時缺少跟線下學生的互動,只是跟隨講課PPT的流程走過一遍。有些老師甚至直接忽視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缺少給與學生思考完成學習單一定時間量的停頓,未能意識到教師指導的必要性。
另外,線上教學我們依然要凸顯英語學習的特徵,將聽說讀寫等多項技能的培訓有序地設計在各項任務中。
隨著線上教學課程設置的逐步推廣和使用,我們將收集多方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KWKL」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製作和使用,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線上學習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