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遺忘,重新認識——讀《我的戰「疫」》

2020-12-15 騰訊網

《我的戰「疫」》是上下冊,由《新華每日電訊》編著。《新華每日電訊》和「草地周刊」我都常看,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他們策劃了不少好的選題,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部書便是其結果。

「草地周刊」的一位編輯說,上冊是《新華每日電訊》特稿部做的一個系列策劃,下冊絕大部分文章都在《新華每日電訊》的「草地周刊」發表過,有的限於出版社的字數容量,還沒有全部收進來。

我也是其中的參與者,2月下旬為「草地周刊」撰寫了《杞人憂天非壞事,別讓科幻成真》的稿件,表達了我的觀點。他們全文刊登了。可以看到,選題的範圍還是很大的,同時給個人闡述的空間,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這場壯懷激烈的人民戰爭。

這也是《我的戰「疫」》的很大特點,就是「我」是主角。比如很多是口述實錄,有基層一線的醫護、患者、志願者、幹部等,另外,還有專家學者的見解。這些區別於一些用數字和概念堆積的稿件,既是真實的記錄,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也有層次,比較複雜,同時還有一些獨到的看法和解釋。

當時我在新華社對外部組織報導。我們對外部國內新聞編輯室的編輯,看到《新華每日電訊》公眾號上的這些文章後,感到很驚豔,就在室領導的組織下,翻譯了其中一些,以彌補其他稿源的不足。未料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讓世界了解到中國發生的真實情況,可以說是很好的「中國故事」。有意思的是,這些英文報導的部分,也收入了《我的戰「疫」》這部書。它表明了重新尋求東西方對話的可能。

「草地周刊」那位編輯對我說,之所以出版,是這些作品確實還都不錯,反響很好。很重要的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今年全國面臨這麼大一起公共衛生事件,如果回頭再看的話,希望這些文字能給後世的人們提供一個依照。

的確,應該回顧和總結。回頭看,這些作品的確是這場劇變的一份記載。今年的疫情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人類內部呈現的差異性。既包括處理應對的方式,也涉及更多方面比如制度和文化。我有一位朋友被困德國兩個多月才返回,她有機會接觸當地很多人,這也促使她思考這種差異。她發現很多西方人,對中國的誤解是比較深的。

在德國的一些中國人,雖然德語流利,但只是待在自己的社區,並不與當地交往,也不太了解當地。每年有一億多中國人出國旅行,但是對世界的認知和了解,是否比以前一定進步了?這個問題值得研究。今年品嘗到的痛苦,是統治這個星球的最有智慧的七十多億生物無法成為一個整體。當然他們也最終發現,人類並不是地球的真正主宰者。一個病毒就能讓他們的經濟社會運行停滯。

這都需要在生產生活重啟後,再來深化認識。禍兮福所倚,疫情讓一些問題顯現了,使重新認識有了基礎。在9月的後疫情時代中日科幻高峰論壇上,日本作家林讓治有一個發言,說他去年首次來中國訪問,遇上天氣原因,航班延誤,他在機場卻遇到中國人主動使用翻譯軟體與他交流。這讓他很是吃驚,認為這是中國人理性的一面,在日本可能不會這樣。今年疫情使得他取消了再次中國旅行的計劃。他認為,疫情不過是暴露了人類本來的一些問題,但之前被非理性地掩飾了。科幻的價值正在於建立一個理性的世界。依靠理性,才能重新建立起可靠的認知。

可以說,《我的戰「疫」》的編輯出版,提供了一個用理性來重新認識的基礎。它提醒我們,不要遺忘。要有更宏大的願力、更強的同情心、更好的理解力,幫助公眾認識這個莫測的世界,來應對下一次危機。(本文為《我的戰「疫」》序言,序言作者韓松是著名科幻作家、新華社高級記者)

《我的戰「疫」(上下冊)》

ISBN:ISBN 978-7-5166-5481-1

新華每日電訊社 編著

新華出版社 2020年11月

定價:68.00元

相關焦點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教授艾四林:在抗擊疫情鬥爭中深化理論認識|戰「疫」公開課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今天推出「科學認識、同心戰『疫』」主題第六期,清華大學教授艾四林帶來《在抗擊疫情鬥爭中深化理論認識》↓↓↓課程介紹>: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以《在抗擊疫情鬥爭中深化理論認識》為主題,圍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構建戰『疫』命運共同體」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 【戰「疫」心理健康】正確認識心理壓力
    【戰「疫」心理健康】正確認識心理壓力 2020-03-24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西Fancy樂隊:我在西安歌戰「疫」,請君為我側耳聽
    新華社西安6月9日電(記者周永穗、姚友明)「讓我來為你講述一個眾志成城的故事,我親眼所見,一群無畏的勇士面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戴著口罩,彈奏著樂器,近日,一支外國樂隊受到西安年輕人們喜愛,他們原創的英文歌曲《團結戰「疫」》在西安被人們傳唱。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難忘的寒假》
    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難忘的寒假》作者:佛山小學四年級四班  李佳霖初一的早晨,我是被社區的喇叭吵醒的,爸爸說湖北武漢市有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全國很多城市都已經有人被感染,這種病毒傳播很快。社區的喇叭就是通知大家不要出門,做好防疫工作。往年初一的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很是熱鬧,走親戚、拜年、趕廟會、賞花燈......而今年初一的街上能看到的身影,就只有環衛工人和抗疫的工作人員。
  • ...一封來自戰「疫」一線的家書:你們在後方也要做好防護,不要擔心我
    編者按:己亥末庚子春,一場來勢洶洶的病疫由荊楚大地席捲全國,各地紛紛拉響警報,打響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為充分展示身處疫情防控戰線的醫護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救死扶傷與病魔鬥爭到底的精神,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支持,大眾網·海報新聞發起「疫線故事——我的愛對你說」特別策劃,讓廣大醫務人員作為主人公,講述在湖北武漢、黃岡前方醫療隊援助期間自身的感動、感悟和感受,講述在一線工作生活期間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講述自己與疫魔鬥爭、在這場全國戰疫戰場上的感人瞬間。
  • 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山大附中,戰「疫」英雄現場講述「疫」線故事
    為激發青少年責任擔當意識,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以「身邊最閃亮的星」為主題的紀錄片《我的戰「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為廣大師生送上「開學第一課」。11日下午,活動第一站來到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千佛山校區。學生們觀看了由山東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紀錄片《我的戰「疫」——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口述實錄》,三名片中主人公——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護理部主任曹英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血液淨化器官移植科副主任醫師崔先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郭海鵬,受攝製組邀請來到現場,向學生們講述戰「疫」一線的體驗。
  • 一起來聽聽九歲女兒讀給戰「疫」前線媽媽的詩
    一起來聽聽九歲女兒讀給戰「疫」前線媽媽的詩2020年02月03日 13:35 來源: 新華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多支醫療隊連夜馳援湖北 媽媽不要走 您還沒吃年夜飯媽媽說 是初心 是使命 是責任可我哭著說我不懂 我只知道要您留下來 媽媽擦乾我臉頰的淚水說去救人 任務完成就回來吃團圓飯
  • 【抗疫手記】習程曉:我的戰「疫」二重奏
    【抗疫手記】2020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荊楚大地。全省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攜手戰「疫」。我作為省政府辦公廳支援武漢市工作組成員,下沉到武重社區。奮戰在一線、感動縈心頭,這些難忘的工作點滴,既是戰「疫」的實際記錄,也是工作組支援武漢市戰「疫」的一個縮影。
  • 中醫古籍的戰「疫」之道
    【戰"疫"特徵】吳鞠通所處的時代是清代中葉,地球處在較為溫暖的時令之中,所以當時溫病流行,據吳鞠通《溫病條辨》虛言中記載,吳鞠通感念至親死於傷寒治法,遂苦心學醫,並且參編的紀曉嵐主持的《四庫全書》子部醫集的編纂工作,對中醫學歷代文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參合葉氏學說,最終創立出《溫病條辨》,可以說此書是中醫學治療溫熱類疾病的一次革新,如果說溫熱論是發端
  • 【戰「疫」說理】科技戰「疫」強化自主創新信心
    戰「疫」中,處處閃耀著科技之光、創新之光,也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的關鍵利劍作用。科技創新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戰略支撐,並凝結成全球戰「疫」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我們應把戰「疫」科技創新的成功實踐作為生動教材,常學常思、悉心領悟,從中體悟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 我身邊的戰「疫」模範 | 李永年:「防疫大喇叭」要響到戰「疫」勝利
    我身邊的戰「疫」模範 | 李永年:「防疫大喇叭」要響到戰「疫」勝利 2020-04-05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戰「疫」報導好標題看修辭手法的運用
    標題若擬制精當,則能使文章神採奕奕、引人入勝,令人讀來不僅耳目一新、興趣盎然,而且會產生「好題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如」之感。否則,則會使文章失去神氣,讓人讀來索然無味,難以留下深刻印象,也使得文章的效果大打折扣。近期各大媒體的戰「疫」報導中,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標題。這些標題巧用比喻、借代、對比、排比、對偶和引用,這種運用修辭手法擬標題的做法,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
  • 東營戰"疫"家庭在行動:舍小家為大家,攜手共譜戰"疫"之歌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無數家庭義無反顧地走上戰「疫」前線,有「夫妻檔」,有「兄弟連」,有「父子兵」……面對疫情,他們或衝鋒抗「疫」一線,或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故事。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加油,我的國!》
    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加油,我的國!》最讓我感動的是84歲的鐘南山老爺爺,放棄休息,和各位專家、學者奮戰在抗病毒的一線。因為武漢是疫情的發源地,患者眾多,醫療設施缺少,國家十日內建成了火神山醫院。這讓我們看到了國家抗擊疫情的決心,也不得不讓我感嘆:中國的經濟實力,是多麼的強大啊!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我們每天默默地關注著「戰況」,從心底為武漢加油!
  • 繪戰「疫」,畫英雄|最萌正能量!小學生畫筆中的戰「疫」故事
    對售賣、食用野味的抵制對醫護人員衝鋒陷陣的敬佩對打贏戰「疫」單純而堅定的信心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他們沒有選擇置身之外而是將所有的感受融入繪畫通過繪製一幅幅戰「疫」作品為武漢送去溫暖傳遞滿滿的抗疫正能量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戰「疫」小先鋒的畫中「話」希望這些「00後」孩子的作品能夠給予大家溫暖和鼓勵
  • 《我的戰「疫」日記》:有些故事可以盛開在時光深處
    在這樣的特殊時刻,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了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節目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戰「疫」不孤「讀」首都圖書館陪你享閱讀
    原標題:戰「疫」不孤「讀」首都圖書館陪你在家享閱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各單位利用網絡平臺整合全面、優質的疫情防護科學知識內容,加強全社會對疫情防控的認識和了解,宣傳正能量,最大程度實現群防群控。整合推介優質數字資源。發揮線上服務優勢,擔當起抗擊疫情的社會責任和力量,積極向市民推送電子圖書、數位音樂、在線講座、數字展覽等多種形式的數字資源,切實做好信息諮詢和信息服務工作。策劃組織線上閱讀活動。
  • 我身邊的戰「疫」模範丨李向鋒:守土有責 「疫」戰到底
    我身邊的戰「疫」模範丨李向鋒:守土有責 「疫」戰到底 2020-05-09 2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這樣的人讓我敬佩》
    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中學組徵稿展示:作品:《這樣的人讓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