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科技戰「疫」強化自主創新信心

2020-12-22 人民論壇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多次強調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戰「疫」中,處處閃耀著科技之光、創新之光,也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的關鍵利劍作用。科技創新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戰略支撐,並凝結成全球戰「疫」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我們應把戰「疫」科技創新的成功實踐作為生動教材,常學常思、悉心領悟,從中體悟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一是從科技引領提升診療救治水平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也沒有現成的「有效藥」,唯有逢山開路、勇於創新。科技、衛健等部門勇擔責任、盡銳出戰,迅速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加強聯合攻關、協同創新。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適應疫情防控緊迫需求,啟動運行國家新冠肺炎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臺,研製推出多種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迅即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採取老藥新用、研發新的治療手段、中西醫結合等方式,恢復血漿、幹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治療方式,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開設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開創了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途徑,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注重發揮5G、大數據等新技術升級診療手段,完善人工智慧影像評價系統和遠程醫療系統,進行線上問診、遠程會診,既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診斷效率提升,又保證患者求醫「有門」,還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智能CT閱片、機器人看護系統等的投入使用,大大緩解了一線醫護人員的診療壓力。這些都凝結著科技、醫護等人員的創新智慧,也深刻啟示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只要信心滿懷,就一定能夠自主創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科技。

二是從科技賦能實現疫情精準監控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科技具有滲透性、擴散性,對其他領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這次疫情防控覆蓋面廣、人員流動大、標準要求高,要實現及時防控、精準防控、有效防控,傳統的做法行不通,科技是不二選擇。戰「疫」中,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使用、各顯身手,既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精準防控提供了有力武器,又降低了疫情防控的人力成本和風險,顯示出強大的科技威力。噴灑消毒液的無人車、利用智能語音的無觸摸交互設備等高新產品的應急應用,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阻隔了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利用空間大數據和AI位置智能技術建立應急公共平臺,推出「防疫地圖」,尋找病毒感染者緊密接觸人群,預測疫情高危傳播區域,進行風險預警精確提示,在科學決策、精準防控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推出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在重點防控場實現非接觸式體溫高精度檢測、快速篩查、異常報警,提高了對大流量人群的檢疫監測效率,等等。戰「疫」的生動實踐,展現了這些年我國自主創新的豐碩成果,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創新智慧和熱情。事實雄辯地證明,只要堅持大眾創新、原始創新,堅持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我國自主創新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三是從科技託穩人民群眾工作生活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疫情發生以來,許多科技成果和產品被廣泛運用到百姓衣食住行之中,既使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也感受到科技創新的時代魅力。智慧型手機的微信、簡訊等視頻和音頻功能的廣泛運用,及時為人們傳播了科學權威的防疫知識和戰疫信息,答疑解惑、闢謠止謠,穩定人心、堅定信心。不少科技企業、研發機構等推出的移動服務APP,面向中小企業和醫療、教育等領域等用戶提供高效可靠的雲籤約、雲辦公、雲課堂、無人工廠等雲服務,打通工作生活服務「最後一公裡」,減少了人員外出和聚集帶來的風險。利用實時數據分析提供人員流動規律、密集區域和主要場所,為人們優化出行路線,規避出行風險,便捷了工作、生活和學習,等等。這些戰「疫」的生動實踐,宛如一本宣傳書,使人民群眾從工作生活的細微處,更加深刻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有助於更多群眾自覺投身科技創新,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的信心;也同時啟示我們,科技創新只有與民生福祉廣泛結合,才能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

四是從科技助力抗疫和生產物資保障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疫情防控中,應急物資保障需求量大、時間緊,統一調度難度大。運用大數據加強醫用應急物資和人民群眾生活物資需求分析,提供信息查詢、愛心捐助和訂單結算等服務。利用「網際網路+」建立防疫物資保障平臺,加強政府監管部門、物流運輸單位、物資需求方和生產企業的點對點無縫對接,引導資源合理流動,實現資源的有效調度。動員民用和軍用高科技醫療設備集中投入疫情重點地區,保障先進設備的充分供給與高效配置。投放加載消毒模塊的無人駕駛車承擔防疫、非直接接觸式物資運輸工作。開發「一網暢行」系統,生成通用的「暢行碼」,助力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科學合理調用高鐵、運20等先進交通工具,快速運送抗疫和生產保障物資,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事實再次告訴我們,重大災難往往是對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全面檢驗。科技戰「疫」的實踐,使人們更加充分認識到關鍵時刻、危難關頭,國家必須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否則就會陷入被動、受人制約;同時科技戰「疫」的成果,極大增強了人們自主創新的信心,更加堅定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走自主創新之路的信心決心,自力更生、擔當奮進,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為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供重要支撐。(作者:廖建華,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

相關焦點

  • 【戰「疫」說理】從戰「疫」中學思踐悟科學思維方法
    戰「疫」中,處處彰顯和閃耀著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為我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了豐富的寶藏、生動的教材。黨員幹部理應認真學習、悉心體會,掌握精髓要義,改造思維、提升能力。一是高瞻遠矚、駕馭全局的戰略思維。
  • 「戰「疫」說理」深刻認識科技戰「疫」的關鍵性作用
    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科技戰「疫」的作用突出,可從四個方面加以認識。一、疫情防控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堅持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線。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科技是推動力。
  • 【戰「疫」說理】堅持實事求是 回應時代課題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央突出強調實事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我們運用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統籌兼顧的全局思維、高效規範的法治觀念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重要遵循。堅持實事求是,需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會公眾因缺乏專業知識而難以對疾病的傳染和預防有深刻的認知。
  • 「戰「疫」說理」戰「疫」彰顯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這一方面同大學生居家狀態有關,疫情暴發,戰「疫」總體戰阻擊戰打響,同學們和父母、家人在一起有利於克服恐懼感。另一方面,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疫情,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抗擊疫情並取得顯著成效有關。    參與戰「疫」:既服從大局又積極參與,展現家國情懷    疫情防控中,全國各地援助醫療隊奔赴武漢、湖北,成千上萬醫護人員作為逆行者投入抗疫戰鬥中。同時,全國各地也成為更大的戰場,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積極防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信念激勵著每一個人。
  • 習近平戰「疫」高頻詞
    戰「疫」一開始,習近平就向全黨發出號召,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能不能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是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重大考驗。
  • 戰「疫」中的環保人(80)丨感受廣西南寧的戰「疫」環保力量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戰「疫」中的環保人。眾志成城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越是困難時刻,越能見證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在這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疫情阻擊戰裡,從生態環保鐵軍到環保企業,南寧環保人緊密團結、迅速行動,匯聚起磅礴的戰「疫」環保力量!
  • 彭集街道中學小學部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戰「疫」公開課
    向戰「疫」英雄學習 讓青春絢麗綻放——彭集街道中學小學部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戰「疫」公開課  東平信息港訊(通訊員 孫培聖)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創新開展疫情防控期間思想品德教學,進一步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西南科技大學:戰「疫」路上,黨旗飄揚
    西南科技大學:戰「疫」路上,黨旗飄揚 戰「疫」路上,黨旗飄揚——西南科技大學各基層黨組織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南科技大學黨委高度重視,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四川省委和省教育廳各項工作部署,始終把師生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守好「責任田」、護好「一校人」。
  • 戰「疫」中的開學典禮
    今天世紀路小學用一場別開生面的釘釘直播形式進行2020年春季開學典禮——讓我們在戰「疫」中成長。疫」,特別的升旗儀式在每一個世小學子的家中準時召開,衣冠整齊的同學們佩戴上紅領巾,在鮮豔的國旗下唱國歌、少先隊員敬隊禮、一年級同學及全體家長們行注目禮,神情莊嚴而肅穆。
  • 戰「疫」宣傳彰顯軍語魅力
    戰「疫」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同樣有生死決鬥,同樣有大量「傷亡」,因此在語用環境下疫情就是戰場、戰「疫」就是戰爭。指揮戰爭,自然就需要使用軍語來傳達指令和宣傳動員。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可謂是善用軍語的大家。
  • 【泰西|戰「疫」】我校雙線戰「疫」紀實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肥城市泰西中學黨委全面落實上級黨委和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要求,迅速確定疫情防控與假期自主學習指導「雙線並行」的工作思路,精心部署幹部教師值班值守,超前安排學生線上線下居家學習,踐行初心使命,主動擔當作為,鐵肩擔道義,熱血鑄忠誠,全方位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當好師生的主心骨:領導班子宏觀把控雙線戰「疫」  1、充分認識疫情的嚴峻性和複雜性。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有溫度有感悟的戰「疫」思政課
    日前,在山東科技職業學院一堂思政網課上,學校張可老師充滿激情的和大家分享《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築起生命方舟》。疫情面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第一時間推出戰「疫」系列思政課,用一堂堂特殊而又鮮活生動的「思政大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國情懷,樹牢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創新教學形式,講好戰「疫」的暖心故事、感動瞬間,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號、網絡教學平臺、直播平臺三大平臺打響學院的同心戰「疫」思政課。
  • 10件新媒體戰「疫」精品的創作秘笈
    創作、刊發「武漢日記」的日日夜夜,不僅是人民網貢獻戰「疫」力量、提供戰「疫」智慧的縮影,也是人民網踐行「四力」要求、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真實寫照。、多角度全景展現了武漢戰「疫」史,展現了凡人英雄的溫情大義。
  • 習近平戰「疫」兵法——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從「遭遇戰」到「阻擊戰」,從「重中之重」到「人民戰爭」,從「頭等大事」到「全面勝利」……觀勢、謀局、落子,總書記在親自指揮這場人民戰爭的過程中,很多對策、措施與中國古代兵家思想高度契合。央視網《人民領袖》欄目推出系列特稿《習近平戰「疫」兵法》,與您一同領悟其中精髓。
  • 【抗疫手記】習程曉:我的戰「疫」二重奏
    【抗疫手記】2020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荊楚大地。全省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攜手戰「疫」。我作為省政府辦公廳支援武漢市工作組成員,下沉到武重社區。奮戰在一線、感動縈心頭,這些難忘的工作點滴,既是戰「疫」的實際記錄,也是工作組支援武漢市戰「疫」的一個縮影。
  • 戰「疫」團旗飄,邯鄲青年先鋒戰「疫」記
    在團市委下達立即行動起來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集體創優創效的動員令後,全市各級團組織迅速組建了188支「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動員260家青年文明號集體,4300名團員青年突擊隊員,1萬餘名青年志願者參與戰「疫」。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記「疫」:直面難題,中國戰「疫」如何科技「賦能」?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中國記「疫」:直面難題,中國戰「疫」如何科技「賦能」?中新社記者 張素 孫自法「陳院士跟我說,我體內也有抗體產生了。」35歲的退伍戰士任超說。疫苗研發是中國科技戰「疫」的一個縮影。從全盤部署,到協同攻關,再到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中國堅持講科學、求團結,科研攜手踐行命運與共。科學統籌「一盤棋」科學是治本之策,統籌是制勝之道。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揭曉
    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王為薇)今日舉行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在今年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面前,全國新聞工作者表現出強烈的社會關懷和使命擔當,他們以紙筆和鏡頭助力戰「疫」,創作出大量飽含著真情、感動與信念的作品。中央及地方媒體都湧現出了一批重量級、現象級、代表性、標誌性的新媒體作品,一批彰顯新媒體時代記者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的全媒體現場報導,一批代表媒體融合新進展的創新創意成果。
  • 戰「疫」,求是網系列評論來啦!
    戰武漢,戰湖北,戰全國, 一場戰「疫」的人民戰爭撼天動地,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感天動地。 【詳細】     ★ 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傳遞信心與責任    一個多月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全面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同時,以各種方式向國際社會積極傳遞中國戰「疫」的堅定信心,主動回應國際關切,以公開、透明、坦誠的態度展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責任,贏得國際社會廣泛欽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