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戰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多次強調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戰「疫」中,處處閃耀著科技之光、創新之光,也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的關鍵利劍作用。科技創新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戰略支撐,並凝結成全球戰「疫」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我們應把戰「疫」科技創新的成功實踐作為生動教材,常學常思、悉心領悟,從中體悟科技創新的硬核力量,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
一是從科技引領提升診療救治水平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也沒有現成的「有效藥」,唯有逢山開路、勇於創新。科技、衛健等部門勇擔責任、盡銳出戰,迅速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加強聯合攻關、協同創新。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適應疫情防控緊迫需求,啟動運行國家新冠肺炎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臺,研製推出多種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迅即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採取老藥新用、研發新的治療手段、中西醫結合等方式,恢復血漿、幹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治療方式,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開設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開創了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途徑,做到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注重發揮5G、大數據等新技術升級診療手段,完善人工智慧影像評價系統和遠程醫療系統,進行線上問診、遠程會診,既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診斷效率提升,又保證患者求醫「有門」,還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智能CT閱片、機器人看護系統等的投入使用,大大緩解了一線醫護人員的診療壓力。這些都凝結著科技、醫護等人員的創新智慧,也深刻啟示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只要信心滿懷,就一定能夠自主創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科技。
二是從科技賦能實現疫情精準監控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科技具有滲透性、擴散性,對其他領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這次疫情防控覆蓋面廣、人員流動大、標準要求高,要實現及時防控、精準防控、有效防控,傳統的做法行不通,科技是不二選擇。戰「疫」中,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使用、各顯身手,既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精準防控提供了有力武器,又降低了疫情防控的人力成本和風險,顯示出強大的科技威力。噴灑消毒液的無人車、利用智能語音的無觸摸交互設備等高新產品的應急應用,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阻隔了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利用空間大數據和AI位置智能技術建立應急公共平臺,推出「防疫地圖」,尋找病毒感染者緊密接觸人群,預測疫情高危傳播區域,進行風險預警精確提示,在科學決策、精準防控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推出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在重點防控場實現非接觸式體溫高精度檢測、快速篩查、異常報警,提高了對大流量人群的檢疫監測效率,等等。戰「疫」的生動實踐,展現了這些年我國自主創新的豐碩成果,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創新智慧和熱情。事實雄辯地證明,只要堅持大眾創新、原始創新,堅持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我國自主創新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三是從科技託穩人民群眾工作生活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疫情發生以來,許多科技成果和產品被廣泛運用到百姓衣食住行之中,既使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也感受到科技創新的時代魅力。智慧型手機的微信、簡訊等視頻和音頻功能的廣泛運用,及時為人們傳播了科學權威的防疫知識和戰疫信息,答疑解惑、闢謠止謠,穩定人心、堅定信心。不少科技企業、研發機構等推出的移動服務APP,面向中小企業和醫療、教育等領域等用戶提供高效可靠的雲籤約、雲辦公、雲課堂、無人工廠等雲服務,打通工作生活服務「最後一公裡」,減少了人員外出和聚集帶來的風險。利用實時數據分析提供人員流動規律、密集區域和主要場所,為人們優化出行路線,規避出行風險,便捷了工作、生活和學習,等等。這些戰「疫」的生動實踐,宛如一本宣傳書,使人民群眾從工作生活的細微處,更加深刻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有助於更多群眾自覺投身科技創新,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的信心;也同時啟示我們,科技創新只有與民生福祉廣泛結合,才能獲得源源不竭的動力。
四是從科技助力抗疫和生產物資保障中增強自主創新的信心。疫情防控中,應急物資保障需求量大、時間緊,統一調度難度大。運用大數據加強醫用應急物資和人民群眾生活物資需求分析,提供信息查詢、愛心捐助和訂單結算等服務。利用「網際網路+」建立防疫物資保障平臺,加強政府監管部門、物流運輸單位、物資需求方和生產企業的點對點無縫對接,引導資源合理流動,實現資源的有效調度。動員民用和軍用高科技醫療設備集中投入疫情重點地區,保障先進設備的充分供給與高效配置。投放加載消毒模塊的無人駕駛車承擔防疫、非直接接觸式物資運輸工作。開發「一網暢行」系統,生成通用的「暢行碼」,助力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科學合理調用高鐵、運20等先進交通工具,快速運送抗疫和生產保障物資,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事實再次告訴我們,重大災難往往是對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全面檢驗。科技戰「疫」的實踐,使人們更加充分認識到關鍵時刻、危難關頭,國家必須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否則就會陷入被動、受人制約;同時科技戰「疫」的成果,極大增強了人們自主創新的信心,更加堅定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走自主創新之路的信心決心,自力更生、擔當奮進,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為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供重要支撐。(作者:廖建華,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