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為什麼不逼我?簡直太失職了!」有遠見父母,都帶點絕情

2020-11-03 贏在起點能力早教中心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


劉歡大家一定都知道,他在音樂領域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可他曾在談到自己女兒時,流露出一絲可惜,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


原來是劉歡女兒小時候也喜歡彈琴,但是孩子嘛,玩性大,非常不喜歡練琴,而崇尚快樂教育的劉歡及其妻子就沒堅持讓孩子練下去。


可事後回想,劉歡也覺得實在可惜。


其實這樣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希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一時心軟就放棄了。


尤其是現在所謂的「快樂教育」大行其道,一些家長一昧推崇西方素質教育。而那些叫囂著「讀書無用論」的有心人往往忘了這麼一個事實:吃不了讀書的苦,那就吃生活的苦。


2008年,為了批判教育制度,安徽男孩徐孟南在故意在高考時胡亂答題,就為了考零分。10年後,這個0分考生卻又重新走進了考場。

回顧這10年,他輾轉四方,做過各種苦工,吃盡了苦頭,找工作也屢屢因為學歷問題遭遇挫敗。


徐孟南終於發現,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他在後來的採訪中告訴記者,如果時光倒流,以現在的心境來說肯定是不會那麼幹了:「故意考0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希望別人不要效仿,0分註定是錯誤,是傷害!」


曾經,韓寒在高二退學,可事後,2018年1月,韓寒在微博坦言對當年退學之事充滿了遺憾:「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我們苦口婆心地勸導甚至逼迫孩子去用功讀書,不是想用分數綁架他們童年,而是為了他們在未來能更有底氣,對今後的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


也許成績不是一切,但努力才有未來。


01.

快樂教育≠放縱式快樂


不知道大家聽過一個詞沒有:「平成廢物」,它源自日本軍迷們流傳的一個典故:

據報導,在一次陸軍演習中,一輛坦克的車長趁著休息時間用坦克內的顯示器放動漫打發時間,被抓到後上司訓斥他說:「這樣怎麼和中國開戰?」結果他說:「如果我們陸軍都和中國開戰了,那說明我們的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都已經完蛋了,我們還是直接投降比較好吧!」


但這個詞早已走出軍迷的範圍,成為全世界嘲笑這一代日本年輕人的「及時行樂」「沒有欲望」「不思進取」的梗。


日本政府從2002年開始全面推行「寬鬆教育」,老師不再布置大量的作業、降低課業難度,縮減上課時間……為了讓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所謂的自由發展


結果大部分孩子缺少了硬性的監督和管教後,空閒時間壓根就不會主動學習。導致日本在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成績一落千丈,數學由第一將至第六,閱讀由第八降至第十四。


(來源: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截圖)


直到2016年,日本政府才不得不宣布廢除「寬鬆教育」


這不免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年我們追求的快樂教育,真的錯了嗎?

其實,快樂教育本身並沒有錯,而是我們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快樂教育」的概念的創造者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

也就是說我們所期待地快樂教育是指讓孩子快樂地去學習,學習始終是最終目的,而不是以快樂為導向,膚淺地追求眼前短暫的輕鬆快樂。


人的本性便是畏難的,遇到困難會下意識地去逃避,我們許多成年人是這樣,更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浮於表面的「偽快樂教育」看上去是尊重了孩子的意願,實際上是縱容了孩子的惰性,不給孩子機會去經歷、去受挫、去成長


由此可見,盲目地追求讓孩子減壓減負,看上去很美很人性,實際卻糟糕透頂。


小時候一個放縱的少年,將來必定成為一個卑微的成年人。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針對1.1萬名兒童做過一項研究證實:


如果孩子長期處於放縱的快樂中,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過早地變薄。大腦皮層變薄正是一個人變膚淺的開始,他們以後在生活中會難以保持持續的注意力,失去了創造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這種負面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真正的快樂教育,不只是滿足孩子快樂的需求,而是幫孩子練就一身本領,讓他們有資本對抗未來生活的風風雨雨。


02.

有遠見的父母,多少有點「絕情」


著名鋼琴家郎朗在他的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裡,記錄下了父親逼他練琴的樣子。


郎朗每天要練6個小時琴,只能在吃飯的時候瞄上兩眼動畫片,周末也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去遊樂園玩耍。


他面對的始終是一架鋼琴……

(來源:綜藝《青春環遊記》,下同)

這讓人想起了周杰倫《聽媽媽的話》裡的幾句歌詞: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最終郎朗在17歲那年於美國成名。


成功後的郎朗回憶說:「那是一段殘酷的歲月,但如果沒有我父親的那種逼迫,也許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還好堅持下來了」



應了周杰倫的歌詞後面幾句: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的比別人快 飛的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 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 我寫的歌

……


《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劇中兒子劉星和小雨一起「控訴」媽媽,說媽媽從小沒有培養他們的特長,要不然他們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和電影明星……


圖片來源:《家有兒女》,下同

媽媽聽完後嗤之以鼻,說:「這可怪不了我,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聽完,立馬表示反對:「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旁邊的弟弟小雨更是點頭表示贊同,倆兄弟一起批評媽媽:

「失職、失職,簡直太失職了。」



聽完哥倆這番話,媽媽內心想必五味陳雜。


相信這一段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之前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就聽她提到過:「看到娃這麼辛苦學這學那的我也很心疼,可是我真怕他長大了恨我,質問我,媽你怎麼不逼我一把?」


家長的每一次心軟,都可能會換來孩子的一份遺憾。


孩子小,本身認知能力就不足,無法分辨所有事情的利弊。父母若只是單純「尊重」孩子的選擇,追求輕鬆自在,那他們可能真的就歸為平庸了。


很多家長誤以為國外的孩子都是玩到常青藤的,又總說咱們中國的孩子在應試教育地逼迫下過得太苦,不如西方寬鬆自由的素質教育。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位於美國加州的惠特尼高中,加州排名第1,全美排名33,2016年156名畢業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流名校在內的822份錄取通知書。


普利茲新聞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曾在此做過長達1年的調查,結果他發現:這些優秀的學生身上,都有一個流行的數字——4。


「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


每天只睡4個小時,

困了靠4大杯咖啡續命,

才能獲得滿分為4分的好成績。


在學習這件事上,努力真的不會騙人。哪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又有誰會快快樂樂輕輕鬆鬆地就站上高處呢?


03.


教育家張捷說:

「人的天性,首先是好吃懶做,然後是不勞而獲。如果你想讓孩子們上學很快樂,那只有讓他們少學或不學知識。但少學、不學的結果是什麼?長大後缺乏競爭力。」


尊重孩子固然重要,但快樂教育不等於縱容教育。教育,不可能沒有痛苦只有快樂。更不要讓放養,成為父母偷懶的藉口。


所以,做一個「絕情」的家長吧。


我們都明白,說是逼孩子一把,倒不如說是要逼自己一把。但若干年後,當看到在風浪鍛鍊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擁有了一條比別人更光明更坦蕩的路,一切付出真的值得。


說到底,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來源:贏在起點早教學園(ID:ElitebabyLand)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以下事情上都很絕情,為晚年贏來福報
    文|秘籍君常言道,帶點絕情的父母,才是真正教育孩子的父母。對於有孩子的父母來說,孩子就是這輩子最大的修行,只有孩子教育好了,自己的家庭和晚年才會有福報。可以說,孩子如何是和自己的晚年生活掛鈎的。所以,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做好長遠規劃,一點點為自己積累福報,晚年才能過得舒心順暢。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以下事情上都很絕情,為晚年贏來福報。在孩子的教育上絕情一些孩子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不管哪一方面想要孩子真正成長起來。
  • 一個老班主任的忠告:有遠見的老師,都帶點絕情!
    曾有個媽媽對兒子「無為而治」,基本不插手,放任孩子偷懶、貪玩、鬆懈。可堅持了兩年,她就覺得自己錯了,因為孩子成績不進反退,甚至成為學校裡有名的「混小子」。曾國藩先生曾說: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就別埋怨他不成器。「慈母多敗兒」,太慈愛的家長管不住孩子,太心軟的老師也管不住學生。每天臨睡前,我女兒都會自己整理作業,收拾書包,從不用我代勞。
  • 捷哥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做這件事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
  • 爸爸帶孩子去工地體驗生活: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爸爸帶孩子去工地體驗生活: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所以,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有些父母會覺得,這是以孩子的童年為代價換取的,對孩子未免過於「殘忍」。但,試著想下,如果不讓孩子吃點苦,逼孩子一把,將來的生活只會把他逼得更辛苦。 現在,趁自己還能將孩子護在羽翼之下,給孩子吃點苦,逼孩子去成長,為孩子的美好明天奠定堅實的基礎。
  • 茅衛東:「媽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
    一有位媽媽,兒子考上了大學,可高興了沒幾天就鬱悶了,因為兒子對她說:「媽媽,小時候你真應該逼我去學一個特長的,你看我周圍的同學都有才藝,就我什麼都不會。」你,可曾被孩子這樣抱怨過?你,是否也會和這位媽媽一樣,痛定思痛後得出結論「孩子必須得逼」?多年前,有學生在一個教育論壇發文呼籲父母和老師:「愛我,就逼我吧!」
  • 「為什麼當初不逼我一把?」,孩子的質問,父母的自責
    成年的我們多少都有些後悔當初的學生時代沒有拼盡全力去努力一把,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偶爾也會怪父母為什麼沒有狠狠拉自己一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的將來負責。孩子還小,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見識做出正確的決定時,身為父母,「逼」孩子堅持下去就變得格外重要。不能到事情發生不好的變化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 「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心狠
    很多人不明白,父母為什麼對孩子的成績有這麼強烈的執念,究其原因,家長不是為了面子,更不是為了養兒防老,而是擔心孩子因貪圖眼前的安逸,而在將來付出更大的代價。 成績雖然不是一切,卻能阻擋你得到很多東西。這個世界很公平,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未來鋪路。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本可以。
  • 想讓婆婆幫著帶孩子,又不想和她同住,這位寶媽的做法太絕情
    但是這樣一來,勢必要和公婆住在一起,大家都知道婆媳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矛盾在所難免。很多家庭為了避免這種矛盾,想出了辦法。同小區一位寶媽想讓婆婆幫著接送孩子,又不想和她同住,於是想出了一招,雖然有效,但未免太絕情。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一把?」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
    一大早,天天媽媽就在給兒子收拾畫筆工具,而天天卻坐在旁邊一臉不情願的說:「這才解封幾天,路上還有病毒呢,我不敢去。」想到兒子的懶筋又犯了,天天媽媽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說:「學畫畫是為你好,將來長大了多一門好找工作。」哪成想兒子根本就不能理解媽媽的苦衷,在他看來學習就是為了父母而學,自己根本就不樂意學這麼多特長。
  • 有遠見的老師,都帶點絕情!|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自然,也知道不少孩子與家長對我的一些看法。「班主任太兇了,我不喜歡她。」「老師對孩子太嚴格,會不會讓孩子不喜歡學習啊?」……孩子們,可能你們暫時不能接受老師的嚴厲,但多年以後,一定會感激那些年嚴格要求你的老師。
  • 孩子,我為什麼放暑假也不讓你睡懶覺?
    今天偷的懶,都將成為日後最深的遺憾。生活要想有秩序,處處都要我們遵守各種規則。在暑假立規矩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坐在鋼琴前的兒子一臉不情願,一首簡短的曲子還未彈完,就開始找各種藉口逃避練習。在我強硬的態度下,兒子又哭又鬧,最終還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淚練習今天的曲目。他建議我別逼孩子,應該選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做,學習才能事半功倍。而我想說的是,這種說法並不適合成年人,更不適合孩子。
  • 如何「逼」孩子主動學習?智慧父母提前明白3件事
    多妹也是如此,總是要多媽催逼才練琴,氣得多媽都不想擁抱她。綜藝《嚮往的生活中》中,黃磊自曝多多不愛彈琴,而孫莉經常「逼」她。同樣是為了讓孩子堅持學,孫莉把多多「逼」出了成績,而很多父母卻像無錫父親那樣,把孩子逼得意興闌珊甚至厭學。為人父母,我們都了解,喜易怕難是天性;也明白,強者談堅持,弱者談喜歡,孩子不願意學,不能放任要逼一把。
  • 派3歲女兒獨自買菜,真正會讓孩子獨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導讀:派3歲女兒獨自買菜,真正會讓孩子獨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派3歲女兒獨自買菜,真正會讓孩子獨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遠見的父母都這樣做,真的不是絕情,只是為孩子鋪路
    此時父母只有更「絕情」,才能將孩子的不良習慣徹底砍掉,才能保證樹幹的筆直。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不會一味地放縱,而是要適當地嚴肅起來。前段時間,熊孩子在家玩墨汁,將整棟樓的外壁和窗戶全部染成了黑色,甚至還把晾曬在外面的衣物、床品全部汙染掉,這則新聞備受大家的關注。
  • 「孩子,我為什麼不逼你學習」:有遠見的父母,都做到了這點
    而習慣不好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會讓老母親操碎心:要我說,還真不怪孩子。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而家長才是那個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的人。那麼究竟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呢?又有哪些習慣需要重點培養呢?因此,小慧老師今天重磅推薦一套,培養孩子好性格、好習慣的魔法書:《你在為誰讀書》系列。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不得讓孩子「等太久」
    導讀:孩子的童年,渴望父母的陪伴。很多父母會認為自己工作很忙,孩子也能自己玩,是不需要天天陪著。可是在孩子的眼裡,她們不明白爸爸媽媽究竟有多忙,她們只會切身感受到,爸爸媽媽有沒有在身邊,陪著自己長大。我女兒再一次向我投來了求助的目光,「媽媽,你可不可以幫小米雪也做一個燈?」我點了點頭並安慰小米雪,「別著急,阿姨幫你倆個一起做紙燈籠好不好?」小米雪被手上的彩紙吸引,情緒又好了一些。她乖巧地點點頭並懂事地幫我遞來膠紙一類的製作工具。不一會兒,兩個漂亮的紙燈籠做好了,我女兒與小米雪開心的玩起了燈籠,似乎將父母缺席家長會的失落情緒完全忘記了。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指望孩子自覺,「長期督促」才是王道
    有的小孩被父母教育的很懂事,各方面也都足夠優秀;有些小孩則被嬌慣得問題百出,生活上不懂事學習上也沒優勢。於是不少父母就慌了,到了一定程度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才是真正對孩子好。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指望孩子自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指望孩子自覺,因為他們知道那很難,並且幾乎不可能。
  • 「你的父母你自己管」:有時候,絕情都是被逼的
    文/各無心01在看由佟麗婭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愛的釐米》時,總覺得故事太誇張,覺得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弟弟。女主是佟麗婭飾演的關雨晴,關永年是關永晴的爸爸,關震雷是關雨晴的弟弟。看到這些行為,我心裡堵得慌,啃老啃姐啃到這個地步了,也氣關雨晴心太軟,自己覺得委屈又關震雷。知道家裡情況,關震雷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關雨晴同意給他房子,但是要他自己掙錢,還要每個月給父母兩千塊生活費。關震雷不知道做什麼,就又把關雨晴的車騙走,說要開網約車,可是面對掙錢的困難。
  • 「為什麼我媽免費帶孩子你不高興,要花三千請你媽帶孩子?」
    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一群人幫你。也有人會說,親戚多了,是件壞事,別人有什麼麻煩,都要來找你幫忙。凡事都有兩面性,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用不同的心態,去看同一件事情,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相信每個人都想活得簡單一點。不求別人能給自己帶來幫助,自己也不想去幫助別人。先不說一段婚姻的背後,會有怎樣複雜的關係網。
  • 「爸爸媽媽,你們當初為什麼不逼我一把?」讓無數父母淚目……
    《聽媽媽的話》   前   幾天朋友聚會,閨蜜一臉失落的對我說:「有一門才藝太重要了,可以隨時隨地給別人秀一手,年底聚會我真是只有臺下鼓掌的份兒啊,羨慕……」   「你說當初我爸媽讓我堅持學才藝,我怎麼就是不聽呢?